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東森文化基金會、與家長、教師團體共同推動

--支持孩子:從13 歲探索興趣,發現工作大未來 (台北場.精彩節錄)

【台北場】

■時間:2007年12月15(六)14:00~16:00

■地點: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6樓(北市仁愛路一段17號6樓)

■ 主持:林書煒(電視主播)

■座談貴賓:趙麗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副召集人) 王榮春(104人力銀行 研究發展處協理)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主辦:時報出版、東森文化基金會

■合辦:104人力銀行、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討論議題:13歲到22歲是孩子探索興趣的黃金十年,如何導引孩子探索多元興趣興趣之於「人生」與「工作」的重要性?

趙麗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副召集人)

我不認為興趣一定使你更成功、更順利,但興趣的確可以讓你走過人生的幽谷。興趣的確很重要,但是我對於黃金十年,十三歲開始導引,是很不安的,第一我跟各位講,我們每個人都很想導引自己孩子的興趣,但我不敢講沒有人成功,很少人成功,所以不要一開始就想學幾招要導引,他是可以協助的,教育就是這個樣子,無心插柳柳成陰,有心摘花不見得花會開,有教未必學生是學的,所以教育是有一個很好的環境,你尊重他他會自然發生,所以不要太過焦慮,但是千萬不要一心一意要去導引他否則可能是一種災難的開始!


事實上我看到許多不太美滿的例子,父母過度想導引,去拉這個小孩子到走到某個方向去,當然興趣沒有天生的,我個人的興趣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也在轉折,興趣的培養永遠不嫌早,永遠不怕晚,任何一個新的生命階段開始,都可以讓你重新去選擇、去培養新的興趣,而這些興趣的確陪伴你走過人生的幽谷,開展你生命的能量,所以不要拘泥於過了十三歲了,錯過了黃金十年就悔恨不已,從來不會太晚,任何時間你都可以開始你多元的智慧,協助你的孩子、你的父母在退休之後都可以有新的開展。

林書煒(電視主播)

興趣不一定會引導你到最成功,但是興趣可能是陪伴你走過人生高高低低起伏的過程或是一個支撐,我姐姐從小到大功課非常的不好,他數學可以考個十分、五分,但是英文跟中文可以考個八九十分,但我父母非常開明,就告訴她:妳以後就往妳有興趣的語言方向去走吧!後來她得到爸媽的資助去美國唸幼教,回來後從事她最喜歡的工作,現在老師都非常非常的辛苦,可能薪水不如她付出的多,但我看到她真的是非常非常快樂的。

王榮春(104人力銀行 研究發展處協理)

跟大家談了很多興趣,事實上興趣是跟我們的熱情比較有關係的。我有這個興趣,我有這個能力,這也是我們評估人在發展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考量。事實上人的興趣有他的重要性,人的興趣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很難去講,所以當你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說,十三歲到二十三歲是人生的關鍵期,我一定要把這個導引的工作做好,如果沒有做好的話怎麼辦?如果導引的方向是錯的怎麼辦?

我們104的工作就是把人推薦到企業,幫企業找到人,雖然做的還可以但企業對我們也有抱怨,他們覺得我們把不是那麼適任的年輕人推薦給他們,求職者對我們也不太舒服,他說你們把我們介紹到不對的企業。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上班族,有機會的話都想離開現在的公司。同樣有六七成的老闆想,有機會的話也想請這個人離開,可是那個機會往往不太容易出現,所以大家就撐在那個地方很不舒服。當你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若對自己的能力、興趣不是很了解,這類的不愉快往往就容易發生,偏偏工作時間又那麼漫長,你又不愉快,人生做這樣的選擇真是一個不舒服的事。

林書煒(電視主播)

有時候父母親的導引不見得是加分反而是減分,但我們怎麼樣去發現讓孩子去探索他的多元興趣,而不是我們告訴他你只有一跟二的選擇,我們要怎麼鼓勵他然後發現他有更多元的興趣。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剛剛一直在談興趣,但我覺得興趣變成一個非常誘人的桂冠,好像大家一定要栽培孩子有一個什麼樣的興趣,但另一方面我發現興趣變成一個很危險的藉口,例如一個孩子他應該堅持做什麼事情來養成自律的習慣,這個習慣沒被養成,他表現出來意興闌珊,我們做父母的可能就覺得反正這個孩子對這個東西沒興趣,所以我們不要強迫他,或者是說我們發現他對某一種東西有狂熱,我們就開始想像他可能是對這個非常有興趣,他未來可能是一個什麼什麼家,在對興趣很多複雜想像上對孩子可能有一些誤解,抱括我們自己教養的方式,可能都有點失焦了。

