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增訂版前言
關於費滋傑羅
張大春書評(上)
張大春書評(中)
張大春書評(下)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乩童醫生
查理橋的象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們,再次重逢的世界


大亨小傳(AA0068)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費滋傑羅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20日
定價:199 元
售價:15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3524X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增訂版前言關於費滋傑羅張大春書評(上)張大春書評(中)張大春書評(下)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增訂版前言

◎文/喬志高

整整 30 年前,1971 年,我翻譯的《大亨小傳》在香港面世。出版者「今日世界社」是當地「美國新聞處」的一個附屬機構,業務之一是譯介美國文學名著。

六○年代某次,我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參加一項翻譯問題研討會,順便造訪「美新處」處長、老友馬羅(Sanford Marlowe)。我們談起這套叢書,Sandy 問我是否願意替他們翻譯一兩本。我當即給他肯定的答覆,並且毫不遲疑地說,我很想把 Fitzgerald 的 The Great Gatsby 翻成中文,因為我非常喜歡這本小說。兩年後「今日世界社」推出《大亨小傳》,費滋傑羅著,喬志高譯,書中標明中文版由費氏的女兒 Frances Scott Fitzgerald Lanahan授權出版。

費氏的少作《天堂的這邊》(This Side of Paradise),一譯《塵世樂園》,令我緬懷燕園大學生活;他的傑作《大亨小傳》令我特別共鳴,一半因我在紐約度過多年(蓋次璧式的)追求幻想和(尼克式的)冷眼旁觀的日子。40 年代費滋傑羅去世不久,他的四部長篇小說和一百六十篇短篇小說已埋沒在一般美國讀者的記憶中。1951 年我讀了麥茲納(Arthur Mizener)寫的傳記《天堂的那邊》(The Far Side of Paradise),細述這位天才作家甘苦的一生和悲劇的下場,詳評他的藝術造詣和文學成就。這本傳記標誌費氏在美國文學史上 revival(復活)的開端,接下來的二、三十年,他的身後評價一天一天上漲。今天,費滋傑羅幾乎成為美國文壇的 icon(偶像),他的作品被稱為 canon(經典),《大亨小傳》中的人物、情節、和語言,不時被人引用,好像這部書是個美國的 allegory(寓言),可以應用到政治、經濟、社會……人生的每一方面。

費滋傑羅在好萊塢默默無聞地逝世時,他的代表作 Gatsby 幾乎絕版。40 年後,根據「費學」專家布考利教授(Matthew Bruccoli)的統計,到 1980 年為止,這本書的銷路達八百萬冊,每年單單用作學校課本的就要銷三十萬冊,討論和詮釋這部作品或撰寫作者評傳的書有五十多種。去年,2000 年,美國文壇有兩樁引人注意的事:一是「現代文庫」主辦「二十世紀最佳英美小說一百種」的遴選,The Great Gatsby名列第二(第一 名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一是Gatsby的初稿,原名Trimalchio的,由賓州州立大學一位教授發掘出來出版。

費氏祖籍馬利蘭州,就在我們這裡華盛頓北郊蒙郡(Montgomery County)的洛城(Rockville )。1996 那年本地慶祝他的百年誕辰,在蒙郡學院的「司各特.費滋傑羅劇院」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包括名作家演講、小說創作比賽等等。我的小孫女 Robin (高曉薇)就讀的中學,英文班上也唸過 Gatsby,她還寫了一篇作文,比較書中兩個角色:蓋次璧的生父鄉下老農「蓋茲」和提拔他的紐約黑道頭子「吳夫山」。

今年我忙著編這本「增訂版」時,觸目驚心,到處好像都有費滋傑羅的鬼影縈繞著:上禮拜剛漏夜看了 Robert Redford 、Mia Farrow 主演的 Gatsby 舊片(不如A&E 頻道新近放映的Toby Stephens、Mira Sorvino 的電視片),明晚 PBS 又要推出敘述費氏生平的紀錄節目《冬日的夢》,間中收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預告,2002 季準備排演 John Harbison 譜的Gatsby 歌劇,與 Rigoletto(威爾第歌劇《弄臣》),《仲夏夜之夢》等名劇並駕齊驅。

喬譯《大亨小傳》書出後,我寄贈一本給費滋傑羅的女兒蘭納翰夫人,她回了一封很客氣的長信,並且說她竭誠希望中、美人民早日恢復友好──該時剛好尼克森總統公布了他的訪華計劃。我又寄贈一本給南卡羅來納大學、以研究費氏作品及生平作為「家庭工業」的布考利教授。(註 1)他回信不問別的,只問我能否替他搜集英文 The Great Gatsby的盜印版。我未予答覆。事實上,在我動筆譯書之前,台灣已有三種 Gatsby 的中譯本。我當時並未知曉,只見書名《大哉,蓋世比!》,覺得相當生動。我的「大亨小傳」乃是沿用林以亮(宋淇)最早介紹費滋傑羅的文章中所用的名稱,同樣不拘泥原文而抓住了故事的中心。後來電影在港台兩地上演時,也都照樣採用「大亨小傳」四個字。

