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首頁
名家檔案
村上春樹的網路森林
Murakami Haruki's Wook

 

 

對話空間 3

 

 

 
……新朋友請先看看對話空間宣言

主題:閱讀隨想

FLY? (Hudhst,98/10/05)
感覺 (未具名, 98/10/12)
一些分享 (Alan Huang,98/10/13)
感想 (Amy,98/10/23)
村上春樹 vs. 安達充 (Emma Lai,98/11/02)
關於村上春樹經驗的一些分享 (Alan Huang,98/11/11)
閱讀村上春樹 (Evany,98/11/11)
這不就是文學作品吸引我們之處嗎? (Alan Huang,98/11/16)
「陷溺」的形式是有不同層次或內涵的 (Evany,98/11/16)
第一次講村上春樹講得這麼痛快 (Alan Huang,98/11/17)
「僕」這個人是和我截然不同的 (鄭隍如,98/11/20)
關於村上作品的感想 (IM,98/11/26)
Just a Few Thoughts (Babylonn,9/12/08)
Just a Few Thoughts (Roger,99/01/26)
頹廢.不安.死亡.空虛 (8732412,99/01/26)
對話 (8732412,99/02/03)
Just a Few Thoughts Again (Babylonn,99/02/12)
對Evany, Alan Huang & Babylon討論的一點感想 (X,99/03/12)
村上的作品有一種魔力 (Samuel,2000/02/19)
借題發揮一下 (Mayo,2000/03/01)

 

◆◆ FLY? 98/10/07
如果人真的有翅膀,能否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喜歡附庸俗雅,於是讀村上;喜歡胡思亂想,而因之感動。
如果真的想飛,想飛離現實,大可不必因翅膀破爛而躊躇不前。
世人理應笑我,之於對卡夫卡的悲觀而不屑,
一如裹著糖衣的毒藥,才更顯奇想的爆發力,
如果我想飛,就請別在一旁訕笑我……

Hudhst

 

◆◆ 感覺 98/10/12
閱讀的經驗其實是一種感覺;個人很討厭一些無聊的分析,引一大堆原文然後說上幾句不知所云的意見。

未具名

 

◆◆ 一些分享 98/10/13

站主您好:

前幾天才第一次看到這個剛滿兩週大的網站,非常感動。不只是因為它是一個和村上春樹的網站。它所收集的資料之多,如果我每天看三篇文章大概也要兩三個星期才看的完吧,何況看起來資料還在不斷增加之中。資料的廣泛性也是令人激賞的:中文、英文、日文(雖然我看不懂)、國內、國外、正式的報導評論、輕鬆的心得隨筆……更重要的是它對資料的「分類」:個人頗欣賞您在「對話空間宣言」裡所表達的,對於這個「空間」的期待--「透過對話,我們才能觀照出自己的內在世界。」

個人曾經在想,每個為村上著迷的人,或許都從「書上寫的簡直就是我嘛」出發,然後在某個地方--比如說,這個網路森林--會合,開始有對話。可是對話之後才發現每個人為村上先生著迷的地方居然都這麼不同。這不是很有趣嗎?原來我是被這些東西吸引著,而別人是被另外一些東西。然後也許會想,村上春樹可能不僅止於我所想的那樣吧。他所寫的,是比「我」更大的一種存在,而我被包含於其中。然後體認到村上春樹,以及每一個村上迷,原來各自都是獨特的個體,可是在深處卻有著這樣深刻的連結。

不知不覺寫到這些。寫完以後才發現,以上所說的,也是《舞.舞.舞》及《發條鳥年代記》所意欲表達的主題之一。或許這正是村上春樹讓我感動的地方。

Alan Huang

 

◆◆感想 98/10/23

今天第一次欣賞村上先生的作品,讀後的感覺覺得很舒服、很流暢,有時候人往往在考慮的時候讓很多的機會流失掉,我覺得在人生當中要把握許多去做的機會,才不會讓人生空白!