對興趣我們應該用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來看,不要陷入一種迷思,我覺得在講興趣之前,對於孩子的教養有許多基礎的品格,反而是更重要的,另外一個以前的父母該做哪一些事情天經地義,別人家的父母也是這個樣子,社會上的標準比較一致,但現在不可諱言的是一件事情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孩子各種的興趣都在受到鼓勵,我覺得做父母的真的要反省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還用過去的標準來看小孩,我們在對待小孩子上其實有很多行為是很矛盾的,關於工作,我們會想工作大未來,一定是希望孩子在工作上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可是事實上我們自己對所謂的工作的階級的概念,還有輸贏好壞,我們自己的心中是不是有很多框架,有很多的成見都沒有打破,在面對孩子的興趣選擇以及未來的工作方向上,我覺得父母有時候要靜下心來思考。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我們老師既然願意這麼努力付出,但是你的產值跟意義是不是正面的,這是每一個在付出很多心血的老師應該隨時想的,也就是你明明想當學生的貴人、想當家長的貴人,到最後你的努力反而是罪人,你在教導他、帶領他的過程,反而是處處在限制他的創造力、他該有的探索,因為工作的目的、工作的結果如果沒有掌握的話,我們的心血是白費的! 在日本很多買這本書的人不是為了孩子,是為了自己,看了以後才知道早知道我就不要幹現在這份工作,這本書很大的一個動力是來自上班族,原來他不知道其他行業是這樣子的,我們老師因為科目分工、因為自己學生的數量分工,因為禮拜一到禮拜五的課程看起來井然有序,然後決定自己的生活節奏,甚致這種價值就灌輸到學生,我們是用製造業時代的價值來強加在學生要面對未來知識經濟、消費經濟的世界,所以老師要很慎重的了解哪些東西是我們要管的、要導引的,哪些東西是我們要尊重的甚至要去鼓勵的東西。

●討論議題:引導孩子從探索興趣到發現工作大未來,會面臨哪些問題? 現代父母的焦慮?國、高中生涯教育資源不足?技職教育的迷思?

趙麗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副召集人)

其實我們能夠提供的大概是每個人自己的一些經驗,你怎麼樣陪伴孩子去自我發現、去自我修正,他能夠自我決定,最重要就是他能夠自我負責,然後他可以自求多福,這樣子的過程的確父母是焦慮的,我也一樣,孩子成長過程我也是非常的焦慮,但是我一直鼓勵我自己安下心來,我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我安下心來,我傾聽,我們不要提出太多的導引,因為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路怎麼走,我們總是拿過去的經驗、知識教現在的孩子去應付未來,所以我就聽,其實有時候他得到的文化衝擊比我新。 第二在關鍵時刻你要不停的問他,問到他自己他要想,他想了以後你問他怎麼要的到的時候,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你要以身作則,除了問問題,問出他真的想要的,還要問他那你怎麼要的到,然後你找一些資料幫忙他之外,不要撈叨,就做給他看,他會看、他會模仿,所以三個建議,第一是聽,聽比講還要重要,第二問問題,尤其關鍵性的一些時段要問問題,問出問題來之後,了解他真正性向之後,最後把紀律怎麼樣能夠做給他看,這是我成功的經驗。

林書煒(電視主播)

其實不見得我們這個年紀就沒有自己的另外一個工作大未來,現在因為退休年紀已經越來越晚了,或許你在人生的第二春或第三春,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工作大未來,有時候爸爸媽媽有這樣子的一個想法,不停的去試探、不停的去找尋自己的熱情跟興趣的時候,你的這種態度,也會影響到你小孩子的態度,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影響、互相往前進的一個動力,而不是我們現在就已經想我的人生就是如此而已,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的人生、工作有熱情、積極的態度,這種態度是非常容易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對於事情的判斷和價值觀的累積。

王榮春(104人力銀行 研究發展處協理)

