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唐朝的短篇小說:唐代傳奇
唐代傳奇:唐朝的短篇小說
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
愛的排行榜──孩子表情達意的練習
讀出太陽的心情──孩子生活美感的練習
愛的排行榜+讀出太陽的心情(套書)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類別最新出版】
唐代詩選:大唐文化的奇葩
世說新語:六朝異聞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孟子:儒者的良心


唐代傳奇(XO0033)──唐朝的短篇小說

類別: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廖玉蕙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1453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4

鶯鶯的文筆相當好,可是,張生屢次求索她的詩文,卻始終見不著。他常常寫了詩文去挑動她,她也不大看。她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極高,表面上卻好像什麼都不懂;口齒伶俐,卻很少開口應酬;對張生情深意重,卻從不在言辭上表示。有時一個人鬱鬱出神,彷彿都不認得人一樣;喜怒不形於色。有一回,她獨自在夜裡彈琴,聲音悽惻哀怨。張生偷偷聽見,覺得很喜歡,便央她再彈一曲,她卻怎麼也不肯了。大概她就是這麼一個幽深典重的人,而張生卻感到撲朔迷離,對她愈發神魂顛倒。

科考的日期已近了,張生又要到長安去。臨走的前夕,不再像以前一般情話依依,只是在一旁哀聲歎氣。鶯鶯心裡已經明白兩人即將永訣了,便十分柔順的輕聲對他說:

「我們兩人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將來,如果您拋棄了我,這也是理所當然,我不敢有所埋怨。如果您不嫌棄我,願意和我白首偕老,那是您對我的恩惠,我會一輩子感激不盡。你又何必為此行而在意呢?既然您的情緒這麼壞,我也沒什麼法子安慰您,您曾經誇我的琴彈得好,以前害羞,不敢多出醜,現在你就要走了,就讓我彈一曲以表示我的心意吧!」

於是彈了一曲霓裳羽衣曲,琴聲哀怨,似乎有著無限的傷痛,聽的人都深受感動,個個黯然神傷。鶯鶯自己也止不住心頭的離情別恨,驟然中止了彈奏,丟下琴,淚流滿面,一路跑回去。張生愕然凝視著她奔去的背影,心裡亂得什麼似的。

第二天早晨,張生等了又等,終於還是沒有等到鶯鶯來送行,他頹然地上路,幾次依依回首,卻仍不見伊人蹤影。這回,她依然沒有留下一言半語。

第二年,張生考試失利,沒有及第,遂羈留在京城裡,為免鶯鶯牽掛,他寄了一封信給鶯鶯,鶯鶯也回了一封信,說:

「接到你的來信,對我百般安慰,兒女情深,真使我又高興、又感傷。你又送我首飾一盒、唇膏五寸;讓我來裝飾髮髻、點染雙唇。我雖然很感激你這番盛情,只是此時此地,教我打扮給誰看呢?見到這些東西,徒增悲歎罷了。

承你告訴我在京城進修課業,想必一切安好。只恨我生性鄙陋,遭到離棄,命該如此,夫復何言。自去秋以來,我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在熱鬧的場合裡,還強顏歡笑,可是等到長夜獨處,總不免傷心落淚;即使在睡夢中,也是愁思不斷。有時夢見我們又回到昔日的歡會裡,綢繆繾踡,可是,每每歡愉未竟,就已驚醒;面對斜月清光,才意識到你我相隔如此遙遠,實不勝悲痛之情。

自從分別,倏忽巳過一年。長安是個繁華的地方,處處引人流連,承蒙你還記掛著我;我無以為報,至於相許終身的盟約,卻是始終不渝的。當年你我因表親關係,偶然見面,加上下人的引誘,從此情愫暗通。我的意志薄弱,禁不起你的挑逗;等到和你有了夫妻之實,情意深濃,以為終身有託,誰知雖是如此,也還不見得能久長,只是徒然顯得自己輕賤可羞,不能使你明媒正娶;遺憾終身,還有什麼可說的!如果你還體念我的一片情意,不辜負我,那麼,我就是死了,也覺得安慰;如果你不屑我們的過去,把彼此的盟約當作空話,那麼,就算我死了,這片情意也不會隨之泯滅!我的話到此為止,心中酸楚難忍,無法暢言,只希望你善自珍重!