Amy

 

◆◆村上春樹 vs. 安達充 98/11/02

三、四年前就聽說過村上春樹,跑到書店去翻閱村上的書,但不覺得特別的吸引我。最近因為愛上義大利麵,又見到時報網站上的村上現象,才認真的挑了二本村上的書來讀。選了《遇見100%的女孩》,原因無他,對於大作家筆下所謂的100%的女孩感到十分好奇。感覺平平,對於接近發燒、沸騰的村上熱有些不解。同一時間開始閱讀《挪威的森林》。捨網路上更多人談論的《1973年的彈珠玩具》和《尋羊冒險記》是因為伍佰的歌,好奇激發伍佰創作靈感寫下「挪威的森林」那首歌的故事。開頭前二個章節,所謂的村上熱仍像是教科書上的名詞吧。然後一個段落接著一個段落,我被吸進了所謂的村上的世界,整個人掉了進去。渡邊君的故事代表了大多數凡夫俗子共同的寂寞與哀愁經驗。生命中相同的經驗與記憶被喚醒,發出共振的悸動。

經過了一夜的反芻,「真是灰色、青澀的青少年」這樣的感覺淹沒了所有的感動。人生真的只能以這樣陰鬱的、上發條的方式去過嗎?把自己逼到一個小角落,擁抱著自己的孤獨和寂寞,不願意多看、多愛、多學習。抱著政治、經濟、戰亂如過眼浮雲,社會上的風風雨雨都與我無關的生活態度延續。這樣的生活是你所認同的嗎?是你所希望的嗎?

我可不要、不想、也不願把生命浪費在那種表面上頹廢自由,骨子裡消極墮落的情調上。我寧可解安達充筆下國見比呂、橘英雄、雨宮雅玲和古賀春華的四角戀愛習題。你呢?

Emma Lai

 

◆◆關於村上春樹經驗的一些分享 98/11/11

今天看了 Emma Lai 在 11/2 的分享,不禁回想起自己這一年來迷上村上春樹的過程。因為Emma的文字寫得清楚,幾個情感的轉折讓我有所共鳴。

去年的大概這個時候吧,就像跌落谷底似的掉進村上春樹的世界裡。之前已經看過《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了,非常喜歡,可是不會特別想找村上的其他書來看。大概覺得自己之所以喜歡《國境之南》只是一種巧合吧。也看過《尋羊冒險記》,可是老實說一開始不太看得下去,因為看不懂哪有人名字叫什麼「羊男」的,也沒辦法接受為什麼一直在談著話的對象居然承認自己已經死掉了。這時還是去年四、五月的事情。

後來大概是去年八、九月間吧,因緣際會地迷上了《聽風的歌》,然後再去找《1973年的彈珠玩具》,重看《尋羊》(這次是仔細地看),買《舞.舞.舞》上下兩冊。大概因為生命中剛好有重要的轉折變化吧,這次是瘋狂的、一遍又一遍地看。有一段時間我把《聽風的歌》隨身帶著,覺得每一句話都好像是作者的親身自白,而自己正在見證一些重要的生命課程似的。「我們努力所想要表達的東西,和實際上被表達出來的東西之間,橫跨著一條深淵。不管你拿多長的尺,都無法測量出那深度來。」「結果,寫文章並不是自我治療的手段,而只不過是對自我療養所作的微小嘗試而已。」諸如像這類,生命中不斷反覆出現的感覺,生平第一次被用語言給說出來了;可是對方是一個大我二十歲的日本人,他所寫的小說情境和我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而居然講出和自己經驗那麼貼近的話?!這令我感到十分驚訝與親切,也開始願意更花心思去看他的文字。其回饋是令人愉悅的:越深入的看他的小說,越被其中的世界所吸引,也越覺得他所寫的,與自己的經驗在某個深處共鳴著。

而在那段迷上村上春樹的日子裡,我的生活在外人眼中,的確就是「頹廢自由」甚或「消極墮落」。在每天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中,我覺得非常寂寞;很少人知道我所努力的事情。只有極少數的朋友,以及在村上春樹的世界中,自己辛苦掙扎才覺得被了解。

像Emma所說的:「把自己逼到一個小角落,擁抱著自己的孤獨和寂寞,不願意多看、多愛、多學習。」這點我同意。至少對我自己來說,看村上春樹的意義的確如此--厭惡這個社會,與社會隔絕。儘管如此,但我還是要反駁(雖然也只能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大多數的時候,我也想走出那個孤獨與寂寞。我也想盡可能地多看多愛多學習。但是有些時候,我是被一個比自己更大、(也許是)更黑暗的東西給攫住了,想掙脫,但力有未逮。就像《尋羊冒險記》、《舞.舞.舞》甚或《發條鳥年代記》裡所寫的,那更大、更黑暗的東西已經不屬於「人」的世界了。要和它(們?)奮戰,得像《發條鳥》的主角一樣,到屬於自己的井底坐下來,而且要非常非常專心才行。而且,「看起來一點勝算也沒有啊。」(《發條鳥》的笠原May語)