其實我們剛剛一直在講多元,事實上你要求每個人要多元,這就不是一個多元,的確是有些工作是越走越專精,因為你往這個方向走的話你可以找到自己的一片藍海,因為這個方面你是做的最好的,可是我們也看到另外一個趨勢,現在的工作強調我有這個專業,然後加上另外一個專業,而產生了另外一個很特別的部分,不管是用專業的方式去看你的生涯也好,或是用配搭的角度去看生涯也好,有個東西是很重要的就是小孩子的心理素質,如果我們鼓勵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去面對這些選擇,而且紀律很重要,當你做了這個選擇之後,盡量鼓勵他從一而終,從這裡面去學到一些東西,如果這樣的心理素質被培養起來的話,我想人生的變化在怎麼多、挑戰在怎麼多,對他來講可能都不是問題了。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雖然教改的問題一直被檢討,雖然進步的幅度不如我們的預期,但我覺得整個台灣的教育環境、教育的觀念,我覺得還是有進步的。我覺得我們做父母的太急,不是太急就是給的太多,好像孩子的需要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我們就幫他安排好、給的太多,他並沒有那種內在需要要去追求,或者說他還沒有到那個階段,我們就跳出來說你要這樣、你要那樣,其實這有時候反而都抹煞了孩子的動力,而內在的動力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一個農夫在照顧作物的心情其實是跟媽媽非常接近了,我覺得當媽媽的人其實最該學習的就是農夫,因為農夫知道作物的種子是什麼,所以他也知道應該給不同作物的肥料和環境,還有他栽種的時節,所以他可以順著植物的天性,讓它有最好的收成,而事實上當我們懷了孩子、生下孩子之後,我們真的要非常的謙卑,就是說我們到底知不知道我擁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種子,我應該把他種在什麼樣的一個地方、給他什麼樣的環境,在什麼樣的時機給他需要的東西。 剛才也提到說怎麼樣鼓勵孩子往他的興趣發展,我覺得要回到一個前提上來說,做教育的人不管是父母或是老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享受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去教育你的孩子,去認識他自己的人生,去開發他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們自己都覺得人生不值得享受,我們的孩子怎麼能夠用享受的心情來發揮他自己的才能,來選擇他真正想要的工作。關於孩子的興趣跟他的發展,剛剛有幾位提到正面的思考,我們做父母的很憂慮,有時候看到孩子的一些表現,我們因為憂慮所以就會先往負面想,想要圍堵危險,可是事實上在這樣子的過程,很可能扼殺了孩子真正的動力,父母要練習的是更寬容一點,只要他不是在一個立即的危險,甚至他可能有一點點挫敗,我覺得我們應該忍,阻止他或過早的出手的時候,有時候會剝奪了孩子他自己人生體會的一個過程。

我覺得孩子對許多的事情,對生活週遭他失去感受,因為沒有什麼感受,所以就不會刺激他去觀察,而他沒有去觀察,他就沒有想法,他沒有想法,他就沒有表達的動力,所以為什麼孩子他會對很多事情失去感受,現在的小孩子我們擔心他沒有興趣,對許多事情沒什麼感覺,我覺得這可能是整個時代跟社會環境吧!因為一切都得來太容易了,就好像我們今天能夠來這邊研討這些問題的父母,當然我們都很關心自己的孩子,我們的孩子也有一個比較好的成長環境,我覺得是這樣子的父母我們更要提醒自己真的不要給孩子太多,多給他一些自己去碰撞、去嘗試的機會,我想這個就是他人生應該經歷的歷程、他應該有的體會,不管我們認為是好的、不好的機會,我覺得那是他的權益,我們不能夠剝奪他體會他人生歷程的權益。

林書煒(電視主播)

有很多學生在選擇自己未來的工作的時候,台灣現在有很多技職的選擇,我知道在歐洲、澳洲、英國,他們是很鼓勵小孩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他選擇他往技藝去發展,或者是德國有超過七成的學生,他們國中畢業之後,他們是選擇往技校去發展,這個代表是他們尊重每一個行業,有每一種專業,我覺得有很多亞洲國家的想法,一些根深蒂固覺得工作是有高低之分的成見特別的深,日本、韓國、台灣都一樣,我們會覺得當醫生很棒、當律師很棒,但是你會覺得怎麼有些工作聽起來不是我對於你的期望,或者是你覺得好像可以再更好一點,那麼在教師的角色裡頭,老師怎麼樣做一個輔導的角色,在學生往他的職涯方向走的時候,老師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這不一定跟年齡有關係,但跟老師本身對自己的想法有絕對的影響,老師無形中以自己的職業的特性在帶領學生,如果老師能理解目前的工作有它的特性但是學生要面對的工作型態跟價值是非常多元的,他有這樣警醒,他就不會把孩子帶往唯一的路,甚至就不會跟某些家長共同、共謀來強害學生的未來,第二個,什麼東西是用的到的,這個是因為大人用自己的價值在幫孩子畫框框,不可諱言的,您就算是一個見聞廣博的家長、老師,您如何能夠窮盡像工作大未來裡面所展現的這麼多的面向,一個鑽石,幾百個切面,而我們每個人窮其一生能夠看到幾個工作,而工作也是表象,無法深入其中、感同身受,在這樣子下我們幾乎是以管窺天,沒辦法去想到真正的百花齊放,你無法猜測到什麼是有用什麼是沒用的,想到這裡你覺得我們需要幫孩子設定哪些是有用、沒有用、現在有用、以後有用嗎?所以讓孩子慢慢清晰看到自己的東西,他才會找到自己的路。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關於工作不能用自己的觀點來限定,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我們必須了解的就是,每年新的技術的成長,目前是每年要成長一倍,而據科技界的估計,到2010年是七十二個小時,也就是三天就成長一倍,就美國前教育部長他曾經說過一句話,2010年最熱門的工作現在根本還不存在,所以在這個變化那麼快的時代,好像我們現在教育孩子設定一個工作目標、某一種職業目標,我覺得這可能不是一個很明智的做法,我覺得教育是可以幫助我們擁有工作的能力,但是教育實在不應該以找工作為目標,而且人生也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活。 在我的身邊我也看到許多在工作上真的是名利雙收、非常有成就的人,可是事實上他們真的很幸福很快樂嗎?我們的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是不是有一個大家都羨幕的工作,那就是一個圓滿的人生,所以對我的孩子來說,我最在乎的不是他現在是不是有設定一個工作目標,為那個目標在做準備,我覺得我比較在乎是他能不能有一種態度,不管什麼工作他都可以很真心、很誠實的去做,然後在這個中間他可以思考,找出一個最好的工作方法,並且有一個對自己工作負責的態度,在現階段我覺得栽培這個部分更重要,而不是他要為設定某一個工作在做準備。

