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作 者 作 品

朱鎔基傳:朱鎔基與現代中國的轉型

譯 者 作 品

朱鎔基傳:朱鎔基與現代中國的轉型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朱鎔基傳:朱鎔基與現代中國的轉型(第二版)(WHA2007)
ZHU RONGJI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龍安志
       Laurence J. Brahm
譯者:丁力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24日
定價:620 元
售價:490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60頁
ISBN:978988869472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Introduction楔子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齋三日,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鉞於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復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
—諸葛亮
(〈將苑.出師〉,《諸葛亮集》卷四,第82 頁)

上海的冬天

上海的冬天會很冷,空氣中瀰漫著比雨小、比霧濃的潮氣,陰濕寒冷地黏著這座城市,直到春天來臨。然而,對於居住在北京的人來說,上海可以讓他們暫時躲避攝氏零度以下的寒冬和從蒙古颳來的、夾雜著沙土的狂風。鄧小平生長在四川薄霧籠罩的河谷中,所以他在晚年喜歡去上海過春節並不奇怪。春節是家庭團聚的日子,鄧家—家長他自己、夫人卓琳、三個女兒、兩個兒子,還有許多孫輩—在晚冬的時候,一大家子出發去上海過傳統的節日—春節。1989—1991年在上海的日子裡,通過他的一些觀點,鄧小平了解並理解了上海精幹的市長,一個名叫朱鎔基的人。

1989年春節期間,鄧小平並沒有在上海休息。他專心聽取了朱鎔基關於經濟形勢的工作報告。給鄧小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鎔基思路清晰而且坦誠,不僅具體地討論了上海的經濟形勢,還談到了全國的經濟,引用統計數字時不看筆記本—大多數政府官員的標準配置。實際上,朱鎔基從來不帶筆記本。他不需要,他需要的所有數字都記在腦子裡。

在1989年,鄧小平擔心的是如何讓中國經濟前進到下一個階段。這讓他寢食難安。鄧小平相信,國家計劃是一條死胡同,而中國的官僚機構與計劃經濟體制糾纏在一起,影響經濟增長,挫傷企業家士氣。鄧小平的另一個擔心是如何管理一個潛在的超大型市場經濟,他害怕中央政府可能失去控制。此外,他感到,如果貧富差距擴大,社會混亂將影響中央維持那些地區穩定的能力。這樣的局面很容易導致經濟混亂,可能把國家拖入危機。

1991年2月,春節,鄧小平又回到了上海。朱鎔基市長提出了大膽的計劃:開發浦東經濟特區,帶動長江三角洲。這與中國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區是一致的,那是鄧小平自己原來倡導的想法。

不過,朱鎔基的想法比鄧小平原來的又邁出了一步。他不談製造業和工業,他強調說,金融、貿易和基礎設施開發應該成為浦東發展的先導因素。鄧小平聽後,感到朱鎔基對經濟發展有一些新想法,可以更廣泛地加以運用。這次上海之行,鄧小平還和朱鎔基談了一會兒自己的想法,更確切地說,讓朱鎔基去國務院當副總理。

「改革需要新思維,」鄧小平對朱鎔基解釋說,「還有,改革應當採取和前十年不同的措施,在新形式下探索新路子,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帶來的好處不是永遠的。比如說,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之間的關係。有的同志認為,計劃經濟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於資本主義。多年的經驗證明,這個觀點不符合實際情況。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它們本身不是判斷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標準。」

鄧小平接著指出:「資本主義有計劃,社會主義有市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防止僵化。我們不能說,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你不能說外國投資和自力更生是對立的,不能說外資可能影響我們的獨立自主,要小心使用。你不能說深化改革和調整國家管理是對立的。這些改革(指鄧小平的改革)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

鄧小平的觀點是,他自己的經濟改革已經通過實際應用得到證明,現在是中國經濟前進的明確方向,不能後退。鄧小平還強調,為了繼續推動經濟前進,必須有壓力,同時不能以失去控制為代價。