很幸運的,現在多多少少已經脫離了去年那樣的黑暗了。重新檢視的時候,發現自己真的是一點把握也沒有。在這個過程中,所能確定的只是:我比以前更加了解了自己,就像人常在最晦暗、最驚惶的夢中更加了解自己一樣。

Alan Huang

 

◆◆閱讀村上春樹 98/11/11

Hi Alan,

我是Evany,「網路森林」的主編,很高興又收到你的訊息。

台北今天近中午的天氣是這樣的:風很涼,但陽光很燦爛,是深秋時分難得見到的好天氣。不過,你也可以這麼形容它:雖然陽光很亮,但一點都不溫暖,風吹起來冷入骨底,衣服穿厚穿薄都不對勁,教人不知如何是好……。

讀完你的文字,看看窗外的陽光和風中的椰子樹,心底產生的便是同樣兩極化的反應。一方面,深深了解你所說的「頹廢自由」。我的經驗是,往往在最大的自由中,感受到的卻是極度的疏離和茫然。處於這般情境的人便是如此:別人都說陽光好,我卻只覺風冷。從「網路森林」中可以發現,原來這種在人群雜沓中孤獨存在著的人還真不少。

另一方面,當然很高興看到你已離開井底,找到自己的影子。每次聽到有人抱著村上春樹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咀嚼、背誦、陷溺進去,總覺得特別心疼。因為那樣的生活是一點都不美的,是相當痛苦晦澀的。老實說,我並不鼓勵村上的朋友們把自己過度投射到故事情境中。村上作品中的世界太過清冷,書中的人物難得幾個活得輕鬆自在。書中「僕」的敘事口吻看似輕盈不在乎,但嘗試過的人就會知道自我封閉的生活其實是十分艱苦的。如果村上春樹知道讀者們是以如此的方式來回應他的創作,應該也不會太開心吧。

閱讀是極為個人化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詮釋、塑造出對自己而言獨具意義的世界觀。但是,千萬請各位朋友不要把村上春樹解讀得那麼窒澀。《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的「我」即使在被黑道份子整得亂七八糟時,不都還不忘自我解嘲地幽默一番嗎?建議所有自覺被一個比自己更大、更黑暗的東西給攫住了的朋友,不妨多留意村上作品中的主角們共同具備的特質--韌性和生命力。我覺得,那可以是很光明的力量。

當然,別忘了你的孤獨可以在「村上春樹的網路森林」中找到同伴。 : )

藉由Alan的文章,希望能夠吸引更多有類似或其它經驗的朋友的回響,也祝福所有正處於幽闇井底的朋友,能戰勝那個「比自己更大、更黑暗的東西」,走出孤獨與寂寞。

Evany

 

◆◆這不就是文學作品吸引我們之處嗎? 98/11/16

Hi, Evany :

首先謝謝妳的回應。它們激起了一些疑問與想法,這幾天一直盤旋腦海,揮之不去,但卻沒把握可以順利表達出來,也不知道這些話是否有說出來的價值。不過,今天試試看。

你說:「每次聽到有人抱著村上春樹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咀嚼、背誦、陷溺進去,總覺得特別心疼。因為那樣的生活是一點都不美的,是相當痛苦晦澀的。老實說,我並不鼓勵村上的朋友們把自己投射到故事情境中。村上作品中的世界太過清冷,書中的人物難得幾個活得輕鬆自在……。」

其實這就是常常讓我覺得困惑的地方。很弔詭的是:一遍又一遍的「陷溺」明明是如此「痛苦晦澀」,可是這不就是文學作品吸引我們之處嗎?作品之所以能讓人重複背誦咀嚼,難道不是因為它碰觸了自己意識所不及之陰暗角落?可是陷溺到某個程度,卻又會讓人害怕,不敢再看,「因為知道一看了,便會掉進黑暗的深淵」。那麼,「陷溺」到底是個甚麼樣的現象呢?是否存在著不同的「陷溺」呢?

