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護區】--作品解析

(收錄文章 since 網路森林1998∼,著作權屬各創作者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 對話式的旅遊導覽《邊境•近境》/吳聊

在這個出國旅行如同家常便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資訊包羅萬象淹死人的年代,遊記或嚴肅的稱之為「旅行文學」的文字,到底該如何書寫才有意義?才能吸引人?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們這個年代,每個書寫此類文體的人,不得不預先放在腦袋中思考的問題。這也同時是村上春樹的作品《邊境•近境》的起點。

在西方,遊記最早是由一些往來於不同區域的商人所撰寫,除了寰宇搜奇,為自己的商品增添價值之外,更有替權勢者蒐集情報的戰略意義。一直到了啟蒙時期,西方人在百科全書式的思考脈絡與船堅炮利的支持下,新興的國族國家、資本與科學家結合成三位一體,開始一段擴張殖民的歷史,其中由國家提供武力為後盾,資本對外擴張市場,科學知識架構帝國之眼凝視的角度與視野,而遊記便是這些帝國先鋒隊的勘察成果。村上春樹當然沒有條件也無意願繼承這種書寫計畫,儘管他這本著作的金主是當今世界貿易大國日本的雜誌社。在書中村上春樹的凝視與其說是搜索性的、探險性的,不如說是對話性的。在「墨西哥大旅行」的章節中,對於「為什麼到墨西哥旅行?」的回答,不是以墨西哥的風土民情如何如何特殊的方式作答,而是將之與自己的生命史對話,反省觀光櫥窗與旅遊工業的共謀,以及旅人在此工業中的得與失,同時也藉此探索了自我的邊界。

台灣近幾年來,各類旅遊書如雨後春筍,有翻譯的旅遊指南,有墨客騷人的旅行文學,有伴隨節慶、展覽而完成的作品,甚至購物(血拼)指南等等。這些書籍的銷售量與台灣人民所得提高,逐漸有能力有需要出國觀光有極大的關係,同時主要的介紹對象也從最早的日本、美國,逐漸轉向歐洲。旅遊成為時尚與品味的象徵,這一點可以從旅人一本本充斥著大頭照但無法分辨地景的相簿得知。對此村上春樹藉著感官的調動,以素描、觀察、記憶、標題般的文字等辦法,穿透表象,直透內裡。「諾門罕的鐵之墓場」一文中,村上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望著五十五年如一日的戰爭遺跡,感受到的不是欷噓或蒼涼的美感,而是象徵著日本現代與傳統的分水嶺,是一段訴說著日本人「以沒有名字般的消耗品,被效率極其惡劣地殺死了」的故事。而這樣的故事,正是作為現代推銷日本國民的血脈,儘管已逐漸為日本人民所遺忘或掩蓋。

「魔鬼總動員」電影中,有一句對白,可以作為結語,負責「神遊」的經理對阿諾說:「你知道每次旅行中,唯一不變的元素是什麼嗎?是旅人自己。」只是「這個旅人自己」,是個尚未完成也無法完成的自己。 除了品味以外,旅行還有其他的樂趣。

原載於《破報》


(Post Time: 99/12/28 )

 

 
地址:108 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 3 段 240 號 2 樓  服務電話:02-2304-7103 【客戶服務專區】
© 2008,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