「今日世界社」後又出版喬譯兩書,《長夜漫漫路迢迢》(1973)和《天使,望故鄉》(1985),然後在九○年代初停辦。借用本書裡的一句話:「兩件事並沒有關係。」(見第七章 158 頁)。過去三十年來,台灣、香港的出版商,未徵得譯者同意而重刊《大亨》一書的大概總有四、五家。因此今年七月間「時報出版公司」來信邀我自己出一個「增訂版」,雖然出我意料,似乎也不足為奇了。「真是無巧不成書。」(見第四章 93 頁)。我的增訂工夫還沒動手,半路上又殺出一個新的《大亨》──名目一樣,但譯者是一位「顏湘如」。增訂工夫尚在進行中,編輯先生打來情報:又有一家書局推出口袋書的《大亨小傳》。(我從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系期刊《翻譯學報》上得悉,大陸也有他們的 Gatsby 譯本兩三種,當然書名和內文都與我的不同。)

我想〈增訂版前言〉裡,應該交代一下本書跟原版《大亨》以及其他各路《大亨》,有何不同。

(1)修改方面:三十年後,我把自己從前的譯文拿來重讀一遍,發覺有些字詞和片語可以改進,可以弄得更為妥帖、傳神。真正譯錯的地方好像只有兩處(其中之一就是誤將夏威夷的一個地名當做船名的笑話);(註 2)此外還有不少欠缺的地方。這裡我要感謝夏志清、王小文、丘淑芳、T.A(陳大安)等幾位,在書評裡對我過獎,也有所指摘和指教。凡是可能的,在截稿時間壓力和越洋傳遞不便的情形下,我都努力作了改正。

(2)註釋方面:原版一個註解都沒有。我當初認為,文學創作應該不辯自明,應該speak for itself,不必拖拖拉拉加上許多腳註。我沒想到的是,翻譯文學有時不能避免、甚至必需加幾個腳註,尤其像 Gatsby 這種地方色彩和時代背景十分濃厚的文字,不能希望中文讀者都像美國讀者那樣耳熟能詳。因此我酌量加了些註解,特別是關於真實的人名地名,書名、歌名等。其實今天的美國讀者多半也要靠注解,方可以完全懂得此書所提的二○年代的典故。

(3)解讀方面:與註解一樣,基本上文學翻譯是供人閱讀、欣賞的,不是課堂上用來作講解的課本。如果讀者不能從翻譯的「文本」上心領神會,獲得近乎作者本國讀者的感受,那麼這個翻譯已經失敗。晚近我們有些青年留學生,學了一些文藝批評名詞,如「解構」、「隱喻」之類,又仿老美本科大學生的派頭,抱著一本 Cliffs Notes《文學經典指南》,惡補一下,就自以為懂得「解讀」。殊不知沒有能力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文字和文化,然後用恰如其分的本國文字傳達出來,怎麼能產生理想的譯作?

如果要「解讀」《大亨小傳》,原版篇首林以亮寫的〈序言〉,可以說是融會中外觀點分析 Gatsby和 Fitzgerald 的無上佳構。它沒有絲毫學究氣味,用簡明的筆觸把小說的妙處和作者的藝術,從細致到瑰麗,一層一層揭曉出來。難怪有些翻版的《大亨》也把這篇文章據為己有。

最後我們要問:為何 The Great Gatsby,從那麼多譯本和翻版來看,對中國讀者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我想是因為它雖是一個地道的美國故事,卻也是一部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寓言。我們可以說它反映了長久以來中國也有「大亨」憧憬著「美國夢」。他們先後從台北、香港、上海來追蹤他們的「綠燈」,乍見舊金山或是曼哈頓天際線一堆一堆白糖塊似的高樓時,也像蓋次璧或是「當年荷蘭水手」,眺望到碧綠的一塊新大陸土地一樣,屏息驚異──(至少在「九一一」浩劫之前)。

高克毅(喬志高) 2001 年 10 月 15 日
馬利蘭州蒙郡洛城





注釋:

註 1布教授去年又編了一本參考書:F.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a Documentary Volume. A Bruccoli Layman Book. Detroit, 2000. 羅列世界各國文字的 Gatsby 譯本,中文部分有《大亨小傳》,不在話下。令人驚異的是,他把《大亨》書的木刻畫封面登出來,下面的說明卻說是「日文譯本」,可見其缺乏常識。

註 2參看我的一篇譯後語,〈《大亨》和我──一本翻譯小說的故事〉。原載金聖華、黃國彬主編《因難見巧──名家翻譯經驗談》,1996 年香港三聯書店出版;收入喬志高(高克毅)編著《一言難盡──我的雙語生涯》2000 年,台北聯合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