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大家氣勢              撰文/林保淳 教授 (淡江通俗小說研究室)

在新世代的武俠作家中,黃易無疑是最響亮的名字;風靡的程度,越「金」邁「古」,幾乎可以說是當前最炙手可熱的武壇名家。

黃易以《尋秦記》為自己的武俠創作闖開一片天地,但論者不免猶有憾焉──其中不見得必要的情色描寫,委實過多。這點,相信他自己也不盡愜懷,因此,在時報新版的《尋秦記》中,刪削得頗為乾淨,可謂終於還了個自己與武俠小說的「清白」。

《尋秦記》雖以科幻代入武俠,但真正得力的卻是藉歷史的大背景,刻劃英雄事業。在此書中,已略可窺見他在歷史武俠上的雄心。《大唐雙龍傳》是繼起之作,而發揮得更淋漓盡致,無論氣魄、格局、野心,都具有相當震撼力,可以說是黃易至目前為止的代表作。

《尋秦記》的歷史大背景在戰國末年,項少龍縱橫七國,在名將、謀士、策士如雲的時代,破繭而出;《大唐雙龍傳》則置場景於向來被稱為歷史上群雄並起最紛紜的隨末唐初,面對著包含歷史上隋末權臣與草澤群雄交錯的動蕩時局--李氏、宇文氏、宋氏、獨孤氏四大門閥既鉤心鬥角,瓦崗軍、李密、杜伏威、王世充又虎視眈眈;內有魔門陰葵、慈航靜齋、八幫十會的積恩重怨,外有突厥、高麗、西域諸國的鷹瞵狼顧;烽煙四起,戰役頻仍,果真已有末世的景象,千頭萬緒,實難一一說起。

而黃易卻能另闢蹊徑,以揚州城中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混混徐子陵、寇仲,經定緯成,貫串全書,頗收綱舉目張之效,使全書雖有百名以上的重量級人物出現,卻各具姿采,各效其能。平心而論,是具有大家的氣勢的。

《大唐雙龍傳》時報版共二十冊,長達約五百萬字,是自舊派武俠小說以來,僅見的長篇巨製,而不枝不蔓,一氣呵成,論者頗有「超越金庸」的贊譽。僅從其第一冊作一臠之嘗,已足知味,恐非過譽。此書的「歷史企圖」,較《尋秦記》更勝一籌,不過,也在「歷史」上,略見破綻,如隋末之際,尚無科舉考試,而寇仲偏不能忘情於此;唐末門閥,恐非為李、宋等四氏;寇仲戲稱傅君婥長得像觀音大士,而唐以前的觀音實為「男像」等,皆頗有斟酌餘地。至如全書重要關鍵之一的「和氏璧」,既云「璧」矣,則其為「扁圓、中有孔」之玉可知,無論如何不可能製為「璽」,而與相傳的「缺角玉璽」有若何關聯。

歷史大背景,在黃易的小說中,從《尋秦》到《大唐》,都發揮了關鍵作用;然則,在細節上,如能更進一步講求,相信於黃易無憾,讀者無憾,歷史也將無憾!

 


 
      (c) 2002,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服務電話:02-2304-7103 【讀者服務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