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夢想

【編註】劉墉老師應誠品【尋找知識地圖.閱讀人生風景】高中職校園講座之邀,5 月 18 日週五下午將於新店高中演講,本文為演講之預備文稿。

誠品邀請我做校園巡迴演講,我定的講題是《讀書最好,有夢相隨》

我太太看到,笑說有問題,因為去掉了中間的標點,好像是讀書最好能接著作夢。

我說這有什麼錯呢?妳沒見前兩天的報紙上才登,美國有個研究,分兩組人,一組上午九點鐘上課,晚上九點問他們記得多少;另一組則是晚上九點上課,接著各自去睡,第二天早上九點再問他們記得多少。同樣相隔十二小時,後者成績好得多。可見讀書要想效果好、記得牢,最好跟著去睡覺。

我這番話,只能作為大家參考,千萬別書本一擺,都去見周公了。

但是,我敢說那些有成就的學者,絕不是死讀書的,他們很可能像大思想家羅素所說,他想不出怎麼寫論文,跑出去玩,玩回來就文思泉湧。或像愛因斯坦,在他想通「相對論」的前一天,離開辦公室時還對朋友說只怕一輩子都搞不懂了,結果第二天一醒就找到了答案。

更實在的例子是發現了苯環分子結構的柯庫爾,他不是由夢到一條蛇咬著自己的尾巴,得到白天百思不解的答案嗎?

可見書要讀,夢也要作;讀書是緊,作夢是鬆。

許多年前,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青春不要留白〉,那時我常對學生說,對!青春不能白過,但是讀書不一樣,我們的腦海好像個倉庫,不會管理的人,只知把東西堆進去,塞到連轉身都不方便。會管理的人則知道分門別類,把容易壞的常拿出來檢查,不堪用的扔掉。因此,倉庫裡有條不紊,不但進出貨方便,空出來的地方說不定還能擺張乒乓球桌呢!

所以,腦倉庫的管理一定要留白,只知道博學強記,不斷往腦裡塞東西的人,在今天是不容易成功的。

我強調「今天」。因為這是個知識爆發的網絡時代。最能成功的人不再是只知死記硬背,而是知道活學活用、怎麼找資料、整理資料、利用資料的人。

今天也是個更要融會貫通的時代,你不僅要對自己本科的知識有專精,而且要把這專精與整個世界連線。今天你的視野要擴大,如同一個設計師,走進一棟要重新設計的房子時,他在腦海裡先得把所有的隔間拆掉,使自己的創意能自由發揮。今天的醫生,可以在美國做斷層掃描,傳輸給印度的技術人員分析,隔天在美國給病人看報告。

今天的企業主管,必須用整個地球思考,他可以在東半球構思、西半球製圖、北半球打模、南半球製造,全世界行銷。

其實何止「今天」如此,想想,孔子、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在他們那個時代,才有幾本書好看?「汗牛充棟」,那汗牛的書簡,加起來只怕不過一片光碟的內容。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能成為那樣偉大的思想家?

因為他們既懂得「思而不學則殆」,更懂得「學而不思則罔」。於是在腦海裡留下空間││思想的空間、夢想的空間、玄想的空間、完成理想的空間。他們在讀幾十本書之後,很可能就創作出一本自己的作品,而且超越他讀的那幾十本書。

相對的,卻有不計其數的學者,焚膏繼晷、皓首窮經,學問塞滿一肚子,好像亂堆的倉庫,該用的時候找不到,碰到問題不能以所學的解決;說得出一番大道理,卻毫無自己的創意。如果把書當作人生旅程的行囊,那些「死書」非但沒能幫助他走得遠、看得多,反而成為累贅,壓得他沒見到多少人生的風景。

我寫過一篇文章││〈搖一搖、沉澱的愛情〉,意思是許多人在一起久了,愛情都沉了底,上面淡如白水,必須找機會搖一搖,使上面的白水與底下「愛情的果粒」重新融合。

現在,我要說「搖一搖、沉澱的學問」。當你發現書已經讀死了,記不住了、想不開了,就暫時把書放下,看看外面的綠樹藍天,讓思想馳騁,讓理想飛揚,想想,那書裡有多少東西,可以給你啟發。而且你可以由讀這本書、想到讀那本書,把相關的東西串起來。這樣,書才能成為活的,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但讓你用來應付老師的考卷,更能應付人生的考試!

於是,你成為真正的愛書人,書為你實現夢想、打開心窗。

所以我說:讀書最好,有夢相隨!

(c) 2007,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服務電話:02-2304-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