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老殘遊記:帝國的最後一瞥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老殘遊記(XO0049)──帝國的最後一瞥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袖珍版)
作者:簡錦松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87年01月15日
定價:100 元
售價:79 元(約79折)
開本:菊32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1763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2

總結

過去的幾個月裡,諸君或許正忙著自己的功課,或許正埋首貢獻你的心力給這個社會吧,我卻忙裡偷閒。只攜帶了簡單的行囊。就飄然遠赴老殘的舊遊殘夢裡去了。

沿著老殘哀愴零亂的足跡,到了東昌府和蓬萊閣,看見那滄海鯨翻之中,破敗無比的,象徵著清廷命運的帆船。掩不住傷心之下,又到了濟南城,在大明湖摘過蓮蓬,在明湖居聽過白妞說書。到曹州憑弔了玉賢的站籠,便轉往桃花山中,聽申東平和嶼姑、黃龍子等人歡聚談論。

那夜北風號寒,黃河冰封,雪花飛舞的時候,在高陞店上房裡,在融融的紅泥火爐旁邊,聽翠環訴說她的哀史。古老而陰暗的齊河縣大堂上,看到了在剛弼威喝下伏地戰慄的弱女;又有那老家人的行賄救主,吳三的縱色好賭,官場上形色的嘴臉,……。

倦遊歸來,不禁燃起了濃濃的惆悵。

劉鶚這部《老殘遊記》,只是一部單純的寫景記遊之作媽?不是的。那麼,是一部公案性質的小說,揭發一些顯著的罪惡,來博取讀者的趣味嗎?也不是。劉氏運用了遊記的體裁,暴露當時統治階層中,普遍的淪落,乃至於酷虐百姓的種種情狀。他本是有堅定主張的人,寫這部書,是他宣揚自己主張的一種作法。要瞭解這一點,就得從晚清小說的發展史跡談起:


.晚清小說界與《老殘遊記》的文學地位

中國古典小說,萌芽於山海經和六朝誌怪故事,到了唐傳奇才具有小說初型。南宋小說進入白話階段,當時有許多話本;明代小說十分發達,《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以及短篇小說《三言二拍》,都是傳誦名作;到了清代盛期,更出現了《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等經典之作;自此以後,小說的創作暫趨停滯,其間有《鏡花緣》和《兒女英雄傳》,重要性都比不上前者。

這種情形,到鴉片戰爭以後,漸漸有了變化。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之亂,是清廷由盛而衰的兩大關鍵,人民由承平世界而墜入戰亂的恐怖之中,心理上就轉向於逃避現實,麻醉自我;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責這個時代說:「細民闇昧,惟知啜茶聽平逆武功。」在這種心理下,產生了許多《品花寶鑑》、《青樓夢》、《海上花列傳》這一類的軟性小說;和《彭公案》、《三俠五義》這種公案和武俠雜揉的小說;把當時社會上黑暗和強暴的一面,訴諸於某些具超能力的人物上,以求得片刻自慰。

這段期間內,清廷和列強因通商啟釁,屢戰屢敗,北京成為敵人攻奪之地;各地藩屬如琉球、安南、緬甸,先後喪失;尤其是一八九四年為朝鮮問題與日本開戰,海陸軍一起大敗,最後割地賠款,忍辱講和。消息傳來,有識之士,無不抱著改革的思想,高喊維新救國的口號;在並治上發生了戊戌變法運動;民間由於敵愾心得不到正常的導引,更爆發義和團事件,鑄成庚子八國聯軍侵華的慘禍。戊戌變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廢科舉」;原來當時科舉考試的文章,是所謂的八股文;大多數通過科舉,取得功名的文人,除了考試必讀書籍之外,一生沒有看過幾部書的大有人在,更遑論追求世界新知了。至於全國絕大多數的庶民,無法讀書寫字,知識非常淺薄,更是普遍的事。像這樣無知無識,守舊迷信的人,根本無法參與政治和社會的改革,國家便沒有了生機。因此,梁啟超等人才提出了「啟迪民智」的呼籲,梁氏說:「今言變法,必自求才始,言求才必自興學始,然今之士大夫,號稱知學者,則八股八韻,大卷白摺之才,十之八九也。本根已壞,給習已久,從而教之,蓋稍難矣,年既二三十,而於古今之故,中外之變,尚寡所識,妻子、仕宦、衣食,日日擾其胸,其安能教?其安能學?故吾恆言他日救天下者,其在今第十五歲以下之童子乎?西國教科之書最盛,而出以遊戲小說者尤夥,故日本之變法,賴俚歌與小說之力,蓋以悅童子,以導愚氓,未有善於是者也。他國且然,況我支那之民,不識字者十人而六,其僅識字而未能文法者,又四人而三乎!故教小學教愚民,實為今日救中國第一義。」

