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文華流行館首頁
   
關於王文華 作品集 活動報報 讀者作品集 訂閱電子報 王文華回覆讀者留言
 

 


 

 

 

3477之二十五

確實沒有誰會真的改變。每次靜惠跟徐凱不愉快或徐凱突然不見了,下一段的開頭一定是「她又回到以前的生活」:

「回到家,跳進浴室,打開蓮蓬頭。她刻意用冷水衝(原作印刷錯誤),逼走所有慵懶的念頭。洗完澡,坐在床上,輕鬆自在,又有了那種沒有負債、不怕催款的安寧。
在捷運車上她想,這樣也好,我可以一直這樣過下去。」
(p.108)

「她又回到一個人的生活,那種徐凱還沒出現前、多年來她認定的美好生活。早睡、早起、…出門、進捷運站、…被想趕在車門關閉前衝上車的人撞到、...對店員『需要袋子嗎』的問題說『要』…、…、…」(p.224~225)

這一段很有畫面,節奏快而緊湊,又顯示出靜惠一天的生活其實有多公式化。我提出這一句來討論

「對店員『需要袋子嗎』的問題說『要』」

這很顯然是有時效性的句子,因為現在便利商店的店員是幾乎不可能主動問客人是不是需要袋子了。雖然故事擺明了是發生在2000年,不過大多數在閱讀的時候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只有看到這個句子,才會在腦子裡突然浮現「啊∼那是還沒有實行塑膠袋要收費的時候寫的呢。」看起來是很無關緊要,但是閱讀的時機對故事本身的解讀還是會有影響的。像是故事發生的那一年正好是總統大選,那樣的候選人組合和選情,現在都已經成為歷史了。

我一開始看到「對店員『需要袋子嗎』的問題說『要』」這個句子,其實心情很複雜。因為前幾頁才是靜惠躲在徐凱家的樓梯間那一幕,再來是阿金病了,氛圍十分低落﹔接著看到靜惠這樣回到以前一個人的生活,又覺得「日子總還是要過的」﹔可是看到這句話卻忍不住愣了一下,因為我一直以為依照作者的分類方式,靜惠應該是屬於會說「不要」的那一種人。後來想想也對,凡事要求精準迅速的林靜惠,可能現在還是寧可每天花一塊錢,也要買個塑膠袋來裝的人。我不是說她有錢,而是那種「寧可」的態度。

另一個拿來做分類的,應該是他們那一年「投給誰」。依照靜惠的背景,她很可能是個眷村小孩(程玲是她國中同學,應該住得很近),我不想多扯政治性議題,只是投給宋先生、連先生或陳先生代表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徐凱跟靜惠支持同一個候選人,程玲跟周勝雄選的卻是不同人。有的夫妻或情侶是無法接受這一點的喔,以前還會看到新聞報導,因為支持的候選人不同而搞得全家雞犬不寧的。聽來可能很無聊,不過有的人的政治理念就是這麼堅定,當兩個人都很堅持的時候,衝突自然會發生,會很希望對方跟自己可以支持一樣的人,但他們兩個不是很在意。靜惠後來跟徐凱快走不下去,聽到程玲提起許信良的時候,還笑笑的說

「許信良……去年我們都投宋楚瑜呢……」(p.301)

「革命情感」如此可見一班。


上一頁:之二十四 下一頁:之二十六

 
Editor:Symour Designer:Niko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回時報悅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