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破案實錄

【類別最新出版】
克羅埃西亞槍聲【李昌鈺探案小說系列】
學校怪談1~8套書
李昌鈺破案實錄六書
破案之神3:網路連續殺人魔
重返319槍擊現場


人魔檔案(TC0006)──性侵害犯罪實錄
The Evil That Men Do : FBI Profiler Roy Hazelwood's Journey Into The Minds of Sexual Predators

類別: 偵探‧推理小說>破案實錄
叢書系列:破案實錄
作者:羅伊.海瑟伍德口述、史蒂芬.米銓德整理
       Roy Hazelwood , Stephen Michaud
譯者:許薔薔、陳慧雯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28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57133355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3

我除了注意到洛伊一眼可辨的風格,那天晚上在德蒙汽車旅館我對他的第一印象覺得,他和休與我遇到的其他行為科學組的探員似乎極不相同。德普(Roger Depue)是 1980 年代行為科學組全盛時期的組長,他有次告訴我,督導海茲伍德和他精於剖繪的弟兄們,有點像在指導一支有 11 個 4 分衛的足球隊。

「他們都各不相同,對於他們所想做的事情、怎麼去做都有很強的主見,」德普說道。

腦筋聰明、動機強、工作賣力、合作無間,尤其是喝了一點小酒之後,這些剖繪員好像是把腦神經外科醫師龐大、脆弱的自我和天才橫溢的電腦程式設計師不眠不休的強韌結合在一起。

他們也可能是一群怪人。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稱這群心理突擊隊為「心靈獵人」(mind hunter,譯註:行為科學組的約翰‧道格拉斯便以此作為書名,中文書名譯為《破案之神》)。德普回憶組裡的同事情誼,他們共享著一種獨特感。但是組裡頭的衝突卻也極深。某些現任和前任的行為科學組探員最好是不要來擔任這類的職務。

洛伊生來就善交際,和他所有的老夥伴都保持很好的關係。他的立場中立,但其他組員則大多未必如此。他對自己的工作也抱持著健康的態度。

德普記得海茲伍德是少數能每天晚上將剖繪工作的驚悚留在辦公室,而每天早上又能開始重拾建構兇殘殺手形象的負荷的行為科學組探員。然後第二天早上又再重拾建構殺手形象的重擔的探員

照洛伊的說法,關鍵在於不要被難以抵抗的邪惡所淹沒,而要使其隱沒或消融。他運用兇殺案探員辦案時在情緒上倚賴最深的方式──以嘲諷的姿態冷眼旁觀。

幾年之前的一次研討會,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心理學家在海茲伍德演講結束後上前找他。

「你是怎麼應付這些暴力的呢?」她問道。

「我直直看著她的眼睛說道:『打手槍!』」海茲伍德回憶當時情景。

她當場呆住。

「我說:『我是開玩笑的!開玩笑!開玩笑!』我用的方法和你一樣。我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來。這是我的工作,而非生活。我有房子、有家庭、也信上帝。」

他也常被問到:「你為什麼會對這種極端的犯罪感到著迷?」

海茲伍德常能感覺到他被詢問的問題中隱含了一個假設:警察和罪犯是一體的兩面,而他斷然否認這種連結。

「我總是以我自己的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他說道。

「『你去動物園的時候,最喜歡看什麼動物?』

有人會說:『我最喜歡蛇,』有人會說:『我最喜歡獅子。』

『為什麼呢?』我問道。

『因為牠們很危險。』

『所以啦,這就是我為什麼研究性罪犯,因為他們很危險。』」

我們在雞尾酒會的交談慢慢變成故事與意見的交換,我的注意力不斷被桌上一份放在我們之間的打字稿所吸引。這份稿子首頁寫著「對詹姆斯‧麥克‧德巴德萊本搜出物件所作之分析」(An Analysis of Materials Seized from James Mitchell DeBardeleben),上頭用洛伊閃閃發亮的Zippo打火機壓著,打火機飾以第四步兵師──海茲伍德在越南所隸屬的單位──的徽章。洛伊每次點菸之後,都會把打火機放回那份稿子上,就像玩牌時在看牌一樣。

這挑起了我的好奇心。

「德巴德萊本是個精彩的案子,」海茲伍德最後說道,指了指報告。「這應該是你下一本書。」

一年前,當時 43 歲的德巴德萊本在諾克斯維爾(Knoxville)被祕密探員逮捕,過去數年以來,探員只知道他是「購物中心偽鈔犯」──罕見的獨力製造偽鈔的罪犯,而購物中心是他使用自製偽鈔的主要地點。

