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走進我的交易室
新競爭時代
新金融時代
自由貿易的迷思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
高效經理人:戰勝推拖拉之道
面對失靈的年代:克魯曼談金融海嘯

資訊科技

【類別最新出版】
ChatGPT:AI革命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初學Jetson Nano不說No-CAVEDU教你一次懂
Arduino首次接觸就上手(套件組合)
百萬粉絲經營法則:30天3步驟打造社群經濟力,在社交平台擁有百萬追蹤數


科技活氧革命(BE0081)──資訊進入人性化的時代
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Human-centered computers and what they can do for u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資訊科技
叢書系列:NEXT
作者:邁可‧德托羅斯
       Michael Dertouzos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30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4頁
ISBN:957133373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4

資訊市集的崛起

家電、行動力、遊牧式軟體,以及使用這些能力的人,在這個新版圖中不會以驚人的方式,自發性地聚集在一起,進而創造出人本運算的時代。光是說所有媒體「趨同」於數位形式就會達成這個目標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一種根本的電腦和通訊基礎設施模式,能把所有的要素結合起來。它處於一個更高的層次,更接近我們想做的事。但今天的網路還沒達到那種地步!今日的網路基本上是用以滿足偷窺欲和表現欲的。但我指的不是性!我說的是千百萬人和組織為了錢、驕傲或分享而在網路上展示資訊,更有千百萬人於彈指間上網窺視這些資訊。將來還會有更多這類的情形。二十年來我預測的模式終於浮現﹕資訊市集。

到 2010 年,將有超過十億人和他們的電腦,以及約一千億台家電相互連線。他們都做些什麼事?它們將買賣和自由交換資訊與資訊服務。

在今天的網際網路上分享資訊和從事電子商務無疑只是資訊市集冰山之一角。我們以 1990 年代末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巨型合併案後,新聞媒體與華爾街熱烈討論的「內容」(content)為例來說明。你能夠想像的所有內容──電視、電影、戲劇、無線廣播、報紙、雜誌、書籍──佔全球工業經濟的 5 %以下。與之相較,高達 50 %的經濟,屬於事務工作或者我們以前常說的白領工作,約合 10 兆美元。其中包括買賣交易、審查抵押貸款申請案、處理保險表格、收送醫療資訊、填寫和審查千百萬份政府表格、教書與學習、對顧客銷售服務,以及許多的企業對企業服務。這些是資訊工作。也就是先由擁有技術的人處理資訊,再由機器處理,然後於需要的地點和時間交付工作成果。然而,今天的網際網路幾乎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沒人談論此事,但它在明日的資訊市集中將無所不在。如果資訊市集要完全發揮潛力,人本運算必須讓我們輕而易舉跨越時空供應工作成果。

到了 2020 年,依我估算,約 4 兆美元的資訊工作成果會在資訊市集上流通,急劇改變勞工的分配。不妨想像 5, 000 萬名印度人利用他們讀、寫英文的能力,並從遠端提供事務技能,但工資僅及西方國家目前水準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此對英語工業世界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這種國際勞工的重新分配,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影響。這也標誌著印度將東山再起,因為它或許能對英國之類的國家發揮經濟影響力﹔英國人曾教印度人英文,進而支配他們。在資訊工作成果從窮國流到富國之際,更多的資訊工作成果也從富國流到富國──越來越多服務透過網路交付,因為速度快且便利。到這項活動和產品的電子商務停止上漲時,資訊市集的「買賣」部分將從 2000 年的兩千億美元左右,成長到每年約五兆美元,約佔全球工業經濟的四分之一。

資訊市集的「自由交換」部分同樣重要,因為人們的休閒時間和工作時間一樣多,而且不但重視休閒時間的多寡,也重視休閒時做些什麼事。許多人的生活已經受到家庭電子郵件的影響,而且以下的活動也有了變化﹕攜手共事、遊樂、約會﹔聽音樂和觀賞圖片與影像﹔存取個人感興趣的資訊﹔參與討論文學、嗜好和社會議題﹔發表自己的觀點等。這些應用還會增加。我在公開演說時,常請聽眾席中使用電子郵件與家人通訊的人舉起手來。1995 年,這種人寥寥無幾,到了 2000 年反而始終維持在 90 %以上。許多新活動也會出現,只是現在無法預測。

在電腦和通訊、電腦化家電、行動器材、可攜式軟體速度加快的趨勢下,資訊市集物質性和非物質性的活動相加,會驅使我們邁向資訊和資訊相關活動滿溢的世界。問題是,「我們如何建立這個世界,確保能用較少的心力做更多的事?」而不是淹沒在資訊超載和電腦的複雜性中。只有捨棄上個世紀的運算模式,並採用(其實是要求)新的運算哲學、新的宏圖,讓人與人及實體世界的互動顯得自然、簡易和有效才辦得到。

人本運算會把今天的個人電腦、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轉型成真正的資訊市集,我們在裡面買賣、自由交換資訊和資訊服務。系統能和我們講話、為我們做事、取得我們需要的資訊、幫助我們和他人共事,並且順應我們的個別需求。電腦和通訊系統的這五種基本能力,正是人本運算的樞紐力量。

在電腦系統製造商開始把這些力量轉成有用的技術之際,面對今天的電腦而倍感挫折的我們,可以藉著一再高喊人本運算的口號而加快這個過程,「資訊科技應該幫人花較少的心力做更多的事!」如果我們喊得夠大聲,富於創業精神的公司會把這個要求當成努力的目標。這些公司將體認到人本系統具有龐大的積壓需求,從而去生產它們,並推出巨大的電腦和通訊設施,引導市場往這個方向走。

雖然我們說得天花亂墜,資訊革命其實尚未到來。資訊革命意外地始於 1950 年代,當時少數實驗室機型專用於數學運算。60 年代分時電腦上市,每台電腦由十個人輪流使用,以分攤昂貴的電腦成本。各所大學和其他組織馬上就發現,這樣作法的最大好處不是省下來的金錢,而是共用機器的每個小組內部,透過電子郵件和文件傳送而分享資訊。70 年代先進研究計畫署網路(Arpanet)問世,把十組分時機器連線﹔這些機器多置於大學。同樣地,這麼做的目的是分攤運算成本,實質的好處也是分享資訊的社群擴增。這一次,社群擴張到數千人。80 年代個人電腦推出,千百萬人買得起電腦,放在辦公室工作和家裡玩樂。同一時間出現的乙太網路(Ethernet),能把數百台個人電腦連結成區域網路,主要置於組織中。網際網路已經發展出來,做為連結電腦網路的方法;網際網路滿足了連結數千個區域網路日增的需求。這些變化使得透過電子郵件和檔案傳送而分享資訊的社群增加到幾百萬人。到了 90 年代,網路化的進展似乎遲滯不前,看起來沒有什麼大事會發生,但最大的變化卻於此刻降臨──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以連線電腦軟體應用的形式到來。不論在數量或品質上,它都對穩定成長的連線使用者社群造成衝擊。創造和瀏覽網頁的風潮席捲全球,20 世紀結束時,連線使用者的人數因此激增到三億人。這些人開始體驗資訊市集令人既敬且畏的社經潛力。

資訊革命仍在成長之中,和已到強弩之末的工業革命不同。今天我們擁有的是幾項已經實務化的活動、無數振奮人心的承諾,以及盤根錯節的複雜性所引起的混淆和狂熱,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革命正在發展,還沒有結束。不過其中遺漏掉的要件是人本運算。要補其不足,必須跨出三大步﹕改變使用者和設計者的心態、機器務必更容易使用和提高生產力、堅持新科技必須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