「根據我的理解,」鄧小平補充說,「這些問題今天仍然存在。思想已經解放了的部門將進入新的一頁,那些思想不解放的……將來無法完成工作。」在和朱鎔基的談話中,鄧小平要求幹部「解放思想」,對朱鎔基特別重要的是,他被授權「調整國家的發展戰略」。

鄧小平實際上想讓朱鎔基牽頭管理經濟。鄧小平很清楚,過去十年,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經濟需要調整和前進,可能進入他自己從未見過,甚至還沒有想像到的領域。簡而言之,他知道中國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需要一個領導人。鄧小平想為他的經濟改革找一個政治繼承人,能夠繼續沿著他確定的方向,領導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在和朱鎔基討論這些問題時,鄧小平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像這位長者的大多數思考一樣,他已經做出了決定。

從長沙到上海
1928年10月1日,朱鎔基出生於湖南的省會長沙。朱鎔基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他的父母。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母親去世時他也只有30歲出頭。朱鎔基在他的伯父家長大。在這種環境中,沒有人覺得朱鎔基會有很好的前程,更不用說成為中國的總理了。然而,生活的艱辛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給了他驚人的毅力。這些是在更優越環境中長大的人永遠不會有的。

和朱鎔基共過事的人都說他有非凡的記憶力。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過程中,一位美國外交官多次在會議上與這位總理相遇。他驚歎於朱鎔基對細節的注意,稱他的記憶力是「勞斯萊斯」。

朱鎔基在童年時代就喜歡閱讀。只要有一點零錢,他就去長沙的舊書店。所有賣書的老人都認識他,喜歡他,給他買的書打折—朱鎔基在經濟學上的第一課。

朱鎔基在少年時代喜歡文學。有趣的是,他所喜歡的書與鼓舞了毛澤東的書大多一樣,比如《水滸傳》。這部小說講述了社會棄兒與命運搏鬥,最後成為英雄的故事。朱鎔基能夠大段大段地背誦這些小說,這種能力不會白費。儘管他家無力給他提供較好的教育,但他卻是一個出色的學生。從中學開始,他都靠獎學金維持學業。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朱鎔基回到了長沙,進入城裡最好的中學—省立一中。勞安也是該校學生,以後成為他的夫人。在這所學校裡,朱鎔基對文學的熱愛讓他發展成一名出色的作者。後來當了上海市長,他經常與上海的文學圈子聚會。一次他開玩笑說,他「從政的決定是偶然的,是一個錯誤」,並表示「後悔」,因為他更希望是個作家。那些藝術家和作家也開玩笑說,儘管他沒有走上文學之路,但他們同樣都在20世紀50年代被打成了「右派」。

作為上海市長,朱鎔基經常給當地的報紙雜誌寫文章或者評論,為他在上海的知識圈和文藝圈中贏得了許多尊重和欣賞。幾年之後,作為副總理和總理,朱鎔基繼續自己寫講話稿,不像其他領導那樣依靠秘書或助手。作為國務院總理,他經常在大批政府官員面前講話,把辦公室為他準備的正式講稿拿出來,漫不經心地放在一邊。然後他自然地討論當時的話題,對提問的回應是開放的,沒有遲疑。

年輕的時候,朱鎔基熱愛京劇,十多歲時甚至還能表演。後來,早年的興趣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政治好處。京劇自清朝時起就很流行,朱鎔基喜愛這門藝術,能整段地詠唱。這有助於提高他親民的形象。在上海當市長的時候,人們經常在官宴上請他唱一段,他也經常「從命」,而且不需要伴奏。京劇是中國文化的象徵。朱鎔基訪問美國白宮,當他經過掛有美國總統畫像的門廳時,他在亞伯拉罕.林肯的畫像前停了下來。朱鎔基指著畫像說,美國內戰時期,「當南方想獨立出去的時候」,是林肯使用「武力統一了國家」—明顯是在和台灣問題做比較。「我們應該向林肯總統學習!」朱鎔基聲明說。聽者無不驚聳。

朱鎔基在美國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剛才在克林頓總統的辦公室看到了林肯總統的肖像。我想當年林肯總統為了保持美國的完整,反對獨立和分離,不惜使用武力,我們應該向林肯總統學習。」

 
內文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