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歷史‧傳記VIEW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內文摘錄
書評

VIEW

【類別最新出版】
【1書+1筆記】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
25張命盤:25種精彩人生的課題與啟示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新版)


出發!成為我們期待的大人:給年輕人的30個關鍵字(VPL0070)

類別: 歷史‧傳記>VIEW
叢書系列:VIEW
作者:陳怡彣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15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ISBN:978957138012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內文摘錄書評



  內文摘錄

02 迷惘 / 分析體力與時間,找到踏出每一步的順序。

對於迷惘,我們有深深的誤解,常希望自己不要陷入這般徬徨。殊不知,其實迷惘是重要的,如果我們有思想、會思考,在生活中出現困惑是人生的必然,面對不確定,感到害怕也是人之常情。

  我認為,迷惘不是偶然,是面對真實自我的必然。
  多數人渴求能清晰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可是都忽略了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尋找」。

  一位就讀臺大公衛系的學妹,在進大學的第一學期,就決定要轉系。但她不確定自己想轉什麼?於是找我討論,一學期過去了,我問她:「有決定了嗎?」她說想轉資管。由於之前對話,沒聽她提過這個選項,我雞婆的多問一句:「是什麼讓妳有這個想法?還是妳請教過資管系的學長姐了,覺得喜歡?」她坦言不是請教後的選擇,而是刪去法的結果。其實她還是很猶豫,究竟要轉去生技、資管還是心理?

    換個角度想,為什麼會有「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焦慮感?因為以往的學習保證消失了,不再有「多寫練習題就可以考高分」的機會,再也沒有考古題,再也沒有模擬考,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的未知與不確定。

  故事說到這,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心有戚戚焉,發現自己興趣多元,領域更是大不相同,當眼前的選擇沒有邊界,反而變成自己另類的困擾,就此栽進無限迷惘,心裡更是默默希望能有條康莊大道出現眼前,告訴你踏上就對了,這就是你的天賦與使命。

  但其實我們有能力開創這條康莊大道的,關鍵是:行動力。

  我追問她:「妳有考慮休學嗎?離開象牙塔,去看真實的世界。」比起繼續在學校從生技、資管、心理三個系選擇一個,不如把自己丟到現實生活中,去參與這三種職業的生活。像醫學系有初階臨床體驗課程,讓學生及早了解未來工作型態,那我們也可以為自己開設一門社會產業探索,向有興趣的產業申請實習,或是參加城市浪人挑戰賽也是不錯的開始。

  她娓娓道來自己過去這段時間內心的煎熬,她說:「上學期末,我有想過休學,因為不想念公衛但還占著名額,覺得這樣很浪費社會資源。因此,有在思考先休學,然後去找自己想念的再回來。不過,想到『休學』兩個字要承受的社會眼光與壓力,所以我最後沒這麼做。」接著她反問:「學姐,妳都不會迷惘嗎?妳迷惘的時候怎麼辦?」

  老實說,我的迷惘期還真不短,發生在我研究所畢業那年,後來我甚至把自己的迷惘變成一個嚴謹的專案進行,命名為「三六五行體驗計畫」。當時的我對每個領域都不了解,對社會也很陌生,面對職場有點不知所措,又不希望貿然投入,因此做了一個決定,就是要盡最大的努力去體驗各種不同行業,盡可能瞭解每一個產業型態,再搭配閱讀節省時間成本,從做中學,再從中選擇。

  讓我意識到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是重要的,是《棄業日記》這本書帶給我的當頭棒喝,作者說她在職場工作八年後,毅然決然離開崗位。當時正準備踏入職場的我很震撼,很想問她,好不容易累積的經驗與職位,為什麼不要了?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是什麼原因讓她可以如此篤定離開,難道是她發現了什麼更重要的事嗎?於是,我希望藉由她的人生感悟,讓自己在做決定前,好好地找想要投入的領域,再毫無猶疑的選擇,最後用一輩子的時間去享受。



  民以食為天,我第一個想到的職業就是農夫。從插秧開始體驗,大家可能以為有插秧機,種田應該就是把車子開一開就好,不過,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泥濘的土壤增加駕駛插秧機的難度,插秧機轉彎會有死角,或是有的泥土不夠厚,導致秧苗無法深植土壤,事後必須用人力把田裡缺漏的秧苗補齊。我心想,那還不簡單,反正面積不大,插一插很快,沒想到,腳一踏進田裡,就陷進土裡,「舉步維艱」是再貼切不過的形容。我彎著腰,一株一株把秧苗補齊,不用半小時,腰桿就已經挺不直了。

  另一項很挑戰的工作是工地現場的工人,我參與的是關於室內改造與裝修,雖然我沒有足夠的技術加入實作行列,但我可以幫忙搬運打掉的廢棄磚牆,或是準備新裝潢用的水泥與磁磚等建材。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度考驗能耐的體力活,因為目前需要改裝的通常是舊公寓,但五○年代的舊公寓幾乎都沒有電梯,所以,要搬好幾公斤的水泥與磁磚爬樓梯,二、三樓勉強可以,五樓真是要了我的命。

