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抱朴子(上):不死的探求
抱朴子(下):不死的探求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類別最新出版】
唐代詩選:大唐文化的奇葩
世說新語:六朝異聞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孟子:儒者的良心


山海經(XO0028)──神話的故鄉

類別: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李豐楙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1479X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第二節 山海經的內容

五藏山經為一份中國古老的藏寶圖卷,分別紀錄了中國境內及邊區的山川寶藏,每一卷各記一方,卷中因為資料多寡不同,按照需要分篇,其中主要的依據,是調查探勘者依據簡單的山脈的概念,各山與各山之間自相連屬,有首有尾,組成一貫山彙、或一組山脈。其中敘述向某方幾里,部分是以河洛京畿為主的中山經作為調查、紀錄方向的標準,譬如西山經是自東而西、北山經是自南而北等。因此,山經所記的不是一座座孤立的山,而是隱有關連的素樸的山脈系統。其中每座山的敘述,先標明山名、水源,屬於地理形勢的記載,為近代研究古代地理的中外學者極力推崇,認為保存了很古的地理情況,是最有價值的古地理書。其次敘述山川寶藏:包括草木等林產、金屬礦產以及動物生產,其中特別精彩的為奇特動、植物的紀錄。中國版圖地大物博,南、西、北、東以及中原地區,兼蓄各色各樣的物產,紀錄下來可作為政府秘藏的檔案。林產方面著重一些較有實用價值的良材,和具有醫藥功能的草藥。前者為研究中國古代林業狀況的寶貴資料,後者為本草醫學的前驅;動物(包括禽鳥、獸類、魚類及昆蟲等)也是這樣,較為人熟知的都只是簡單記下名稱而已;至於較為奇特的,也就是具有醫療的科學性與神秘的巫術性的,不僅詳細描繪形狀特徵,還特別註明功效,其中還含有所謂的迷信成份,山海經被認為是史巫之書,這是最明顯的證據。不管是植物或是礦物、動物,依據巫術性思考方法,均能產生巫術性的醫療、養生作用。據傅萊則(Frazer)《金枝篇》(The Golden Bough)所說的交感原則,交感巫術有兩種基本形式,就是模擬巫術(imitative magic)和接觸巫術(contagious magic)。山經所述的奇形怪狀的動物,或者顏色鮮艷的礦石,以及香氣濃郁的植物,本身就在實際醫藥成份外,具有濃厚的巫術色彩。而服用的方法,是經由模擬或接觸等律則發生神秘的關係:其一為服佩、服飾,屬於外服,像佩帶一雌多雄的鹿蜀的皮毛,可多產、宜子;懸佩的怪羊的皮、角,可以惡治惡,嚇阻邪惡。其次為服食,屬於內服,可防禦火、兵、雷等災亂;又可治療各種內、外疑難雜症,尤其是精神官能症。另一為巫術性的預示徵兆的功用:吉凶、禨祥等均可得到象徵性預告:凡水災、旱災、風災、火災、蝗災,以及瘟疫、兵災等自然或人為之災均有徵兆,所以被認為是察禨祥的指南。山經中每篇篇末,詳載各山區的諸神及祭法,實在是各個群落單位的圖騰神物,和各祭儀單位的祭祀方法──與周禮多能相通。大概南方多為鳥、龍綜合的圖騰神物,西方多為人獸合形,北方多為人蛇等合形,東方也多獸形神,而中山經顯示一個鳥、獸、蛇龍諸圖騰神物混淆的地區,均能與各方地理環境、動物分佈相符,可稱為中國最早的人文地理志。

海經、荒經部分就是山海經被正統知識分子認為荒誕不經之書的主因,但卻是保存了中國古代歷史、神話,以及紀錄了原始邊裔的地理誌。依據神話系統,應該先敘述自然神話,再敘述文化神話,至少屈原天問的次序就是這樣安排。但海經的編次,乃以地理方位的次序為主要,依照各方調查、搜集所得而紀錄,因此沒有自然神話先於文化神話的系統;有些學者認為我國著重於人的文化,與西洋著重物的文化的型態不同,這種看法有部分道理。中國古代神話的特色之一,就是歷史化的傾向,依據人類進化的歷史,又巧妙結合了五行運轉的歷史哲學,成就了古史傳說的系統。因此,許多自然現象就被統卸於古史傳說之中,像日、月的神話,就目前的神話資料,是被當作帝俊的妻子所生產的;又如水、旱災,也出現於黃帝一統天下的大戰中。類似的情形,使得先安排比較有秩序的古帝王世系神話成為首要工作,當然,山海經的世系只是多種古史世系中的一種。帝王世系先粗略建立起來,再敘述邊裔民族,因為許多奇特的部族與古帝王有密切關係;最後才進入神話世界,瞭解中國人古老的夢境。

