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文華流行館首頁
   
關於王文華 作品集 活動報報 讀者作品集 訂閱電子報 王文華回覆讀者留言
 

 


 

 

其他散文作品

 

40處男                  •王文華

有女兒的處男

我身旁有很多40處男,他們都有性經驗。

他們也有小孩,平均兩個。孩子們都有意涵深遠的名字,通常要搬出古書來解釋。同樣有「文」,他們絕不像「文華」這麼boring。他們可能叫「希文」。「希文」是北宋詩人范仲淹的「字」。范希文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友的小希文還不會寫字,但已經繼承了這份責任(真可憐!)

最近,這位40處男心情特好。「是因為手中有豪宅要賣嗎?」我問。他搖搖頭。我再問,「是因為認識了讓你返老還童的年輕辣妹嗎?」他說,「我認識唯一的年輕辣妹是我女兒,她叫『靈均』,是屈原的字。我想這並不是辣妹的名字。」

「那你倒底為什麼高興?」

「因為『i世代』好像來了!」

「i世代」

「i世代」?我直覺想起3C產品,所以反應是:「i世代」不早就來了嗎?自從Internet興起,「i」成了品牌名稱最常用的字母。「iPod」、「iPhone」、「iTunes」……有「i」必發。我看過一家檳榔攤叫「i檳榔」,我不知道「i」跟「檳榔」有什麼關係,但管他的。

「這個『i世代』,不是Internet的世代。」老友說。

「那是……」

這時五歲的「靈均」跑到爸爸身邊,在四月的溫柔陽光中,露出七月的熱情笑容。

那一刻,我明白這個「i」,指的是「innocence」。

這世界久違的「純真」,回來了嗎?

「純真」vs. 「童貞」

沒有人會公開承認,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五年級生,都是40處男。沒有人會公開承認,但很多穿著火辣舉止勁爆的七、八年級,也都是處男處女。這裡定義處男的方式,當然不是性行為。我一直認為:守住「純真」,比守住「童貞」要難。面對誘惑不發生「性行為」,當然不易;但面對誘惑不失去「信念」,更不簡單。

五年級的處男,比七年級的處男好當。因為我們五年級從小就在一個表面「純真」的時代下長大。雖然長大後,明白那種純真是由政治上的威權強行塑造的,但成長過程中,的確就傻乎乎地相信了。老友的孩子們叫「希文」和「靈均」,因為老友從小到大乃至於到今天,沒錯,甚至到了當年國民黨愛國教育的迷思徹底清醒之後的今天,他還是相信讀書人要盡忠報國。就算他自己這輩子做不到治國平天下了,也要由兒女接棒。

我曾跟前女友講:我想叫兒子「千雪」(蘇軾《念奴嬌》「亂石崩雲,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叫女兒「怡然」(陶淵明《桃花源記》「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她們不分年齡黨派都認為這是全世界最糟的名字,其實我也同意。但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因為骨子裡我還深深眷戀著小時候讀的那些詩詞,以及那些詩詞所描繪的美好世界。

我們後來醒了,但只醒了被政治操控的那部分。但我們對於古書中教誨人與國家、人與人的關係的那部分,還念茲在茲,並且盡量奉行。雖然在公司裡也幹過「君不君臣不臣」的勾當,在愛情中絕對做不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我們至少在內心相信這些道理,並且掙扎著,讓行為跟信念一致。你搶我女友,我也許做巫毒娃娃刺你,但不會潑你硫酸。你在公司把我鬥倒了,我想辦法下一次公開地打敗你,但不會找人蓋你布袋。是沒錯,道德是相對的,在戰場上殺人沒罪。但我不管別人怎麼講,情場和職場都不是戰場,都不是。如果因為這樣而我輸,那我就輸。

這也許就是innocence。所謂「純真」,並不代表你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聖人,而是你在內心深處真誠相信著某些做人做事的核心價值,比如忠誠、善良、公義、理想……並且努力地在殘酷的現實世界實踐它們。雖然你知道天殺的有時候那很難,雖然你知道天殺的有時那樣做只是傷害自己,但你還是進一步退兩步地在努力。你做得不夠好,但你不放棄。你不會反過頭來嘲笑、或玩弄這些價值,雖然那常是更簡單、更能短期獲利的選擇,但你不能。幹嘛?你清高啊!別人不都這樣升官發財了?事實上,你搞不好也意志動搖,偷偷試過,但你做不來。為什麼?因為你小學背過李白的「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而你到40歲還當真!你不要做那個浮雲,你寧願莫名其妙地愁下去。

