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老殘遊記:帝國的最後一瞥


老殘遊記(XO0049)──帝國的最後一瞥

類別: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簡錦松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1763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3

這一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燒殺劫掠,難民遍地。劉鶚聽到這個消息,不忍坐視,便寫信給當時倡議賬濟的陸伯純,表示願意共襄盛舉。當時清廷的米倉--太倉掌握在俄軍手中,幾經交涉,才買過來,平價糶給京師士民,拯救了很多飢餓邊緣的窮京官和平民。不料,卻因為這件事情,在事隔數年後,被清廷以「私售倉粟」的罪名,流放到新疆省;一九○九年七月八日,因中風而病死迪化,結束了他振奇的一生。他被捕以前,在浦口長江邊還有五六百畝土地,和無數的珍藏古玩,都被清廷沒收了。

對於這次的流放的隱因,他的兒子和孫子,都作過揣測的談話,大約有三點:第一、他的主張和行為,太過振奇,招徠漢奸的污名。第二、性格正直,易得罪人,如袁世凱、剛毅、毓賢都和他不和;為了蘆漢鐵道的問題又和盛宣懷對立,京鎮鐵道修築時,他預先在浦口買了大批土地,後來地價騰貴,謠言四起。此外,《老殘遊記》中寫清廷官吏的痛快筆墨,也成為隱伏的禍端。第三、劉鶚收集的古董中,有一件為端方所賞愛;端方要求劉鶚讓售,不為所允,雙方因而結怨。最後逮捕劉鶚的,就是端方。劉鶚一生,留心時務,熱心改革,是晚清少數的先覺者之一。他的成就,除了上述實績外,就是殷虛甲骨的發現和《老殘遊記》的完成這兩件事。羅振玉的《劉鐵雲傳》一開頭就說:「子之如有殷虛文字,實因丹徒劉君鐵雲。」羅振玉是劉鶚的少年朋友,後來把女兒許配給劉顎的三子大紳為妻,成了親家;羅氏知鶚最深,本文敘述劉鶚經歷也是根據羅傳加以增刪的。羅氏所提到的殷虛文字,是一八九九年在河南安陽縣發掘的殷人卜辭文字,亦即甲骨文。當時學者多不相信,惟獨劉鶚作了一本《鐵雲藏龜》,成為研究甲骨文字的先驅。此外,還收藏了許多古董,如書畫碑帖,鐘鼎夷彝器、磚瓦古錢、印章封泥、古代樂器……等等,無不網羅。

在這裡還要談談劉鶚在《老殘遊記》表現的思想。當時一般無識的人將老殘遊記當作預言之書。這點現在談起已無意義,所以,我只就他的中心思想來談。劉鶚不像李伯元那樣肆意地,攻擊梁啟超等人的惟新派,及對西太后一派的保守派失望,同時又罵倒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黨。他也不像吳沃堯那樣露骨面廣泛地暴露清末社會的陰影。他受了太谷學派的影響,相信儒道釋三家思想的融合,可以挽救人間的墮落,因而塑造了嶼姑、黃龍子這種先知的角色,借他們的口舌描畫出一個道德文明的烏托邦,因而堅定了改良主義的思想。在現實事務上,他也相信發展科學與實業,和外國資本合作,可以改善當前貧弱的現狀,因此反對激烈的排外行為。他且又相信,擁護清廷,漸事改革,是可行的方略,始終反對革命。換一句話說,劉鶚自始至終就是一個溫和的,保皇的改良主義者;甚至可說是具有高度「道德想像力」的熱心家,《老殘遊記》相當精確的反映了他的思想。

.《老殘遊記》的社會意義

《老殘遊記》中特別多「影射」手法,劉大紳的《關於老殘遊記》一文,把影射的人事時地物。都作了詳盡說明;本文僅把重要的影射,提出來作重點討論,希望從這裡探索它的社會意義。

書的一開頭,就安排老殘為黃瑞和診治。黃瑞和就是黃河的寓身。黃瑞和全身潰爛。每年夏天發作,秋分以後就不要緊了,這便意味著黃河決潰的事件。劉鶚以他最有自信的治河主張作為開場,可以想見他當時的心情。

