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角鴞 的評論頁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讀者評鑑等級: ★★★★☆ 2007/09/11

一拿到書,就被那張金箔閃耀的書腰吸引,光芒的背面,是無數讀者的流淚好評。我很好奇為什麼出版社用這種頗昂貴的金紙包裝?而到底這位1963年次的大男人Lily Franky,有什麼本事讓人人流淚呢?
起始,由東京鐵塔塑造出的極端孤獨感與生命旋繞意念,就讓人整個被吸了進去;讀畢全書,短短300多頁,卻如此細膩深刻的寫盡雅也與老媽40多年、喔,不,是60多年、或者更久更久的生命牽繫。我並沒有哭。然而,內心卻感到無比強烈的糾結。所謂「報答」母親,原來是全世界最虛偽的字眼啊。
孩童時期的日本鄉村生活,貧窮,卻充滿苦中做樂的趣味。柑仔店抽汽水糖、下課踢鐵罐子、自組棒球隊比賽、等待爆米花小販來的時光……彷彿台灣五年級中後段、六年級前段生的共同回憶。而看似平靜的生活底下,沒有幾個家庭是真的整潔美滿又安康。老媽與老爸之間的靜默衝突、孤獨少年獨自體會情竇初開的青澀與叛逆、不識未來的莫名煩憂、想跟環境衝撞的暴力企圖……,最終還是要面對必須長大的事實。
雅也的東京初體驗,真的是一段爛泥巴日子。此時讀者角色完全轉移,儼然都成了老媽,覺得生氣。鋪陳了長長的篇幅,回過頭來看,一日一日的墮落,都如一刀一刀刻在孩子心上的悔,為接下來的故事演變,預埋強烈對比。
老媽來東京同住,是故事高潮的開端。
母子關係再次緊密。對一個大男人來說,我不知道需要怎樣的準備,但肯定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接納、或做到的吧。我覺著這是一段母親與雅也生命旋舞著華爾茲的時光。各自有節奏,有步伐,有近有遠,有進有退,不想讓對方感到負擔與壓力,一種完美的距離,一種不願失去對方的存在。
從老媽罹癌開始,讀者很清楚,該來的,終於會來。
催淚的病痛折磨過程,與所有小說與戲劇上演的情節類似。但本書最大的不同,是因為真實而平靜。一波波起伏~住院、出院、好轉、再住院、再出院、惡化……就像高高低低的浪頭,有千萬水滴,每一滴,Lily Franky都化成了書頁間細膩、深刻的動人字句,這麼清晰真切,歷歷在目,讀者莫不跟著一起經歷雅也的、老媽的情緒、念頭、感受。因為真實,反而少了戲劇誇張的情緒放大。老媽的離開,沒有悲慟,是哀愁。沒有歇斯底里或崩潰,是讓一個人走在車水馬龍之中、卻聽不到任何聲音。
母愛,堅忍而浩瀚。
超越了時空的侷限,老媽的生命反而因為有了深度,而無限延長。即便是離開人間了,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連結得更緊;老媽會說的話、會做的事,雅也隨時都能感應到。所以,是可以跟老媽永遠分享生命的另一個開端,很棒的結局。
全書對親情的描繪,不僅於雅也一家三口,還有老媽的姊妹們,更有阿嬤、外婆。在眾多女性包圍塑造的熱鬧氛圍中,父親的形象,異常鮮明。Lily Frankie毫不掩藏父親的正面與負面,真實呈現那個從年輕就不學無術、讓老媽一直想著離婚這件事情的老爸;那個連關心孩子也要擺一副我行我素樣子的老爸。孩子在成長,父母親也是。老爸的轉變,隨著老媽去世,令人有些心酸。
貫穿全書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吃東西」這件事情。從小到大,對孩子、對家人無限大的愛,加注在一瓶瓶醃醬菜、一口口菜餚當中。因為老媽的餐桌,小小的家有了溫暖,雖在繁華都市,卻像暗夜森林小屋中升起的星星火爐,聚集來江湖好漢,把酒言歡,又像置身赤壁賦中的舟楫,人與人間沒有距離,杯盤狼藉,不知東方既白。這一切的源頭,都是親情。
至於那張金箔閃耀的書腰,究竟有什麼玄機呢?原來是老媽一直很喜歡收集一些漂亮的包裝紙,所以,這張限量漂亮的包裝紙,讀者一定要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