  記得有次我搬一塊加厚的玻璃到頂樓加蓋的房間(也就是六樓),我已管不得汗水流入眼睛的刺痛感,保護玻璃是當務之急,尤其是樓梯轉彎處,真是智力、體力大考驗。因為玻璃經不起一絲擦撞,必須符合旋轉半徑,才轉得過去。但對我來說,最難的是面對施工現場的各種粉塵,即使戴三層口罩,還是會擔心吸進去,影響身體。

  最終我並沒有真的體驗了三百六十五行,初略依照食、衣、住、行、育、樂區分,我大約嘗試了十六種不同的工作型態,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表演藝術、清潔、文案設計、演員、文化傳承。這段歷程無可取代,也深深影響著我,我更清楚知道自己在乎什麼,想要在人生裡完成什麼。我明白謙卑不只是禮貌,更是放下過去所學的虛心受教,聽見各行各業「討生活」的真實聲音。

  我們父母輩生長在沒有充裕時間選擇的環境,更不曾擁有探索自我的機會。因此都希望我們慢慢找並好好選,當我們還有時間可以迷惘,其實是相對幸福的。



  聊到最後,我跟學妹說:「恭喜妳!雖然聽得見妳內心的糾結,但是能在這麼早就面臨這問題,是很幸福的。放輕鬆,不過是選科系而已,又不是選另一半。如果轉系過去還是沒興趣,再轉一次就好。」

  大家一定都逛過圖書館,入內後,常常看到架上超過上百本雜誌,瀏覽一輪發現對好多本都有興趣,怎麼辦?怎麼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呢?

  沒錯,打開就對了!而且最終你喜歡的那本肯定跟你旁邊的人不一樣。

  我認為迷惘是很棒的人生指引,越早感受越好,總比某天突然停下來,發現自己一點也不瞭解自己,甚至對生活沒有熱情來得好。沒有人不迷惘,只不過迷惘期有長有短,而跳脫迷惘,最好的辦法就是實際參與,因為行動,往往可以得到最真實的感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迷惘,反而代表凡事都有可能。因為你心中的那個自己,其實是對很多事情有興趣且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

07 時間 / 時間是手無寸鐵的我們,最能打怪的工具。

  如果我說,每個大學生在大學四年裡,光是睡覺的時間,就可以存五十萬元,你相信嗎?為了方便跟大學生們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金額,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因此,我提出「時間資本」的概念。

  很多人常問:「究竟是怎麼在大學四年存到一百萬?」

  老實說,促使我去挑戰這個目標,背後原因一點也不光彩。單純因為自己十八歲那年拿到存摺,看見存簿餘額只有短短的三位數,後面沒有任何零,我瞬間清醒,驚訝地問我媽:「為什麼只有這些?我暑假打工的錢呢?還有從小到大存起來的壓歲錢呢?」她語帶情緒地說:「學校註冊不用錢嗎?還有家裡的水電跟瓦斯呢?」我當下沒有再回應,蓋上存摺,走回房間,心裡默默想,原來是這樣呀……

    這時,眼淚早已不爭氣地流下來。

  小時候殷殷期盼,只要努力把壓歲錢與獎學金存起來,長大後就可以領到一筆不小的零用錢,想買任何東西再也不用過問爸媽,沒想到最後,我花了十八年只存到六百九十三元。有種願望一夕之間幻滅的感覺,本來期待看到自己累積多年的成果,竟得到如此殘忍的訊息,內心有股說不上來的失落感,但那些被花掉的錢,的確也都是用在自己身上,所以,也沒什麼好爭辯的。

    當時心裡不平衡的點是,為什麼其他同學都不用自己負擔這些費用,我卻要?殊不知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如果我也想要像其他同學一樣,過著沒有經濟壓力的生活,那勢必要有經濟能力,而且這個能力越大越好。收起眼淚,對自己說:「沒關係,那就從現在開始吧!」想辦法賺錢,然後把自己期待的數字,再存回來。

  一開始,我只知道自己必須存錢,但是,沒有特別設定應該要存多少,後來設下存百萬這個目標,是我大一到校外參加講座,講師帶給我的啟發,他說他自己利用大學四年達成這個目標,於是,我心想何不我也來試看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一定搞不清楚一百萬究竟有多大,只是豁達地想「反正沒魚,蝦也好」,如果沒有一百萬,至少有機會累積個六、七十萬也不錯。而且,一百萬應該可以讓我過著沒有經濟壓力的生活。

  有了一百萬這個目標,更能掌握自己存錢的進度,就盡最大努力試試看。抱著這樣的心態,反而讓我不去看距離目標有多遙遠,而是想辦法要讓自己每個月存下最多錢。

  感謝老天爺送給我一個最棒的禮物:「時間」。

  我簡單估算四年存一百萬的可能,以時間來計算,一百萬除以四年,平均一年要存二十五萬,再除以十二個月,就是一個月至少要存兩萬。或許對上班族來說,褲帶勒緊,咬牙一撐還是有機會達成。但我當時還只是個時薪七十五元的大一生,即使一天工作八小時,三十天不休息拚命做,一個月最多也只有一萬八,哪有可能一個月存兩萬呢?