我相信,那令人不舒服的陷溺是一種過程--一種自我窄化的過程。在一開始和作品有所共鳴(不管那共鳴是痛苦或愉悅),然後逐漸的,若我們一次一次的閱讀都期待著同樣的共鳴,而且更進一步的把自己投射到書中的情節,那等於把自己與小說的關係給窄化了,限制自己對某個段落「只有」某種感受。

這是否就是不好呢?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這種陷溺或窄化有點像是某種(想像中的)絕對的美,而有些時候我們會貪婪地汲取這種美。但它卻有點像是死胡同的東西,可能「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的島本,追求的就是這種東西吧。這種美,也許現實世界裡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到後來才會越來越身陷於黑暗的深淵,甚至不敢靠近那原本覺得很美的東西。

但有些時候,看似陷溺的一次又一次的閱讀、咀嚼卻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也許某一次的重讀某個段落,忽然了解了自己為何如此感動。也許碰巧發現自己與書中人物共通的元素,或者靈光乍現地想通了某個物品的象徵意義。這些新的了解與感覺,某些時候也許可以讓自己有新的勇氣,來面對現實生活中原本難以解決的困境也說不定。

另外一件想說的事。妳說,書中的敘事口吻看似輕盈不在乎。我相信那是村上春樹很重要的魅力之一。在卡爾維諾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中,第一個提到的文學元素就是「輕」。他舉了希臘神話中,柏修斯斬殺蛇髮美女美杜莎的故事來當例子。美杜莎(Medusa) 是怪物,任何人只要看到她,就會馬上硬化成石頭。那麼柏修斯怎麼能砍下她的頭呢?第一,他騎乘著由美杜莎血液所生的飛馬培加索斯(Pegasus)。第二,在和她決鬥的時候決不去正視她,而是透過鏡子裡的映像。

如果說,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是讓人僵化的「美杜莎陷阱」,那麼那些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文學與藝術(對正在看著這篇文章的大多數讀者而言,村上春樹的作品可以列名其中吧),就是我們得以藉以脫離魔咒、反守為攻的飛馬與鏡子。

如果可能的話我很想這麼說:村上春樹用輕盈的筆來書寫沈重的故事,而讀者在作品輕盈的字裡行間,來重新感受、並試著駕馭自己生命的沈重。

這,就是文學吧。畢竟,閱讀是一種意圖身處他方的欲望。

(很抱歉一不小心又寫得這麼長。如果不適合全部登在對話空間的話,就請以覺得適合的方式處理吧。這些話是忽然之間冒出來的,我只是把它們寫下來而已。)

Alan Huang

 

◆◆「陷溺」的形式是有不同層次或內涵的 98/11/16

Hi, Alan:

是的,我覺得「陷溺」的形式是有不同層次或內涵的。至少,從很多留言板、讀者投函或心得報告中,我感覺到的這種陷溺常常是有不同本質的(這現象不僅只存在於村上春樹的作品/讀者的互動中,也出現在其它文學作品裡)。

有些人的陷溺,是一種單純的顧影自憐,從文學中照見自己的形象;有些人除了顧影自憐的自我投射之外,更進一步從文字中尋找其中的悲情,強化己身遭遇的悲劇性;有些人較屬於智性上的陷溺,在類似「存在主義」似的追索生命意義過程中,在文學作品裡不斷地爬梳意義的根源……。

我相信,你的情形是較接近智性陷溺的類型的。雖然我不是很清楚你所遭遇的故事、你的生活和你的那一段幽暗閺思,但從你幾次的文字中,可以感覺你是善於思考反省,而你的絕大多數困境和挫扼,也正是由此而來的。

你所提的這種陷溺的經驗,讓我想起許多追求蛻變、療傷、超越或解脫的方法。哲學、宗教、藝術、心理分析等領域裡,都找得到這樣的理論或實踐方式。那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式的自我凝視,凝視最令人心痛的傷口,逼迫自己正視所有的痛苦罪惡,然後到最極致的階段,就超脫了。為什麼能超脫,動力也許便來自你所說的「也許某一次的重讀某個段落,忽然了解了自己為何如此感動。也許碰巧發現自己與書中人物共通的元素,或者靈光乍現地想通了某個物品的象徵意義。這些新的了解與感覺,某些時候也許可以讓自己有新的勇氣,來面對現實生活中原本難以解決的困境也說不定……。」

讓讀者從文字中自我觀照、尋得超克痛苦的力量,的確是文學能夠提供的積極意義之一。如果你的經驗正是如此,那麼我其實該恭禧你(我相信你是具有這樣的能力的)。但我擔心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這麼順利地尋找到新的義義與價值。尤其我察覺到的那些「顧影自憐」式的讀者,很可能反而將自己推到黑暗的死角後,就出不來了。他們在追尋悲劇,卻反而被悲劇給困住,最後可能被自己心中的幽靈給逼到絕境。這是我之所以說「不鼓勵大家把自己投射到故事情境中」的原因。

