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時報悅讀網首頁

回鐵道世界首頁
 
〈火•車•故•事〉☉洪致文

 歲月的鐵道——風塵中的平溪線


藍色柴油客車昔日美麗的平溪線身影

   藍色柴油客車昔日美麗的平溪線身影。      (攝影/洪致文)

我一直記得,19 歲時,我遇見了平溪線。然後,開始了一段與這條鐵路的邂逅。

那時候,平溪線是從台北出發,只要半天就可以一遊的近郊鐵路。所以,大專聯考後的暑假,大一沒課的午后,還是火車社同伴一起的週日出遊,我們都常常一個勁兒地往平溪線跑。

好友 D 君總是跟我在百般無聊老師蹺課(對!就是老師沒來上課)的下午,搭上宜蘭線普通車,晃啊晃地搭到侯硐或三貂嶺,然後轉乘開往菁桐的平溪線列車,一路吹風,一面打屁,享受支線鐵路悠閒的午後風情。愛搗蛋的 D 君,明明知道我要拍照,卻總是拿著雨傘當步槍,在月台上扭啊扭地學儀隊走路,晃來晃去擋我視線。

我們常常坐到底站菁桐,再挑那班開到侯硐後,換個班次又續開往基隆的回頭車到八堵,然後轉乘白鐵仔回台北。在鐵道研究不甚發達的那個年代,運用時刻表上窺出的這麼一點點小技巧,讓我們得以在放學的人潮中佔有一席之位,總是高興在心裡好久好久。

不過,發現新平溪礦的載煤小火車,則又是另一件令人興奮的「大事」。

是腳跨航空社與火車社的 L 君,在一次跟老師去爬山的健行中,意外「發現」山中有一片架空電車線的站場,還有有著集電弓的小型電力機車的。於是,為了一探究竟,我們憑著學長的描述出發。

從十分站開始步行,經過警察局,左轉小路上山——酷暑中一路攀爬,終於看到壯觀的站場、電車線、載煤礦車,還有一個圓洞在駕駛室中間的電力機車。

對於在台北成長的都市小孩來說,這樣的場景,彷彿是到了另一個國度。真的很懷疑眼前的這一切,會是真實的存在於自己的鄉土;內心的感動,毫無疑問是前所未有的。

新平溪礦電氣輕便鐵道 是後來翻閱日本的鐵道雜誌,才發現原來這新平溪礦還在日本被他們報導過,連火車頭還被暱稱為「獨眼小僧」呢!

也許是生平第一次對於故鄉土地有這樣的感動吧?我決定把這條小鐵道的故事寫成文章投稿到中時的寶島版,沒想到因此而開啟我日後關於鐵路的一連串寫作。

民國 79 年 4 月創版的寶島版,是一個以做成真實的、有情的、而且是尊嚴的臺灣人的版面自許,因此報導的都是你我身邊的故事、熟知的習俗、鄉土的傳奇、成長的經驗……。我覺得在這樣的一個園地,火車與鐵道怎可以缺席呢?所以自告奮勇地自投羅網,願意在課餘於這塊寶島田地耕耘。今天回頭想想,若不是民國 79 年 7 月 8 日那天初訪新平溪電氣輕便鐵道的際遇,讓我對於土地有了一股從未有過的悸動,恐怕我也不過是一個混混的大學生,閒閒沒事去坐坐火車,玩玩美美的日本鐵道模型……。

後來,我跟好友 Z 君更是常常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到平溪線尋找鐵道邊的櫻花杜鵑花。藍色柴油客車在河岸旁的身影,穿越六重隧道的驚險,十分吊橋上的礦車,集電弓上閃閃發亮的獨眼小僧,還有平溪站外那座老高的鐵橋,終點菁桐古舊的車站與降煤設備……。我似乎,以為這條鐵路也會就這樣靜靜地在臺灣的土地上,保有我們可憐現代人還有的一絲絲的鄉愁空間。

可以說是天災,也可以講是人禍。

民國 75 年第 11 期的人間雜誌在做「尋找一瓢乾淨的基隆河水」專輯時,已經看到了河川的哭泣,以及平溪線沿途一處媲美十分瀑布的垃圾奇景。沒想到,世紀末的一場颱風豪雨,基隆河「做大水」,汐止淹到歷史新高,而平溪線旁上游的溪水,不用說自是淹得要把沿岸都給滅頂。

今天的平溪線沿途,不用等到花季就有「垃圾花」高掛樹梢。因為,大水淹過的痕跡,水線曾到多高,塑膠袋為首的垃圾就掛得多高。

還記得侯孝賢電影「南國再見,南國」裡,片頭那一長段由平溪線火車上眺望,沿著山谷河岸前行的畫面嗎?再一次看著這段熟悉不過的鐵道風光,卻不得不感嘆,好山好水好鐵道,也都是要用心去疼惜、去經營的。

最近這陣子,台鐵與平溪鄉民正替平溪線歡慶八十歲的生日。我想,再多的造勢或者文化大拜拜,都比不上還給平溪線一個乾淨美麗的原貌吧?平溪線的礦鄉風情,美麗的山水景色,都已經在世紀末狂歡式的破壞裡,乘著歲月的火車駛離。

我不知道,在今天這樣以出走為高尚的時代裡,還有人會回過頭去這條歲月的鐵道裡,追回那風塵中遠去的火車?

進洞,出洞,左彎,右彎,再進洞,再出洞,再過橋,再過彎……。

我從「南國再見,南國」裡,一次次地看著平溪線的過往身影,突然覺得,配樂裡林強不斷唱著的「自我毀滅」好生刺耳,也好生諷刺。藍色柴油客車

「毀滅一切,毀滅一切……」

「自我毀滅,自我毀滅……」

 

◎本文連載於 2001/07/11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回鐵道世界首頁 鐵道博物館首頁 鐵道檔案庫首頁 作家檔案櫃首頁 鐵道作品集首頁 鐵道新聞台首頁 鐵道世界留言版 鐵道世界友站連結

 

時報出版
Designed by
MooMoo

地址:108 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 3 段 240 號 3 樓
服務電話:(02)-2304-7103 【客戶服務專區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本站台資料版權為洪致文先生所有,
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