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引言

譯 者 作 品

失格媽媽特訓班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我的冤家我的親
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
【靜思語三十五周年精裝紀念版】善,最好的禮物:靜思心靈小語:(附限量靜思小語隨機藏書票二入)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WSA2006)
Tiny Traumas: How to stop feeling stuck, anxious, low, unmotivated and unhappy, take back control of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知田出版
作者:梅格‧亞若
       Meg Arroll
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04月19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28 元(約78折)
開本:25開/平裝/304頁
ISBN:978626982513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引言



  引言

你沒碰上什麼嚴重的事、生活也沒出什麼大問題……你甚至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就是覺得「不足」:力不從心、遭人低估、不夠被愛……。你的家庭不錯,工作也還行(畢竟是工作嘛),還有一群好朋友;你不愁吃穿,有地方住,從生活各個層面來看,你過得還可以。但不知怎地,你不覺得……幸福。然而,「社會」為我們設定的目標,不就是幸福嗎?無論是雙親、師長、朋友、同事,或幾乎放眼望去的任何地方,都強化了這目標。

你生活中沒有發生什麼壞事……但這就是重點所在:從小到大,太多人r叫我們忽略「小小的創傷」,於是這些微創傷在暗中逐漸形成一個大洞,暗潮洶湧,讓人總是憂鬱,也不時噴發焦慮的小火花,卻被包裝成大家分享在社群上光鮮亮麗的生活。

我絕大多數的個案並未在人生的早期階段承受重大創傷,例如性或身體方面的虐待、住在戰爭地區,或在童年時碰上照顧者離世,但他們在生命歷程中,總有些小小的傷痕與疙瘩,讓他們留下印象。社會潛規則教我們要「保持冷靜,繼續向前」(keep calm and carry on),因此幾乎難以察覺的小傷,就在我們的情感核心積累,像信用卡循環利息一樣,愈滾愈大。最後,心中的淤泥愈積愈多,衝擊健康——儘管這不見得使人消耗殆盡,但許多人會感覺到自己被拉進疲憊、低度焦慮與缺乏自信的深淵。若忽視微創傷,我們會受到危害;若不加以檢視,將會導致現代諸多身心健康問題。

多數人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經歷重大創傷,或至少不會面臨多重創傷與凌虐,引發心理疾病。然而我們都會失去所愛的人、約有半數人會經歷離婚,許多人都有身體受傷或疾病的經驗,而這類重大創傷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可被診斷出來,例如焦慮症或憂鬱症。不過,這並不符合我日復一日在晤談時看到的情況——反倒是較為幽微的經驗更常見,例如親子之間的誤會、亦敵亦友的霸凌、教室裡的羞辱事件、頻繁遷徙所造成的不安(學校與工作地點變動)、成就取向的文化,或是時時得為帳單煩惱,導致「這番辛苦究竟為何?」的低成就感。然而,總是感覺很糟、無精打采、高功能焦慮症與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並不是家庭醫師會治療或處理的症狀。這些不符合醫學百科上簡明的分類,而當醫師詢問,你過去一年是否碰上重大事件時,你可能回答:「沒有」。於是,人們在沒有嚴重大事、但就是悶悶不樂的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體認到微創傷暗中累積的影響。

我在形容微創傷(Tiny traumas)時,常會稱之「小小傷」(Tiny T),因為這些是普遍經驗,應以日常用語來訴說。生活由小事構成,但這些日常小事會榨乾我們的精力、生氣與潛能。然而,若能覺察到自己的小小傷,就能善加利用,構築出穩健的心理免疫力,讓我們具備緩衝能力,抵抗未來重大創傷的嚴重影響。

你很重要。聽我說——你很重要,比你現在認為的還重要得多。你讀完本書時,不僅會相信這件事,日常的焦慮與挫折也會開始消融。相信我,我是心理師——但不是你想像的那種。我這沒有讓人躺下的沙發,我也沒鬍子,不會帶著是非判斷地點著頭,因為任何人的經驗、錯誤,或最陰暗的想法,都沒什麼好可恥的。本書訴說的,是我20多年來研究與晤談所得知的事實。每位和我晤談過的個案,都有某種型態的微創傷,例子不勝枚舉,但微創傷通常會咕嘟咕嘟冒著泡泡,以看得出來的方式出現。我在書中會和你談談許多我辨識出的微創傷類型,這些微創傷不屬於醫療上的病症,卻以常見的模式影響人。某些微創傷類型你可能覺得很熟悉(甚至不只一個),並以為自己是唯一承受苦痛的人——但此刻我希望你知道,這些小小傷、病痛或無論我們如何稱呼每章節提到的跡象與症狀,其實都很常見。由於缺乏醫學上的定義,我無法提供明確的百分比與數字,說明多少人有這樣的感受,但我可以從我的經驗與觀察中告訴你:就算你沒有出現任何微創傷,你認識的某個人也會有,且那人可能和你關係密切。

我在書中會提供具體且實際的方式,處理這些議題,帶領你度過這些微創傷的導火線,例如低度恐慌、總覺得不夠好,甚至失眠、體重增加與慢性疲勞的健康問題,讓你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不再成為微創傷的奴隸。儘管現今想接觸心理諮商服務並不難,但我們已從研究中得知,閱讀療法(bibliotherapy)有助於紓緩症狀——你在讀這本書時,就在做這件事。

我們都得處理生命中棘手的問題,那些問題既複雜又日常,因此我們要盡量讓解決之道簡單明瞭。為此,我提出的辦法是以解決為焦點,有三個步驟:

3A法
第一步:覺察(Awareness)——發覺你獨特的微創傷集合,以及這些小小傷如何影響你的經驗,取回人生的主導權。
第二步:接受(Acceptance)——通常最具挑戰性。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試著把微創傷扛在肩上,卻沒有接受,於是這些傷依舊對當前的人生產生不良影響。
第三步:行動(Action)——光是接受還不夠,你必須採取步驟,主動創造自己要的人生。

在你開始了解這過程之際,有個重點必須提醒:你得按部就班,照順序來。我在晤談時常看到有些人直接朝「行動」的技巧前進,這讓他們感到無比挫折;這就好像沒有消毒傷口,直接把OK繃貼在嚴重的擦傷上——髒汙與沙土都還留在傷口,最後導致感染,留下更嚴重的問題。同樣地,如果不先對微創傷產生覺察,並對自己生命中的遭遇培養接受度,那麼採取行動所帶來的改善只是曇花一現。另一方面,有些人會有很強的覺察,尤其是嘗試過心理與自助技巧的人,但他們直接從覺察跳到行動階段,並未歷經接受階段。這絕對不是個人缺失——我們生活在步調快,講究即時行樂的社會,不難想見大家會想藉由觀看兩分鐘的抖音,就解決問題。然而,正如任何技能,一旦你習慣這個過程,會更容易通過這些階段,成為3A大師。

在正式開始前,最後有項說明。大家最常問我的問題是:「要多久才會好?」唯一的正確解答是:因人而異。正如身體療癒需要時間,情緒與心理方面的復原也需要空間與時間。傷口愈深,或微創傷的數量愈多、程度愈大,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修復。這需要付出、需要努力——但我保證值得。因為你值得。

接下來要提到的是有些殘忍的事實:雖然微創傷不是你的錯,你卻是唯一能處理的人。但現在,也就是已經發生的現在,你採取重要的第一步,也就是開始處理我每星期都會看到的重重困難。你不孤單,我會和你一起走上這段旅程。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