我同意你關於閱讀文學所能產生的力量的說法,正如我剛才提到的,這便是文學的積極意義之一。讀到你這些話,我也相信村上,或者說文學裡的悲劇對你而言,都可以轉化為輕盈的飛行力量。我的回應也許顯得思維保守、過於僵硬,那是因為站在「村上春樹的網路森林」主編立場上,我腦中描繪的不光是如你這般成熟深沈的讀者,更包括了諸多處於青澀茫然時期的少年讀者。他們是否有能力悠遊出入黑暗與輕盈之間,是我很耽心的,所以,我寧可欣賞他們以愉悅的態度享受村上作品中的幽默和無稽,也不忍看他們在陷溺中不可自拔。

而且,順便一提,我覺得「逼視傷口」的手法不見得是唯一的療傷之道。有時,無需借重外力,個人心境本身即可以是輕盈的。

還是要說謝謝。「對話空間」是沒有邊界的,文字不怕長,尤其是言之有物的內容,更是我們竭誠歡迎的。

Evany

 

◆◆第一次講村上春樹講得這麼痛快 98/11/17

Evany :

謝謝妳在百忙之中又回了一封這麼長的信,因為自己明天(不,是今天了)一大早便得請長假上台北,身邊沒有電腦,所以只能先簡單回信了。

是的,透過小說,透過文學,應該說是透過任何吸引我的東西。透過這些,來了解自己,這的確是我所喜歡的方式。話說回來,這也只不過是我的方式而已。我也夠幸運,至少自己過去曾有能指引我的導師,而現在身邊也有隨時可以保持接觸的朋友們,多少可以避免自己過度陷入路上暗藏的漩渦(說到老師與朋友--有時自己都覺得有點好笑,一個人走在路上,無聊或不無聊的時候,忽然「村上式」的獨白就冒出來了,就好像他書中的主角,或村上春樹這個人已經變成了自己的良師/益友一樣)。

是的,我也相信,一個人歷經數十寒暑所刻劃出來的複雜糾結,也不可能單靠閱讀某一本小說,或某一個人的作品就能產生深刻的改變,每個人,還是會用她(她)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或去「利用」村上春樹吧。所以,在我們這樣的討論後值得令人張大耳朵期待的是「對話空間」上會出現甚麼樣的後續迴響呢?要了解對廣大未可知的群眾的影響,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雖然周圍的朋友也有人看村上春樹,但自己還是第一次講村上春樹講得這麼痛快,在這幾封email中。很奇怪的是,在網路上,和素未謀面的人居然可以談到以前未曾浮現腦海的事!除了謝謝妳以外,還要謝謝森林,謝謝網路吧。

p.s.妳說「逼視傷口不見得是唯一的療傷之道」「無須外力,個人心境本身即可以是輕盈的」,這正是我這一陣子在努力練習的。雖然,還不太能駕馭這種心境的轉換。

Alan Huang

 

◆◆「僕」這個人是和我截然不同的 98/11/20

站主:

你們的對話,真得很精彩,雖然重覆看了n次,還是有一點迷惑。

對於村上先生的作品,我很認同站主的觀點,輕描淡寫的文字中,背負著沈重且嚴肅的生命態度。不過換個角度,他亦是以輕盈幽默的敘述來面對生活中所遭遇的難題。

我著迷於村上的作品,並不是書中的主角有那一點很像我,而是書中主角對事物的觀點有著我沒想過的新角度。換句話說,「僕」這個人是和我截然不同的,看著「僕」的想法,聽著「僕」的對話,可以讓我到達從沒到過的思想國度。

至於「看書療傷」,我倒是沒作過。大概還沒遇過像「僕」書中受到的重傷吧!

鄭隍如

 

◆◆關於村上作品的感想 98/11/26

我對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感想是,它強烈的暗示了現代人心中那份對環境無法信任的不安,隱隱約約地透露一種寂寞的無奈,總令人在暗夜中強烈的感受寂寞的存在,寂寞存在的本身也許就是對人心的最大折磨與試煉。

IM

 

◆◆Just a Few Thoughts  98/12/08

This conversation has really generated a lot of different emotions within me. Self structure is indeed a fascinating topic to all. I just really wish that I could express my feelings in Chinese, especially when writing this reply. I really lik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you two; the way you articulated yourselves is highly enjoyable. <

 

◆◆Just a Few Thoughts  98/12/08

As I was reading what Alan wrote, I felt both sadness and the joy of being able to hope. A strange combination as it may seem, but it makes a lot of sense actually, as least to me. I just want to tell him that "you are not alone," although he probably knows that already. I felt sad because it is sad to see so many people struggling with the angst of having to live in this world, myself included a lot of times. The search for meaning and identity can be so traumatizing sometimes. In plain and simple English: "IT HURTS."