寄上玉環一枚,是我小時候的玩物,送給你佩戴在身上,玉象徵堅潤不渝,環表示終始不絕。另外,有髮絲一束,文竹茶碾子一個。這幾件東西並不珍貴,不過是希望你的意志如玉一般堅貞,我的心像環般始終不變;文竹碾子上淚痕猶在,愁緒就如這剪不斷的青絲。就用這些東西來象徵我的情感,但願你我永遠歡好。我的心雖時時惦記著你,但身子卻相隔千萬里,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所幸情所獨鍾,雖千里之外,精神猶然可以相通。但願你千萬珍重。

雖已春日,但風霜仍然凜冽無情,希望你好好保重,不要過分以我為念。」

張生把這封信給他的朋友們看了,因此,當時長安有許多人都知道這回事。他的一個好朋友叫楊巨源很喜歡寫詩,為此還特地作了一首七言絕句的「崔娘詩」:

「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意草雪銷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孃一紙書。」

河南元稹也寫了會真詩三十韻,內容是:

「微月透簾櫳,螢光度碧空。遙天初縹緲,低樹漸蔥蘢。龍吹過庭竹,鶯歌拂井桐。羅綃垂薄霧,環珮響輕風。絳節隨金母,雲生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會雨濛濛。殊瑩光文履,花明隱繡龍。瑤釵行彩鳳,羅帔掩丹虹。言目瑤華蒲,將朝碧玉宮。因遊洛城北,偶向宋家東。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髮揮影動,迴步玉塵蒙。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汗流珠點點,髮亂綠蔥蔥。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慢臉含愁態,芳詞誓素衷。贈環明運合,留結束心同。啼粉流宵鏡,殘燈遠暗蟲。華光猶苒苒,旭日漸瞳瞳。乘騖選歸洛,吹簫亦上嵩。衣香猶染麝,枕膩尚殘紅。冪冪臨塘草,飄飄思渚蓬。素琴鳴怒鶴,清漢望歸鴻。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行雲無處所,簫史在樓中。」

張生的朋友看到了這些詩,莫不聳動驚異。而這時,張生已決定和鶯鶯不再往來了,一場春夢,便如煙消雲散。當時,元稹和張生很要好,便問張生怎麼如此薄倖。張生說:

「大凡所謂的尤物,如果不是自己受人迷惑,便是要蠱惑別人。假使崔家那位小姐遇到富貴,受到嬌寵,那麼,不為雲雨,必為蛟螭,我簡直不敢想像要變成什麼樣子。以前商代的紂王和周代的幽王統領天下,勢力雄厚,但是,只為了一個女子,便全軍覆沒,身遭不測,至今仍為天下人所恥笑!我的德行還不足以抵抗妖孽,所以只好忍痛割愛!」

聽了這番話,在座的人都為之深歎不已。

過了一年多,鶯鶯嫁了人,張生也巳別娶。一次,張生剛好經過鶯鶯居住的地方,便以表兄的身分,請她丈夫讓他見見鶯鶯。鶯鶯知道了,卻不肯出來,張生顯出很失望的樣子,鶯鶯便偷偷的寫了一首詩送給他:

「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迴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幾天之後,張生即將離去,鶯鶯又寫了一首詩,堅決拒絕再見,詩說:

「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敢眼前人。」

張生只得悵然離去,從那以後,就再沒有任何消息了。

本文見於太平廣記第四百八十八卷。作者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內人。舉明經,補校書郎,元和初應制策第一,除左拾遺,歷監察御史,坐事貶江陵。又自虢州長史徵入,漸遷中書舍人承旨學士,進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不久罷相,出為同州刺史,又改越州,兼淅東觀察史,太和初,入為尚書左丞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剌史武昌軍節度使。五十二歲時暴病而卒。兩唐書都有他的傳。元稜非但官高位顯,而且是位有名的誇人,他自少與白居易唱和,時人稱之為「元白體」。宮中嬪妃,最喜唱他寫的詩,呼他為「元才子」。所著有長慶集百卷,小集十卷,類集三百卷。他只寫了《鶯鶯傳》一篇傳奇,卻在所有唐傳奇中流傳最廣也最為人所喜愛,因為張生曾賦會真詩三十韻,所以本文又名會真記。唐人以詩文宣揚其事者甚多,有元微之續會真詩三十韻、河中楊巨源崔娘誇、亳州李紳鶯鶯歌……等。這篇小說對後世影響相當大,宋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十闕;金章宗時董解元有諸宮調西廂記;元有王實甫西廂記、關漢卿續西廂記;明代有李日華南西廂記、陸天池南西廂記、周公魯翻西廂記;清代查繼佐又有續西廂雜劇,其他如所謂續西廂、翻西廂、竟西廂、後西廂……等層出不窮,說明了劇作者對這個故事歷久不衰的喜愛。一直到平劇、各種地方戲劇,甚至話劇、電影,都採用過這個故事,不過標題多數改作「紅娘」了。

唐人小說影響於元、明、清戲曲者很多,而以此文流傳最廣。推究其原因有二:一、本文出自元微之手筆,文雖不高,而辭旨頑藍,頗切人情;二、社會心理趨尚在此,宋代如此,於今為烈,其流播之故可知。

至於傳中的男主角張生,宋人有疑為張藉的,王銍、趙德麟都曾為之辨正,以為張生其實正是元稹夫子自道,我們從元稹本集詩歌和年譜中考察,確和此傳吻合。作者雖站在第三者立場來說故事,然而,姑且不論考據家們所提出的證據,單從文末作者讓張生發表的一段文過飾非的言論及最後作者的按語,稱許張生為「善補過者」一點看來,也夠使人不免懷疑倘若真是「語不涉己」,何以元稹要這樣「苦不堪憂」的一再辯白了。

本文和《霍小玉傳》雖都是小說,但卻是當時社會上所常見的悲劇。在同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同性質的悲劇是不足為奇的。不但這兩篇是真實的事,還有許多其他相同的、或更具悲劇性的人生故事,在當時的社會舞臺上排演著。因為唐人的「婚」與「仕」的關係是那麼密切,雖然和一個娼妓真正相愛,也得忍痛捐棄,否則一定失婚配偶,將一生為社會所不齒,政治上的前途,也將一併丟棄。文中男主角赴京,經過一番理智分析之後,便發現為自己的事業與前途計,不能不「忍情」而與鶯鶯絕交。從唐史所載元稹生平看來,他原是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為了挽救頹敗的局面,非得有一項高鬥親事不為功,所以幡然悔過,另結高門,充分反映出唐代社會裡士人階層功利的一面。

元稹筆下的鶯鶯,家庭背景雖無明確的交代,卻保持了一位秉性溫柔的女子對意中人過分慷慨而失身後的主要弱點。在他沒有回信給她後,她也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左右他,一年後便嫁了人。(這和霍小玉傳中女主角苦心孤詣的尋求有著很大的差別。)但他在男婚女嫁之後的拒絕與張生見面,無疑是用平淡無奇而教人擊節三歎的寫實主義手法把故事作結,無怪乎在唐宋詩人的歌詩中要再三褒揚這位中國文學上的新型女子了。只是後世說書人的聽眾雖然也同情鶯鶯,卻接受不了元稹筆下鶯鶯的下場,幾乎後世的改編者都順應輿情,把張生化為多情種子,造成更快樂的結局。董西廂如此,王西廂亦復如此。

就藝術性而言,鶯鶯傳僅居中等,算不上最好。在形式上,鶯鶯傳仍是古文家的試驗作品,還保留了許多對佛教小說的模擬。譬如文中插入了一首三十韻的會真詩,後面又加上一段迂腐的議論。這些如以近代的小說條件來說,都是些破壞藝術完整性的贅疣,然而在初盛期的古文家看來,也許正是一篇完美的典型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