●討論議題:把興趣當飯吃是最快樂的工作人!當名校、熱門科系、大企業都不再是未來工作的保障,找到興趣,選對科系,才能迎向世界

王榮春(104人力銀行 研究發展處協理)

有時候我們在看趨勢的過程中,有時候真的不是看的很清楚,所以我們很悶的就是,我們以前跟小朋友說英文要學好,因為以後就是要走出去,那沒有多久教育部跟我們說什麼要學好呢?台語要學好,因為要本土化,沒有多久中國又崛起了,發覺中文可能有很重要了,之前有都有說到英文名師,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中文名師,所以我想中國以後起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自己有這樣子的條件,到歐洲國家、美洲國家去的話,可能你教中文是一個很棒的前途。

從我們的資料庫看工作趨勢的過程中,有一些工作是屬於夕陽產業,特別是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有很多產業是外一到大陸去了,所以以前我們認為發展的不錯的這些工作,慢慢的看的比較少了,例如:以前學機械是不錯的,現在學機械的話就比較辛苦了,學的跟人比較有關係的話,以前唸心理系大家也認為你唸這個做什麼,可是發覺這個跟人有關的產業最近比較看的到它的能見度,另外還有一個趨勢就是,我們是屬於知識產業,現在比較熱門的工作找不到人才的話,大部分都是跟知識這兩個字掛的上關係的,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趨勢,我們從資料庫看到另一個趨勢,有些工作都沒有人想要去做,例如是跟農業有關係的,大家好像不太想去碰,可是它真的是不好嗎。

嚴格上來說從這樣分享的過程中,大概有幾個重點大家可以去掌握的,第一個,現在台灣跟人有關係的特別是服務業這個部分是比較蓬勃發展的,所以這一塊現在可能是一個發展的趨勢,第二個是跟知識比較有關係的,所以很多竹科的廠商缺的是比較屬於高科技的人才,另外一個是屬於傳統產業的部分,例如像機械、農,當然消費者比較辛苦,可是跟大家提醒,不是往農的方向就是不好,往機械的方向也不一定不好,像鴻海就吸納很多機械方面的人才,與其告訴大家去是在什麼地方,我覺得這可能不是重點,重點還是要回到小孩子本身上,它的興趣在什麼地方、能力在什麼地方,如果這個跟趨勢有關係的話,我們應該教導小孩子去懂得觀察趨勢,把看趨勢的這個部分放在自己心裡面,知道自己的能耐、知道自己的熱情,跟這個趨勢做結合的話,他們的發展空間一定會比較大。

●討論議題:掌握大未來,孩子還需儲備那些能力?

趙麗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副召集人)

我的感受是大家都很盡力的希望你們放心,行行出狀元,不要太焦慮,讓孩子自然成長,就算玩也會玩出名堂來,但是我相信我們講的有沒有讓各位放心呢?我相信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所以我最後提出來的第一個建議是,既然行行是真的能出狀元,玩也能玩出名堂來,既然是每個時代都會有熱門行業、有冷門行業,但是你也看到每一個冷門行業也有人成功,所我們如果這樣想,我們如何協助我們自己親愛的家人,能夠在這種他自己找到的一個比較有興趣的方位,他能夠發亮、發光,G.R.A.S.P,就是抓住,你想吃魚要學會抓魚,G是Grounding就像我們叫人家要行善,要人家有善根,你要給他種個根,你既然不知道他未來想做什麼,你甚至不知道他的興趣是什麼,你給他及早且長期一些接觸面,讓他能夠像今天一樣有人帶小朋友來聽一聽、看一看,多方接觸,他在整個根基上面寬廣一點,我覺得很重要,R是Role就是要讓他有角色,你不能讓他聽一聽、看一看就過去了,你要讓他不光是有根基還要有角色,意思是說你要自我負責,你不能看來看去,每一樣都摸一下,每一樣都沒有角色,第三個A是Ability,你還是要給他一些知識能力,所以適當的教育,不管是學歷還是學力,還是要有所謂的態度,你不管是做任何事情,你一定要讓他覺得他的態度上你是自我發現的喔!你自己要的喔!你自我修正過喔!你自我決定了喔!你自我負責!那你最後就自求多福喔!這個態度很重要,協助他有這樣子的態度。

