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時報書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風雲再起話虎尾
第二章 誰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
開發中國家取代了台灣的生產與就業
第三章 知識經濟:避免產業外移的祕訣
終身學習才能因應產業結構加速變遷

時報書系

【類別最新出版】
找不到電話亭的外星寶寶:有關美國華人自閉症及學習障礙者家庭的小故事
創新大贏家
向世界搭橋:知識經濟‧國際合作新主張
台灣經濟戰略:從虎尾到全球化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


台灣經濟戰略(Z00701)──從虎尾到全球化

類別: 時報書系
叢書系列:時報書系
作者:陳博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22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4頁
ISBN:957134091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風雲再起話虎尾第二章 誰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開發中國家取代了台灣的生產與就業第三章 知識經濟:避免產業外移的祕訣終身學習才能因應產業結構加速變遷



  第二章 誰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

第二章 誰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

台灣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堪稱奇蹟,而台灣所得成長快速,所得分配卻愈來愈平均,更讓全世界羨慕。能有這樣的成就,關鍵在於我們達到充分就業。因為社會上沒有過剩的勞工,工資就會上升,人人都有工作且工資又高,所得分配當然就會平均。可是這樣的台灣奇蹟在近幾年卻出現逆轉,台灣的失業率從過去低於百分之二,後來增為百分之三,這兩年甚至達到百分之五,好像我們的工作忽然不見了。到底工作是被誰搶走?跑到哪裡去?

高所得國家普遍面臨失業壓力

不只台灣碰到這個問題,香港也面對同樣的問題。香港不只經濟成長率偏低,失業率甚至超過百分之八,所得分配又非常不平均。香港富人的所得比台灣高,可是低所得者的收入又比台灣低很多。換個角度看,其實這是大家都面臨的問題,只是發生的先後有別而已,過去四小龍的發展也在歐美國家造成類似的問題,只是當時我們的角色不同,沒有切身感受而已。

過去四小龍發展雖然相當順利,跟先進國家的往來合作好像很愉快,我們生產的東西賣給先進國家,他們的人民享受到台灣等地的便宜產品。可是有一個問題大家比較少注意,就是在四小龍跟歐美先進國家有密切經濟往來之後,歐美國家的失業率悄悄上升了,到了一九七○年代,大部分先進國家的失業率都超過百分之八。而且從一九六○年代到現在美國的低技術工人,實質工資並沒有增加。這就是我們現在遭遇的問題,只是當時是四小龍造成先進國家失業,現在是四小龍自己成長趨緩並出現失業現象。這都是同樣一種市場力量所造成的,也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定理:「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經濟學將土地、勞動力、資本設備及企業家精神稱為生產要素,所以要素價格就是地租、工資、利息及利潤)。這是著名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二屆得主薩孟遜(Paul A. Samuelson)提出的。這個定理不只是決定我們過去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也左右了未來的經濟成長,簡單的說,我們的發展戰略就是要設法跳脫此一定理所帶給各國的宿命。

市場力量會縮小國際工資差距

雖然「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定理」的數學證明頗為複雜、困難,但就一般的市場機能而言,道理其實非常簡單:當兩地有密切的經貿往來時,彼此的工資水準,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要素價格,必然會逐漸拉平、相等。

舉例而言,如果台北市麵包師傅一個月的薪水五萬元,板橋麵包師傅一個月為兩萬元,我們可以斷言這個情況絕不會長久。因為一旦板橋的麵包師傅知道後,就會跑到台北市找工作。台北的麵包師傅人數因此增加,工資就會下降,板橋的麵包師傅減少,工資就會上升,所以市場力量會將兩邊的工資拉平,這是最直接、快速的方式。

但是國際間通常禁止這種方式,只有經過像引進外籍勞工、偷渡客這樣的方式來把工資拉平,所以這個力量就會小很多。不過國際上還有別的辦法讓工資拉平。以前述例子來看,即使不准板橋的勞工到台北市工作,台北市的麵包廠也可以把工廠搬到板橋市,利用當地低價的師傅生產麵包,再運回台北市銷售。如此一來,台北市的麵包廠減少了,對麵包師傅的需求減少,工資就會下降;板橋的麵包廠增加了,對麵包師傅的需求增加,工資就會上升,這樣也會造成兩邊的工資均等。

這種情形,就像台商到國外投資一樣,因為台灣工資高,就將工廠遷移國外,於是會產生拉平工資的效果。因為企業外移,國內勞工需求減少,當然會有工資下降的壓力。如果台北市政府用「戒急用忍」政策,禁止麵包廠到板橋投資,板橋的麵包廠還是可以增加生產,運到台北市販賣,所以台北市的麵包生意將會減少,對麵包師父的需求也隨之減少;而板橋的麵包廠增加生產,對麵包師傅的需求也會增加,最後工資一樣會拉平。總之,各種障礙只是讓工資拉平的速度變慢、拉近的程度降低而已。通常,人員可以直接移動時,拉平的速度最快;如果不能直接投資,只開放商品進出交易,則拉平的速度較慢,拉平的程度也較低。無論如何,拉平的力量一直存在。這種市場力量使台灣各地同樣能力勞工的工資差異不會太大。

利用低工資快速擴大出口及生產

在未來的世界中,由於各國之間貿易和投資障礙逐漸減少,甚至有人認為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疆界將會消失,於是在國際間要素價格拉平的力量會變得很強。從虎尾的發展,即可以看出要素價格均等化的道理與作用。當年虎尾的土地跟日本的土地相比便宜許多,所以當日本的資本、技術跟虎尾的人力、土地結合之後,虎尾人力跟土地的價值就開始上升,很快就帶動當地的繁榮與發展。同理,台灣經濟在戰後之所以能快速發展,主要的力量就是與先進國家保持密切的合作,二次大戰後,先進國家積極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希望能夠藉此協助開發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先進國家的善意,絕大部分開發中國家並不領情,因為他們戰前多是先進國家的殖民地或受其剝削,所以懷有某種程度的恨意,並不樂意跟先進國家有太密切的往來。一些學者甚至還發展出依賴理論,認為開發中國家如果依賴先進國家的話,會造成更進一步的依賴,永無翻身之地。所以,大部分開發中國家當時都想在經濟上獨立自主,致力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俾能快速躋身已開發國家之林。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中,台灣在打入先進國家市場時,並未遭到太多其他國家的競爭。

其實,戰後的台灣並沒有多少自然資源可以利用。戰前以高價出口到日本的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戰後失去了日本市場,賣不了好價格。從中國大陸撤來的一百多萬軍民,無法立刻投入生產,但卻需要生活,加上還要與中共進行武力對抗,造成物資嚴重不足,人民生活非常困難。雖然美國曾有一段時間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可是到了一九五○年代後期,美國認為台灣已經發展得不錯,不應再享受美援。那時,國內會做的產品已生產過剩,不會做的產品又仰賴進口,以致對內有生產過剩及失業的壓力,美援一停,對外又將有外匯不足的壓力。經過美方顧問及國內人士的思考後,台灣開始走向出口擴張之路。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既然我們外匯不足,國內產品又過剩,當然就必須設法把過剩的產品賣給外國,也就是出口擴張。

事後來看,我們走上出口擴張這條路有如挖到了金礦,讓台灣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更是幾十年來到現在,發展中國家追求經濟成長的一條捷徑。簡言之,開發中國家因為工資低,所以生產勞力密集產品的成本會比先進國家低很多,一旦先進國家開放市場,開發中國家就可以將大量的勞力密集產品出口到先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