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郭強生談 Possession<迷情書蹤>
聯合報:拜雅特《黑色小書故事集》開鑿光的顏色

圖文‧漫畫

【類別最新出版】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A-I:從亞馬遜女戰士國到靛藍雙島【全新修訂版】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J-Q:從翠玉國到濟諾塔島【全新修訂版】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R-Z:從紅河流域到季佐特國【全新修訂版】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A-Z【全新修訂三冊套書|附全球獨家授權.普拉斯畫作A5資料夾】
勇者系列/第五集:魔王與絕望勇者


迷情書蹤——一則浪漫傳奇(AA0088)
Possession : A Romance

類別: 時報書系分類>圖文‧漫畫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A.S.拜雅特
       Antonia Susan Byatt
譯者:于冬梅、宋瑛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31日
定價:499 元
售價:39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720頁
ISBN:957134130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郭強生談 Possession<迷情書蹤>聯合報:拜雅特《黑色小書故事集》開鑿光的顏色



  書摘 1

第一章

一切如故。花園、綠樹
盤根其上之蛇、金澄的果實
枝叢蔭網下的女子
奔流之水、碧綠之方
一切如故、自始如舊。古老世界的邊緣
海絲佩拉蒂姊妹的金蘋果園,果實
閃亮在永恆的枝椏上,在此
守護之龍拉登,捲起珠寶頭冠
刮抓金色龍爪,磨尖白銀龍牙
打盹小睡,歷經久遠的守候
直到狡黠的英雄,海克力士
前來強奪、盜取金果

──藍道弗.亨利.艾許
引自《冥后普羅賽比娜的花園》(一八六一)

這本書沉甸甸、黑壓壓的,上頭滿是塵埃。厚實的封面早已彎曲開裂,想當年,它早就已被蹂躪得面貌不堪。書背持續地脫落,應該說──是夾立在書頁當中,宛如一只鼓凸厚重的書籤。一圈圈骯髒的白色布帶纏在書上,盡頭還打了個勻稱的蝴蝶結。圖書館館員將這本書交給了正在倫敦圖書館閱覽室內苦等的羅蘭.米契爾(註 1),他是在上鎖五號保險櫃這裡找著這本書的,平常,這書就放立在《普里阿普斯的惡作劇》與《希臘式愛情》兩書之間。此刻是一九八六年九月某日上午十點,羅蘭坐在圖書館裡他最鍾愛的一張單人小桌旁,桌子雖然湊在一根四角方柱後頭,但他仍然可以清楚完整地看到壁爐上的掛鐘。在他右手邊是一扇鑲滿陽光的高窗,往窗外看去,還可看到聖詹姆士廣場上昂揚的綠葉。

倫敦圖書館是羅蘭最喜愛的地方。建物雖然陳舊,倒不乏高尚儒雅之風。古趣盎然的建築物,卻也是現世詩人或思想家樂於棲息留連之處。他們經常蹲在書櫃邊金屬接合的地板上,有時則在樓梯轉角處欣然地辯論互詰。卡萊爾曾經來過這裡,喬治.艾略特也曾在書架之間逡巡。羅蘭彷彿可以看見她身著一襲黑絲長裙、搖曳著絲絨裙襬,翩翩然地穿梭在教堂神父之間;他也聽到她穩定的步履聲,蹀踱在日爾曼詩人當中。藍道弗.亨利.艾許也曾經來過這裡,在歷史和地形學中,搜索著少有人注意的細微末節,滿足他聰慧的心智和記憶;要不就是依照英文字母井然有序的排列,逐條鑽研各種科學或相關研究──如舞蹈(Dancing)、聾啞(Deaf and Dumb)、死亡(Death)、牙科醫術(Dentistry)、邪魔與鬼神學(Devil and Demonology)、分布(Distribution)、狗(Dogs)、傭人(Domestic Servants)、夢(Dreams)。在他那個時代,進化論方面的研究向來都是編列在「前亞當時期人類」之下。一直到最近,羅蘭才發現倫敦圖書館裡竟然還收藏了維科著作的《新科學原理》,那可是艾許當年的藏書。艾許的藏書散落歐美各處,這是最讓人遺憾的。截至目前為止,艾許藏書最豐富的地方,當然首推美國新墨西哥州羅伯特.岱爾.歐文大學裡的史坦特收藏中心,而莫爾特模.克拉波爾就在那裡,孜孜矻矻地編纂他的曠世巨作:《藍道弗.亨利.艾許書信全集》。毫無疑問地,現今,書本就和光影聲音一樣無遠弗屆,不過,在艾許收藏的維科裡,說不定還是有那個角落上的小註解,就連孜孜不倦的克拉波爾都沒發現。羅蘭尋找的是艾許《冥后普羅賽比娜的花園》一詩的出處,此外,一想到艾許曾以手指撫觸、以雙眼審視這些句子,閱讀起來又自有另一番樂趣。

