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從此不再煩惱


失樂少女:一位娼妓倖存者告白(VP00107)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VIEW
作者:喵妹(顧紫安)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26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78957139605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自序

身為自己生命故事的敘說者


我是喵妹,一位曾在少女時期經歷性剝削的熟齡女子。

當憶起這段往事時,我明白自己是一位「娼妓倖存者」。所謂的倖存,是指在經歷了災難或犯罪被害之後,不僅僅能夠維持身體無恙,也走向心理復原的狀態。

開門見山地說,這本書所要寫的就是一個「娼妓倖存者」的創傷敘說,且整個故事圍繞在我對於「性」的焦慮與疼痛經驗,然而,娼妓倖存者為什麼會認為自己有「性的創傷」呢?娼妓工作的本質,不就是提供「性的服務」嗎?

也許就像大部分的職業角色一樣,並不是每個人對於其所選擇的職業都能樂在其中,更多時候只是為了養家糊口,更何況相對於一般工作角色而言,娼妓這樣具有貶低意涵的特種行業,如果不是因為個人的選擇,而是因為受迫於現實的需求時,那種身不由己的感受則更加強烈。

我曾於少女時期幾乎無選擇餘地的身陷淫窟,當時未臻成熟的自我價值感,也不斷地在娼妓這樣的職業身分中受到歧視與羞辱的潛移默化,致使我自成年早期開始,每當對於記憶中齷齪的經驗感到焦慮不安時,便靠著不斷地書寫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使自己紊亂的思緒得以安定而生存下來。

對我而言,寫作的意義在於作者將其看世界的方式以各種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無論是純粹的小說,還是一個故事,乃至於寫他人的故事或者紀錄性質的文稿等等,都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作者所在乎的素材與議題。

然而,透過書寫而傳遞於世的訊息,多是經由作者個人對事件的概念化而形成,或多或少承載著個人的立場、觀點與情感,因此很多時候,素材內容之真偽或許無可考證,但若要讓書寫這件事成為有貢獻的行動,作者首要的任務便是使其故事成為有意義的。

我在這本書裡所想要寫作的素材,取自於自己在少女時期因為身處負債家庭,加上涉世未深,深信一旦自己脫逃,債主便會找上家門,外在的威脅與內在的恐懼,我非自願地淪落以媒介女子賣淫為主的集團工作之故事。

在這樣的產業工作的經驗之所以神祕,是因為旁觀者難以也未必想要知道身為娼妓的女性,究竟是自願還是非自願。當被媒介的娼妓是自願時,這就只是一個她們賴以為維生的工作而已;反之,當被媒介的娼妓可能因為特定私人負債原因被強迫或被誘騙而進入此工作領域時,媒介者的行為就有了犯罪的那一層意義存在。然而,諸如此類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服務模式,由於其組成人員的複雜性,使人難以區辨究竟有無違法的交易行為發生在勞資之間。

我曾身為非自願被媒介的娼妓少女,自是以一種勞方對於自己處境的不敢言,而縱容了媒介者仰賴把我的身體當作交易籌碼而獲取金錢利益的觀點來敘述這個經驗。

我並不特別熱衷於文學小說而以自己的故事為創作題材,而是忠於從自己的人生際遇中尋找意義的故事敘說者,熱愛反思性寫作。故事之所以命名為《失樂少女:一位娼妓倖存者告白》,正因為在我為娼的少女時期,曾以保持緘默來拒絕他人接近我,進而發現我在邊緣社會中的真實樣貌。脫離娼妓之身後,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選擇性遺忘了自己的黑暗經驗。然而,脫離邊緣社會之後的我,發現這個世界充滿善意的人們仍在多數,儘管內在無盡的自卑感和不安定,拉扯著我立足於陽光社會的勇氣,但我努力握住每一雙向我伸出的手,讓自己變得更好,並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

在一個與恐怖情人(未婚夫)不期而遇的意外事故中,我再度認識了少女時期的自己,在痛徹心扉的情感經驗與身體受苦的處境下,我努力抓住曾經善待我的人們賦予我的力量,積極療傷而不是自我放棄。以創傷敘說為主軸的書寫,使我能夠清楚地看見曾經的自己在害怕什麼,以故事敘說者的視角,首度檢視自己的經驗是否如過去所以為的那麼骯髒齷齪。

在本書的每一個故事之中或是結尾,我試圖運用敘事中所著重的「意義」,使得讀者看見當受苦的經驗成為有意義的時候,一個帶著嚴重創傷經驗求生存的人,如何可以在尋找自我價值的歷程中,逐漸習得以無異於常人的方式,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作為自己生命故事的敘說者,雖然整個故事是依照我在現階段所能記憶的經驗為其素材,部分情節內容可能未臻具體或有所缺漏,但我試圖以最接近真實的情感以及綜觀全場的視角,盡其所能地描繪發生在自己人生中的一段經驗,以及這樣的經驗在過去和現在如何影響當下的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本書故事中,貫穿整個對事件的記憶,多來自我著手書寫之前,在接受創傷經驗回溯的催眠情境下或練習冥想時的「再看見」。既然說是再看見,本身就具有回憶的性質,而非正在身歷其境,這意謂著我對於事件的來龍去脈,乃至於何以是如此的發展進程,在寫下故事的當下,已是「全知」的觀察者。

此外,「再看見」的過程中,經驗畫面往往是雜亂無章的,如何重新建構記憶圖像,使得故事具有清晰的時間架構,亦是敘事的一個重要功夫。我試著找出事件發生當下的「日記手稿」以及曾使用過的書籍裡的「塗鴉」,藉以拼湊出我所看見的經驗畫面。我既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故事的觀察者,每一個寫作的當下,我看著過去的自己在創造故事的整個歷程,思考著每一個經驗畫面閃過我腦海中時,它們要告訴我什麼樣的訊息,特別是與我當下所面臨的人生課題有所連結的。

我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習者,曾研讀語言、佛教經典、歷史、心理學、法律與犯罪學,因此我盡可能地以較多元的視角來敘說故事,讀者可能無法期待在這個故事中看見充滿華美語彙的文學小說,取而代之的是我對於個人生命際遇的感受和觀點。

曾經,我最重大的生命課題是不認識自己、不認識這個世界,因此,如果真的有宿命這種東西存在,我所經歷的一切生命經驗皆是由宿命所推動而發生。什麼樣的宿命?可以說是透過將一個人推入充滿荊棘的人生際遇乃至於經歷悲痛、恐懼的情緒經驗,促使其必須持續不斷地投入不同領域的學習,來理解這些生命經驗對於突破個人課題之意義的一種命運。

身為一個有血有淚、活生生的人,在「關關難過關關過」的人生旅程中,我以無盡的血淚換取對生命的體悟,並持續不斷地尋找好好活下去的意義。本書故事結合小說創作的情感張力與反思性觀點為其特徵,使讀者能夠在進入故事敘說者的內在情緒經驗後,同時知悉寫作當下的我,對於事件本身的詮釋與解讀,從而看見倖存者的內在力量,如何因為良善的際遇與持續不斷的探索學習、反思整理而被開發出來,並以此故事陪伴仍隱藏在社會中某個角落的天涯同路人。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