passion,一個人有那種熱力,有那種愛好,或者興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放棄過我的最愛,但是那種熱愛它使我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都轉的出來,不會半途夭折、不會陣亡,所以我覺得要給他一種生命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對人生的熱愛,GRASP送給大家。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施振榮先生說過一句話:「越大的利他,造就越大的成功」,所以他認為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我想所有的工作它的本質,我們能夠給別人什麼東西然後可以分享給別人什麼東西,滿足別人的某一種需要,這個世界這樣互相的互助,所以才有所謂工作這件事情,所以我就我自己,我希望我的孩子最認識的是生命非常的寶貴,我希望我的孩子他懂得客觀的觀察、反省自己,也懂得體會自己跟社會還有跟大自然的關係,然後在這個裡面他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建立在許多的恩惠之上,因為這樣子他才能夠珍惜每一個工作的機會,因為真心的珍惜,所以他才會在工作裡面去認真的找到更好的方法,而這樣子的工作才能夠真的分享更多人的這樣子的成就,因為我們看到,很多的工作如果只是建立在想要賺錢、想要出名這樣的工作一定沒有辦法達到一個更深的、更細膩的境界,所以我希望孩子懂得欣賞生命、懂得對個世界、這個社會培養他們感恩的心。

我和施振榮先生談到他認為未來的世界,一個人能夠傑出的品質是什麼?他提到三點,第一點就是"要隨時保持學習的能力",第二個"要能夠與人合作、合群",第三就是"要能夠坦然面對挫折",因為這個世界變化的很快,很可能我們今天擁有的能力,明天可能是不管用,講到挫折,我最後要分享給大家林懷民先生的一句話,因為我們現在都非常強調自信,我們都非常希望我們的孩子包括我們自信,林懷民先生對自信的定義是"自信不是不會失敗,也不是相信自己不會失敗,而是不怕失敗,失敗也無所謂",那麼他認為人對自己要有這樣子的彈性,這樣的信任自己,肯讓自己去嚐試,那麼他說"人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沒有一個通則,只要持續的走在自己的路上,最後就會看見,我就是這樣"。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我們希望老師能夠用十年、二十年後,當你跟學生再度相遇,你跟他聊的開能有可以通的語言,用這樣子來做自我肯定,這樣子的話,你一定可幾接納孩子更多的發展,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有信心,因為我們都是芸芸眾生裡面非常渺小的一個,我們只有這輩子無法去猜測,人生的長河或者歷史的長河、人類文明的長河裡面,我們自己的價值在哪裡,讓我們謙卑的而且願意開放的去看待生涯發展,給孩子更多的尊重。

Q:剛剛提到現在這個時代因為環境父母都給的很優渥,但孩子耐挫的能力卻越低,這個現象我非常擔憂,怎麼培養他耐挫的能力,親友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力量,那我們要從哪一個角度去著手?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我覺得這個真的是一個大家都非常憂慮的問題,因為我發覺以前的父母很少這樣子,我們小時候常常看到小孩子不乖被父母拿著棍子追打,現在相反了,我看到新聞上面,還有那種父母被孩子虐待的,我覺得對帶孩子應該有一個界線,不能予取予求,我們現在看到有一些孩子不吃飯,父母就追著後面一直餵,可是這個東西如果不是他真心想吃的,事實上我認為他吃下去也是消化不良,消或不良時也不能真正的吸收。 我覺得怎麼樣培養孩子受挫的能力,應該把它分成每一件細小的事情上面都讓他自己去承受,不要他一有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就先幫他出手,或者是幫他收拾殘局,因為我的工作關係,我會有許多不同的採訪,只要時間許可的話,想我的小孩子從小跟我去見過很多不同的人,那麼讓他對這個世界、對生命有比較寬廣的想法,這個是我想到也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吧。

趙麗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副召集人)

您的問題非常重要,104人力銀行董事長說過:企業雇用畢業生優先考量的能力,雇主認為穩定度及抗壓性排名第二,百分之六十六點四,意思是最受重視的一個能力,我個人也為這個問題考慮過,因為我自己曾經也有一樣的人生體驗,我那時候在教育部當科長,突然有一天說我要去唸博士,我放棄那一年的特考,誰都勸不聽,擔心我家庭出問題、孩子有問題、擔心我丟了工作了,都是好心好意,我去了,結果回來真的沒有工作了,接電話接了一年八個月,常春藤聯盟的新博士回來接電話,為什麼沒有陣亡,為什麼沒有哭天喊地,因為我自己選擇的,所以請你為孩子多提供資料,幫他分析更多的資料,但是讓他做決定,他決定的他會負責,如果你幫他決定的,兩三天他就陣亡了,所以拜託大家咬住舌頭不要說,讓他撞一次,如果不是那麼嚴重的話。