海經荒經敘述的帝王世系神話,為長久時間保存在各族共同記憶之中,後來才紀錄於簡冊,成為各部族的「聖史」(Sacred history),其中包括了種族的來源──始祖神的誕生、創業,以及英雄俊傑的豐功偉業等。當然,長久口傳的神話傳說,難免附上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環境的遺跡,但仍然保留了許多口傳文學的原型。帝王世系的神話就是所謂的三皇五帝,都具有些共同的性質;始祖神的奇特造型,常以人獸合形的形象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其實這是圖騰神物,人類社會在長期生活中取一種與自己群落有神秘關係的動物作為象徵物,始祖神的感生神話,及其形象就是這樣:伏羲的誕生,為華胥女子「履」雷澤中的腳印而感生,履是在高禖求嗣,隨著神尸行履的舞蹈,然後與神尸坐息感生的儀式,雷澤神為龍身人頭,所以伏羲也是蛇身人面。炎帝、黃帝以及東方的帝俊等,都有屬於自己的圖騰,或以獸、以雲、以鳥,形成不同的群落,後來經過長久的融合、互相通婚、勢力消長,「龍鳳呈祥」象徽著中華民族的成長(註 15),而黃帝、蚩尤的大戰,也表現出一種痛苦的血淚凝成的歷史。至於傳承的英雄系譜中,排難解紛的除害工作,像后羿射日除凶;創造發明的物質進步,像神農耕種生產;以及製作樂器、發明文字,都將蒙昧中的人類帶引著走向人類文明的黎明期,成為啟蒙英雄。

遠方異國之篇,敘述邊裔的民族,淮南子地形訓有三十六國的記載就是根據海外四經的敘述,補充大荒經的資料以後,早期在中國邊區活動的部族就可勾勒出來。山海經對他們不稱氏,而稱為國或民,是表示其不同於中原或境內諸族;而對於四方諸國,幾乎全以人獸合形的形象作為代表,大概是由於圖騰神物的敘述,或者不同的服飾習慣,與體質特徵的誇張、誤傳的現象,其中有些是居於中國人的民族優越感,對於非我族類有些畸視心理或敵對意識,像對窮奇、饕餮諸西北草原地帶的凶悍民族,加以凶獸化,表現了又懼怕又輕視的複雜情緒;但也有些國度成為戰亂中中國百姓「適彼樂土」的一種理想與願望,像羽民、臷民諸邊區民族被樂園化;肥沃的沃野、飲食自有還加上和平自由的人獸關係,也表達了嚮往、企慕的心理。總之,中國人對於邊裔所懷抱的,雖有以文化為評價標準的傾向,但大多能保持客觀、寬容的胸懷;有時還保持了相當關注的態度,因此能出之以趣味盎然的筆調。另外邊裔與中原部族的關係是密切相連的,四方部族中,有不少是帝王的後裔「降」居於較偏遠地區,繁衍了新的一代。例如南方有三身國、季釐國,屬於帝俊一系;季禺、伯服屬於顓頊系,其中有些系譜分明,顯然不是自附於聖王、名族的造假。這種率士之濱,莫非王土、王民的記敘方式,顯示早期民族遷徙的歷史,複雜而有密切關係。因此,閱讀邊裔民族誌,啟發後世子孫不該盲目地仇視夷狄,而過度標榜華夏,都是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族與他族的狹隘觀念不應存在。所以,除了臥遊之樂,博知遠方異聞,還可體會到老祖先要萬族共和、一齊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平安樂相處的偉大胸懷。

