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是一杯快樂的下午茶

李桂芬採訪

「對我來說,閱讀像一杯下午茶,一杯喝了很開心的飲料,」作家游乾桂如是說。你是否也想來一杯呢?

如果說,有人能為現代都會慣性的枯燥忙碌生活,提供另一種答案,那麼,作家游乾桂一定是其中之一。

 

在擁擠繁忙的台北,他有一種近乎魔幻寫實的生活。30幾坪的房子,不比你、我家大多少,但是,有1條藝術長廊,上上下下掛著四處旅行帶回來的民俗藝品,和兒女的各式燈籠作品。夜晚,燈光射下,像極了美術館。迎接晨曦的陽台,花草扶疏,擺上一把椅子,是浪漫的品書軒。書房,一扇窗面向遠山,延展縹緲的思緒,這是閒閒居。

頂樓花園,是另一個驚艷。綠竹掩映的竹篁區,三五朋友談談笑笑,桂花、含笑的淡香中,你可以在素香居展臂深呼吸,細看盆景,小泥人、石橋……,幾乎每棵都有游乾桂自己的山水造景,還有野菜、清蔥,讓人彷彿身在幾百里外的鄉間綠野。四、五年來,游乾桂一木一景,憑空捏造了這裡。

他的一天,是這樣過的。清晨,灑掃花園,然後,爬山逍遙去。回來,讀書、寫作,泡杯下午茶,上頂樓聽聽風,看蒼鷹迴旋天際。接下來,你只能在球場看見他的身影。

這類夢想中的生活,都收錄在他的新書《放下,人生更豐富》,不再贅言。但是,你一定好奇,一位平民作家為什麼能或為什麼敢這樣生活?

「一得,必須一捨,」游乾桂平靜地說。

他也曾在名利中翻滾,擔任各大醫院的心理諮商師、月刊總編輯、演講、上節目……,追錢、追權、追掌聲,直到差點失去生命。最後,在人生最壯盛的年紀,他選擇離開前途無限的職場。

生活清平簡樸,是必然的。超乎意料的是,人際之間的溫馨、身體的活力、心靈的自由、大自然的魅力,向生活蜂擁撲來,人生竟然如此甜美,這一刻,才真正嚐到。

一個星期二早上,現代人拚鬥正激烈時,他在山上悠然盪鞦韆,望著山下滾滾紅塵,真心感嘆,「我很幸福。」

這些人生頓悟與勇氣,游乾桂說,「閱讀居功厥偉。」我的童年在鄉野長大,鄉野給了我豐富的閱歷和圖像記憶。有圖像的記憶,就會想找東西印證,那時生活中沒有什麼遊戲或玩樂,都是在田野。不然就是回家,回家能幹嘛?也沒電視可看,就是看書。

很想從閱讀裡找到些什麼東西,但是說不上來。我從小就很愛看書,不管在田裡、山裡,我都抱著書。鄉下資訊比較少,很難說得上來要讀什麼,幾乎找到、看到或擺著的,只要抓得到,都讀。

許多人都說的出來他們是看著國語日報或什麼長大的,我不是,我是看著野地長大的。那時候雖然喜歡讀書,能讀的並不豐富。但是,這個興趣給了我活水源頭。

閱讀是種坦誠面對對一個孩子來說,興趣其實是最重要的,興趣抹煞了,就什麼也不用談了。人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從小就不讀書,一種是長大後也不讀書,後來就大家都不讀書。其實是因為閱讀的美感不見了。

閱讀美感,包括快樂、閱讀的樂趣,像一幅圖畫,你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東西,也許是朋友,這些都是敦促我繼續閱讀的動力。這種美感有點像閱讀沈從文的《邊城》,那個城,你沒有去過,但景致卻歷歷在目。

由於具有美感,才能深入,由於深入,才能思考,所以,後來我會去閱讀思考的書,這幫助我整體思惟更成熟,開始瞭解存在的意義、人為什麼活著、怎麼活才像人。

閱讀其實是一種坦誠的面對。我很怕聽人家說1天可以讀1本書、1個月可以讀30本、1年可以讀多少書。我讀書很慢,因為這是件很美的事,有的書,只看10幾頁,覺得已經看完了。有的書,10幾頁,看了好久好久,看不完,一直重複思考著這個作者在想什麼。