Q: 很實際的就是升學,你說讓小孩子自己去選擇,當然家長會懷疑"小孩子你要叫他選什麼?"他連自己房間都整理不好了,你要他去做人生的選擇,未免太高估他們了吧?碰到這種情況,家長通常會希望得到老師這邊的一個協助、一個諮詢,所以老師怎麼給家長一些協助,或者家長碰到這些問題他該尋求哪些管道,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好的諮商?

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我們也不要高估老師,認為老師各個腦後有梵谷,天天帶領孩子創新價值然後對抗潮流,或是創造新的主流,這不太可能!所以我們想想老師是怎麼形成他的價值,當然我們可以把老師當作諮詢對象之一,你多找不同的老師,可能會給你非常多不一樣的思考,我的建議是,從小最好讓孩子有轉學的機會,我自己的孩子轉過兩三個幼稚園,但不是因為雙語好或者是因為蒙特梭利好,而是讓孩子不斷的去體驗不同,將來他才知道有比較、他才知道要選擇,老師能做的還是分析,分析從俗有從俗的價值,脫俗有脫俗的價值,那之中有風險和價值自我建立的成本在,老師的責任不在於能夠幫學生做決定,或只分析哪一個地方的優劣,而是告訴大家有哪些、每一個都有優劣。

這一點也是老師自己要努力的,當老師有這個程度的時候,跟學生討論、跟家長討論,就可呈現非常多的選項,如果不是,而只告訴大家既然分數到這裡為什麼不填,我覺得有一些老師也會這樣子,對自己安全,對家長也好像安全,但安全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個潛力比較小的、變動比較小的,所以回過頭來,您覺得您要選擇脫俗還是要選擇從俗?那這個東西不用我來跟各位報告就知道,裡面就是充滿了風險,但只要你相信的確有這兩個大的選項,就不應該讓自己覺得孩子一定要跟隨你的步伐。

Q:我擔心孩子在台灣的未來是什麼,他要走出去,不見得每個人的環境都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能夠離開台灣去學習的機會,或許有,但我們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對我們這些家長來說,他會思考未來世界的動向跟台灣的關係,還有我的孩子要何去何從,我覺得如果我們父母有跟這個社會接軌的話,就像趙主委所說的,我們自己先提供孩子資訊,那個資訊在哪裡?我們父母要怎樣的成長?

王榮春(104人力銀行 研究發展處協理)

我們人生總是有兩個圈圈,一個是大的圈圈,這個我們很關心,例如說台灣的未來是怎麼樣的,另一個是小的圈圈,是我們可以做的到的,我覺得人生很多焦慮,包括很多的家長、老師擔心孩子的未來,我覺得有時候是大圈圈的問題,那個不是我們能夠影響到的,可是我們能夠保持那個關心,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裡面那個圈圈,就是我們到底能夠做什麼事情,唯有把裡面那個圈圈照顧好之後,我們才有機會去看看外面這個圈圈。

我不知道平常有沒有這個習慣,除了看看連續劇、看看新聞報導之外,會不會看看天下、看看遠見、看看商業週刊,以前我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我們看的都是Paper,我們很少去看商業這方面的雜誌,所以當學生問到我們未來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事實上我們是沒有什麼想法的,因為我們對這個工作世界也不是很了解,後來我們到職場工作,因為工作的期待跟要求,就變成對這方面的資訊掌握度比較高,後來也透過一些管道把這樣的資訊讓我們週遭同事能夠獲得,所以我是覺得這是我們家長可以做的功課,做了之後怎麼把這個資訊回饋給我們的小朋友。

家長有兩種做法,一是老爸老媽跟你講,這個大概是比較辛苦,因為小孩子對你講的東西不是很感興趣,第二個很多家長可能在天下、遠見看到一篇不錯的報導,把它copy下來,叫小孩子看,看完了之後可以話點時間,吃完飯五分鐘、十分鐘討論一下,透過這個過程他慢慢養成習慣,原來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在玩電玩的過程中,事實上我可以開一扇窗,去了解外面的這個世界是怎麼變化的,而這樣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會比我們家長不斷的給他們丟一些東西、不斷的跟他們講一些東西好太多了,因為現在網路非常非常的發達,你只要善用網路這個平台的話,你就可以得到好多好多這個資訊。

