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文華流行館首頁
   
關於王文華 作品集 活動報報 讀者作品集 訂閱電子報 王文華回覆讀者留言
 
 

我和失智長者    ◎文/王文華

我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http://www.cfad.org.tw)的志工。這個基金會提供失智長者24小時養護及居家照顧。

失智疾病有很多種,大家最熟悉的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意識常會突然進入另一個世界,比如說不知道旁邊的家人是誰,但幾分鐘後又會回來。

這種狀態,可能延續好幾年,直到最後,患者完全離開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

你能想像這種疾病對家人的煎熬嗎?其他的病,經由家人的照顧,患者多少可以舒服一些。這種病,家人很難照顧。

「阿茲海默症」在英文中有個俗稱,叫做「The Long Goodbye」。意思是說長輩已經說再見了,卻不是立刻離開,而是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完全離開。「再見」,變成漫長的進行式。「失去」,變成生活的主食。

如果我們難以想像「漫長的再見」的感覺,可以想像「漫長的分手」。

痛苦吧?「漫長的再見」更痛苦。分手後,還會遇到新的戀人。漫長的再見後,就回不來了。

因為「漫長的再見」這五個字,我成為失智老人的志工。

因為和你一樣,我也經歷過,不想再見的時候。

也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也可能成為這個疾病的受害者,而必須痛苦地跟我的子女漫長地告別。

5 月 26 日,「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舉辦年度慈善義賣餐會,募集照顧失智老人的善款。那天我想到:這是我幫他們做一點事的時候了。

再見女郎    ◎文/王文華

四、五年級的同學也許記得《再見女郎》這部電影(《The Goodbye Girl》,1977)。
改編自美國劇作家尼爾賽門的舞台劇,描述窮困潦倒的紐約演員Richard Dreyfuss(因本片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新作品是正在上映的《海神號》),陰錯陽差地和單親媽媽Marsha Mason住在同一屋簷下。Marsha Mason因為常被男人拋棄,所以自嘲是「再見女郎」。兩人的個性南轅北轍、一開始衝突不斷,但最後卻陷入情網。正當他們的真愛萌芽時,Richard Dreyfuss必須離開紐約去參加電影演出。分開那個雨夜,女主角覺得自己再一次變成「再見女郎」。男主角卻站在大雨的街頭,跟她宣誓他回來的決心。此時,片尾的主題曲放出:

All your life you've waited for love to come and stay
And now that I have found you, you must not slip away
I know it’s hard believing the words you've heard before
But darling you must trust them just once more...
'Cause baby

Goodbye doesn't mean forever
Let me tell you goodbye doesn't mean we'll never be together again
If you wake up and I'm not there, I won't be long away
'Cause the things you do my Goodbye Girl
Will bring me back to you.

I know you've been taken, afraid to hurt again
You fight the love you feel for me instead of giving in
But I can wait forever, helping you to see
That I was meant for you and you for me...
So remember

Goodbye doesn't mean forever
Let me tell you goodbye doesn't mean we'll never be together again
Though we may be so far apart you still will have my heart
So forget your past my Goodbye Girl
'Cause now you're home at last
(David Gates演唱)

這首歌,應該是這個活動最好的主題曲。「因為再見,不意味永遠,因為再見,不表示我們不會再重逢。也許我們分隔兩地,但你有我的心。忘記過去的悲傷吧,再見女郎,因為你終於回家。」

對失智的長輩,我們不想說再見。若說了再見,也不希望是永遠。藉由傳播媒體和你我的幫助,也許,我們可以帶這些迷路的長輩們回家。

【 我和失智長者∣義賣活動捐贈人清單義賣及捐款說明活動討論區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回時報悅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