梁氏侃侃而談,由變法、興學、求才;談到如何啟迪民智,以期培養他日能夠救天下(中國)的人才。千言萬語,歸於小說;他又說:「在昔歐洲變革之始,其魁儒碩學,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經歷。及胸中所懷政治之議論,一寄之於小說,於是被中輟學之子,黌墊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僧而農氓,而工商而車伕馬卒,而婦女而童孺,靡不手之口之,往往每一書出,而全國之議論,為之一變。彼美英德法奧意日本各國政界之日進,則政治小說為功最高焉。」這段話,不免有過於誇張小說功能之處;但是對於小說的政治功能的熱切盼望,無疑地道生了當時維新改革論者的一大心聲,尤其值得重視的一點是,梁氏這些見解,發表的時間,恰恰比《老殘遊記》早了五、六年。《老殘遊記》的寫作動機,顯然是受到這一影響的。

在這種思潮之下,晚清小說的產量,達到空前未有的繁榮。當時小說數量究竟多少,始終沒有精確的統計,據《晚清小說史》作者阿英的估計,最少在一千種以上。這些小說,主要發表在新聞紙(報)和專刊小說的雜誌。傳統的刻書方法,極其費事,刻書困難,當然妨礙了小說的發展;晚清拜了西方科技之賜,印刷事業連帶著新聞事業,一起發達。

新聞報和小說的密切關係,光緒二十三年,天津國聞報創刊號所刊載的嚴復與夏穗卿合作的《本館附印小說緣啟》,即曾說明。同年尚有《演義白話報》創刊,該報文學性質甚高。此後相繼刊行的不少白話報,首先行銷於上海,漸漸推廣遍及長江下游各省,然後遠達開封、太原、哈爾濱、奉天、吉林、新疆各地,不下四十餘種。這些新聞報,大都刊載小說。

至於專刊小說的雜誌,最早的一種,是梁啟超辦的《新小說》,始刊於光緒二十三年。繼有李伯元主編的《繡像小說半月刊》;吳研人創辦《月月小說》,《小說林》最晚出,這是主要的四大雜誌,其他尚有多種。四大雜誌當中,以繡像小說發行最久,共七十二期;《老殘遊記》最早的一部分就是在這上面發表的。

嚴格地講,晚清的小說,應該冠以政治小說的名字。不論是作者也好,小說雜誌的編輯也好(如繡像小說半月刊所揭示的《本館編印繡像小說緣啟》),都把小說視作社會改革的宣傳工具。當時最著名的四部小說,都具有這個色彩;這就是劉鶚的《老殘遊記》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海花》。這四部書都相當地暴露和糾彈了當時的政治,辭氣極為露骨,筆調極為銳利,《老殘遊記》雖較溫和,但在大體上看,並沒有太大區別;這四部小說,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並稱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這種說法,是可以承認的。

至於《老殘遊記》實質上比其他三本溫和的地方,是因為劉鶚的保皇改良主義的立場,主張在現有的秩序下診病去疾,反對革命。他在原書第一回的自評上說:「舉世皆病,又舉世皆睡,真正無下手處;搖串鈴先醒其睡,無論何等病症,非先醒無治法。」他將當世的罪惡,僅僅視為「病症」,所以他是相信著「治」的。再看看他在《二集自序》上說的:「吾人生今之世,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所謂「哭泣愈痛」四字,不僅點出本書的寫作動機,且兼把他的寫作態度,明白示人。因此,我們雖然認定《老殘遊記》是一部譴責小說,至少仍須明白它是一本代表著溫和的改良主義見解的政治小說。


.《老殘遊記》作者的略歷

莊瑞藻《小說枝談》引《負暄瑣語》說:「《老殘遊記》,雖篇幅稍短,而意趣淵厚,取境遹奇,底是作手。……著者自序洪都百鍊生,聞之人云,係劉姓,名鶚,字云湍,丹徒人。」蔣氏語中,「聞之人云」四字,頗值注意。因當時撰作小說者,好用假名;對於作者真實名姓,反而需要多方探聽。蔣民得來的情報,也不完全正確。劉鶚曾經以雲搏為字,而非云湍。以下再作詳細說明。