七、八年級更倒霉

如果對曾經幻滅的五年級來說,守住純真是煎熬。對正年輕的七、八年級,守住純真簡直是監獄!七、八年級比我們幸運,他們從小生長在一個資訊發達、制度民主的社會。但比我們不幸的是:他們從小就看到道德扭曲、價值妥協的事件,日復一日、24小時在電視上映。他們家都有彩色的平面電視,但播出來的全是黑白不分的灰色新聞。老友說,「要教現在的小孩,比以前難。」「為什麼?」「因為當他們做錯事時,總會很無辜地指著電視說:你看,那個叔叔和阿姨還不是這樣!」

所以,七、八年級必須比我們更聰明,從爆炸的資訊中判斷哪些是常態、哪些是變態、哪些新聞其實被膨脹、哪些新聞默默被遺忘。然後把資訊重新排序、賦予輕重,然後架構出一個真正的現實,而不是媒體反映的現實。

老友說,「我不知道現在的社會真正是如何,但不管電視新聞怎麼說,我還是相信:大部分的台灣人是善良而努力的。這一點,30年前30年後,沒有改變。」老友的想法,多少受了他敬愛的孟子的影響。但我還是同意。同意這點不需要讀古書,到菜場和工地走一圈就知道。但我同意不重要,重要的是七、八年級同意,而因此願意繼續為這個世界努力。因為這世界是他們的,我們只是借住在這兒而已。

但也許我為七、八年級多慮了。我做廣播節目,訪問很多年輕人。你為什麼騎單車環島?「因為有些事情現在不做,將來就不會做了。」你為什麼騎車去西藏?「我也怕死,但我更怕錯過路途前方的某些東西。」你為什麼延畢一年去環遊世界?「因為我早就在網路上認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我只是去完成已經開始的旅程。」這些話、這些做法,五年級的不會說,也不敢做。如果今天「希文」、
「靈均」、或甚至我的「千雪」跑去環遊世界,而我們唯一知道他下落的方式是上網看他的部落格,我們一定威脅斷決父子關係。但七、八年級這樣做了,也平安回家了,而且還帶了紀念品給老爸老媽。

兩個世代都有理想,只是不同方向。五年級的理想,大部分是道德性和政治性的。七、八年級,很多是自我和人生的。五年級的理想,大多鋪天蓋地。七、八年級的理想,聚焦而透明。這些差別並沒有好壞,只要還相信理想,願意為理想做出犧牲,我們都是「i世代」。

歡迎出櫃

「希文」和「靈均」的老爸扯了半天「i世代」,但我猜他真正高興的原因,是他支持的候選人當選了總統。他投馬英九,倒也不是因為他支持國民黨,而是馬英九的高道德標準、嚴謹的做事風格、和簡樸的生活方式,正是「純真」的表現。我知道有很多人沒有投馬英九,而沒有投他的人,其中也有很多有高道德標準、嚴謹的做事風格、和簡樸的生活方式。但我猜投他的人,都期待他接下來能向所有投他、和沒投他的人證明:「純真」,是可以把台灣治理好的。因為我這政治門外漢天真地以為:大部分台灣人,都是「純真」的。

「希文」和「靈均」慢慢長大了,他們將來住在台灣,但活在世界。剛好在此刻的美國,歐巴馬出現了。他純真到哈佛畢業後去做低薪的民權律師、純真到相信黑人可以贏得美國總統、純真到被對手惡意攻擊而不反擊、純真到公開討論美國最敏感的種族問題。不管他會不會變成世界領導人,他的出現,讓純真有了空間。

「希文」和「靈均」跑到前方的鞦韆,「千雪」的爸爸媽媽還沒有相見。老友忙於工作和小孩,沒時間跟老婆親熱。我沒有忙於任何事情,但還沒有老婆。實體上和精神上,我們都是40處男。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們一樣,正失去,又重新找回純真。我不知道,但我呼籲:春天來了,陽光正好。恭喜重生,40處男。歡迎出櫃,i世代!

◎刊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2008 / 04 / 26

-完-

... 想跟其他讀者分享心得嗎?請按此連結,進入

 

(c) 2004,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回時報悅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