Yes it hurts a lot of times that we have to find answers for ourselves in order to feel liberated. It hurts that we have no other choices, not if we want to be truly happy. The darker force conflicts and chokes, with the part of us that is pure and hopeful. Reading Murakami brings back the strange moments in our lives, mostly moments that we will rather forget. I think his words vividly portraited the abstract feelings of being alive and what that entails; you know, not just the sunshine but the darkness as well. And then us readers have to decide for ourselves how we want to respond and absorb once the intangible sentiment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concrete episodes in his book. Although the danger of feeling self-pity does exist like Evany said, it is not necessary that the result will be so, (just my opinion.) It is very possible for someone to identify with the characters in the book to the point that they use it as drug addicts would heroin, but the problem is within the individual who does so rather than the book itself, right? It is sad to witness scenes like that, but I believe that people who refuse to introspect will find other outlets to achieve that, whether it be Murakami's books or not. Don't you think? Once the individual changes, I believe the meaning of the book will change for him/her as well. And that, is something we alone are all responsible for.

The sadness comes to me as I realize that it is very easy to walk into the wrong path while looking for meaning. It comes to me when i think about how it is so possible for us as humans to alter our perceptions in order to survive many times in our lives. It certainly takes strength and courage to face ourselves as we are, and not what we want to be. For me, that is what Murakami's characters are actually doing: finding out what they are like and accepting those images, no matter how they feel inside. Then salvation comes. We love ourselves truly, when we embrace the parts of ourselves that we would rather do without. Transformation does happen, after we look into our souls despite the pain. We breathe a different air then, the breath of freedom, the freedom of being who we are.

I am rambling on, aren't I? There is just one more thing that I want to say: hopefully one day, i will learn how to find peace and serenity without any outside aid, like Evany suggested. But before that, the journey continues, for me and everyone else who is in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and hoping. For Alan, it is beautiful to see what you are doing with yourself. Let's hold hands and not give up what we all want: true happiness. The dark force may always be there, as it is sometimes a part within ourselves. But lets not forget that there is another part of us that is given to us by god as well; she broke herself into pieces and bestowed those split images onto us. And when we find and recognize those fragments within ourselves and put them back together, we rightfully give back the generous gift. Hand in hand, I believe that we can restore that original face of hers, with faith and hope.

"In the violent moments of our lives, we truly define what we are," said another one of my favorite authors.

ps: I am not a Christian, or a follower of any religion. When I say god, i mean ourselves--humanity as a whole. You know, the innate part of us that is lost and regained throughout our lives.

Babylonn

 

◆◆Just a Few Thoughts  99/01/26

Alive in the bitter sea.

This is my interpretation of Murakami's works. Being struggling and surviving .....

Roger

 

◆◆頹廢.不安.死亡.空虛 99/01/26

閱讀村上的小說會使人沉醉在一種不安與頹廢的狀態之中,在他的作品裡面,死亡與性愛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的文章似乎說明了現代人在世紀末的那種寂寞與空虛的感覺。

8732412

 

◆◆對話 99/02/03

Do we really have to walk out of the black hole of loneliness ?

Do we really have to fight against the emptiness ?

Or, could we just simply sit still and enjoy the sheer happiness of being tortured as a human being ?

8732412

 

◆◆Just a few thoughts again 99/02/12

Murakami's books aren't the most depressing ones yet. ( If you don't think so, try Tropisms. ) Is it true that depression tend to generate genius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How pathetic, if that thought is indeed true.

People get mad, don't they? I sure hope they do. You get mad when you are supposed to. You go ahead and get mad when the situation calls for it.

Depression is nothing but anger turned inward---I didn't say that; Freud did.

You know what? I think he just might be right.

Those characters in Murakami's books---did they get mad or did they not?

I think they did, but not that much. Then again, they might just be really repressed people, like us when we first turned into this thing called adults. Nobody could be that even-tempered, at least not in my reality. Just because you don't see it just because you don't show it just because you are not aware of it----most definitely doesn't mean that it doesn't exist.

What is it?

Fear.

Fear, angst, despair, mechanical motions of living each day without trying to break free of your own demons. You fall pray to your own emotions; you lock yourself in your own private cell; and when the key is right in front of you, you go ahead and ignore it, just because you are afraid. You draw tiny lines and keep yourself in there.

