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文華流行館首頁
   
關於王文華作品集活動報報讀者作品集訂閱電子報王文華回覆讀者留言
 

 


 

 

其他散文作品

 

1001次邂逅  •王文華

我到台南一所高中演講,同學們寫了張卡片給我,上面畫著他們心目中的王文華。他們高估了我頭髮的數量,卻精準地捕捉到了我的小眼睛。一位叫「大象」同學在卡片中寫:「你的書像蔡依林的情歌,讓我瘋狂,讓我心碎。」我會心一笑。我知道蔡依林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所以這句話比諾貝爾獎都令我光榮。現場有一千多位同學,我不知道誰是「大象」。但我感覺他長長的鼻子,溫暖地擁抱著我。我特別high,我感受到愛。

演講完後我帶著卡片離開,不知道何時才會再見到這群學生。更不知道若能再見,我,或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但我抱著他們給我的卡片,在高鐵上睡著。在夢中,我想起了生命中好多類似這樣的邂逅。

二十四孝

第一次學到「邂逅」這個字,是在瓊瑤的小說。那是三十年前,一個「邂逅」和「浪漫」都還流行的時代。小說中的男女主角總是在一場巧合中認識,然後愛得天昏地暗。當時的我也希望自己是秦漢,在街角遇到我的林鳳嬌。

但慢慢長大後,發現現實生活沒那麼多巧合。縱使有,也是倒楣地被野狗咬到,不是幸運地碰到林鳳嬌。我的浪漫情懷,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升學壓力下,下課後忙著問補習班老師,沒空去「問斜陽」。上公車忙著補眠,哪有閒情逸致跟陌生女子聊天?

準備聯考的方式,影響了我談戀愛的方法。我愚昧地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心態,套用在愛情中。你不愛我,我就再多愛你一點,你一定會被感動吧!我實踐著「二十四孝」中每一個故事,只不過對象不是爸媽,而是女友。

沉重的青春期

這樣一來,愛情就少了「邂逅」的輕盈,多了「奮鬥」的沉重。高中時我當校刊主編,「編輯的話」的題目是「永恆的愛」。那時覺得沒有愛,人生就不值得活,而愛不永恆就沒有價值。我寫了張卡片給一個女生,引用漢朝樂府的詞:「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那時,我才認識她兩個禮拜。

這種沉重一直延伸到大學。女友在電話亭與我分手,我站在電話亭裡,她在電話的另一端。當時我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活不下去。我的世界縮小成一個密閉的電話亭,一切都失去了意義。一個我只認識了半年的女孩離開了我,我就準備要離開養我二十年的父母。

那時一愛就要愛一輩子,分手就不想活。愛情像個龜殼,我要嘛就躲在裡面,要嘛就像十字架一樣背著它走。

君子之交淡如水

當完兵後出國念書,被迫斬斷所有感情,一切從頭來起。跟老外很難深交,反倒重拾了「邂逅」的美好。我早已不記得跟哪些老外同學義結金蘭,卻記得冬天跟一群同學在戶外浴池泡熱水澡,有人提議脫光衣服,我接受挑戰,沒想到我剛脫光,有人就把浴池的水統統放掉。那天「袒裎相見」的人有哪些我都忘了,只記得一群裸體瘋狂地大叫。

我也記得我和教授的邂逅。「創業」課程的柯林斯教授(《從A到A+》作者),上課強調集體討論,課堂發言占總成績的40%。我從台灣來,不習慣上課發言。學期過了一半,還沒有「開張」。我在掙扎,柯林斯也看得出來。有一天討論一家義大利的家族企業把創辦者的銅像放在大廳,他問大家為什麼要放銅像。當下我感謝孔子孟子國父蔣公,讓我在一個充滿銅像的環境下長大。我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舉手,柯林斯立刻點我。我說得很短,但他卻在課堂上稱讚我。下課後,他親手寫了一張紙條,放在我的信箱:「To Wen-hua Wang,很好的貢獻。清楚地指出銅像的意義。幹得好!」

那張紙條,我到今天還留著。畢業後我沒再見過柯林斯,但13年後我寫信給他,邀他來台灣演講。他雖然婉拒了,但很快地回覆我。我感謝他。我相信再過13年,我還會再邀他來台灣。

這是不是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沒想到我靠一個老外,體會到了這個道理。

無常勝永恆

在美國工作那幾年,被公司調來調去。談的幾次戀愛,也都無疾而終。分開時我們沒說分手,但也沒發誓要保持聯絡。簡單吃了個晚餐,他們送我到車站。可能因為對象都是老外吧,我沒辦法跟她們解釋「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於是也就鼓不起這樣的情懷。那幾年居無定所,慢慢見到生老病死。體會到生命的無常,也就不再追求永恆了。

