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作 者 作 品

高僧傳(下):袈裟裡的故事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類別最新出版】
唐代詩選:大唐文化的奇葩
世說新語:六朝異聞
山海經:神話的故鄉
鹽鐵論:漢代財經大辯論
孟子:儒者的良心


高僧傳(上)(XO0040)──袈裟裡的故事

類別: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熊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256頁
ISBN:957131167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全集:(共42本)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書摘 2

三、偶戴鐵缽,悟法唯心

什師十二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又將他帶回龜茲國,各國聞訊,紛紛爭著以重爵禮聘他,但什師均不為所動。什母帶他到月氏北山,那裡有位阿羅漢,一見到羅什,就知道他異于常人。便向什母說:「這小沙彌,應當好好守護著。如果年至三十五歲不破戒的話,就可以大大的振興佛法,度化無數的人。否則,只可以稱為才明俊藝的法師而已。」什師後來到沙勒國,在一寺廟中,偶然好奇的將一個很重的鐵缽,戴在自己頭上。這時他突然作念:「這鐵缽又重又大,幼小如我怎麼竟能輕而易舉的將它頂戴在頭上呢?」一轉念間,驟覺那鐵缽奇重無比無法支撐,竟不自覺向前一傾,鐵缽即便滾落地上,此時羅什想再舉起時,卻怎麼也舉不起來了。他的母親問他究竟怎麼一回事,什師答說:「只因孩兒一念分別心生,故感鐵缽的輕重懸殊若是。」從此以後,就深深體會到萬法唯心的道理了。

四、虛心勤學,體悟大乘

沙勒國有一個三藏沙門名喜見,看到了羅什,就對國王說:「這個沙彌,不可輕視,王應請他講法,可以得到二種好處:第一,對我國來說,在國內的沙門,一聽到他講法,就會感到慚愧,難道自己竟連一童子都不如嗎?便會奮自勉勵,努力修行了。第二,對龜茲國來說,龜玆王一定會如是想,羅什出于我國而他國竟如此加以尊重,真可謂與有榮焉,這樣必能增進兩國的邦交。」沙勒王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答應了。於是禮請什師升座說法。龜茲王果然派遣重使,來酬謝沙勒王。但什師並未因少年得志而自滿,反而更自策勵,奮勉倍昔。

凡人失意時,處之泰然,固已不易,而得意時,處之淡然,尤為難得。常人略有小成,便得意而忘形;否則,亦安於小成,不知長進。老子曰:「大器晚成」,良非無故。什師以一區區少年,竟高居王者之師,得志於朝,道德學問俱獨步於一時,名聲傾動朝野,若此榮譽,古今中外,實不多見。師卻毫不以為意,反更奮然自勉,實為難中至難。非大智大賢,是能如此。是知非具如此之學養與器度,則不足以稱之為「大器」!

什師在說法之暇,就到處尋訪外道經書,由是先後博覽了《四韋陀典》(註 1)。以及《五明(註 2)諸論陰陽星算》等,無不一一深加研究,並能妙達一切吉凶禍福,而且每次推測,都很靈驗。什師個性豁達,不注意小節,當時有莎車王子、參軍王子,兄弟二人,拋棄國家來跟隨什師出家修道,並且特別向什師介紹大乘義理。什師最初對大乘頗感疑惑,難得的是他並不拘執成見,肯虛心接納,於是用心的研究大小經論,並加以綜合比較,經過一時日的參究後,什師始知大乘經論,確實殊勝有理。於是深感慨歎的說:「我以前學小乘佛法,就好像一個人目不識金一樣,竟錯把一種似金的石子,認定是金了。」從此就開始廣求大乘義理,尤專心於鑽研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般若經論。