很多人讀書強調量,我強調的是質地,試圖去窺探作者內在的修為,因此,我很喜歡掉入作者的思惟空間,甚至,常常去拜訪作者居住的故鄉。

例如,康有為的汗漫坊,我找了很久、又託了朋友問,但是,北京的文人很少知道。好不容易找到了,但是,它已經變成民居,只掛了個牌子,我們進去的時候,居戶以為我們是北京市政府調查官員,來查看使用狀況,直說「我們保持得很好啊。」當下有一種錯愕,康有為在那裡寫了很有名的《公車上書記》,被抓拿時,寫了《去國行》,都是在那裡完成的。

站在那個地方,想起曾有的豐功偉業、面對現有的錯落殘破,發覺:一個人即使對國家有很大貢獻,仍然很容易被遺忘,尤其在一個稱做文明古國的地方。

探訪文人故居,對我的閱讀,不論縱深或廣度,都有影響。我會很想深入瞭解這個人,找更多關於他的書來看。

例如,我去過紀曉嵐的故居,現在已經變成客棧,我找了許多他的書來看,在文章中看到我親眼目睹的那棵紫藤,至少有300多歲了。老舍在這寫過好幾首詩,其中2首就掛在這紫藤樹下。那種感覺非常特別。因此,我會很深入想閱讀他的東西,包括在大百科全書找他的資料、到書店找他的書。

閱讀像一杯下午茶從這裡,我也衍伸出獨特的閱讀方式。第1個叫主題閱讀。我非常強調閱讀應該有一個主題,因此,每年,我會找1個主題做為閱讀的縱深,今年,我就閱讀關於生活的東西。

生活是我一直關心,也是一直在寫作的,所以很想瞭解其他關心生活的中外作者,他們的思惟和我有何不同,中間會找到很有趣的共鳴。

例如,我在海倫和聶爾寧合著的《美好的生活》裡找到,不一樣世代對同一種生活的感觸,那種感觸是很興奮的,怎麼有一個人,早我這麼多年,講法和我一模一樣。

每一年,我會找一個我不熟悉的主題,例如歷史、民俗、人類史、文學。第2個,是我所謂的「精緻閱讀」或「經典閱讀」。對不熟悉的主題,我會去請教專業的朋友,請他們開出書單,例如,做為一個人類學閱讀者,哪些書是不讀該打屁股的。然後,以這些書為主,再涉獵其他。從這裡,我可以瞭解這類門的梗概。

第3個,是要有創意,就像搓湯圓,把所有吸收到的東西,揉搓在一起。台灣教育其實讓我們單一思惟成一條線,我比較希望能彼此碰撞出火花,我常會去想,心理學加歷史等於什麼,心理學加考古學又等於什麼,因此,思考會有新的觸角。例如,站在長城的風口,我不再歌頌長城,我看到的是殺伐。我去查長城的長度、計算1塊磚死多少人。覺得,投注那麼多人力去建造這樣1個物體,到底是值得歌頌的?或是人類殘戾的記憶?

閱讀對我到底有什麼影響,我說不上來,但是,我已經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每一天都必須發生的隨緣,在其中,發現一種不同的如來清淨,讓人心情很平衡,覺得真有意思。

對我來說,閱讀像一杯下午茶,一杯喝了很開心的飲料。讀書如果沒有快樂串場,那還有什麼意思?我很怕把閱讀說成不得了的大事,我只是隨手捻來,只是,因為有主題式閱讀,所以,手中抓到的這類書比較多。有些雜誌我會把它堆在一起,想到就翻2、3頁。

我把書擺在最醒目的地方。我常搬動書架,現在要讀什麼主題,在我轉身的那個地方,這類書,就會充斥。去年,讀過的書,收到上層,也許有一天,會再降下來。我常做這樣的事,就像服侍1位老朋友一樣。

▼游乾桂的私房書
1.《夏日走過山間》,約翰.謬爾著,天下遠見出版。
2.《戀戀山城》,彼德.梅爾著,台灣先智出版。
3.《美好生活》,聶爾寧夫婦著,立緒出版。
4.《人生的四大秘密》,傑森著,探索出版。
5.《愛蜜利雅之家》,湯瑪斯著,胡桃木出版。
6.《生機花園》,史坦因著,大樹出版。
7.《生活悠遊術》,戴維森著,遠流出版。

【回文章首頁】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服務電話:02-2304-7103 【讀者服務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