接著劉鶚安排了蓬萊閣的一幕,德慧主和文章伯二個虛構的人物,象徵著他自身的智慧、道德、文章三者完備。三人在蓬萊閣上看日出,看見北方一片火雲向中央飛,東方一片黑雲,也逼迫上來,風雲詭譎,互不相讓;暗示著俄、日兩國的明爭暗鬥。飄流的大帆船象徵中國,長二十三、四丈,即當時行政區域有二十三、四省;舵工四人,喻軍機大臣,八隻帆柱,喻全國督撫。東方三丈,業已殘破,即東三省,當時日、俄兩國正在角逐東北。船上的一片擾亂,象徵清廷中下級官僚的虐害人民,船客中的演說和斂錢者,象徵革命黨人。老殘本人將羅盤等西洋儀器呈獻,則反映他平時以西洋科學救國的主張。最後被冠上「漢奸」之名,趕下船去;正是他對自己的行為的無可奈何的解釋。

近人侯師娟指出,這部分的內容和後面的文章,在結構上並沒有嚴謹的關聯,這是不錯的。基本上,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短篇小說來看。此後的書中,則站在它的基本精神上,繼續推展下去。

在初集裡,他主要的寫了四件主題:

1.玉賢
2.北拳南革的看法
3.治河失敗
4.剛弼

上舉四件主題,都有實事可以參證。劉鶚透過影射的方法。用真人真事為依據,不憑虛捏造。以玉賢這部分來說,書中極力描寫玉賢貪功冒進、冷酷好殺的性格,而在清史稿中也說:「光緒十四年,署曹州,善治盜,不憚斬戮,以巡撫張曜奏薦,得實授。」所謂「不憚斬戮」,正是說明他的好殺成性;人殺多了。一定會殃及無辜。在那個司法不能獨立。審判可以任意輕重的制度底下。玉賢的事件,正好可作為今天我們來鑑察晚清社會概況的一面浮繪。

另外在寫到張曜(書中的莊宮保)毀縱河這一段,劉氏把幕府裡面意見紛歧,一班好逞口談,拘泥古書,而不顧實際者的嘴臉,都一一句劃出來。把百姓的措手不及,頃刻破家亡身的慘狀,也著意地描寫了。劉鶚對此事,知之最為詳切,所以能成為極有價值的社會史料。

從剛弼--影射剛毅--那自以為是的清官,所作出的種種荒唐、酷虐行為,劉鶚對他作了一番譏諷,並對「清官」下了鞭辟入裡的批評,充分呈露了當時作官人的心態,我已在改寫時,把它溶入正文,就不再舉出了。

除上面幾件重大的刻劃外,劉鶚在字裡行間,還能下許多厲害的伏筆,可作為我們考察晚清社會的史料。如,原書第十九回(改寫後第七部):「老殘問起曹州的信:「你怎樣對宮保說的?」姚雲松道:「我把原信呈給宮保看的。宮保看了,難受了好幾天,說今後不再明保他了。」老殘道:「何不撤他回省來?」雲松笑道:「你究竟是方外人,豈有個纔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天下督撫誰不護短,這宮保已經是難得的了。」這段談話,劉鶚寫來不勝感慨。「天下督撫誰不護短」八字,雖說是從古到今,罔不如此;但是探究清廷腐敗的根源,的確不可忽視到這一點。

另外,在原書第十二回(改寫的第五部),劉鶚介紹黃人瑞說:「其兄由翰林轉了御史,與軍機達拉密至好,故這黃人瑞捐了個同知來山東河工投效,有軍機的八行,撫台是格外照應的,眼看人案保舉出奏,就是個知府大人了。」且看黃人瑞的行徑如何?同一回說他吃一個「一品鍋」、只撈了幾筷子就去下不吃;又原書十二、三兩回中,都特別指出他有吸食鴉片的習慣。一般而言,劉鶚在暴露官場的黑暗面上,較為保守,除了對玉賢、剛毅二人的賤民以逞,宣示憤恨外,對於其他人,可以迴護,就加以迴護,因此像莊宮保、申氏兄弟、黃人瑞等人,他都予以原諒,這是原書的一樁態度。但是,假使他所寬容而認可的官僚,都是這樣具有多方面缺點的,則當時官場上腐化的程度,顯然已不堪聞問了。劉鶚在書中,一面採取和他主張一致的溫和改良主義的作風,不肯對清廷太過醜化;一面又宣告他不願參加官僚集團,自稱「方外人」、「局外人」,書中他以此自稱,眾人也這樣稱他(姚雲松、申氏兄弟、黃人瑞都這樣稱他);而且在書中許多理想化的情節,都歸於所謂方外的黃龍子等人;可見他對這個「方」和「局」內的許多事是看不慣的。