很快地羅蘭就發現,這本書已經很久都沒有人動過,說不定在納入圖書館之後,就再也不曾有人翻閱。圖書館員拿了一塊花格子乾布,拂去了書上的一層積塵,一層又黑又厚、頑強固執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灰塵,一層積聚了煙與霧、來自空氣清潔法案頒布之前的灰塵。羅蘭解開書上的繫帶,才一攤開,書本立刻像個盒子似地,褪色的紙張一片緊接一片地自裡頭嘩然散開,有藍、有奶油白、有灰,上頭佈滿鏽褐色的字跡,那是鵝毛筆尖留下的棕色刮痕。羅蘭驚喜交加地認出了這些筆跡,這些寫在書籍帳單和信件背面的文字,顯然是艾許閱讀維科時所作的註記。圖書館員表示,這些紙張看起來應該是沒有人碰過,每張紙的邊角和外緣都如煤炭一般的黑,乍看之下,就像是訃聞信封上的黑色框框。它們恰恰精準地扣在現在的位置上,亦即紙頁的邊緣與污跡的邊緣。

羅蘭問說,如果他著手研究這些摘記,是不是符合圖書館的規定。他留下了個人身分資料;他是布列克艾德教授的兼任研究助理,自一九五一年開始,布教授就一直在編纂《艾許作品全集》。圖書館員躡手躡腳地走去撥電話,就在他離開之後,這些沒有生命的「紙葉」又繼續窸窸窣窣地飄然飛落。繫帶的解開,為它們帶來了生命。是艾許把它們擺在這兒的。圖書館員走回來說可以,這麼做並不會違反館裡的規定,只是羅蘭必須要非常小心,千萬別把原先夾頁的次序弄亂,以便館方來日編目登記。如果米契爾先生真能有什麼重大發現,圖書館員也會很樂於聽聞的。

方才發生的這一切,還不到十點半就告結束。接下來的半個小時,羅蘭很隨意地做著功課,他翻前翻後地讀著維科的著作,一會兒找普羅賽比娜,一會兒讀讀艾許的註記,讀他的註記實在很不容易,因為艾許用了不同的語言寫下這些註記,而寫註記時,他又把字寫得碎碎小小的,看起來有點像是印刷體。比起他題詩又或是寫信時那種大方典雅的字體,這實在很令人難以相信,兩種字體居然來自同一個人。

十一點,他在維科的著作裡找到了相關的段落。維科曾以神話和傳奇中種種詩意的隱喻尋找歷史真相,這些加總起來,就成了他的「新科學」。他的普羅賽比娜代表的是穀物,乃商業與社群的起源。藍道弗.亨利.艾許的普羅賽比娜,則一度被認為是針對維多利亞時代質疑宗教的反思,是對復活神話的思索。萊藤爵士曾經為她作畫,狂亂、幽渺,一尊置身於黑暗地道中的金色姿影。布列克艾德則相信,在藍道弗.艾許心中,普羅賽比娜代表的是早期神話時代歷史的化身。(艾許也曾寫過一首有關吉朋的詩以及一首關於可敬的畢德的作品,這兩位乃是研究走向極為不同的歷史學家。布列克艾德就曾針對藍道弗.亨利.艾許及其相關歷史編纂學,寫過一篇文章。)

