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內文摘錄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一路向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東海道
為什麼別人講一句就爆炸?找到你的情緒觸動按鈕,清理負面信念,不再被綑綁的轉化練習
請不要優先選擇誠實
你的話,傷到我了!
邁向人生新階段《請不要優先選擇誠實》+《你說的話,傷到我了!》套書


我的冤家我的親(AK00417)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張慰慈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5月0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208頁
ISBN:978626396205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往昔所造的省思

朋友在線上向我討個建議。
她有個與家人間相處的問題,讓她無法釋懷,透過簡短文字,我都可以感覺到她因為氣憤而傳遞過來的負能量,可見這一場的不平,對她本人的身體有多大的不良影響。
我從不同角度,提供一點看法給她參考,她告訴我,「聽懂了,但還是不能釋懷」,因為她一直抓著親戚不懂人情世故的無理態度,不放過自己。希望和我找個時間談談,我最後告訴她:「不能釋懷是自己非要爭個是非黑白,要想一想是不是自討苦吃?因為覺得討個公道比不生氣重要,問題還是在自己的心態。」我不禁反問,如果和對方不投緣,又因為是姻親才把大家圈在一起,古人說「趨吉避凶」,面對厭惡的事,避都來不及了,為什麼要纏呢?
人和人之間,價值觀不同是常有的事,因此換位思考是有必要的。「不計較」其實是放過自己,而不是給人恩惠,往廣義的方向看這才是正解。如果「不要生氣」比「論斷對錯」重要,那麼怎麼選擇就是自己的智慧判斷。
有句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意涵不只是涵養,也包括對自己和對他人的慈悲。如果想要真正成為一個修行人,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要覺察的是自己的行住坐臥,而不是老看著別人的過錯,還要帶著批判與指責與之連結,那麼等於自己糾纏著這段緣分,又因為共響,而讓惡緣形成,自己竟還是其中一個始作俑者。
我最後告訴她:「當一份緣不順時,就要讓接觸的機會更淡薄才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外境,只能修正自己。
「自我的執著」才是阻擋修行人精進最大的困境。唯有改變自己才會有坦途,所以不要談別人,而是要觀自己。
許多來諮詢意見的朋友,常常在一席討論後,告訴我:「老師,我懂了,可是我做不到。」我總是大笑:「那就是自己要做的選擇喔,一是因為做不到,所以直接放棄,生命歷程繼續受苦。二是起初做不到,要做到的目標,一次做不到,再做,兩次做不到,再做??,直到做到改掉惡習,生命的新路就展開了。這就是修行。
以我自己為例,近年來,我對生命中很大的一個挫敗做了很深的觀照與覺察,那就是此生我對男女情感上的創傷歷程——「渣男吸鐵石」是我自走出婚姻後對自己戲謔取的稱呼。
以一般世俗的角度,我一直在追尋那個孽緣形成的起源點,也就是說自花樣年華起我到底為什麼在眾多追求者中間,老是只被渣男吸引?這一點,長久以來除了自己疑惑外,我的父母、至親的朋友、甚至兒子(他總說我媽一談戀愛就會變得很白癡)都感到不可思議。
一開始,從表面上看我認為業力爆發是主要的原因,但在學佛過程中,不斷思考著佛說因果的問題,我決定從此處探求真相,也希望能藉由學習佛法教導提升智慧,讓自己有資糧能承擔現前的業力。最後我發現問題來自我自幼與父母的關係不睦有很大關聯,我一直是個不受權威教育帶領的叛逆孩子,所以上一代父母常會用打罵方式來訓斥不願順服自己的孩子,我的性格天生又很剛硬,因此斷定他們對我的是嫌棄,所以長大後和他們的相處一直抱著很疏離的態度。
原生家庭是我們來到世上學習人與人之間相愛與信任的第一站,但那時我的父母和我在這一門課上都是不及格的學生,因為他們也沒有試著了解自己的孩子,影響了我日後自組家庭與戀愛對象的選擇,在與親密家人的互動上,我有著很大的不安全感,所以我在情感流露上一直被動又保守,甚至很多不熟的朋友認為我是很冷漠的人。再加上,傳統家庭對女性的教育以不發表意見就是好女孩來要求女兒,造成了我內心非常衝突的人格成長。
當渣男願意說雙倍的甜言蜜語來取悅自己,和我原生家庭滿嘴對我的責備形成強烈對比。或是,交往初期他們更願意用雙倍討好的方式來做表面功夫,其實從沒打算要負責任。而我因為自己內心的黑洞,很容易被渣男吸引,而忽略了真實生活中的常態或是非常態的差別,更因為雙眼迷濛而選擇做飛蛾撲火的事,卻忽略了再也清楚不過的事實,例如對承諾的失信,責任的逃避等,甚至當身邊所有愛我的人都告誡我不可為時,我還是執意跟隨,因為貪愛的慾望讓我看不見真相。
我對男女間情感的成熟度知曉的很晚,當理解了激情的保鮮期其實很短暫,知道真正的緣分不會因為怕失去關係,而需要委曲求全。慢慢知道緣分的深淺是需要經歷無條件的愛付出的過程,才能看見真愛的樣貌。然後因為學佛,我理解了眾生平等是和諧的源頭,進而懂得換位思考。
我和父母的和解,在他們人生旅程所剩下最後幾里路上相繼完成,當他們年老需要我照顧時,我們互相都願意放下猜測,不若以往堅持己見或直接放棄溝通,願意說出對彼此不同的想法,進而取得相互間的理解,然後協調修正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共處。所以當有一方願意放棄對立,真正的光亮大道才得以展開。
學佛後,我透過內觀,更清楚真相非只是眼見為憑,有時候對方只是用錯了方法表現,而更多時候糖衣砲彈則需要用自己不貪求的心來檢視,真偽必能現形分別。那些原本以為別人辜負我的,和滿肚子的委屈,就了解了真相是還有自己的造做參雜後的成就,這時恨就走了,而我懺悔「往昔」。
很多初接觸佛法的朋友問我要從何處下手精進?要念什麼經能快速成就?「老實學佛!」這是不二道理。佛說:「因果與眾生平等」是基礎,先搞清楚真正的意涵很重要,所有經典談得都不外乎此。
現代人很幸運,網路上很容易就能搜尋到高僧大德們針對佛法的開示或是講法。有緣與佛法相遇,要用在自己的修身上,唯有願意改變自己,生命道路才會有坦途。所以不要談別人,而是要觀自己。不必去降伏一切的外境,若能降伏自己,外境就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