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時報悅讀網首頁

回鐵道世界首頁
    鐵道檔案庫首頁鐵道巡禮火•車•故•事鐵道迷物語鐵道論壇

鐵道藝術網絡的未來
── 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方向性的複製

◎文/洪致文

點選後可看放大圖!
新竹鐵道藝術村外觀
新竹鐵道藝術村外觀
新竹鐵道藝術村招牌
新竹鐵道藝術村招牌
新竹鐵道藝術村外靠鐵道的月台
新竹鐵道藝術村外靠鐵道的月台
台中二十號倉庫的紅磚建築
台中二十號倉庫的紅磚建築
嘉義鐵道藝術村
嘉義鐵道藝術村
枋寮鐵道藝術村外觀
枋寮鐵道藝術村外觀
枋寮鐵道藝術村招牌
枋寮鐵道藝術村招牌
枋寮鐵道藝術村
枋寮鐵道藝術村
台東鐵道藝術村保存的舊機車庫
台東鐵道藝術村保存的舊機車庫
台東鐵道藝術村保存的舊機車庫
台東鐵道藝術村招牌
台東鐵道藝術村可能會被拆的木造倉庫
台東鐵道藝術村可能會被拆的木造倉庫

一連三天,文建會在歲末舉辦了一個「文化列車之旅」的活動,讓散於環島鐵路網上的 五個鐵道藝術區,藉由火車的連結,形成一個新的鐵道網絡。這是文建會近年來積極從 事閒置空間再利用,讓藝術走入地方,讓這些城市裡頹敗區域重獲新生的一大努力。台 中二十號倉庫的成功經驗,是這一連串鐵道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濫觴。然而,在走向各地 串連之路上,卻有些議題與方向是必須審慎討論與關注的。這其中一個最值得探討的話 題,便是這鐵道網絡應為「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方向性的複製」。

台中二十號倉庫,是中部地區當代藝術的新興重鎮。它利用台鐵台中後站旁閒置的倉 庫,改裝成藝術家可以進駐創作的空間。除了有簡單的起居設備,藝術家也可以在自己 的一方天地裡,創造出展演的舞台。這樣的概念,配合一群有理想的藝術工作者,激盪 出台中二十號倉庫的一頁傳奇。直到今天,二十號倉庫仍是所有鐵道網絡裡最尊重藝術 家,願意給藝術家舞台,讓他們真正成為被關注焦點的一個鐵道藝術據點。相對於此, 部分鐵道藝術村流於地方政府「做政績」的現實炒作,未來的發展潛力便令人堪憂。

目前五大鐵道藝術村表面上各有特色,但是卻朝著一股隱藏著的「複製」、「拷貝」方 向在走。因為台中的成功,鐵道藝術變成一個新興的、可以做文化政績的施政方向。但 是複製的藝術村,若缺乏對藝術家的尊重,加上對於週邊環境鐵道文化的漠視,便很容 易走入沒鐵道、沒藝術、最後甚至還「沒文化」的據點,成為二度閒置空間並無不可 能。

鐵道藝術網絡的未來,應是走向「鐵道文化網絡」這樣更廣的概念。因為,每個地方屬 性不同各有特色,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也並非只可侷限於藝術創作或展演空間。以現有除 了台中以外的四大據點來分析,新竹貨運站的鐵道倉庫群是散佈最廣的,且與後站的都 市規劃可以同時進行。新竹後站成片的日本時代木造鐵道宿舍區,新竹市府沒有任何文 化考量地適當保存或再利用,反而將盡快徵收、剷平、闢建成停車場,便是一種相當暴 力的「建設」。嘉義市府對於古蹟保存向來為人詬病,出張所被蠻橫拆除即是一例。雖 然嘉義的鐵道倉庫與用地有著與當年糖業鐵路緊密結合的發展淵源,前站側阿里山小火 車更是馳名國際,但嘉義火車站沒被提報古蹟,且讓台鐵隨意加裝遮雨棚破壞歷史建 築,讓這個最有潛力的鐵道場所前途堪憂。

至於東部以台東舊火車站為基地所發展的鐵道藝術村,是坐擁豐富資產,但操作上最令 人失望的地點。台東舊車站區是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閒置鐵道場區,做為舊台東窄軌 鐵道的端點,它有著終端車站該有的所有設備,除了車站月台本身,還有機關庫、水 塔、木造倉庫、半遮式貨運月台、鐵道宿舍、調轉方向的三角線……等設施,但是市府 方面以做政績的模式操作這個場區,以複製鐵道藝術村的方向進行改造。於是珍貴的鐵 道遺跡與建物,被蠻橫拆除或遭遊民生火取暖燒毀。拆毀珍貴歷史遺跡,改成漂亮草皮 與花園,缺乏軟體與硬體的前瞻性規劃,便可惜了一個可以認真經營的歷史空間。相對 於其他據點歷史性的鐵道倉庫建築,枋寮鐵道藝術村因為鐵道曾在日本時代後期怕被盟 軍利用而拆除的背景,加上南迴鐵路施工時的大改造,現有的閒置屋舍都是較新的,但 該處是地方自發性發起的串連,反而前途更令人看好。

鐵道藝術網絡的未來,是應該邁向更廣格局的「鐵道文化網絡」來走。當某一地有與民 眾集體記憶相共鳴的鐵道與文化,便可以不同的形式加以規劃再利用,特別是已被閒置 的鐵道空間,更可用長遠開放性的眼光來走,而切忌以短視做政績的短線操作來進行。 鐵道文化網絡用的是火車這個移動交通工具來串連,但不應該以一個台中二十號倉庫的 成功案例,就沿著環島鐵道路網方向性地複製。「移動性的連結」,而非「方向性的複 製」,才能讓網絡裡的鐵道結盟有更多元的發展與可能。

◎本文原載於2003.12.30 聯合報聯合論壇 :「複製」5個鐵道藝術村?

回鐵道世界首頁 鐵道博物館首頁 鐵道檔案庫首頁 作家檔案櫃首頁 鐵道作品集首頁 鐵道新聞台首頁 鐵道世界留言版 鐵道世界友站連結

 

時報出版
Designed by
MooMoo

地址:108 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 3 段 240 號 3 樓
服務電話:(02)-2304-7103 【客戶服務專區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本站台資料版權為洪致文先生所有,
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