.《老殘遊記》的文學技巧

晚清小說的特色,在前面幾節中已談到過,就是具有濃厚的政治味道;特別是影射事實的手法,幾乎每一部重要的小說都用到。老殘遊記運用影射手法,尤為明顯。不過,由於這部書基本的性質中有遊記的成分,因此對寫景文字,還頗注意。

胡適曾經批評《老殘遊記》說:「《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事實上,《老殘遊記》描寫人物的能力,絕對不能超過李伯元和吳研人、曾樸等人;胡適的記憶並不正確,至於寫景的部分,倒真是下過特別工夫的。不過,胡氏認為本書擅長於描寫的緣故,是因為「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鎔鑄新詞,作實地描畫。」卻沒有搔著癢處。

劉鶚寫景文字的造詣,恐怕是得自於他的科學思想,促使他對自然景物作更仔細的觀察。我們從書中。他對渤海諸島的描寫(改寫第一部),董家口黃河改道的說明(改寫第三部),桃花山東西峪的介紹(改寫第四部);當他懷疑魏黃家命案的毒藥時,便向西藥房和神父等人尋訪(改寫第七部);以及在他看見嶼姑洞房的明珠,便急急想研究它發熱的道理來看(改寫第四部),都可以證明他這種注意地理的態度,是受到重視西方科學的心理所影響的。

就以原書中最著稱的「黃河結冰記」來說吧,原文說:「老殘洗完了臉,把行李舖好,把房門鎖上,也出來步到河堤上,見那黃河從西南上下來,到此卻正是個灣子,過去便向正東去了。河面不甚寬。兩岸相距不到二里,若以此刻河水而論,也不過百把丈寬的光景,只是面前的冰插的重重疊疊的,高出水面有七八寸厚,再望上游走了一二百步,只見那上流的冰,還一塊一塊的漫漫價來,到此地被前頭的攔住,走不動,就站住了。那後來的冰趕上他,只擠得嗤嗤價響。後冰被這溜冰逼得緊了,就竄到前冰上頭去,前冰被壓;就漸漸低下去了。看那河身不過百十丈寬,當中大溜約莫不過二三十丈,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滿,冰面卻是平的,被吹來的塵土蓋住,卻像沙灘一般。……那冰能擠到岸上十五六尺遠,許多碎冰被擠得站起來,像個小插屏似的。看了有點把鐘功夫,這一截子的冰又擠死不動了。」這段文字,十分精彩,請讀者注意雨點:第一、在敘述過程中,不斷的使用數字,如二里、一二百步、七八寸厚、百十丈寬、二、三十丈、十五六尺,點把鐘。在短短的四、五百字的文章裡,出現了七次近於實測的數字來,並非偶然現象。第二、文中有「見那黃河從西南上下來,到此正是個彎子,過去便向正東去了」等語,把方位清清楚楚的記下來,這也是不平凡的跡象。

為什麼他會持著這種記事態度呢?這和劉鶚曾經擔任河圖測繪工作,以及實際參與河工,有相當大的關係。由於測繪的需要,他曾對西洋科學加以講求,因此才有黃河結冰記述這樣的文章;且看他自己所下的評語,道:「止水結冰是何情狀,流水結冰是何情狀,小河結冰是何情狀,大河結冰是何情狀?河南黃河結冰是何情狀?山東黃河結冰是何情狀?——須知前一卷所寫的是山東黃河結冰。」這樣的口吻,簡直像個地形學家寫作測量報告之後,很自負的宣示報告的可靠性;由這一點,可以看出劉鶚對文學的一種科學態度了。

除了黃河結冰以外,遊記中有關音樂的兩個片斷,白妞黑妞記書,和桃花山嶼姑鼓瑟及箜篌的描寫,也頗見精采。這是因為劉鶚本人精擅琴藝,能實際演奏,且編著過《十一弦館琴譜》的緣故。胡適雖曾指出劉鶚好作實地描寫,卻不能說明他為何能作實地描寫,未免僅見其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