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首頁
名家檔案
村上春樹的網路森林
Murakami Haruki's Wook

 

 

對話空間 21

 

 

 
……新朋友請先看看對話空間宣言

主題:旅行、閱讀與漂流

關於漂流 ( 307,99/04/26)
答覆 ( 李友中,99/04/27)

 

◆◆關於漂流 99/04/26

花了一點時間,將李友中的「漂流、記憶、與救贖」細細讀了一次。能夠從社會承諾這個角度來理解村上風格變化的原因,我想是目光如炬的。至於將漂流旅行與自助旅行做出隱含「高眉」、「低眉」意義的判別,我想還有討論的餘地。畢竟,旅行是很私密、很個人的事情,是否在「觀光景點」就一定沒有「救贖」的可能?原因是離開了日日生活的熟悉環境,疏離與漂流自然形成,在京都清水寺、在紐約時報廣場,對某人而言,只要跟記憶相關,自然就有感受出來,這與觀不觀光,好像沒有太大關係。

事實上,就我的經驗而言,前年到東京,讓我感受最深,眼淚幾乎奪眶而出的,就是淺草觀音寺的雷門,原因是我的祖父、父親都曾到此旅遊留影,而祖父、姑媽慘遭大轟炸,屍骨無存的兩國地區,也在此不遠。不同的時間裡,三代人都在這個雷門留下身影,如今人事全非,那種生老病死流逝而過的歷史感,真正叫人悚然而驚,恍然若有所悟。至於這是不是就是一種「救贖」,那就非所能計了。

就我很主觀的看法,本質上,旅行跟閱讀(包括電影、音樂)頗有相通之處,可以說都是一種「漂流」。年輕時,漂流的目的是想看得更多、看得更好玩(不停移動,看到、摸到、體驗未見的新環境);年紀大了,對人生多了些體驗,漂流的目的便成了看得更深刻、看得更有意義一些。這是生命成長的豐富歷程,絕不是判然一分為二,可以以此驕彼,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的--相對於其他在「自助旅行」階段便止步不前的作家而言,村上春樹所以吸引人,我相信,也正在於這種忠實於生命的不斷成長吧。(當然,如果從「忠實於生命的不斷成長」的角度來看,那所謂「社會的承諾」、「救贖」云云,對村上個人而言,也就不是那麼重要,或者說太沈重,因為那都已經是「第二義」了。)

307

 

◆◆答覆 99/04/27

謝謝您充滿深意的批評與指教。

確實,旅行到一處讓人難以忘懷的地點,讓美麗人生增添快樂的回憶,實在讓人替您高興。我也不認為場所是問題,是觀光景點也好,不是觀光景點也好,重要的是您本身所觸發的感動吧?

非常感激您的指教。謝謝。

李友中

 

 

 

   給主編:我來聊天了……

 

 

           

首頁
回首頁 
關於
 關於 
評論
 評論 
創作
 創作 
感覺
 感覺 
Links
 Links 

          

~ 村 上 春 樹 ~

繪圖:小花小花 美術設計:Evany
(c) China Times Publishing,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你有作品要發表? 本站資料內容有誤? 你要提供新資訊? 歡迎利用 Email 與我們聯繫。
本網頁著作權屬各創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