三十幾歲回到台灣,爸爸過世了。當我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突然準備好失去任何東西。爸爸走後,女友跟著離開。很痛,但已經不會躲在電話亭中。那之後,我的心態改變了。生活中任何東西,我不再「擁有」,而選擇「租用」。車子、住家、愛情。我只知道今天是我的,明天?明天再說吧。

沒有期待和要求

心態一轉,「邂逅」又開始發生。我認識了一群星期天一起爬山的朋友,他們年紀大我20歲,職業和背景和我截然不同。但我卻享受每周和他們爬山,到今天已經七年。我們平常很少聯絡,也不知道彼此的工作內容。我們從來不約,只要沒有特別通知,每周原時原地見面,風雨無阻。我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超過過去必須反覆確認的女友。

我問自己:我對他們的認識有限,生活毫無重疊,為什麼關係可以維持這麼久?這麼堅定?後來我想通了,我們長久而堅定的原因,正是因為彼此認識有限、生活毫無重疊。因為這樣就沒有利害關係,對彼此也沒有期待和要求。工作上認識的人很難成為好友,因為有利害關係。家人和愛人永遠糾結,因為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

山友讓我體會到:朋友不一定要兩肋插刀,愛人不一定要海誓山盟。有時淡泊的交情,反而更能長久。不追求永恆的關係,往往自然地綿延。大學時的女友早就沒聯絡了,但大學時的同學卻常常吃飯。童年一起鬼混的鄰居都已散夥,但童年巷口的理髮廳還在那裡。有緣,就聚一會兒。下次,也不必特別約。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那又有什麼關係?死前應該去的100個地方,我只去了10個,但這10個都玩到徹底,也很好啊!幹嘛一定要衝業績?趕進度?如果人生真的有永恆,那麼唯一可靠的永恆只有現在。

「聯結」與「結婚」

「難怪你還沒結婚!」朋友聽了我這番歪理,紛紛搖頭。他們說:「那承諾呢?忠誠呢?責任呢?這些也是人生美好的感覺啊!」

「當然!」我說,「可是承諾、忠誠,責任,有沒有更歡樂的實現方法?現在談起這些字,好像都是無奈的義務,而不是珍貴的權利。所以四五十幾歲的中年人,總是把家庭責任當做不去追尋夢想的藉口,總是把忠誠當做唯一跟老婆在一起的原因。這樣不是太糟蹋這些人生美好的感覺了嗎?」

「你講得倒輕鬆,」朋友反駁,「用更歡樂的方法實現承諾、忠誠、責任,你知道具體該怎麼做呢?」

我哪知道!

我只知道要我珍惜和享受每一次「邂逅」。用第一次的驚豔來體驗它,也用最後一次的遺憾來珍惜它。我不再像從前,患得患失地要跟每一個有好感的女人結婚,但我把握每一次「邂逅」,試圖跟每一個人產生一種「聯結」(connection)。這「聯結」未必會變成愛,也未必會變成人脈,但在交會那一刻,卻是生命的百分之百。

於是我開始跟運將聊天、詢問餐廳服務生為什麼把手摔斷了、鼓勵錄影帶出租店的員工的兒子、收留了巧遇的流浪狗。我創辦了「王文華的夢想學校」,講完比爾蓋茲當年求職翻垃圾的故事,把一個垃圾袋送給一位有為者亦若是的同學。年輕時的我會吊書袋,如今我只送垃圾袋。

我記下每一次的邂逅,並且讓邂逅的對象進入我的生活。我希望將來寫一本「死前應該邂逅的1001個人」。目前不到100,但達不到目標也沒關係。

零星的好感、痛快地乾

年輕時,我相信因果循環、善惡有報,並且嚴格地用這原則來鞭策自己、愛人,和這個世界。結果是把大家都搞得很累。因果循環還沒實現,自己的血液循環變得很糟。

現在,我還是相信因果循環、善惡有報,但我已經不要求任何人,包括我自己,跟我兌現。我慢慢接受,未必每一種關係都要有起承轉合、未必每一段感情都要有個結果。那些零星的好感,可能連成璀璨的銀河,也可能只是一閃而過的彗星。但在它飛過的那一刻,我要醒過來捕捉它。把它像一杯好酒,痛快地乾。1001次閃亮的邂逅,也許就能串起一個閃亮的人生。

-完-

 

(c) 2010,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回時報悅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