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甘地:神聖的騾子

發現之旅

【類別最新出版】
哥雅:既華美浪漫又殘酷寫實
達利:超現實主義狂想天才
發現之旅藝術大師 (11冊) :馬內+竇加+華格納+夏卡爾+哥雅+達利+米羅+高更+柯比意+莫內+林布蘭
聖修伯里:永遠的小王子
凡爾納:追求進步的夢想家


莎士比亞(XB0037)──人間大舞台
Shakespeare : Comme IL Vous Plaira

類別: 百科‧圖鑑>發現之旅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Francois Laroque
       Francois Laroque
譯者:施康強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3月27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21079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女王駕臨

莎士比亞留心民間的歡樂場面和重大節日的熱鬧習俗。他也觀看巡迴劇團的演出。斯特拉福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許多有名的劇團紛紛光臨:1573年與1576年,萊斯特伯爵(Earl of Leicesrer)劇團來訪;1579年,斯特雷恩吉勛爵(Lord Strange)劇團;1584年是埃塞克斯伯爵(Earl of Essex)劇團;1587年則有女王供奉(Queen"sMen)劇團來此獻藝。

可是,女王本人駕臨更非同小可。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Ⅰ)於1575年擺出全副儀仗,前往斯特拉福鄰近的肯尼威恩(Kenilworth)城堡,出席萊斯特伯爵為她舉辦的盛大招待會。為招待滿朝文武和貴婦,豪華輝煌的慶典持續三周。附近的居民趕來表示擁戴,為他們也安排了露天娛樂活動。遵照文藝復興時代的優良傳統,每個白天,每個夜晚都有高尚的消遣、神話節目或煙火表演。看戲劇演出,目睹在故鄉附近為女王舉辦的慶典,正是莎士比亞多方吸收,以養成戲劇魔力的好機會。

.民間戲劇、宗教遊行和神蹟劇

自從16世紀開始,宗教節日減少,戒律簡化。斯特拉福聖十字公會教堂的《最後審判》壁畫,甚至刷上一層石灰,莎士比亞只聽說有這幅壁畫,未能親見。

季節性節日與鄉村生活有關,也和半異教的季節循環信仰相連,因而受到當地清教徒攻擊。為歡迎春天來臨的五朔節(May Day)遭到批評,與之有關的五月柱(Maypole)和傳統的摩里斯舞(Morris dance),也受到公開指責,被認為染有異教淫佚之風,體現了撒旦崇拜。清教徒斯脫勃(Philip Stubbes)在1583年出版了小冊《惡習流弊解剖》,文中把這些相傳的春天娛樂認作魔鬼的儀式。廣場上或街頭綴滿鮮花的五月柱,常被新教教會的牧師砍斷,這樣的牧師或是太過熱衷於宗教,或是深感痛心疾首。在公有森林砍伐樹木樹枝的村民遭處以罰款;木馬(hlobbyhorse)也受迫害,最後從民俗中消失。

然而,讚頌生生不已之力的古老儀式,仍留在民眾的記憶裡。莎士比亞的戲劇將從中得到滋養。仍然在聖誕節和復活節演出的假面啞劇(Mummers" plays),保留了古老傳統的殘跡。劇中,無畏的聖喬治與一個巨人或一名土耳其騎士作戰陣亡,靠了一瓶魔水才得以起死回生,終於戰勝敵人。英雄的死亡和復活具有祭祀意義,不僅表現在民眾娛樂的半異教氛圍中,亦見於中世紀的神蹟劇。在鄉鎮的賽會上,演員以大車為舞台,為約克、科芬特里(Coventty)或赤斯特(Chester)等地的民眾,表演基督的死亡和復活。

演出在聖體瞻禮節(Corpus Christi)舉行。這個節日於1264年由教皇烏爾班四世(Urban Ⅳ)設立,是宗教日曆中最後一個非固定日期的節日,在每年5月21日至6月24日之間。這段時期天光充沛,全部演出都可在戶外進行。

劇中有的演員演得太過誇大,如演希律(Herod)的那一個便是;哈姆雷特便指出,某一名演員「誇大更勝希律」(《哈姆雷特》Ⅲ,2)。此外,劇中也有粗獷潑辣的場面,如諾亞(Noah)與他的妻子爭吵的那一幕;偶也見到現實的筆觸和幽默放肆的情趣,如魔鬼上場時。

