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延伸閱讀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推薦序
書評:盲裡尋路
編輯推薦:世界只剩一片白,究竟,瞎的是眼、還是盲目的心?
媒體報導:諾貝爾大師》死神也要談戀愛

作 者 作 品

謊言的年代: 薩拉馬戈雜文集
盲目(世紀新版)
投票記
死神放長假
詩人里卡多逝世那一年

譯 者 作 品

凜冬將至
密室裡的竇加
盲目(世紀新版)
投票記
黑鳥不哭
「大地」三部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唯一正式授權、完整新譯典藏版,大地、兒子們、分家,全三冊)
婚姻生活

大師名作坊

【類別最新出版】
換取的孩子(紀念新版)
憂容童子(紀念新版)
再見,我的書!(紀念新版)
兩百年的孩子(紀念新版)
大師(紀念新版)


盲目(AA0075)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類別: 文學‧小說(翻譯)>大師名作坊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
譯者:彭玲嫻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2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57133738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得 獎 紀 錄

‧中國時報開卷一周好書榜(2003年1月)
‧誠品選書(2002年9月)
‧中國時報開卷一周好書榜(2002年11月)
‧紫石作坊2003年度推薦年度選書(TOP12)

世界百位名作家票選「所有時代最佳百本書」
2003『中國時報』開卷一周好書榜
『誠品』2002 年 9 月份推薦書》
2002 年11 月『聯合報』讀書人一周好書榜

強 力 推 薦

在最近幾年出版的任何文字的小說中,《盲目》都是最具挑戰性、發人深思與令人亢奮的作品。——《出版家週刊》

既非憤世嫉俗,也非沒有主見,而是……一種誠實地以智慧命名的品質。我們應該感謝它把如此寬廣的世界呈現給讀者。——《紐約時報書評》

與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審判》以及卡謬的《瘟疫》並駕齊驅。——Kirkus Reviews


內 容 簡 介


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

一部對人類處境深刻審視的偉大寓言,與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審判》以及卡謬的《瘟疫》並駕齊驅

《盲目》一書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1995年發表的重要作品。以卡夫卡式筆調敘述人們突如其來淪入荒謬的失明境地,是一部極富哲理意涵之作。

對這部幫他戴上桂冠的傑作,薩拉馬戈如是說,「盲目並非真的盲目,這是對理性的盲目。我們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沒有理性的行為。」

一個開車者在繁忙的路口突然眼盲而無法動彈。一個「錯誤」的好心人開車送他回家,卻成了第二個犧牲品。眼科醫生成了第三個……。疾病蔓延開來,城市一片混亂。於是,當局下令將所有的盲者都趕進一間精神病院,派武裝士兵把守,並開始開槍。此時,罪惡的因子也在倖存的盲者中萌芽,口糧被偷走,婦女遭強姦。所有的一切都落入醫生太太眼中,她為了照顧失明的丈夫,而偽稱自己也是瞎子。

結局和最終周圍的騷亂一樣離奇而又可悲……


作 者 簡 介

喬賽‧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

1922 年生於葡萄牙,曾經操持多種不同行業已維生計,包括技工、技術設計人員與文學編輯,但是他從
1979 年起,即全力投入創作。他的作品包含了戲劇、詩作、短篇故事、非小說與虛構小說,他的小說已經被翻譯為二十餘種語言。1988 年出版的《修道院紀事》(Baltasar
and Blimunda 英語版,葡萄牙文版1982年出版)首度將他帶進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 ,《費城詢問報》(Philodelphia Inquirer)讚美該部小說「一部虛構而極富原創性的歷史小說,足以比美賈西亞‧馬奎斯顛峰時期作品」。薩拉馬戈並以《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The
year of the Death of Ricardo Reis)一書獲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國外小說創作獎」;本書譯者喬凡尼‧龐提耶若(Giovanni
Pontiero)亦因翻譯翻譯《耶穌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一書獲頒 Teixeira-Gomes
葡萄牙語翻譯獎。喬賽‧薩拉馬戈在 1992 年獲選為當年的葡萄牙文作家,並於 1998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全球最知名的葡萄牙作家,2010年因白血病及呼吸系統宿疾,於同年6/18中午多重器官衰竭,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朗沙洛迪家中「安詳平和地」辭世,享年八十七歲。


譯 者 簡 介

彭玲嫻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英文編輯,現專事翻譯,兼任《時代解讀》雜誌主筆,譯有《人海中找到你》、《瘋人遺囑》等書。


延 伸 閱 讀

里斯本圍城史

作者: 喬賽‧薩拉馬戈   譯者:秦於理   定價:350元   特價:276元

 葡萄牙的重量級作家薩拉馬戈在 1998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講後,曾如此說道:「諾貝爾文學講讓我感到愉悅榮耀,但也因為是第一位葡語作家獲此桂冠感到責任兼具;然而,這個獎不是空前,亦非絕後,它代表班授給我之前每一位優秀的葡語作家前輩,以及我之後卓越的年輕健筆。」這樣深具史觀的文學使命也反映在薩拉馬戈的作品裡。 薩拉馬戈以小說聞名,也兼寫詩與劇作,他的作品展現豐富的文字遊戲風格,尤其擅長融合歷史與虛構,在敘事、人物、虛實、是非之間變換書寫方式的風格與技巧。正如薩拉馬戈 Saram...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2 位網友寫書評