You know what?

Fuck that powerlessness.

Murakami's books are now just put away on my bookshelves---I don't think I would read him that often from now on.

One can only wallow in pain for so long before it completely consumes you.

Moving on isn't cruelty; it's strength.

Being afraid is one thing;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about it--don't kid yourself--is completely another.

Pain, as much as I had enjoyed it, is really just the thin exterior of many deeper emotions that chain us to our fate.

I do agree with one line from Norwegian Woods though, although it's brutally put and not so PC and should be said with more compassion: " Don't self-pity yourself. Only secondary people self-pity themselves."

There are no secondary people though; there are only those who are determined to be happy and those who aren't, and the distinction could be changed in a split second when one changes one's mind.

If you get out there and work your butt off, until you get that second.

Courage is nothing but fear plus action.

I didn't say that; someone else did.

Babylonn

 

◆◆對Eveny, Alan Huang & babylonn討論的一點感想 99/03/12

很棒的討論喔!

我很贊成 Alan 所說的「每個人,還是會用她(她)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或去『利用』村上春樹」。也覺得 Evany 的回應不只是輕巧的smart, 而是更深沈的wise。當真的逼視到生命的沈重闇暗,除了像永澤和渡邊都喜愛的Joseph Conrad 揭示的 "Horror!Horror!" (恐怖!恐怖!)那般的「重」,村上的「看似輕盈不在乎」或許更貼近現代人對生活對生命的感觸吧。於是原本無可訴說的悲傷,連想哭都會覺得已經太老而哭不出來的蒼涼都可以藉此得到抒發。對於你們說到的「陷溺」和Babylon針對madness, anger 和 depression 的感想,不知道為甚麼老讓我想到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中的死於火或死於水的文字。(嗯,我記得關於這個,昆德拉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來的,到底是誰呢?如果有人告知,我會很感謝的。)死於火是昇華,死於水是陷溺:

...,for the body is temporal and thought is eternal and the shimmering essence of flame is an image of thought.

Water is the element that kills those who have drowned in their own selves, in their love, in their madness, in their reflections and maelstroms.

很抱歉,我手上只有英文版。但是昆德拉說得好,所以我還是抄給大家看。或許這是為甚麼「耽溺」、「淪陷」等字眼大都是水字旁吧。直子的井雖然是乾涸的,她還是溺死在自己的闇水裡。五反田更可憐,死在水裡靈魂恐怕還是尋不到出路。

當看到你們對於陷溺,瘋狂和自傷自憐的討論,我突然想,其實誰不是仰望著天空渴望飛翔?但是能從自己的牢籠掙脫的幾希?不管是逼視傷口也好,療傷的嘗試也好,陷溺應該只是過程,而昇華才是目的吧。至少這是我自己陷入悲傷無助時,唯一神智清明的願望。

X

 

◆◆村上的作品有一種魔力 2000/02/19

對我來說村上的作品似乎有一種魔力,讓我不得不上癮。他的作品使我跳脫了生命的低潮,也伴著我渡過了軍旅生活。我寄情於當中,我甚至將它視為一門學問,徹底地讀過,也訓練了我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如果說我是他的信徒,我想那也不為過吧!

在《發條鳥年代記》中我看見了一種獨特的思考方式,即使發生的事,有如流水般的過往,他仍然在乎,卻冷靜下來去尋求更好的解決之道,這不是一般人所少有的嗎?久美子的失蹤,喚醒了書中人和我的反省,到底我們的生活方式出了什麼錯誤。書中也提到久美子與男人在床上垂涎的相交,更挑戰了許多人的價值觀,我知道壓倒性的絕對,在我腦中不斷的漫延。

《人造衛星情人》裡,那種高張的幻想,讓人不得不進入其中,不過 sputnik 裡那隻小狗是我比較在意的事,我想他的作品的確讓人沉迷,也讓人無法抗拒,這就是他的厲害吧~~。

Samuel

 

◆◆借題發揮一下 2000/03/01

^^~~看了好多人在閱讀隨想的對話……。忍不主想說說話..^^(一定很多人有這樣的衝動吧,呵)

我看的滿快的,有點跳著看~~可能會有點斷章取義吧,對這點感到很抱歉~~ 只想借題發揮一下。呵...

