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 莫讓它漸行漸遠邈渺難尋/李偉
《大公報》社長吳鼎昌其人其事

獨立作家

【類別最新出版】
認識軍人精神疾病
兩界智慧書
臺灣的媽祖信仰
在歐洲呼喚世界:三十位歐華作家的生命記事
紅色史褶裡的真相(五):士林紅色·域外紅感


被扭曲的民國報人史:張季鸞、范長江們的筆下人生(WJPC0455)

類別: 總經銷代理>獨立作家
叢書系列:獨立作家
作者:李偉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8日
定價:430 元
售價:34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8頁
ISBN:9789869244947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 莫讓它漸行漸遠邈渺難尋/李偉《大公報》社長吳鼎昌其人其事



  序 莫讓它漸行漸遠邈渺難尋/李偉

記不清具體年份,大致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某家媒體,招聘採編人員,筆試題中有「對范長江進行評析」(限300字)。應聘者既有志於報業,對范長江這位現代報業史上赫赫有名的報人,自然有文章可做。豈料答案竟是「長江是有名的笑星,個子特矮,唱做俱全」。以下評析長江所演的幾個小品,如此,如此。

「爾曹身與名俱滅」,又道是「寂寞身後事」。長江之死為1970年10月,距答題時不過20餘年。就成為類似《笑林廣記》的笑料,很顯然,答題者是把范長江與演娛樂小品的潘長江混為一談。
這當然不是個例。

筆者也有親身經歷。我曾邂逅一位畢業於上海某名牌大學的年輕編輯,閒談中談及報人儲安平以及《觀察》,他搖頭回應,至於「章羅聯盟」、「反右」,他也一概茫然。

對此,我曾反覆沉思,在青年一代中,怎會有如此歷史盲點?

不久後,我看了一本台版的書。作者是一位南京師範大學出身的女編輯,書中這樣說:「我出生於1971年,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一代。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我受過相對系統而完整的現代教育,時間長達15年!可是,我的課本竟然沒有反右鬥爭、竟然沒有文化大革命。除了道聽塗說、斷章取義、猜想臆測、似是而非,我沒有正常渠道可以瞭解新中國的歷史。於是,直到開始工作、走上社會,我仍然天真地以為1949年以後的天災人禍,都只是意外,只是偶然,至多也只是少數別有用心者禍國殃民的結果。然而真相還是接二連三地浮出水面,我像泰坦尼克號遭遇了冰山,轉瞬間便成了一條無處擱淺的破船。問號,問號……」

我震驚於這段沉痛的自白,思索這種現象的何以產生。

一位著名的翻譯家說明了真情:「誰在這裡和那時寫過反右、『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大家都嚇破膽。整人的自然不會寫,竭力表現自己的忠誠,爭取火線入黨。挨整的自然不敢寫,不知道明天的命運如何。有些老實人真誠地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拚命深挖自己的『反動思想』,不敢也不會思考所發生的事。起鬨者但求自保。即便清醒的人認識到運動的荒謬,也不會產生秉筆直書的念頭。恐懼籠罩在所有人的心頭。」

生者默默,逝者息言,這就是前述現象的由來。

真實的歷史,可以被迴避、被諱言、被封閉;還有時間會沖刷一切,無論賢愚與不肖,都會「落花流水春去也」,來一個赤條條地乾淨。這是相當可怕的人為的歷史失憶、失真。

即以現代報業與報人往事而言,如范長江之死,不過四十餘年。今天仍能記得人世間有過范長江的還有幾人?雖然大陸在1990年設過一個「中國記協范長江新聞獎」,這也僅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還依稀微茫地記起范長江這個名字。然而如果要問:「范長江是怎麼罹難的?」再進一步問:「為什麼許多新聞界精英如劉克林、楊剛、孟秋江、蔣蔭恩、鄧拓、李平心……這一長列名字,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都選擇了自殺?」甚或再有人問:當年原本卓有聲譽、膾炙人口的民間報《大公報》怎會在大陸消亡?同是民間報的《文匯報》又為什麼最後轉型為官方報?「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答題或恐為難了。

歷史長河向例由兩條支流匯聚而成,一是官家所治之史,以報史言,那些用科研資金沾溉而成的現代報史或報人舊事,大半難以稱之為信史、良史。這因動筆之初,早就設置縱橫交錯不可逾越的底線。這些底線原本真實存在,然而難以面對,後來者最好概不知聞為上佳之策。再說雖為靈長動物的人類,卻有健忘本性。既事過境遷,不再存憶。而今而後何必舊事重提,傷痛再溫,於是繞過它,由此湮滅。其間雖也有學界俊英、獨立崖岸之士,也願獻以良史。然幾番碰壁,雞蛋怎能與石頭相撞,也就就此噤聲輟筆。筆者曾見過一本作為高校教材的《××報百年史》,竟無一字寫及該報所遭的「辛酉之災」(即反右運動)。據當年的知情人曾是北京該報編輯的吳永良稱:被劃入右派行列的有總編毓明、副總編趙恩源、記者部副主任蕭離、記者蕭風、戈衍棣、單于越、尤在、吳永良、顧國權、朱沛人、毛健吾;副刊部編輯高汾等20人之多。

歷史長河的另一支流,就是私家所治之史。私家治史雖管窺蠡測,甚或一孔之見,但憑其史才與史識,能從浩如瀚海的史料中披沙瀝金,去偽存真,而成名山之作。即使如個人筆下的回憶錄或自傳,只要治史者不曲學阿世,有意作偽,也往往較官史更接近真實。漢太史公司馬遷雖「身處殘穢」,而猶發憤著書,寫成祟實斥偽的中國通史《史記》,開創私家治世的典範。近年私家治史佳作迭出,如齊邦媛《巨流河》、高爾泰《尋找家園》、龍應台《大江大海》、王鼎鈞的四部文學回憶錄,都是此中上乘,足資後人效法。同樣,報人所撰傳記與回憶錄也如雨後春筍,春色滿園。

筆者壯歲從事報業,此後有關報史與報人軼事,經常閱讀。發現這類著述頗多不足,有故意諱言者、無心失漏者、語焉不詳者,甚或有意扭曲者……歲月不居,人生易老,筆者雖年已九旬,敢將「衰朽惜殘年」,深願重議報人往事,「補苴罅漏,張皇幽眇」扭曲者正之,不詳者全之,力求接近或還原真相。雖然「取法乎上,僅得乎中」,而仍摸索前進、不稍懈怠,本書20餘篇,即是勞作結果,謹此就正於方家,時年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