老實講有時候我們給小孩子壓力實在太大了,這個壓力大到他說他只能看很短的東西,把功課照顧好,可是我們都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們要用一個方法引導他去看這個世界,不是看這個未來,這個引導的方式不是你跟他講而已,你一定要有一個法門,另外我也看到一個趨勢,像有些家長他就想說台灣的教育是這樣子的,他們可能有一點壓力、有一點不太舒服,我記得天下有做這樣一個報導,有很多家長聯合起來,家長一定是來自各行各業,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辛酸苦辣,或者都有他們發展的趨勢和想法,那他們就定期聚會,而這個聚會不只是爸爸媽媽參加而已,他們連小孩子一起參加,當時所有家長在一起的過程中,他的爸爸媽媽突然變成好多個爸爸媽媽,而且這些爸爸媽媽來自各行各業,而且大家不會互相比較,是互相分享,透過這個過程小孩子就會知道,原來他以後要面對這個世界,除了爸爸媽媽做的工作他可以了解之外,還有各種形形色色的行業他也可以透過大家聚會的過程得到很多資訊,所以這也是家長可以努力的部分,當然老師是個很大的媒介,透過你們這個努力可以把家長聚集起來,這對小孩子來講都是一個很棒的方式,讓他們去體驗到原來是有人過這種生活,有人做這樣的工作,有人是面對這樣一個挑戰,這是一個我可以想到的方式。

趙麗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副召集人)

我們不管大環境,大環境我們不放棄,每個人都很用力的喊出來、努力去做,但小環境,就是我們個人能做的部分,我也要跟你相勉,韓愈講的:「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嫌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們不必低估我們的孩子,有時候他在某一部分其實比我們還先進,,所以你如果覺得怎麼辦我蒐集的資料不夠多、我的知識不夠強、我得到的國際資訊不夠多來協助他,放心!你要做的就是不斷的提問題,我就是一直問他,他很行啊!他電腦比我行啊!他還轉回來教我,我們不見得一通百通、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科技發展,我們不懂不要緊,我們一直問她,尤其她面臨新的選擇的時候,我們這樣:妳真的要嗎?你為什麼要呢?你要的話你要怎麼樣才得的到呢?我們能幫助你嗎?你認為我能夠怎麼樣幫助你?她只要講的出來,我們做的到的我們做,他感覺她有人陪伴,她也許走很多冤望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但是陪親愛的人走冤望路是個非常美好的經驗,你以後會非常懷念這個過程。

夏瑞紅(中國時報浮世繪主編)

我非常了解這種父母的心情,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那我自己後來做了一個調整,我發覺我自己之前一直很想要做孩子的前哨兵,就是幫她把前面選好,然後幫她把一些障礙排除讓她順利成長,可是我覺得這個其實有時候會造成跟孩子之間的衝突,後來我覺得我想要調整我自己變成是孩子最大的後援部隊,從前哨兵變成後援部隊,我覺得我自己放鬆很多,你一直在前面幫她開路,即便是孩子做的好,他也覺得是父母幫他安排的,或者是父母指點他的,這跟他自己去摸索出來的真的很不一樣,所以我覺得我們只要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後援,讓孩子知道不管他考第一名還是考最後一名,不管是被別人稱讚或是被別人責備,我們都永遠愛他而且支持他,相信他的無限可能。 我覺得求生是生命的本能,為什麼一個生命他會走到他對"生"的這個樂趣完全要滅絕的時候,我覺得就是那個後援的力量不夠,像我們自己成長,我們的父母並沒有像今天的父母那樣,好像為孩子操心這麼多、準備那麼多,因為那時候經濟比較困難,他們為生活的打拼都惟恐不及,在這樣子的過程當中我們知道父母非常愛我們,所以因為有愛的這個後援、後盾,我們知道不管我們怎樣父母還是願意接納我們、支持我們、愛我們,因為這一分後援,我覺得就會讓我們不管面臨什麼挫折的時候,自己就覺得我一定要咬牙撐過去,不要讓我的父母失望,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生命的動力,而且是鼓勵自己成長的力量。

* 活動網頁: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d/hellowork/

 
延 伸 閱 讀 

《工作大未來》趨勢座談會精彩摘文
掌握黃金十年,成為奇才王者!
社會情勢瞬息萬變,企業間競爭激烈,名校畢業、熱門科系和大公司都無法和安定保障劃上等號,在這樣的環境裡,什麼樣的人能脫穎而出?台灣棋王周俊勳台灣之光王建民超馬英雄林義傑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許芳宜、都意味著堅持自己興趣所在,終能走出一片天。這些例子比比皆是,也呼應了日本作家村上龍所提出的觀點「十三歲起探索興趣,就能及早找到就業方向,發現自己的工作大未來」。日前《工作大未來》趨勢座談會,廣邀關注孩子生涯教育各界代表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