看到 Evany 寫到的「顧影自憐」,覺得很有感觸……。

「讓讀者從文字中自我觀照、尋得超克痛苦的力量,的確是文學能夠提供的積極意義之一。如果你的經驗正是如此,那麼我其實該恭禧你(我相信你是具有這樣的能力的)。但我擔心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這麼順利地尋找到新的義義與價值。尤其我察覺到的那些「顧影自憐」式的讀者,很可能反而將自己推到黑暗的死角後,就出不來了。他們在追尋悲劇,卻反而被悲劇給困住,最後可能被自己心中的幽靈給逼到絕境。這是我之所以說「不鼓勵大家把自己投射到故事情境中」的原因。」

事實上是如此吧,許多人即使不是自視甚高,也不自覺會掉到顧影自憐的窟窿裡。雖然我自己不願意承認,但我相信我常也是這樣的,起碼很多相信自己判斷力的人會說我是這樣的。更該說~~今天我如果遇到一個跟我情況一模一樣的人,我會說他不過是在顧影自憐……。以那我自己聽到會厭惡的,具有某種同情某種自傲的語氣去說……。

我常不小心陷入,可能就是那種顧影自憐吧。

覺得很悲傷,打死都不願意承認但其實就是孤獨的情緒中(可能自己討厭別人顧影自憐,所以當自己在顧影自憐的時候的任何行動或情緒都會很反感,都不想承認...^^")

我的種種特質,跟村上的種種特質揉合在一起,是否註定了我是會迷上村上的呢?「利用」村上……說的好……的確是一種形式的利用……雖然要承認這點是滿叫人討厭的...^^"(就好像承認去愛人只不過是一種利用一樣,即使很認真的覺得那是真的愛...)

總是被人很關懷的罵我逃避人群,或說我放棄人群,是我不願意跟人交往。或許吧,也許那真的是事實──有很多事情我除了嘔都沒有能力反駁。好像就是沒有人願意覺得我不是故意的……常常被人不諒解……也因此所苦……有時想想或許我真的就是有那種讓人想責罵的特質吧....^^"。

今天我遇到像我這樣的人,其實也會狠狠的不留情的用殘酷的語言責備他~~,因為我終於找到可以責備的對象了~~^^"……。一方面於心不忍,一方面忍不住氣,這種在自己體內打架的情況真是不太舒服~~^^"。

看到 Evany 的話,說「我寧可欣賞他們以愉悅的態度享受村上作品中的幽默和無稽,也不忍看他們在陷溺中不可自拔。」覺得很能理解那樣的心情……那有種媽媽的感覺吧。呵~~。

有的時候,「不懂」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我有時候會說一些莫名其妙讓朋友不懂的話(....^^")

「啊?不懂~~」聽到他們這麼說的時候反而覺得有點欣慰,有點放心。自己心中覺得苦的東西不被人了解,當然多少有些辛苦。不過想到他們不了解那樣的苦,不覺得那樣是苦,覺得他們有某種我沒有的幸福,覺得很高興....^^。

其實覺得村上的人物都有某種堅強,雖然他們看似是頹廢的~~。我想我一直想像那樣活吧,即使眾人都會說,那是不順遂的……,我想也許我不要太幸福,還比較好吧……。

幸福,會被人指責說不知惜福……起碼我的狀況是這樣的……。

我擁有的,是我不想求的。想求的求不到,久了就不求什麼了……。也不要幸福了,起碼不會被人責備,不是嗎……。大家都會刻意去同情憐憫可憐的人的~~不是嗎……。

Mayo

 

◆◆Evany say 2000/03/01

Dear Mayo :

謝謝你的回應,對話空間的成長速度雖然不像一般留言板那麼迅速繁茂,但是總算留下一點值得回味的內容,這是到目前為止最令人欣慰的事。

看了你的留言,很高興村上的讀者願意用沈穩的內省的態度來思考和辯論。可是其中有一句話最令我觸目驚心──「那有種媽媽的感覺吧,呵~~ 」

啊∼∼我在心裡尖叫了起來,「媽媽的感覺」??怎麼會是這樣的反應???∼∼

呵呵,還是謝謝你的留言。歡迎有任何想法,繼續對話下去。  ^_^

Evany

 

 

 

   給主編:我來聊天了……

 

 

           

首頁
回首頁 
關於
 關於 
評論
 評論 
創作
 創作 
感覺
 感覺 
Links
 Links 

          

~ 村 上 春 樹 ~

繪圖:小花小花 美術設計:Evany
(c) China Times Publishing,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你有作品要發表? 本站資料內容有誤? 你要提供新資訊? 歡迎利用 Email 與我們聯繫。
本網頁著作權屬各創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