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最有價值的目標
前言
內文試閱

譯 者 作 品

媽媽的解僱通知:結不了婚是媽媽的錯?母親與女兒的幸福論
美食有這麼了不起嗎?:拯救誤入歧途的飲食文化!
1+1+1的UNIQLO時尚疊穿術
女子風水手帖:一舉獲得戀愛、美容、財富、工作滿滿好運!
放下執著的練習:「這樣,也很好」的生活方式
丟掉50個壞習慣,懶熊也能訂做成功新生活!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2:復活的開始

哲學

【類別最新出版】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
從此不再煩惱
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催眠療癒新手村


金錢之外,工作的理由(CFH0218)
続 働く理由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哲學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戶田智弘
       Tomohiro Toda
譯者:嚴可婷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11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8頁
ISBN:9789571363530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最有價值的目標前言內文試閱



  前言

「你為什麼要工作?」在過去的時代,聽到這個問題,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為了填飽肚子」或「為了買想要的東西」。

但是在現今社會,這種回答很缺乏說服力。因為除非有什麼特殊狀況,一般人都還不至於在食、衣、住方面有所匱乏,想要的東西只要合乎自己的生活水準就能入手,有時只要再努力一點,甚至還能稍微奢侈一下。因此我們要重新思考:「所以,我們究竟為什麼工作?」

概略地說,「工作的理由=金錢+工作的意義」,可以這樣表現。如果把「金錢」置換成想養活自己而必需的物品也可以,亦即賺錢是為了確保必要的物質條件。「工作的意義」是除了「金錢」以外工作的理由,在此,我們先假設「工作會令人感受到意義與愉悅,使心靈充實」。

「金錢」與「工作的意義」究竟哪一方比較重要,因時代而有所不同。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大家會一面倒地追求「金錢」,無論如何要先拚命養活自己,把「工作的意義」置於其次。隨著社會富裕,金錢的「地位」逐漸降低,相對地,工作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這時問題就出現了:與「金錢」相比,所謂「工作的意義」概念抽象、難以界定。正因為不容易定義,「工作的意義」這項要素較難讓人意識到;但不明顯並不表示重要性低,「工作的意義」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人為了生存雖然要吃飯,但卻不是單純只為吃而活著。

在「金錢」比重減少的當下,各位必須更深刻地瞭解「工作的意義」;否則「工作的理由」將變得虛無,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持現實世界運作的,正是人們的工作。

人會直覺地知道,為了自我實現,必須要工作。因為作為「真正的人」而不只是動物,工作是必要的。所以,最好所有的人都能致力於工作,而且感受到心中對工作的熱情,把握金錢之外「工作的理由」。不過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個道理不僅限於個人,也適用於公司,所謂「工作的理由」正是公司存在的道理。

幾年前「牟利究竟是不是件壞事」曾蔚為話題,的確,如果賺錢只是一種手段倒無可厚非。但如果動機跟目的都只是為了賺錢,就不值得鼓勵。

本來,追求財富或物質上的富足只是種方法,公司也應該為其他的目的與價值服務。所以企業不能只奉營利為最高價值,如果獲利是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會變成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要是動機、目的、事業本身全都以賺錢為目標,就會形成「為了賺錢而賺錢」的社會風氣。所以,公司與個人一樣,都必須思考「生存的意義」。

本書的旨趣正是將工作以「意義」的觀點整理出許多相關箴言。基於工作不只是賺錢手段的想法,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對工作進行更深刻地思考。

「金錢」是量的概念,而「工作的意義」屬於質的概念。相對於前者是物質上的富足,後者則是心靈上的。如果從「金錢」的觀點出發,工作就是一種勞動,重點在於「辛不辛苦」。另一方面,工作如果從「價值」的觀點來看,就是一種志業,以「有不有趣」為主。如果從這樣的對立軸思考「工作的意義」,範圍將不只侷限於工作論,還會擴展到幸福論與人生論。

有人可能會覺得:聽起來好像很難、我做不到等等。不過,這就是活在已克服飢餓的富足社會中人類的宿命,也就是身而為人,而不是動物的命運—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如果把工作視為一種義務,感覺會很嚴肅,但要是當成自己想做的事就會覺得輕鬆,做了肯定比沒做有趣,
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們既幸運又不無沉重地生而為人,而不是動物,並且活在這個時代。所以如果渾渾噩噩地生活,只是睡跟吃,其實真的很無聊。

N O . 0 1
人類說起來就是某種「有病」的動物。
「煩惱」本身不是他們的問題,
面對「你為何感到苦惱」的質問,
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才是最大的問題。
尼采,《善惡之彼岸.道德系譜學》(筑摩學藝文庫)


本書可跳躍式地閱讀。或許您會發現到處都有「關聯」與「關係」這些詞彙出現,那正是本書的關鍵字。

人類有跟他者「產生關聯」的欲望。因為人無法自己證明自己,必須透過與他人交流獲得承認,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

以這種角度來看,他者不僅限於同時代的人,也包括已逝或不曾謀面、未來即將相遇的人。甚至不只是人類,也包括地球上生存的所有動植物。「希望產生關聯」的概念具有時間、空間方面的延展性。

人類身處於歷史及社會中,在歷史與社會裡我們找到自己,也感受到與「世界」的關聯。而其間的橋梁正是「工作」,工作具有聯繫「自己」與「社會」的力量。透過「工作」使「自己」與「社會」產生聯繫,也就是在歷史與社會中找到自己擔任的角色。角色會帶來責任感,責任感又與生存的意義相關。

除了「賺錢」以外,「工作的理由」還包括什麼?這個疑問也意謂著思考:什麼是富裕的社會、何謂人類的生活、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於是我們不只從經濟面著眼,還會以更多元的觀點來看世界。

在此謹以本書,獻給所有想從更廣泛的角度檢視自己的工作、重新看待透過工作交織成世間百態的云云眾生的每位讀者。

戶田志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