到了15世紀,道德劇(morality play)把宗教主題世俗化,用寓意手法賦予人物特定的含意,如「普通人」、「仁慈」、「瘋狂」、「快樂」等。巡迴劇團帶來《聖忍之城堡》(Ths Castle of Perseverance)一類的劇目,在城堡裡或市政廳裡演出,類似今天的馬戲團,搭一個臨時舞台。道德劇,又稱「插劇」(Interlude),在宴會空檔時上演,例如《富爾根斯和盧克雷蒂姬》。插劇中有針對婚姻的長篇辯論,還有稱作「惡習」(Vice)的丑角人物插科打諢,語涉穢褻。

.過渡儀式:洗禮、婚禮、葬禮

關於莎士比亞的生平,後世能查索到的資料,只有教區記事錄中的受洗和結婚記載。然而在他那個時代,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過渡儀式,在傳統和宗教上,此類儀式意義重大。關於儀式的表現可上溯到中世紀,並有許多寓意畫,如表現安吞爵士(Sir Henry Unton)由出生到死亡的壁畫。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曾藉傑克斯之口提到這幅畫。同時代一位法蘭德斯畫家的油畫,則表現了泰晤士河畔伯蒙賽(Bermondsey)村的婚禮場面。宮廷舉行婚禮時,常會有演員戴面具扮演配合氣氛的神話人物,像是婚姻之神許門(Hymen),或是主宰婦女生活的天后朱諾(June),載歌載舞為大家助興。

宗教改革之後,這些五花八門的儀式所信奉的宗教戒律,大體上仍舊保留了下來,因為大家仍相信,必須躲開惡魔的影響,或避免壞仙女插手。壞仙女會把在搖籃中熟睡的漂亮孩子偷走,換上一個醜陋的畸形兒。

葬禮亦應如儀,好讓死者的靈魂能夠安息。但是16世紀末時,封建制度沒落,英國名門世家屢遭厄運,葬禮的排場不如從前。

.仙女、女巫、神奇世界

淘氣小妖精、仙女和其他精靈,如頑皮小妹巴克(Puck)或好人兒羅賓(Robin Goodfellow),在當時的民間信仰和文化中名聲不住。他們是愛搗亂的小精怪,只在夜間出現,愛跟凡人開玩笑,又擰又掐,攪得人不得安寧,或者迷惑引誘,把人帶進地下王國。他們也會虛擬幻象,令人暈頭轉向,或者害人做噩夢。

這些精怪源自塞爾特(Celte)民俗,常在女士巡視外省時為她舉辦的娛樂活動中出現,替代或者補充古典神話中的角色,因此在戲劇中甚為流行。莎士比亞讓精怪扮演重要角色。任《仲夏夜之夢》中,仙帝奧白朗(Oberon)和仙后蒂姐妮霞(Titania),身材與人相等,宛如劇中人物提修斯(Theseus)公爵,以及亞馬遜(Amazon)女戰士喜坡麗塔(Hyppolita)兩人在夜間的化身。莎士比亞傾向於淡許他娶她為妻。哈瑟維是一名自耕農的女兒,住在斯特拉福附近的肖特里(Shottery),比莎士比亞大八歲,結婚時已懷孕三個月。1583年5月23日,他們的女兒蘇珊娜(Susanna)出生;不滿兩年,哈翠維又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名珠迪絲(Judith),男名哈姆奈特(Hamnet),於1585年2月2日受洗。然後我們就失去所有與莎士比亞有關的線索:這是所謂的「失考歲月」。17世紀的作家奧布雷(John Aubrey)在《小傳》中說,莎士比亞曾任鄉村教師,意思想必是說,他曾在某個貴族家中當家庭教師。又據17世紀劇作家戴夫南特(Davenant)的說法,莎士比亞曾在倫敦的劇院裡看守馬匹,然後當提詞人的助手,負責招呼演員上場。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莎士比亞在倫敦追隨某一戲團,也許是女王供奉劇團。女王劇團的一名演員奈爾(Knell),在一次毆鬥中死了,劇團需要人替代他,就選中了年輕的莎士比亞。不需要演戲經驗,這門功夫能在舞台上學會。

 
書摘 1書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