五、方便度化,折服外道

後來什師隨母來到龜茲北果的溫宿國。羅什剛到彼國,該國久聞什名,爭欲瞻仰或問道。而當地卻有一個道土,心有不服,這位道士因擅長辯論術而名震各國,因此他對自己的辯才極為自信,便以無比狂做的氣勢敲擊王鼓,向大眾宣稱說:「假若有人辯論能勝過我,我願以頸上的頭顱作為賭注!!」其狂態,真可謂目無餘子。其意態很明顯是針對什師而來。羅什沙彌為度化這道士,僅用二個巧妙的問題,便把這位狂妄的道士難住了,一時竟不知如何置對。那道士雖曾經自誓,輸了便要斬首以謝,但什師心懷慈悲,只不過想藉此折服外道,方便度化罷了,自然不會要他的頭顱。那道士在稱謝之餘,就心悅誠服的向他稽首頂禮,並歸依佛法了。從此以後,羅什的威名更因之大振於西域。消息傳到龜茲,國王親自到溫宿國,把什師迎接回國。於是大開法席,請他廣說諸經,四方遠近的學者,都敬服其才學,而不敢與他對抗。當時國王之女,出家為尼,名字叫阿竭那末帝,曾經博覽群經,特別精通禪要,而且已修行證得二果(註 3)。她在聽到什師講法後,歡喜讚嘆得未曾有。於是更請敷設大座,開講《方等》諸經,什師因此愈能暢懷發揚佛法妙旨,推闡辯論諸法,縱橫自如。當時與會大眾,聽聞以後,沒有一個不深受感動,咸以聞法太遲而深感遺憾。

六、法緣在東,倍加精進

什師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在王宮中受戒。羅什母預知龜茲的國運將衰,法運也將隨之而衰。

於是就辭別龜茲,到天竺去了。什母在臨行時,曾告訴什師說:「《方等》諸大乘經典,將會大大闡揚於東土,你的法緣在彼,而且也祇有你足以振興佛法,但對你本身將大不利,奈何?」什師卻泰然說道..「要行菩薩的大道,就應當為法忘軀;因此祗要使大化流傳,縱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於是獨留龜茲,更加精勤讀誦修行,以等待機緣的成熟。

七、飲水思源,化度恩師

羅什大師在龜茲停留的二年中,廣誦大乘經論,功行倍進,對大乘的微妙奧旨所悟更深。在此期間,國王特別為他造了金獅子寶座,並鋪上最名貴的中國錦繡,恭請什師昇座說法。什師並未因此而忘其所以,他深明飲水思源之道,念及他的小乘師父,尚未能聽聞大乘的義理,悲憫之心油然而生,便起感恩化度之念,於是就對國王說:「家師猶未悟大乘義理,我想親往說服。」事有湊巧,就在這時他的師父盤頭達多,忽然不遠千里而至。國王頗感詫異的說:「大師何以不遠千里而來?」達多就說:「此來,一則聞知我的弟子所悟非常,意欲前來參訪。二則聽聞大王要弘贊佛道,稀有難得,所以不辭冒涉艱危,遠來此地。」什師見到恩師竟然翩然降臨,真是喜出望外,正可藉此得遂其本懷。即為其師說因緣空假的大乘教理。這些道理是達多與羅什以前所不能信受的。達多聽後便說:「你說一切皆空,這是極可怕的論調,那裡有捨去空法而愛著有法的呢?譬如:「從前有一個癡人,令織匠紡布,事先講好要織成最鈿的質料,織匠就加意紡織,所織之布細若微塵,但那癡人仍嫌其粗劣,織匠認為這人苛求無饜,立時大怒,以手指著天空說:「這是最細的線。」那癡人問他何以看不見呢?織匠就說:「這線極為細微,即使那最優秀的巧匠尚不得見,何況他人?」癡人聽了大喜,便付了優厚的工資離去了。」你所謂的空法,不是就跟這個癡人一樣。」什師乃依據大乘空義,婉轉陳述小乘的偏執與不究竟,橫說豎說,上下縱橫,引經據典,再加上自己的親身體證,往復至一個月的時間,方使其師信服。達多至此時方歎息的說:「老師所不能通達的,反須藉學生來啟發,可謂聞道有先後,悟道各不同。今天可算得到驗證了。」其師於是反禮羅什為師。對什師說:「我是和尚小乘師,和尚是我大乘師。」這是一幅多麼感人的場面啊!羅什悲心度師,乃飲水思源,固是難得。其師虛懷若谷卑己以從其徒,這種惟真理是求的精神,則更為不易,其師徒二人可謂相得益彰了。假若其師惟知師心自用,予智自雄,則永無聽聞大乘佛道的一日了。

八、苻堅慕德,大軍迎師

西域諸國,對什師的神俊,無不拜伏。每次昇座講法,諸王皆頂禮恭迎,並長跪座側,令什師履踐登座,其被尊崇之程度,真是無以復加了。什師的名聲不僅廣佈西域,同時亦遠揚至中國。