  雖然升大學的暑假,我已經打兩份工,但很顯然如果目標是一百萬,肯定辦不到。我當下唯一想到的方法,是把沒課的時間統統拿去打工,這樣或許可以累積得快一點,並且一邊找時薪高一點的工作。此外,也調整了我的存錢策略,把原本預計每個月要存的兩萬,改成一、一、三、三。就是利用大一、大二每個月存一萬,然後趕快把學分修完;這樣大三、大四就會有多餘的白天可以兼差,目標每個月存三萬。

  當時的我認為,只要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就能有多一點的收入。現在看來,實在很笨,一點做生意的頭腦都沒有,以為只有時間能帶來收入,都忘記應該要先花一點時間,上網研究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方法。土法煉鋼當然沒什麼不好,但若有更好的辦法,說不定就可以創造更大的效益,希望我的悔恨能幫助你善用手邊資源:Make Smart Money!

  一開始打的兩份工都是在補習班,後來,幸運透過老師推薦,開始了家教老師的生涯。從大一剛開始一、兩位學生,到大二變成四、五位,同時我也繼續做著最初的兩份打工,並沒有因為家教時薪比較高就把舊的工作取代掉,因為我認為補習班的工作是我的起點,在我什麼都不是的時候願意給我磨練的機會。到大三變成七、八位,就這樣一直到大四,我上家教的堂數已經逼近在學校修課的堂數。

  同學們很納悶,為什麼我要把時間排得這麼緊湊?

  想要全力兼顧課業、社團、打工,「分秒必爭」是唯一的選擇。尤其一個禮拜要上十三堂家教課,連吃飯時間都要斤斤計較,通常就在路上買個水煎包或麵包,塞在口袋,趁著等紅綠燈的空檔快速咬個兩三口再慢慢嚼。也是這樣的一段過程,讓我知道,把時間安排妥當,努力找機會填滿,那麼「時間就會是手無寸鐵的我們,最能打怪的工具。」



  回過頭看一段歷程,我整理出一個相對簡單的思考邏輯,讓想存錢的大家有跡可循。我可以很篤定地說:「大學四年,靠著睡覺時間的累積,就可以擁有等同五十萬的資本。」我以大學生的作息來說明。

  試想,如果早上八點到十點沒有選課,通常大學生會做什麼?有可能運動、寫作業或做實驗,但通常呢?
  「睡覺。」

  如果他每學期,都放棄選早八的課,那這四年累積下來,究竟「額外」睡了多少時間?這不是一題很難的數學,早上八點到十點,一天有兩小時,一個禮拜有五天,再乘以一個月有四個禮拜,以及一年有十二個月(先不考慮寒暑假的問題),最後乘上大學四年。總共累積出來的睡覺時數是一千九百二十小時。如果他的同學趁他在睡覺的時候都跑去打工,以二○二○年政府公告基本時薪一百五十八元計算,他的同學已經累積三十萬三千三百六十元。
  等等,還沒結束。

  一個禮拜有七天,這只是平常上課的狀況,還有週末呢!根據過去在大專院校演講的簡單調查,多數大學生週末的作息都是從中午開始,那麼,依照前面的計算方式,大學四年的週末,又「額外」睡了多少時間呢?早上八點到十二點的四小時,乘上一個週末有六、日兩天,再乘上一個月有四個禮拜以及一年有十二個月,與大學的黃金四年。四年裡,每個週末的早晨加起來共有一千五百三十六小時,這些時間又可以累積出二十四萬兩千六百八十八元。
  光是大學四年,無意間被我們睡掉的時間,總資產竟達「五十四萬六千零四十八元」,為了讓大學生們好理解,我簡稱睡金理論。不過,數字倒是其次,重點是,這是屬於每位大學生所擁有的珍貴資產,所以,我稱它為「時間資本」。當「時間」透過具體的數字表達出來時,大家會更有感覺。

  提出這樣的觀點不是要每個大學生都去打工,只是借助簡單的數字告訴大家,當你覺得時間很少,不夠用時,不妨可以先善用這些被我們不小心睡掉的時間。當你的學長姐們,在踏出校園後感到徬徨、迷惘,他們一定會非常羨慕你還處在最棒的黃金時期。不管你是真的要去打工賺錢,讓自己經濟獨立,還是要培養自己其他領域的能力,時間資本,就是你最棒的工具。而且,五十萬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你在大學四年所養成的時間管理能力,這對未來的幫助,遠超過數字。有了這個思維,若還因此存下一些錢,就能免於一畢業被經濟問題追著不得不將就找份工作的壓力,反而能擁有一段求職緩衝期,實際投入與探訪自己有興趣的產業。

  我認為時間的獨特之處,代表著「一種不同的可能」,如果每位大學生都有意識的掌握相當於五十萬的時間資本,去體驗、去行動、去嘗試,那麼,畢業後想要找到符合自己興趣的夢幻工作,就不再是困難的事。

   我相信「時間資本」帶給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可貴的是,藉由這四年培養出支配時間的能力,這個習慣會跟著自己,帶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獨有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