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首頁
名家檔案

                    

村上春樹的
網路森林
Murakami Haruki's Wook
評論

 

關於村上的

破解「獨斷與偏見」的《遠方的鼓聲》

 

 

評論

■蠹魚頭 

 

閱讀 

訪談 

報導 

40 歲以前,我的獨斷與偏見,讓我很不以村上春樹為然。我總覺得他不是一個好的小說家,總覺得他虛無蒼白,游談無根,沒辦法堅實地踏在土地上過活。40 歲之後,我的看法有所改變,我坦然承認我的獨斷偏見未必正確。村上春樹就算不是一個截斷眾流的偉大小說家,至少也是足以成一家之言的好作家。對於寫作,他的誠意毋庸置疑。

這一切的改變,跟這幾年他陸續寫出的《地下鐵事件》、《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不無關係。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因為《遠方的鼓聲》這本書。我甚至相信,如果我的日文夠好,能夠更早一步讀到這本書,也許我對於村上的偏見便不會也不敢那般獨斷了。

《遠方的鼓聲》是本旅行隨筆。這本書是村上在40歲之前為了「安頓自己」,花了3年的時間,在羅馬、雅典、地中海、西西里……等地邊旅行邊寫作的旅途紀事(用被膨脹渲染的「村上辭彙」來說,叫做「漂流、記憶與救贖」。)旅行隨筆不好寫,一個不小心便容易寫成觀光流水帳。此中決定成敗的關鍵無非一個「看」字。旅途中,什麼值得看?怎樣看?看完之後又如何把這點點滴滴貫穿起來行諸於文?在在都考驗著作家的性情與才情。

在這一點上,村上無疑是名高手,照近也照遠,見樹又見林,從大大的「義大利的郵政事件」看到小小的羅馬「焦焦蜂和卡羅蜂」;從「德國晨跑的妓女」對照出「義大利慢跑者的特徵」;從小島小村莊的垃圾老是消失無蹤,引出「荷蘭垃圾回收者的來信」,然後歸納出希臘島嶼貓滿為患的原因。這種不落俗套的「觀看之道」,宛如以「好奇」為餌,很容易讓人興致勃勃,被他的眼睛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更何況他還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畫龍點睛,一矢中的,把極其微妙的場景人性,寫得讓你會心微笑或開懷大笑。

然而,就一個靠文字吃飯的人而言,能看能寫,也不過是第一步。你到書店旅遊書架上,順手一翻,能達到這種程度的書籍,並不在少數。旅行隨筆難寫得好的第二道關卡叫做「觀照」,換言之,「看」了之後,還要回過頭來,以所見所聞來跟自己「對話」。這種對話,有時是文化性的,有時是事件性的,有時是哲學性的。這種東西,多了會讓人覺得煩,把文章搞成了「私旅行」,無法引起共鳴;少了的話,卻又彷如一齣只有對白沒有獨白的戲、只有色彩沒有留白的畫,無法更上一層樓,讓人得窮千里目。

《遠方的鼓聲》中,村上的獨白不多,卻處處耐人尋味。〈前言〉中的大段獨白,直接切入點明這是「即將四十歲的不安男人的攜妻旅行」,原因都是因為「聽見了遠方的鼓聲」。全書中偶而一句、兩句或一小段的獨白,也未曾脫離這個主題。於是他會從旅行中的「換錢事件」觀照到「女人並不是因為有想生氣的事而生氣,而是想生氣而生氣。而且她想生氣時如果不能讓她好好生氣的話,往後會變得更糟糕。」從而自我解嘲地說:

在我身後有扮演希臘悲劇的合唱團,唱著「人生總是這樣,沒辦法呀」,在妻的身後的合唱團則唱著「不,向宿命挑戰才是人的本性」。而每次都一樣,我這邊的合唱團比她那邊的聲音小了幾分,熱情也不夠。

這樣的獨白,讓人看到了旅行,看到了即將四十歲有血有肉的村上春樹,也看到了活潑潑充滿生機趣味的人生!

從小說看作家才情,從散文看作家性情。這是我一直以來不變的看法。此書卻兼而有之,讓人看到村上春樹特立獨行的性情,也看出他慧眼獨具的才情。此所以蠹魚頭鄭重推薦《遠方的鼓聲》也!

 

∼原載遠流博識網【蠹魚頭推薦

 
Post Time: 2001/04/06

 

給主編:我的評論,關於村上……

 

 

           

首頁
回首頁 
關於
 關於 
評論
 評論 
創作
 創作 
感覺
 感覺 
Links
 Links 

          

~ 村 上 春 樹 ~

繪圖:小花小花 美術設計:Evany
(c) 2001 China Time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你有作品要發表? 本站資料內容有誤? 你要提供新資訊? 歡迎利用 Email 與我們聯繫。
本網頁著作權屬各創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