劉鶚,原名孟鵬,字雲搏;後改名為鶚,字鐵雲,又字公約;清咸豐七年(一八五七年)生於六合(今江蘇省儀徵縣西),宣統元年(一九○九年)死於新疆迪化。清末考古學者羅振玉在他的《五十日夢痕錄》集中,著有《劉鐵雲傳》,可以參看;又劉鶚曾孫名「鐵孫」者,在《老殘遊記二集跋》中,也略及其身世;劉大紳的《關於老殘遊記》一文,對劉氏家族情形,敘述非常詳明。文後附有劉厚澤的注釋,也保存不少珍貴的史料。劉厚澤還根據一些資料,反駁劉鐵孫的說法。至於寫成年譜的,有蔣逸雪一家。以上資料,均收錄在魏紹昌所編的《老殘遊記資料》。

劉氏原籍陝西省保安縣,出身於軍人世家。先祖延慶公的第三子劉光世,隨宋高宗南渡,在鎮江府居住;二十二代孫劉成忠即劉鶚之父,於咸豐二年舉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京畿道監察御史;參與河南治黃有功,又曾助曾國荃剿平捻亂;著有《因齋詩存》《河防芻議》等書,劉鶚排行第二,有一兄(孟熊)、三姊。當時歐美學術輸入伊始,洋務運動漸盛,劉家也購置了許多新舊書籍。少年時期的劉鶚,對科舉便不盛興趣;他的父親要他準備應試,他卻放曠不守繩墨;羅振玉在《劉鐵雲傳》裡說,當他年少時,聽到劉鶚的足音,就得遠遠避開。劉鶚年紀漸長,始知悔悟,蟄居起來把家藏的書飽讀一番;理學、道術、金石文字,甚至醫卜算術之書,都泛博地涉獵,有「博雜」之稱。

青年時期,他拿了家裡的一些資本,就在淮安縣的南市橋邊作生意,專賣遼東煙草;由於沒有經驗,很快就失敗了。隨後他又到揚州,和一位姓卞的親戚合開了一家醫院;後來因為參加科舉,離開揚州才停止,以後又到上海經營百昌書局,也失敗了。

在他一連串的經營和失敗的過程中,他於二十四歲那年,經人介紹參謁了太谷學派的李光炘,對他將來的思想,影響甚大。再者,就是在三十歲的時候,家裡用錢替他捐了一個「同知」的資格。由於這回捐官,使他後來能夠被以「知府」任用,在總理衙門上班。

三十二歲這年,是劉鶚生命力最充分發揮的一年。那年是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黃河在河南鄭縣一帶大大的潰決;他聽到消息,就跑到當時的主管河南黃河的河督吳大澂中丞那裡,志願投效。吳中丞大為賞識,接受了他的治河方略,就留他下來工作。他每天清晨起來,穿上短衣窄褲,騎著馬,到處巡視,有時還下馬幫助工人。修河築堤的事,污泥處處,同僚們都遠遠的督察了事;因此,劉鶚的作風就贏得了工人們的好感;等到決口堵住,他的聲譽也傳遍了遠近。這時政府計劃測繪河南、河北、山東三省黃河圖。吳中丞就派他作提調官;河圖剛剛完成,山東地區的黃河又氾濫了。吳中丞便推薦他給山東巡撫張曜。張氏對他十分體重,但是巡撫署中的幕僚人員,卻和他意見相左。這時他才三十五歲;寫下了《治河七說》、《黃河變遷圖考》、《勾股天元草》《弧角三術》等書。以後他寫《老殘遊記》,就是以這一段在山東的經歷,作為內容。

其後中日戰爭爆發,劉鶚正在淮安為逝去的母親服喪,和羅振玉相會;對扼守山海關的清軍的戰略,大力批評,並預言旅順大連的危機,事後都應驗。

張曜病死在任上;繼任者福潤數次推薦劉鶚到北京總理衙門,以知府資格任用。他在母喪服闋之後,才到總理衙門上班。他深以為利用這個地位,可以發展其抱負,最後失望而歸。不久,應張之洞的招聘,到湖北建議敷設蘆漢鐵道,和盛宣懷意見不相容,只好返京。又由王文韶介紹,計劃興建津鎮鐵道(平浦鐵道),結果仍受反對。一八九七年,應西商之聘,主辦山西鐵礦開採事務;這件事情,依劉鶚的說法,是想導引外資來開發本國礦藏;先預定一個有限期間的利益給外國人,期限一到,收回自營,仍不失為百代之利,但是不為當時人所接受;友人羅振玉就忠告他說;這樣的作法,雖於國家有利。對個人卻有大害;果然,晉鐵一開,就招徠了「漢奸」的污名。一九○○年,義和團在北京起事時。剛毅就奏稱劉鶚通洋,請處極刑,所幸他避居上海租界,才得免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