 

不管是不是冠軍 我活的很快樂的!
周俊勳 (台灣棋王)
我的情況在台灣是相當特殊的,七歲開始學圍棋,九歲休學專心下圍棋,因為自己喜歡下圍棋,爸爸又很支持我,願意讓我放棄學業賭上這條路。台灣也有很多這樣的小孩子,對某些事物很有興趣,父母也很想支持,但台灣目前的教育體系卻無法給一些比較特殊的小孩一些幫助。

今年我剛好是下圍棋滿二十年,如果回到七歲我覺得我還是會下棋,我很開心爸爸替我選擇了我最喜歡的道路,不管我能不能拿到這個世界冠軍,起碼我在這個世界裡面我是活的很快樂的!

 

我第一眼就愛上這本書
邱文仁(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
台灣有相當高比例的社會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的方向。當我受邀寫《工作大未來》的推薦序,我發現如果一個人可以從十三歲開始,透過他的父母或師長在旁邊輔導,從他生活上的一些興趣,去摸索出他未來有可能的就業方向,在十三到二十二歲這黃金十年,教育體系、父母就可以給他正確的引導跟教育,讓他跟未來職涯做一個銜接,我相信這是最完整的一個做法。這本書真正可以協助很多台灣正在苦惱中的父母、師長以及年輕人,透過各種探索自己的職業性向去連結到未來的就業方向。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
蔡詩萍(作家)
很多朋友驚訝小說家村上龍怎麼突然會寫出這樣一本書!我覺得人到了熟男的年紀會有兩種反應,一是不管多有成就,會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會不會有不同的想法?另一種是覺得來日不多,如果可以做一點對未來的年輕人有利的事,將來至少人家可以記得你,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村上龍寫這樣的書,我不太意外。

如果有更多大人願意幫忙孩子,在年輕的時候找到他的性向,然後支持他,就像周俊勳的父母親一樣,知道他要怎麼走,能夠抗拒世俗的標準,幫他指引一個方向,這是我覺得本書很有價值的地方。但是人生也有各種可能,尤其各位熟男熟女,當人生走到一個階段,你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新的熱情,我覺得這本書再配合對於人生無限想像的可能性,就是一個完美的人生之路。

 

我們要拍「工作大未來」影像版
吳忠泰(全國教師協會理事長)
本書給我第一個欣喜是,我是適用的。我教的班級有職業試探中心,閱讀後孩子們發現,每一個職業比原來想像的複雜多了,例如說表演,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變成吳宗憲,後面還有很多幕後人員,孩子原本想都沒想到後面還有那麼多相關行業。對老師來說,要從有限的工作經驗去告訴學生什麼職業試探,這個是很困難的,藉由這樣的工具書,你才有辦法把孩子引向真實的世界上。

全國教師會最近準備跟教育部合作,拍一個工作大未來的影像版,讓國中小朋友,拿著DV去拍有興趣的行業,當他跟拍到十個小時以上,他對這個行業了解就會增加,包括他的辛酸、挑戰、待遇、附加價值、職前準備等等。唯有讓孩子跟隨他所嚮往的工作,或是他有期待的工作,這個孩子對職業試探才會深入,我會有這樣的靈感是因為我們從這本書裡面得到的!


愛孩子本來的模樣
常玉慧(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
我在空中推廣讀書有六年,這次我覺得時報真的很用心,這本書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台灣職業對照的部分。最近家長團體正在推動愛孩子一輩子,就要愛他本來的模樣,以我女兒為例,去年學測考的不錯,可是我讓她選擇私立大學工業設計系,因為我觀察她從小到大,各方面的表現就以美術不吃力,做起來輕鬆,這一年下來我沒有後悔尊重她的選擇,因為她非常的快樂。現在的社會主流價值未必是十年以後的主流價值,我們真的還是要回歸到孩子本來的模樣,以他的興趣為主,這本書說從十三歲開始看,我覺得可以更早!

 

關於職業的夢幻參考書
林怡君 (時報出版主編)
市面上有很多百科全書,但是從來沒有一個關於工作、關於職業、關於未來的,這本書就是一個答案。這本書的工作是用興趣來分類,比如說你喜歡動物,你喜歡植物,你喜歡星星天空大海,可以有哪些相關工作,這是一個滿理想的選擇方式,但有非常多學生,可能正要考高中了、考大學了,要選系了,除了興趣以外,更需要哪個科系跟哪類工作有關的導引,所以我們針對台灣現狀,特別設計了一個「工作大未來MAP」根據各大專院校科系,對照相關職業,地圖上也會有相當詳細的說明,可以引導學生如何使用這個地圖,也讓師長根據地圖中的職業分佈,引導孩子作一步討論!

(c) 2007,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服務電話:02-2304-7103 •訂閱/取消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