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時報書系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風雲再起話虎尾
第二章 誰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
開發中國家取代了台灣的生產與就業
第三章 知識經濟:避免產業外移的祕訣
終身學習才能因應產業結構加速變遷

時報書系

【類別最新出版】
找不到電話亭的外星寶寶:有關美國華人自閉症及學習障礙者家庭的小故事
創新大贏家
向世界搭橋:知識經濟‧國際合作新主張
台灣經濟戰略:從虎尾到全球化
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


台灣經濟戰略(Z00701)──從虎尾到全球化

類別: 時報書系
叢書系列:時報書系
作者:陳博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22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4頁
ISBN:957134091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風雲再起話虎尾第二章 誰偷走了台灣人的工作?開發中國家取代了台灣的生產與就業第三章 知識經濟:避免產業外移的祕訣終身學習才能因應產業結構加速變遷



  第一章 風雲再起話虎尾

第一章 風雲再起話虎尾

我的故鄉虎尾,曾是台灣相當重要而繁榮的城市。從日據時代,當地生產日式麻糬的青木屋就很出名。虎尾人張寶鄰先生創立的元祖糬薯,創業之初就是以虎尾名產做宣傳。如今,元祖麻糬已擴展到海外,有人問張先生要不要在故鄉開一家門市時,他卻不好意思地說:「虎尾太小了」。至於青木屋,也已經結束營業。虎尾在二十世紀初快速興起,現在卻不復昔日繁華。這會是台灣的縮影嗎?

外來新產業造就迅速興起

日本人佔領台灣之前,虎尾是一片荒野,周圍有些農村,甚至還有土匪出沒。當時,虎尾這個城市是不存在的,如同十六世紀以前,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好像是不存在一樣。然而日本人來了之後,虎尾地區原來的荒涼,卻成為日本現代企業大展身手的利基。這些日本企業家運用來自日本的資金和技術人員,結合本地的勞工和土地,迅速建立了遠超過當時台灣經濟發展水準,甚至一直到戰後都是東亞最大的虎尾糖廠,而虎尾也迅速發展成當時台灣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

在台灣大部分人都還用井水的時候,虎尾居民就開始用自來水,當年的水塔如今仍聳立在虎尾公園,林蔭中的糖廠宿舍看來仍然是台灣最優雅的社區之一,糖廠的公園與鐵橋仍是旅遊指南中的名勝,道路中央安全島上整排椰子樹仍傾訴著它百年來看過的繁華,但昔日紙醉金迷的酒家和縱橫國內外的糖行已多傾圮。虎尾在戰後不久就榮景不再,逐漸變成發展落後、甚至停滯的地區。虎尾發展得比台灣其他地方快,卻也沒落的更快。台灣比其他國家發展的快,會不會也沒落得更快?也許虎尾的經驗可以給我們一些聯想與啟發。

虎尾的興起比較容易瞭解。日本人佔領台灣,根本改變了虎尾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日本人來之前,虎尾在國際上沒有地位,在台灣也是土地較貧瘠的地方,因此當然沒有什麼重大發展。日本人佔領台灣之後,台灣成為日本帝國中唯一的熱帶地區,台灣的熱帶農產品得到日本本土這個大而富裕的市場,因此農業和農產加工品變成台灣極有發展潛力的產品。而土地較不適合生產稻米的虎尾地區,反而成為發展新產業的好地方。這是當時虎尾發展的基本條件,就像二次大戰後先進國家開放市場給開發中國家利用,台灣當時遠低於先進國家的工資就成為發展的主要利基一樣。

然而,只有土地和勞力並不能快速發展出現代的農業和農產加工業。虎尾能快速發展,是因為當時日本人要來台灣投資、建設、或要來工作,日本政府並不限制,台灣和虎尾的人民也不能反對。因此,日本的企業家引進了日本技術、資金以及人才,與虎尾的土地及勞力結合,使虎尾從荒野一下子變成擁有東亞最大糖廠的工業重鎮。為了使日本技術人才願意住在台灣,製糖會社並興建了可能是當時全日本品質最高的社區,提供現代化的生活、教育、醫療、以及育樂服務。虎尾從無變有,幾年內就成為台灣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這一切聽起來都很熟悉,這不正是台商這幾年在中國大陸所做的事嗎?如果把日本當成外國,虎尾就是在近百年前大量引進國際投資和人才,並利用國外市場,因而得到快速的經濟發展。

