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 力 推 薦 |
|
|
│名家推薦│ 白先勇(著名作家)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林青霞(著名電影演員、作家) 彭鏡禧(台大名譽教授) 潘耀明(香港文學館館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金聖華在《人來人往》中,思往事,念故人,篇篇感人。她的散文溫馨、多情、優雅、流麗,是好文章。──白先勇
為林青霞視作文學「繆司」的金聖華,除了鑄刻翻譯的華章,更撰寫金雕玉琢的散文,翻譯與散文是金聖華的文學雙璧。聖華的文章是以善與美為文心的。看聖華的文,柔中帶剛,仍然充盈著生命的熱和光。──金耀基
在金聖華的生命列車上人來人往,我一坐就是二十一年,以後還有好一陣子要坐呢!──林青霞
聖華以彩筆記錄人來人往,情真意切;她優雅的風采尤其令人歆羡。──彭鏡禧
與聶華苓聊天,她説最欣賞人品與文品一致的文人。我與之相交的友朋中,聖華是少數的一個,她的文風嚴謹,「文從字順各識職」(韓愈),一絲不苟,允稱範文,一如她的音為人,嚴格律己,從不打誑。從本書行文中也可窺知。──潘耀明
|
|
內 容 簡 介 |
|
|
人來人往,熙來攘往的生命之旅 我們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他鄉客, 在孤獨的旅程中,縱使萍水相逢,卻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知音……
生命,是一列火車,從啟程到終點,要經歷過遙遠的路程, 每到一站,都有人上車下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多少次,我們曾經攜手共遊,有的朋友提前退場,然而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溫言細語,卻縈繞腦際長相憶,常駐心中永難忘。有的朋友卻留下相伴,我們日日相依,夜夜談心,在晨曦夕照中,閒看風雲的變幻。
.從白襯衫到博士袍,跟青霞相交二十載,親眼目睹她驚人的進步與蛻變。從初識的羞怯内向,變為目前的積極進取。如今的她,膽大包天,百毒不侵,再也不會因為無聊的流言蜚語而受到傷害。「任何事都不要影響自己的情緒,生氣、傷心,都是在浪費生命。」這是她堅信的道理。
.「白牡丹」的香港情緣,白先勇的白牡丹,從2002年開始,灌注了多少心血,把這株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牡丹,從瘠土荒原救了出來,以傳道者的熱心和奉獻精神,到處去推廣去弘揚。在二十年來的悠悠歲月中,這株由白先勇悉心撫育的白牡丹,跟香港結下的既是一段難分難解的情緣,也是一份有始有終的善緣,象徵著人間有情,善心永存。
.當時明月在,懷念林文月教授。與林文月最早相識於一九八六年。那年十二月,香港翻譯學會執委,應台灣文建會之邀赴台訪問,與各大學與翻譯界人士交流。記得在一次會上,與會的名家很多,有王曉寒、姚朋、黃驤等人,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林文月,她靜靜地坐在席上,話不多,卻嫻雅端莊,儀態萬千。那時,她已經譯畢洋洋一百萬言的《源氏物語》了,問她前後花了多少時間?「五年半」,出版後感覺如何?「寂寞」,她平靜地說。
慢慢來,好好過,把每一個「今天」過得猶如一顆圓潤的珍珠,一顆一顆相聯,就會變成一串晶瑩奪目的珠鍊。因此,不管年齡增,無視韶光逝,哪怕外界風疾雨驟,雷電交加;或兵荒馬亂,硝煙四起,也必須保持內心的澄明與寧靜。
這本書記述,在生命的旅途上,生活的列車中,所遇見的人與事。
人生如羈旅,你我皆過客,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那麼多來往的人群之中,為什麼會邂逅他或她?邂逅了,又留下什麼難忘的片刻,銘心的交會?
書寫與林青霞相交二十一年,從白襯衫到博士袍的情誼;記錄白先勇歷時二十餘載的「白牡丹」香港情緣;敘述與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教授的淵源;憶述與中國哲學史大家勞思光教授、鋼琴詩人傅聰、大才女林文月的交往。
文藝漫筆、暖心親情、生活點滴、往昔歲月,寫他人、說自己、思故友。
│封面繪圖&設計│ 林青霞
│名家推薦│ 白先勇(著名作家) 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 林青霞(著名電影演員、作家) 彭鏡禧(台大名譽教授) 潘耀明(香港文學館館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
|
作 者 簡 介 |
|
|
金聖華
香港崇基學院英語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榮譽院士及翻譯學榮休講座教授,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長。1998年為中文大學創辦「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影響深遠。曾出版多本著作,如《橋畔閒眺》、《打開一扇門》、《一道清流》、《傅雷與他的世界》、《因難見巧:名家翻譯經驗談》、《認識翻譯真面目》、《譯道行》、《榮譽的造象》、《有緣,友緣》、《齊向譯道行》、《笑語千山外》、《樹有千千花》、《披著蝶衣的蜜蜂》、《譯道無疆》、《談心──與林青霞一起走過的十八年》等;並翻譯多部文學作品,如《小酒館的悲歌》、《約翰厄戴克小說選集》、《海隅逐客》、《石與影》、《黑娃的故事》、《彩夢世界》、《趙氏孤兒》以及傅雷英法文書信中譯等。1997年因對推動香港翻譯工作貢獻良多而獲頒OBE(英帝國官佐)勳銜。
|
|
目 錄 |
|
|
序 為霞尚滿天──金耀基 自序
輯一 文藝漫筆 從白襯衫到博士袍──記林青霞榮獲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白牡丹」的香港情緣 潤物無聲憶隆情 緣,原來是圓的 等到了,終於等到了──記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的成立 等閒變瑰奇,尋常化絢爛──序黃秀蓮新作《玉墜》 讀楊老,憶小楊 還有熱情還有火──李景端《翻譯選擇與翻譯傳播》讀後 芬頓英文《趙氏孤兒》中譯的緣起 宅中淘寶記 兩個講故事的人──莫言青霞會晤記
輯二 暖心親情 現在,我都明白了 拐杖 夏日最後的玫瑰 父親節念父親──記我那無可救藥唯美浪漫派老爸 與女兒同遊 我家男兒郎 大哥
輯三 生活點滴 請問,該怎麼稱呼? 「不厭其煩」與「不勝其煩」 Zoom?速睦! 磁力共振的聯想 這輩子最美的時刻是今天 走路 「年中無休」的同行者
輯四 回首往昔 雪 心波中的柔草 涓滴匯清流──回憶北師附小的日子 從綠衣黑裙到紅帶──追憶培正的歲月 在那往昔的歲月──記早年崇基生活的濃濃詩情 這個人是誰 「一期一會」三部曲
輯五 巴黎歲月 在救世軍宿舍的日子 「婦女宮」見聞錄 從蕭邦到雨果 安端,別來無恙嗎 舒卷自如說拂嵐 慧眼獨具話伯樂
輯六 追思故友 愛美的赤子──懷念永遠的喬志高 記勞公二三事 一斛晶瑩念詩翁──懷念余光中先生 將人心深處的悲愴化為音符──懷念鋼琴詩人傅聰 懷念羅新璋──淡泊自甘的「傅譯傳人」 為人不忘「悟聖」,處事喜聞「和聲」──懷念李和聲先生 當時明月在──懷念林文月教授 思念永難盡,點滴在心頭
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