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文華流行館首頁
   
關於王文華 作品集 活動報報 讀者作品集 訂閱電子報 王文華回覆讀者留言
 

 


 

 

 

3477之二十四

「林靜惠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老師。家在台南,她一直到大學才離家。」(p.1)

這幾句描述,簡單的把林靜惠這個人帶入一種分類,中產階級、背景單純、乖巧平凡。事實上很多所謂「老師的小孩」,並不是很乖巧的(我不是說「不乖」,而是想說父母是老師並不代表小孩一定會像林靜惠那個樣子)。之前提過,「分類」是作者擅長的寫作方式,利用刻板印象強化人物特質,讓讀者容易進入狀況。

林靜惠有多平凡呢?相貌中等、成績中等、成就中等,話雖是這麼說,其實她已經強過很多人了。家庭幸福,可以出國留學…只是最後爸爸還是「拍拍她的肩膀說」

「學業完成,可以找個對象了。」(p.1)

那時候大概是民國八十五年左右。其實民國幾年都無所謂,每個年頭都有這樣的父母,只是比例的多寡不同。我自己不能理解的原因是,好不容易唸完了書,怎麼就要去嫁人了呢。一定有很多理由可以反駁我,但不重要。有的人可能把父母的叨念當成耳邊風,但靜惠絕不是,這兩句話

「隱隱觸到靜惠的痛處,她感覺魚骨卡在喉間,吞不下去也吐不出來。」(p.1~2)

這個痛處是什麼?照故事的敘述,靜惠在去唸書之前遇到黃明正。這個痛處是黃明正嗎?是這樣沒頭沒尾的戀情?是父母終究要她嫁人?是她苦於尋覓真正的愛情?

「從小到大,她給人的感覺是很聽話,而在她成長的年代,聽話的基本要求是感情空白。」(p.2)

是啊,但是要求歸要求,其實還是跟環境和個性的關係大的多。她本來就是個性比較不外向(也不能說她內向),不喜歡引人注意。高中念的是女校(家齊女中),雖然還是有很多念女校的學生在校外交友廣闊,不過大部分的女校學生其實沒有什麼機會跟外校同學交流﹔這可能跟是不是有補習(不過靜惠那時候補教界的發展還沒有那麼龐大)、參加什麼樣的社團、有沒有跟人緣很好的同學是好朋友有關係。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誰也沒認識的就畢業了。其實不認識什麼新同學或異性,生活還不就是那樣過著,所以就這樣一年過一年,等到被週遭的人「關切」的時候,才發現已經到了「大家認為你該戀愛(結婚)的年齡」。

有些人左耳進右耳出,有些人就會放在心上。但這其實是自己選擇的,不管是不是那麼心甘情願。靜惠的痛處也許就在於當初為什麼太聽話了也說不定。不過這樣說起來就很像

「我和我的同儕,如今最後悔的都是我們太乖。當我講「我的同儕」,並不是指我的同學或朋友,而是所有在八0年代按步就班成長的人。我們通過傳統的聯考制度,大學畢業後忙著補托福,在美國拿到學位後留下來找頭路,如今回到台灣覺得本地電視節目都很低俗。我們,選擇了一條中產階級的路、效忠了最中產階級的價值、如今在社會上佔著最中產階級的位置。」(註)

抱怨歸抱怨,最後不會有任何人改變。

註:《五年級的悔恨》,王文華,原載於《聯合副刊》2002/06/27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tomwang/works/udn_020627.htm


上一頁:之二十三 下一頁:之二十五

 
Editor:Symour Designer:Niko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回時報悅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