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少在媒體上露面的村上春樹,少數幾次接受過的訪談,幾乎已成為我們了解他的「文獻史料」。以下是我們所能找到的一手資訊,得以邀請到村上接受訪問的都是極負盛名的媒體,採訪者的問題犀利而深邃,來自村上春樹的現身說法,內容極其珍貴哦。

去見 村上春樹.Part.2/葉蕙 (2008.11.20)

關於閱讀

都說村上受美國文學影響至深,村上承認,他受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及費茲哲羅(Scott Fitzgerald)的寫作風格影響。「我從錢德勒的作品學了很多,他的寫作技法有許多可取的地方。」

村上尤其推崇錢德勒的文體,以及他在細節上所作的細膩描述,認為那種逐漸累積並快速切入的手法乾淨利落,揮灑自如,具有不可思議的說服力,以及誰也模仿不來的原創性。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的細節,村上都在他的小說裡替我們彌補了。

繼卡波蒂的《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之後,他正著手翻譯錢德勒的《再見,吾愛》(Farewell,My lovely)。

那麼,村上對日本文學或中國作家的觀感若何?

基於個人偏好,村上年輕時較少涉獵一般指為純文學的日本小說,例如川端康成或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他覺得日本文學「太沉重」。當時他認同的是外國文學,年輕時愛讀杜斯妥也夫斯基、卡夫卡和巴爾札克,特別是馮內果和布羅迪根的作品。

但在 40 歲以後,基於某個機緣,他開始大量閱讀日本文學。他最欣賞的日本作家是夏目漱石,《三四郎》是他的最愛(最近他還為美國學者兼翻譯家 Jay Rubin 新譯的英文版《三四郎》寫序),谷崎潤一郎也喜歡。大學時代則是大江健三郎、安部公房、中上健次。村上尊崇大江為「知識人」(Intellectual),對川端康成有意識地表現日本語言之美的寫作意圖也致以敬意,可他立志為日本文學尋找新的方向,並有意地跟傳統保持距離,甚至嘗試離開傳統的寫作模式。

這點他做到了。

至於中國文學,他曾在接受香港學者鄭樹森專訪時說過:「現在記得的小說家就是魯迅,其他的就記不清了。」(《我一向都比較反叛》,1992年)他讀過魯迅的《阿Q正傳》、《故鄉》,也同時讀過長谷川四郎的《阿久正ソ話》。村上後來在評論集《給年輕讀者的短篇小說導讀》裡指出,長谷川的《阿久正ソ話》顯然是仿《阿Q正傳》,而本人也承認「阿久正」這名字是源自《阿Q正傳》(註2)。

問及在短篇《沒落的王國》裡頭出現的 Q 氏這人物,靈感是否源自魯迅的《阿Q正傳》?他笑稱那是「偶然的一致」。比方說,在《發條鳥年代記》裡出現的諾門罕,完稿前並沒去過。寫完之後才去實地考察,這才發現諾門罕的情景竟然和他想像中的完全一樣(註3)。

再問他的短篇小說《泰國》,以及出現在《棒球場》的場景,泰國和新加坡,這兩個東南亞國家是否親自到訪過,他說沒有,一切全憑想像,幾年前倒是去過印尼和緬甸。

又是「偶然的一致」。

確實,文明本來就靠傳達及想像而進步,文學更是。村上是天生的小說家,憑著超常的想像力,加上生花妙筆,輕易地就把讀者帶進故事的意境,深入讀者的內心世界。

關於讀者

村上文學的藝術性貫通東西文化,乃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東西方讀者的反應有何不同?

村上多次表明,他極重視讀者的存在。在獲得母校早稻田大學頒發第一屆坪內逍遙文學大獎時,他親自上台領獎,並且說了一句窩心的話:讀者就是我的勳章。

他說西方讀者喜歡就他的作品內容和意識來跟他討論,以後現代(Post-modernism)的心態來閱讀他的小說。而東方讀者比較偏好日常生活的片斷,他用「自然體」來形容。

村上希望自己的小說能給讀者帶來啟發或鼓舞作用,作出物理性的移動,作出感情的反應,而非原地踏步,固步自封。

論及即將舉行的「東亞與村上春樹」國際研討會(註4),本來想請村上說幾句話,但他婉拒了。但他認為東亞國家是互為夥伴(Partner)的共生關係,除了政治,經濟上的合作,整個文化圈將會更密切地交流,必須有共通的基盤,而認識歷史就成為必要的條件。

村上認為透過小說、音樂、運動等各種形式的交流,共鳴共感,對於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相互理解是極其重要的

他最後表示,他的寫作目標就是「以最簡單的文字,表達最深奧的意念,書寫觸動人心的故事。」

■ 稿於2008 年11月 10 日筑波學園都市;原載於 2008.11.17 文匯報

原文網址:http://paper.wenweipo.com/2008/11/17/OT0811170005.htm

註釋:

1. 台灣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生,譯有《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藤井省三著),以及村上春樹譯的《漫長的告別》日文版後記。

2. 藤井省三著《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時報出版,2008年 13-14頁

3. 村上春樹著《諾門罕的鐵之墓場》(『遠境.近境』)時報出版,2002年 121-172頁

4. 這次訪談是在「東亞與村上春樹研討會」(2008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舉行之前進行。

【上一頁】

 
地址:108 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 3 段 240 號 2 樓  服務電話:02-2304-7103 【客戶服務專區】
© 2008,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