其時正是我國晉朝與五胡十六國並峙的時代上刖秦苻堅僭號(僭越名號)於關中,有外國前部王,及龜茲王弟一起來朝見,苻堅於正殿召見,二王告訴苻堅,西域產有許多珍奇玩物,請出兵平定,以求內附中國。至苻堅建元十三年;太史觀察星象,就上奏道:「天上有一種奇異的星座,見於外國星宿的分野之際,應當會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苻堅就說:「我很早就聽說西域有位異常卓絕的大師鳩摩羅什,可比坐鎮襄陽的中國沙門道安法師。當係此人了。」即忙派遣使者到龜茲去求,但未獲結果。建元十七年,鄯善王等又勸說苻堅,請兵西伐。於是在十八年九月,苻堅派遣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等,率兵七萬,向西討伐龜玆、烏耆等國,迎請羅什大師。

呂光率軍將出發時,苻堅為他們餞行於建章宮,並呵囑道:「此行並非貪地而行討找,實為仰慕懷道聖人的緣故。聽說西域有一個大師叫做鳩摩羅什,他深解法相,通達陰陽星曆,頗為宿學所推崇,我久仰其名,亟思迎請;此輩賢哲的人,為國之大寶,假若能制勝龜茲,即刻派傳驛馳返中國,不得有誤。」在呂光的軍隊,尚未到達龜茲時,什師立即告訴龜玆王白純說:「我國國運就要衰微了,不久當有敵國自東方來,應該恭敬承奉,不要抵抗。」然而白純卻不聽從,而奮起迎戰呂光的軍隊,呂光就攻破了龜茲,殺了純王,而立純弟震為國王。

九、磨難紛至,什師忍辱

呂光既得什師,並不知道他智量的高深,見他年齡尚小,乃以常人視之,強迫什師娶龜茲王女為妻,什師拒而不受。呂光強辭奪理的說:「有道之士的德操,不應該超過他的父親。你的父親尚且娶妻,你為何反不娶妻呢?」於是逼迫他喝下烈酒,令大醉後不省人事,遂將王女與之同閉密室,令虧其操守。凡此種種對什師之摧殘,終於應驗其母所預言,東行將不利於其身的讖語。呂光至此猶覺不足,又令他騎牛及乘惡馬,加以百般侮辱。為法忘軀的什師始終心懷忍辱,故而在這樣無理的折辱下,他非但容色如故,即連眉毛都沒皺一下,終因忍辱之功德,感動了呂光,使他自覺慚愧而作罷。

一○、屢現靈驗,呂光不悟

呂光攜師率兵旋歸,中途安頓軍隊於某山之下,當時將士已經解甲休息。什師素來通曉吉凶禍福之理,一見此山地勢凶頑,就勸呂光不可駐軍此處,應該遷到田壟上駐紮,但呂光不予採納。到了晚上果然大雨傾盆,山洪暴發,水深數丈,兵士死者數千人。光與師等走避山上,悻免於難。

呂光這才暗暗驚奇師的異才。師對光說這裡是凶亡之地,不宜久留,應儘速言歸,中途必會遇到福地可居。呂光至此就不敢不信從什師的話了。當他們行到涼州的時候,就聽說苻堅在淝水戰敗後,已為姚萇所害。呂光所率三軍全部縞衣素服發喪,就不打算再回長安,乃在涼州(在今甘肅省地),自立為王,竊號關外,稱年號為「太安」。自呂光自立後,反叛他的事件層出不窮,其成敗吉凶,什師都預知而一一應驗。不久,呂光也就死了。由其子呂紹襲位,僅數日,呂光庶子纂又殺紹而自立,稱元「咸寧」。纂即位後,宮中妖異時見,什師就勸他宜克己修德,否則,國中將發生變亂,纂不聽。果然在次年,纂即為呂光之姪呂超所殺,立其兄隆為王。時人方知什師之言,無不靈驗。什師在涼州多年,呂光父子,悉不知弘道,所以祇有暫時蘊藏對大乘佛法的深解,無法宣揚教化了。


註釋:

註 1:韋陀,義譯為智。意謂智慧的學問。這是印度最古的經典,當時祇有婆羅門可以研究。內容分四部份:一、壽:開於修身養性這方面的。二、祠:關於祭祀祈禱這方面的。三、平:關於占卜算命、兵法軍陣這方面的。四、術:關於禁咒醫方、伎數異能這方面的。

註 2:五明是印度的五種學術:就是語文學的「聲明」、工藝學的「工巧明」、醫術藥劑學的「醫方明」、邏輯論理學的「因明學」、宗教佛學的「內明」。

註 3:聲聞乘的果位名,梵語叫斯陀含,華譯為一來,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死後投生到天上後,再投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一次,就不再來欲界受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