山海經公認為蘊藏豐富神話的寶庫,近代研究中國古代神話的學者大多從其中尋找材料。神話既是歷代傳承、經由敘述一件事情的始末,表達自然或人類文明的歷史,時間長久,自然顯得零星片段、不相統屬。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尤其散見於各篇中,因此將它整理成一個體系確是必要。但在整理、分析時,常會發現一個神話有改變的情形,或增添或減少,但只要「母題」(motif)相類似,都可循線尋找出神話與神話之間的關係。初民既然是以一種莊嚴的態度來敘述,視為真實,因此,他們敘述神話所具有的特質就值得注意;神話具有解說性:企圖解釋或說明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的起因或性質,例如天有十日、十二月,與天文曆算中的旬日計曆法、十二月令有關,為了解釋其中的關係,就以帝俊的妻子羲和、常儀作為產生者。其次為人格化:即據對人的想法,聯想萬物也同具生命、性格,萬物有靈,自然被人格化,像相信四方之風各有一神掌管,風神有屬於自己方位的性格,這些素樸的泛靈信仰(animism)(註 16),後來在堯典中就被儒家合理化,解釋為百姓適應季節的不同動作。其次為野蠻要素或原始要素,其中以變化說為最能代表,現代人相信物類各有一己的範疇,古人的觀物方式卻認為生命是流動的、可變化的,萬物一樣平等,同稟於大自然中的生氣。因此,動物可變為植物,人可變成動、植物,而生命仍然賡續不絕,這是原始而樸素的觀物方式。

人類學大師克羅孔(Clyde Kluckohn)主張神話與儀式需要合觀,兩者都利用象徵方式表達人類心理或社會需要:儀式為行動象徵,藉戲劇化行動表達;而神話為語言象徵,藉語言符號以支持、肯定或合理化儀式所表達的同一需要,神話與儀式互為表裡,如能合而觀之,一定更能瞭解古人的意願。像浴日、浴月,郭璞說是「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運轉之於甘水中,以效其出入暘谷虞淵」,就是一種模擬法術。至於祈雨時作應龍的形狀、驅魃時先開水道,然後唸咒語,都明顯為一種儀式性動作,配合神話的流傳,相信超自然力的靈威作用。

神話為集體潛意識的反映(註 17),在原始共同體的社會,個人的存在與性格是安頓在團體的生命中的,群族的生存關繫著個體。因此,共同的理想與願望常藉著神話表達出來——正如同個人的夢一樣,都是一種象徵符號。山海經的神話,依據較有系統的分類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材料,可分為自然現象神話、大地神話、山嶽信仰與樂園神話、動植物變化神話,以及神尸變化神話和文化英雄神話。這些神話都曾經是古老的夢境,表達了民族隱蔽在深處的理想與願望,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這一理想與願望。生命趨於完結,迫促於死亡的危機,那麼經由變化,成為植物或動物,這就是經由神話的幻想與象徵,獲得部分的滿足。現實生活的艱困:天災交迫、國事困阨,那麼,一個昆侖樂園或遠方樂土,滿足了個人的長壽永生與社會和諧安樂的意願;個人處境受逼於環境;時間的匆迫、空間的狹隘,那麼,神話人物的叛逆、不屈、與永不妥協的神性,將使年輕的心靈、創痛的靈魂走向成長;給予掙扎的生命以振奮的力量。因此,神話中的人物將是「道德觀念的保護和加強者」,不但護衛了當時的人類,也將是後世木枝百世的後嗣據以生存下去、奮鬥下去的守護者、引導者,經歷無數的試煉,終於走向成長與成熟。因此,重溫舊夢,現代中國人需要,也將要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現代神話。


註 15:禮記說昏禮是結二姓之好,龍、鳳為圖騰神物,二族姓互通婚姻,文化交流;故「龍鳳呈祥」象徵二姓交好,族姓團結。

註 16:泛靈信仰(animism),泰婁(Tylor)以為人類最初信仰的對象是「精靈」(spirits),精靈便是生氣或靈魂,萬物都有靈魂,自然界的各種奇異現象都是精靈所作成的。

註 17: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榮格(Jung)認為吾人意識的一部分固由個人環境的形成,另一部分則由精神遺傳所形成。這種精神遺傳是自太古以來人類獲得的累積,在潛意識狀態下發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