羅蘭就著譯本,對照艾許的文字,順手抄錄了一些段落到索引卡上。這種索引卡他有兩盒,一盒是蕃茄紅,另一盒則是深濃的青草綠,盒上還有塑膠做的彈簧跳夾,在圖書館的靜謐中砰砰作響。

麥穗又稱為金蘋果,在世人尚未發現黃金這種金屬之時,金蘋果理應就是世上最早的黃金……因此,海克力士最初從海絲佩拉蒂花園帶回來,又或這麼說,採摘回來的金蘋果,應該就是一種穀物;然後這位高盧人海克力士,便從口中釋出種種有關這枚金蘋果的事蹟,令世人聞之神往不已:這在後來,有人發現原來乃是一則與田地有關的神話。從此,海克力士成為庇祐尋覓寶藏之人的神祇,寶藏之神乃迪斯(亦即普魯托),也就是他,將普羅賽比娜(也稱為賽麗絲或穀物)帶往詩人大筆描繪的地府。依照詩人的描述,地府最初的名稱為冥河,另一個名稱則是亡者之土,第三個名稱是犁溝的深淵……而伊尼亞斯在古羅馬英雄時代最博學的詩人維吉爾筆下帶入地獄,或地府的金色樹枝,其實正是這顆金蘋果的化身。

在藍道弗.亨利.艾許筆下的普羅賽比娜,「在幽冥中一身肌膚亮麗如金」,同時也「如穀物般發散黃金的光芒」,又或是「身繫金色的鏈環」,這有可能是珠寶又或是鎖鏈。羅蘭仔細地在穀物、蘋果、鎖鏈、寶藏這些標題下,寫下可相互參照的資料。夾在維科這段文章出現的這一頁裡,有一張蠟燭帳單,在帳單背面艾許這麼寫道:「個體的存歿如此短暫,融入社群的思潮,修正改變、爾後死亡;然而放諸生生不息的物種,卻得以採摘其飄忽生命的果實。」羅蘭把這段文字抄錄下來,又做了另一張卡片。

他在卡片上自己這麼問道:「疑問?這段文字是引自別人還是艾許自己寫的?普羅賽比娜會不會就是文中的物種?這個想法很接近十九號索引卡的內容。或者,她會不會是文中的這個個體?他是什麼時候把這些紙箋放在這兒的?紙箋是寫在《物種起源》之前還是之後?總之,這點還不能斷定──大體而言,他一向對人類進展很感興趣……」

十一點十五分。時鐘滴滴答答地響著,微塵在陽光中飛舞。羅蘭陷入了沉思,追求知識的道路綿綿無盡,說來枯燥、卻又令人嚮往。他坐在這兒,重整著一位死去的人讀過的文字,努力地追索,正好有圖書館的時鐘以及微微扁下的肚皮為他計時。(倫敦圖書館裡是不准帶咖啡進來的。)他勢必得把這些從來沒人發現過的寶藏拿給布列克艾德看,而布列克艾德一定會表現得既得意又不屑,不過再怎麼說,他至少會很高興這些寶藏還被鎖在五號保險櫃這兒,而沒有像其他藏書一樣,全被拐到了位於和睦尼市的羅伯特.岱爾.歐文大學裡去。但他一點也不想把這事兒告訴布列克艾德。他喜歡將知識佔為己有。普羅賽比娜是在兩百八十八和兩百八十九兩頁之間,然而在三百頁底下,卻又壓了兩張對摺起來的完整稿紙。羅蘭小心翼翼地打開,兩張稿紙都是艾許用行書體寫下的書信,抬頭也都同樣寫著他位於羅素大街的住址,日期則是六月二十一日。年份不詳。兩封信的開頭都是「親愛的女士」,信末同樣都沒有簽名。其中一封明顯地比另一封來得簡短。

親愛的女士:

自從我們那一次令人驚喜的談話,我的腦中就再也容不下其他思緒。對於身為詩人的我,這種感覺絕無僅有,或許,對任何人而言,都難得能有這般感受,竟能體驗到如此心領神會的共鳴,如此共通的才思與見解。寫下這封信,是因為我強烈地感覺,我們確有必要繼續這樣的談話,而且在我印象中,您也正如我一般地驚喜,深受我們那令人驚艷的因此我不加思索,想知道我是不是能夠前往拜訪您,日子或許就暫定在下週某一天。我認為,我清清楚楚地明白,這一切絕非出自愚妄或誤解,你我無論如何都該再度交談。我知道您深居簡出,由此更可見得親愛的克雷博(註 2)是何其地幸運,居然能讓您出現在他的早餐會上。想想在那些大學生不失幽默的胡謅之中、還有克雷博精心捏造的奇人軼事,甚至連那尊半身塑像,居然都能讓我們說上那麼多話。這真的很難得,單單對你我而言。這種感覺絕對不會只是我自己一個人

第二封信則這麼寫道:

親愛的女士:

自從我們不期而遇愉悅地交談之後,我的腦中幾乎再也容不下其他思緒。我們是不是有可能再繼續這樣的交談,私底下、找個空暇的時間?我知道您深居簡出,由這更可見得親愛的克雷博是何其地幸運,居然能讓您出現在他的早餐會上。我由衷慶幸他能如此健康長壽,以八十二歲的高齡,仍然有此心力,願意在一早的清晨裡,廣邀詩人與大學生、數學教授,以及政治學者歡聚一堂,而且還以他慣有的熱情,告訴我們那尊半身塑像的軼聞,同時一點也沒怠慢了奶油吐司的現身。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覺得奇妙,我們居然能在轉眼之間,就對彼此瞭若指掌?因為我們對彼此的瞭解確實是出奇地熟稔,不是嗎?也或許,這會不會是一個年屆中年且多少不受好評的詩人過度驚喜的情緒,因為他發現他那無人理會、幽深難解、百轉千迴卻意理清晰的詩義──當然,既然從來沒人真正懂過,他也不覺得那算得上是什麼詩義──不過現在,卻終於盼到了一位慧黠的讀者兼評家對他的作品深感有趣?您談到的亞歷山大.賽爾科克的獨白,以及您對約翰.班揚凌亂無序的漫談所做的分析,還有您對伊妮絲.德.凱斯楚澎湃熱情的了然於心……雖然挖掘屍體是那麼地讓人毛骨悚然……不過,且讓我先在此停住這喋喋不休的自我以及這些我筆下的人物吧!您說得非常對,這些人物並不是我的面具。我希望您千萬不要以為我不瞭解您優越細緻的聽力與品味,我深信您一定能完成那個以神話為主題的偉大作品──您一定能展現前所未有的創意與新奇。說到這裡,不知您對維科的原始部族的歷史觀看法如何?他認為古代的神明和後來出現的英雄都是人類對命運與渴望的人格表現,是人類共同心靈所賦予的具體形象。這些觀念或許您可以運用在您神話傳說中關於城堡與農業改革的根源──就現代人來看,這也正是她的故事中最詭異的一面。看我,又犯了嘮叨的毛病,毫無疑問地,您一定已經構思好呈現這個主題的最好方式,因為您是如此地聰慧,即使生活隱僻,卻也通古博今。

雖然說,這一切或許只是個幻念,起自於瞭解這美味得令人上癮的感覺,但我實在無法不這麼覺得,您或多或少一定也和我一樣地殷切期待,我們未來的談話一定更能讓彼此獲益良多,我們一定要再見面。我無法我相信我的想法沒有應該沒錯,我們的會面對您而言理應一樣重要有趣,雖然您仍然是那麼重視生活的幽靜。

我知道您會參加這麼一個簡單普通的聚會,只是因為不想拒絕我們親愛的克雷博的邀請,因為他曾經為您傑出的父親效勞,並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予他的作品至高的評價。於是您,終究出門赴會了。也因此,我真心希望您或許願意改變您平日清靜的生活以

我確信,您一定瞭解。


註釋

註 1 :羅蘭,Roland,此人名典出羅伯特.布朗寧的詩作:Childe Roland to the Dark Tower Came。全詩描寫見習武士羅蘭行走天涯的期許與遑惑,面對一無所獲的結局,羅蘭吹起號角,坦蕩無畏。有評者認為拜雅特筆下的艾許就是以布朗寧為依據。 ▲ TOP

註 2 :克雷博(Henry Crabb Robinson,1775-1867),英國律師、日記作者。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