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知識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止戰
大人們的居所:打開歷史名人家門,看見古今故事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讀出一記左勾拳:日本與美國的詩朗讀擂臺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對於臺灣政治價值的省思:「讓出空間」與「敬畏」作為公共領域價值的基礎(KA01126)

類別: 百科‧圖鑑>知識叢書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汪文聖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25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長25開/平裝/208頁
ISBN:978626353150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內 容 簡 介

「比不正義更壞的是一個人自己的正義」,因為正義不夠謙卑。

身處於臺灣,我們敏感到臺灣社會的問題,人們生活的主流價值帶動著社會脈動中的趨勢,如果我們察覺到這個趨勢的方向有所偏差,我們有責任將它導往正確的方向。

「愛臺灣是民粹還是民主?」
「對於政治人物而言,道德責任與政治責任要相提並論。」
「要化解民粹與菁英主義或維護法律正義的兩端,就需喚醒對於羞恥心的察覺」
「如何從菁英政治轉為民主政治,但不致落於民粹主義」

本書企圖以羞恥、畏怯、敬畏、自我謙卑、尊重等等情感來抑制集體之愛的民粹式情感,以重建臺灣的政治價值。集體之愛不能作為共同的理想,也不能作為通往共同理想的條件。相反的,要對集體之愛抑制,才能通往共同的理想,抑制集體之愛卻是依靠羞恥、敬畏,以及「讓出空間」。

……集體之愛可從私領域帶入社會,但卻不宜自我膨脹地帶入公共領域。我們要問,何以產生了這種自我膨脹,以致民粹無法對於政治生活有所貢獻?無論作為來自大地存有的一種情感生命,集體之愛或是助長執政者的權勢,或是以群眾運動與執政者對抗,都不宜忘記自己和持反對立場者常有著共同的理想,而自己對於此理想的實現是力量有限的,因而必須和反對者相互形構,進而協調合作。若缺乏這種自覺,集體之愛就很容易無限上綱、自我膨脹,逾越了本來可對於政治生活有所貢獻的位置……

本書前半部的學術概念討論是為了對於現實議題的探究打好基礎,概念在分析時有著明確的導向:價值的根源是什麼?它何以和海德格與鄂蘭的良知概念有關?而這兩者又如何和內在與外在的羞恥,以及繼續發展出的敬畏感與讓出空間相關?從而當我們在面對集體的情緒,也就是民粹式的情感時,就能對之做有力的批判反思。

作 者 簡 介

汪文聖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退休暨兼任教授,德國曼次大學哲學博士,主要致力於胡塞爾、海德格、鄂蘭,與呂格爾的研究,時而與中國哲學對照比較,並思考現象學與現實社會的關係。2019年出版了《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胡塞爾、海德與鄂蘭的倫理、政治與宗教哲學》專書,近年致力於「敘事的理論與實務」的研究。今呈現於讀者面前的對於臺灣政治價值的反思,則是延續之前較理論性的《現象學作為一種實踐哲學》來檢視我們的「生活世界」,特別是所倚以為重的「政治世界」的實際問題。

目 錄

人文新猷叢書總序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所長  黃冠閔
致  謝
前  言

第一篇  從海德格來看價值的探源與建立
  第一章  以信賴、實效或價值對人事物的判定與當真
  第二章  價值的根源是什麼?
  第三章  價值是什麼?
  第四章  海德格論價值的可能缺失

第二篇  從鄂蘭公共空間作為價值基礎對於臺灣政治價值的省思
  第五章  鄂蘭對於傳統的良知的擴展
  第六章  公共空間作為價值的基礎
  第七章  對於臺灣社會政治價值的觀察
  第八章  敬畏何以成為民主政治的前提

第三篇  「讓出空間」蘊含的「敬畏」何以作為公共空間的價值基礎?

  第九章  儒家談外在之善與敬畏
  第十章  羞恥的自我省察與社會性的綜合
  第十一章  從羞恥的自我屈辱對於「讓出空間」的解析

結  語
參考資料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