產業發展停滯導致沒落

一九四九年之後,虎尾的繁榮逐漸消逝,當台灣其他地方經濟持續發展的時候,虎尾卻像個沒落的大戶人家,開始埋怨各種不利的因素,特別是虎尾不在縱貫鐵路上,以及雲林縣政府選在斗六而不是地理中心虎尾兩項因素。後者似乎有理,因為縣府所在地可以有更多就業機會,也可以分配較多的建設經費。不過,這項因素的影響應該不大,斗六在一九六○年代之前的發展也並未明顯超越虎尾。

不在縱貫線上的因素也沒有很大的說服力,因為虎尾興起時就有縱貫鐵路。以貨運來說,縱貫線建有支線到達虎尾;以客運來說,鐵路斗南站離虎尾很近,兩地間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而斗南戰後和虎尾一樣沒有很好的經濟發展。此外,虎尾至今仍是雲林公路交通的中心,在南北高速公路興建之後,鐵路的重要性相對降低,可是虎尾雖然在交流道旁,但並未因此發展得更好,反倒是原來以虎尾為中心都市,要消費或進貨的鄰近鄉鎮人民,因為交通便捷而改到嘉義或台中等更大的都市。虎尾因此更為沒落。這種怪罪虎尾沒有縱貫鐵路的說法,倒也和現在認為不直航,台灣就沒前途的說法有點神似。

真正讓虎尾發展不如其他地方的原因,其實是虎尾的產業發展落後了。虎尾因糖業而快速興起,但台灣和全世界都在進步,只靠一項糖業很難維持百年的繁榮。一百年前,糖業是台灣最現代化的產業,也是在國際比較利益及日本貿易保護下高獲利的產業。但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其他產業逐漸興起,工資及土地價值逐漸上升,糖業的優勢逐漸降低,加以戰後台灣糖業之後失去日本及中國大陸兩個主要市場,所以砂糖在一九六○年代之前雖仍是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品,但糖業已不是成長部門,更不是領導經濟發展的產業。因此,高度依賴糖業的虎尾若不發展其他產業,必難持續維持繁榮。

這幾十年虎尾並不是沒有發展其他產業,如虎尾已是毛巾生產的重鎮,但這些產業的規模比糖業小,無法彌補糖業萎縮帶來的傷害。虎尾未能發展足夠新產業或許和縱貫鐵路未經過有一點關係,但恐怕不大。因為,即使在縱貫線上的都市,許多新設立的工廠和車站的距離也相當遠,甚至比斗南到虎尾的距離還遠。除了交通之外,虎尾的產業發展環境未能改善也應是重要原因。例如,虎尾沒有一個方便廠商進駐的大工業區、戰後新開發的社區不像戰前那樣整齊,道路甚至狹窄而彎曲。

怪罪交通不如改善投資環境

有很長一段時間,虎尾依靠雖然萎縮但仍是巨人的糖業,以及地區交通中心的地位,繼續做為區域批發和消費中心,而維持相當程度的繁華。但隨著汽車的普及和整體生活水準的提高,這些中心的功能也集中到更大的都市或分散到更小的鄉鎮,進而使虎尾吸引產業和資源的能力降低。一個地方若欠缺自己獨特、高度的競爭力,恐怕很難以做為其他地區的中心來維持長期的繁榮。

虎尾已落後一段時間了,雖然沒有回到百年前的荒涼,但已使其某些資源相對比其他地方低廉或方便。這些資源似乎又為虎尾帶來另一契機。例如,利用台糖的土地,虎尾爭取到了高鐵車站、台大分校、以及中部科學園區虎尾基地。但即使能夠風雲再起,虎尾人仍應感慨當年未能利用糖業帶來的繁榮與基礎進一步發展,而要等幾十年後繁榮消逝,再用糖業的遺產從頭做起。

台灣戰後藉著絕佳的國際環境發展了大量的出口產業,造就高度的繁榮。然而,我們也未能好好利用這個機會讓經濟更進步,國內的公共建設及生活環境都遠不如他人。如今其他國家逐漸興起,我們卻仍然不夠注意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忽略了產業和發展環境的重要性,只是空想要做其他地區的中心,以為各種問題都只要改善對某個地方的交通就可以解決。台灣怎樣才能不落入虎尾的後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