1. 高章玲 2009.08.16 ★★★★★ 看高章玲的所有評論

除了讓能勾住讀者的注意力,讓人興味盎然的讀完。難以抹滅的故事,讀完之後,讓人回味。看到書名,想到故事中各個主角的心情轉折,像喝到好的紅酒,喝完之後齒頰留香,再過一陣子一顆顆葡萄的滋味慢慢的湧出,那滋味無法與外人分享,只有飲者與紅酒單獨的對話,飲者充滿驚喜與感謝。

感謝奇遇到此芬芳的美酒。

這本書,就如同我那年喝到的美酒,只有一口,卻滋味難忘。
是經典。

2. 蔡明憲 2008.11.05 ★★★★☆ 看蔡明憲的所有評論

剛看完電影《盲流感》,讓我又想起了這本前年讀過的很不錯的書──《盲目》,這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1995年發表的重要作品。因電影的拍攝,基本上是完全依照原著的內容,從開頭那一幕一輛車的司機突然失明造成交通堵塞,到結尾,第一個失明的人看得見東西了,女主角對著窗外的世界,預見美好的未來,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又讓我整個回想起整個故事。

假想,如果有一種病,他不會致命,而是讓人失明,那會怎樣。 這真的是很特別的議題,人們都是靠眼睛看東西,營運起一個文明, 若有一天人們突然看不見東西,那整個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呢? 重點是「突然」,也就是不是經由演化而變成失明, 若是經由演化的失明(例如生活在地底下),那會演化出一種適合的生命模式。 但若是突然發生,彼時失明的人們並不具備不用眼睛生活的能力,

於是,所有交通工具都不能使用,人們只能依賴步行。所有的生活設施包括水電瓦斯以及都市文明的種種設備都得停擺,畢竟操作這些設施以及消費享用這些設施,都需要眼睛。 還有日常生活的種種作息,當失明就需要靠人扶持, 但所有人都失明了,沒有誰扶持誰,那就是集體瀕臨滅亡。 因為基本的吃東西這件事,就需要眼睛,一旦存糧吃完,就沒眼睛找食物了。 更別說洗澡上廁所乃至於各種生活休閒了。

整個文明都失明了,其甚至比碰到瘟疫還嚴重。因為碰到瘟疫,人口死了大半,文明遭受損害,但剩下的人還可以活。 但大家都失明了,卻仍人人都需要餵飽肚子,那就是活人相爭的世界了。 想像一樣這樣的世界,真的是很可怕,但也很佩服作者的奇想。

如果只是描述突然失明後的人類世界,那就只是一部奇想的著作,災難故事。但既是諾貝爾獎得獎作品,那當然內涵不只如此。本書最大部份的主軸,主要是在描繪盲人集中營。當盲流感 (比照電影的取法)開始發生,開始逐漸有人突然失明時,政府把它當成是一種瘟疫來看,在未找到解藥前,所有罹病者一律隔離。於是最早得病的一批人,一個個被強制送到一個收容所。 初始還有管理制度,隨著病人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混亂, 再加上後來整個社會都陷入盲流感恐慌,集中營變成無政府狀態,乃至於到最後,也沒人看守了,因為大家都失明了。

這整個過程,描繪的重點,都在於人性。當人們碰到危機時,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一個個不堪的本性就流露出來。而即便是盲人,只要形成團體,就難免會搞小圈圈,有人有資源,便有惡人出場,要搞集權政治。於是一群邪惡的盲人憑著武器,聚守著糧倉,控制著全體盲人。他們先是威逼大家要交出財物才能換取食物,等到大家財物用盡,就改用女人才能換取食物,惡人們的本性,包含貪婪自私在此顯露無遺 但善人們的惡劣本性,卻也同時被凸顯。包括懦弱怕事、膽小自私,當碰到惡勢力時只想息事寧人,甚至有人要當英雄還被他們咒罵,但最後形勢發展到連他們自己的妻子都要淪為性奴隸,他們也只能畏畏縮縮的躲起來哭,讓老婆用貞操換取他的食物,還有很多人性不堪的層面被描寫出來,一開始大家還守秩序,但久了人們就隨地大小便,甚至女生也袒身露體,心想反正大家都看不見自己裸體。凡此種種,在一個集中營內,發生一幕幕讓人驚訝的場景畫面。

想想自己,若真的處在那種環境,自己的道德觀還會在嗎?原作強烈的提醒我們這件事。作者仍是偏向人性本善的吧!整個故事最後還是導向光明面,雖然發生很多不堪的事,但大部分人們仍是善良的,而盲流感終將過去,人們到時候將會發現,經過失明後的「看見」,才是真正的看見,因為他們不僅看見世界,也看見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