海茲伍德告訴我們,雖然德巴德萊本是財政部遇過相當狡猾的偽鈔犯,但是他真正的犯行是在祕密探員搜查他放置印刷設備的兩處小倉房之後才被發現。

聯邦探員發現了德巴德萊本的印模、油墨、未完成的偽鈔,也發現了刀、槍、藥物、人造陰莖、鐵鍊、手銬、K-Y 凝膠(譯註:醫學用潤滑劑)、珠寶、沾有血跡的女性內衣,幾百張婦女、少女照片,意識清醒的程度和衣著多寡的程度不一,其中很多顯然是受虐的犧牲者。

現場還找到虐待過程的錄音帶。其中一捲是德巴德萊本扮演受虐者的角色。這無疑是有史以來最為離奇的性案件。

「我要你給我做!給我做!給我做!」他在卡帶裡尖聲叫著。「給我咬!給我咬!」

「噢!你可在咬了!哦,真是痛!我喜歡痛!再咬用力些!吮它!咬它!讓乳頭流血!我恨自己!我真恨自己!」

三位秘密探員──丹尼斯.佛斯(Dennis Foos)、葛雷格.梅茲(Greg Metz)和麥克.史蒂芬斯(Mike Stephens)──負責調查德巴德萊本。他們發現德巴德萊本有攻擊、謀殺、綁架、強暴、搶劫銀行、嗑藥、詐欺、偷車的前科,以及其他種種德巴德萊本可能犯下的重罪。

同時,這幾位探員請海茲伍德來分析這兩次搜索所得,希望對這幾乎可說是意外破獲的魔窟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

洛伊的重大發現是德巴德萊本的性虐待狂。對這種加害者來說,性與痛苦是同一回事。這種錯亂即使在性罪犯之中,也是極為不尋常的。但是那些心懷此惡意的人,卻是最危險的變態加害者。他們是變態犯罪的大白鯊,其特徵是有著狂野、複雜的幻想世界、不相稱的巧智、偏執、無法魘足的性饑渴,而且有極大的破壞力。

10 年之後,我在拙著《致命陰影》(Lethal Shadow)裡頭重述了德巴德萊本的計謀。但是就在洛伊初次提及這件事的時候,在德蒙旅館的那個星期一深夜,我已經在構思另一個不同的故事,也就是讀者眼前的這一個。

這並不是一蹴可及的。這個題材龐大而細密,需要我投入很多時間心力。而且,此時離海茲伍德從調查局退休還有十年,他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有待完成。他後來率先發表了很多關於連續強暴犯和性虐待狂的研究,也對性虐待狂與前妻女友關係的進行調查。

他也在歐美各地密集演講,以他的專業協助偵破一些過去十五年來被剖繪發揮到極致的案件。其中包括 1989 年 4 月 9 日發生在艦艇愛荷華號上的爆炸案,該案造成 47 名士兵喪生;一名叫布羅利(Tawana Brawley)的青少年在 1987 年被誤控的強暴攻擊案;還有 1990 年代初期,在多倫多被稱為「肯與芭比」(Ken and Barbie)的性謀殺案。

長久以來,洛伊一直是我請益學習的對象。而我為這本書的發展、丟棄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綱,他也一直是啟發我的來源。

我從他那裡學到,性罪犯彼此之間的差異極大,幾乎所有對他們的論斷都是不正確,或有誤導之嫌。以連續殺人犯為例,唯一稱得上通則的就是,不知為何,這些殺人犯絕大多數的名字叫做「韋恩」(Wayne)或「瑞基.李」(Ricky Lee)。

海茲伍德從所有性犯罪的起點──加害者的幻想世界──開始教我。就像他所解釋的,「我把所謂的性犯罪『海氏金律』傳授給警官。」

「這些犯行是被實現的幻想。犯行愈是複雜,幻想就愈複雜,加害者也愈聰明。一般人不費什麼力氣就能把聰明和複雜的搶案連在一塊兒。但是強暴-施虐是卑鄙的行徑,所以一般人就難以把聰明和它連起來。他們拒絕承認這種人是聰明的,即便警察也是這麼認為。」

「另一方面,想一想臨時起意的加害者,那種走近婦女、往她頭上敲下去,強暴她,然後離開。你可能會發現,這傢伙的才智平庸,甚至在平均之下。他犯案時就算有什麼心機的話,也是很少的。」

「他心裡頭只有一件事,這和另外一種把所有一切他所謂『性』的事物都混在一起的加害者不同。而我對後者感到興趣。」

我們聊到儀式這件事對許多性侵害者的重要性,尤其是頭腦比較聰明的那些人。有人以「簽名」來指稱儀式,任何能提高加害者性心理愉悅的行為,都算得上是儀式。這和性慾的內定組成、生殖的衝動或是生理學和荷爾蒙都沒有關係。

儀式倒可說是想像的產物,純然由意識心靈所產生,據估計有百分之七十的性驅力都是由此產生。這是一種個人色彩極為濃厚、依加害者而異的行為。

洛依跟我提到一個他訪談過的連續強暴犯,是他所碰過最儀式化的加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