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繁體中文版序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引領瘋潮:七大策略,讓新觀念、新行為、新產品都能創造大流行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電影暖身版)
直到沒有戰火的那一天:一名戰地記者的生死見聞
漫遊攝政時期的英國:一個新舊交替、窮奢極慾、浪漫感性的奔放時代
靠,不跑就素粉阿雜:二十四位市民跑者的汗水與夢想
你所不知道的菲律賓:殖民、獨立、叛亂,走過硝煙戰雨與黃金年代創造出的菲律賓驚奇


瘟疫與文明:人類疾病大歷史(VL00119)
Plagues Upon the Earth: Disease and the Course of Human History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HISTORY
作者:凱爾.哈珀
       Kyle Harper
譯者:林俊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定價:880 元
售價:69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688頁
ISBN:978626374204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繁體中文版序內文摘錄



  繁體中文版序

繁體中文版序

我在2017年準備開始寫《瘟疫與文明》的時候,其實剛寫完一本講羅馬帝國傳染病的書,很驚訝地發現流行病似乎在人類歷史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我身為研究古羅馬的歷史學者,本來覺得疫病這個因素實在難以名狀,很容易被忽視,或至少是淡化。我們人類瞭解的是那些人類造成的因素:政治與戰爭、階級衝突與社會改革等等。但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似乎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發揮潛力,把我們人類的計畫攪得天翻地覆。

我之所以最後決定提筆寫下《瘟疫與文明》,一方面是身為歷史學者,希望能夠瞭解過去,但另一方面也是深深覺得,一場全球疫病的可能性是個再現實不過的問題。對於全球疫病流行的威脅,當代文明彷彿視而不見。當然,人類在傳染病管控上的技術進步成效卓著,可說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只花了過去短短幾個世代,人類就已經從一個對早逝司空見慣的世界當中解放。一個世紀前,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的死因都是傳染病。當時生命短暫,又如此無常。而且就算撐了過去、活了下來,生活通常也極為悲慘。然而多虧了現代科學──以及疫苗接種、公共衛生、潔淨的水源、抗生素,甚至是殺蟲劑──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延長了幾十年。現在大多數人是死於慢性或退化性疾病,再也不是因為感染。這是人類的勝利,也是現代生活的基礎。

然而,認為人類能夠徹底擊退傳染病的威脅,這是一種傲慢狂妄。面對傳染病,我們只能控制、無法掃除,只能減少、無法消滅。原因很簡單: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大自然就是如此多變複雜。大自然受到演化的推動,受到對各種稀缺資源(特別是免費的能量)的競爭所推動。寄生體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成功──就個體的數量以及所掌握的能量而言──讓人類成為對寄生體極具吸引力的目標。人類這個物種的成功,在所有寄生體看來都成了一股巨大的誘因,要好好學習(也就是演化出相關能力)如何善用人類。

這就是我所說「進步的矛盾」。人類史上的每一次進步,都讓整個疾病環境有所改變,也刺激演化出新的病原體。這樣的模式深深根植於我們的過去。人類的疾病庫與其他任何動物都不同,原因就在於人類的歷史也與其他任何動物都不同。而過去的種種疫病,也就反映著這樣的模式,提醒我們,無論人類擁有的技術力量再強大,無論在何時何地,仍然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已經有一整個世代的時間,各種領域的專家都警告著全球疫情大流行絕不只是一種可能,而是一種必然,唯一的問題就只是何時發生。雖然人類在二十世紀面對諸多微生物對手佔了上風,但新的敵人仍在不斷出現。其中最不幸的例子當然就是會造成愛滋病的HIV;在愛滋病成為人類新疾病的大約一世紀以來,已經給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例子絕不僅此而已,還有許多其他案例其實千鈞一髮,人類只是僥倖脫險,像是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原本很容易就可能席捲全球,造成嚴重的破壞。

後見之明總是目光如炬,事後回顧也總讓人覺得情勢無比清晰。但我以一個在新冠疫情之前就曾警告可能爆發全球疫病的身分,我可以說,當時民眾其實覺得何必擔心什麼瘟疫來襲。畢竟,也可能有隕石撞地球,或是巨型火山爆發、造成世界末日。像這些如此遙遠的災禍,何必杞人憂天?但事實上,全球疫情的威脅從未如此遙遠。瘟疫的歷史提醒我們,在整個文明的進程中,新微生物天敵的到來其實是個恆定的變項。(我會說氣候變遷大致上也是如此;如果瞭解人類的歷史,就能瞭解這些破壞穩定的威脅對人類眼前的未來構成了再現實不過的危險。)

而在我把這本書寫到一半的時候,新冠疫情就這樣降臨。雖然我並不需要改變全書的結構或論點,但這確實影響了溝通的風格和語氣。當然,我立刻拋下了手中其他的一切,加速完成了這部著作,因為就在突然之間,一部我原本還得設法證明其重要性的歷史著作,變成能夠為一切危機做出及時的解釋。就某種意義而言,這場疫情也讓這本書的寫作變得更為容易,因為現在所有人都對病毒有了一些基本認識,也對流行病的性質與動態有了基本瞭解。

帶著再多一點點的後見之明回顧過往,經歷一場全球流行疫情,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社會的反應有多麼不可預測,又多麼影響深遠。全球疫情之所以如此有挑戰性,一方面在於它如此危險,會給人類造成如此慘重的代價,但另一方面也在於會給任何社會帶來極其嚴重的政治問題。整個社會的不同族群會受到不同的影響(例如老人與年輕人,小企業主與大企業主等等),而且過程又有諸多的不確定性(這種疾病是否會變得更加致命?等等疑問),至於各種惡意不實資訊造成的毒害更不在話下。我認為這些議題:各方風險不均、相關資訊不完整,都是古往今來全球疫情史上共有的現象。本書未能對這些議題給予應有的關注,但顯然,這些議題對於社會如何應對流行病有極大的影響。

我也認為,這些議題塑造了人類今日的處境。整體來說,科學界對新冠疫情的反應令人激賞,迅速研發出多種安全有效的疫苗,叫人印象深刻。而在未來幾年,人類也會因為在檢測與治療方面的重大進展而得益。但整體上,社會對新冠疫情的反應就比較難以評價。我很擔心,無論就各個社會或全球而言,都還沒有學會如何面對這種會對不同群體有不同影響的重大全球威脅。可悲的是,相較於新冠疫情之前,人類現在面對未來的全球疫情,有可能其實是變得更為脆弱。而我身為歷史學家,可以斷言未來必然有新一波全球疫情,唯一的問題就只是何時發生。

感謝時報文化出版,將我的這本著作譯本帶給各位,也感謝各位在臺灣與海外的正體中文讀者。各位對我的著作有興趣,我深感榮幸,也希望這本書能略有貢獻,讓我們都更瞭解全球化社會所面臨的威脅挑戰。

凱爾.哈珀
聖塔菲,新墨西哥州
2023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