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沙苟得 的評論頁

 

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讀者評鑑等級: ★★★☆☆ 2015/10/24

剛拿到這本書,讀了之後,有些兩個翻譯上的問題,煩請編輯及譯者再做考量!

1. 「state」的翻譯:本詞上冊翻譯為「國家」,下冊則改譯為「政府」。為了說明何以如此更動,譯者特地寫了一條譯者注( 頁586)加以說明。
從譯者注可以看出,譯者是以比較政治的概念來理解「state」一詞,但這應是誤解。
福山對「state」的定義在上冊說得很清楚,是以德國學者Max Weber的定義為準,在這意義上,「state」指的是現代經過理性化之後的整體的政治體制,這只能是指作為整體的國家,而不是國家內部的官僚組織。譯者把「state」譯成「政府」,跟社會學界和政治學界對於此詞彙的理解相差太遠。
再者,福山對黑格爾的學說非常熟悉,他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更是黑格爾式的意識型態批判,他不可能不知道「state」(國家)就是黑格爾所謂的時代精神(zeitgeist)之最後展現。因此,當福山論說中國遠自秦漢便建構了一個現代的政治制度形式時,這不只是指古代中國建構了一個「現代政府」的形式,更指的是,古代中國「早早便」建構了一個只有「在歷史發展末期(也就是現代)才會運作良好的政治體制」。種體制當然不是「政府」而已,而是一個人類社會最後發展階段的整體政治體制。
譯者忽略福山「state」論述中的黑格爾面向,而以比較政治學方式來理解「state」,並不恰當。

2. 頁38倒數第三、四行的「政府多多少少是公平的」一語, 有理解上的誤差。
原文是「states can be more or less impersonal」,這句話也是根據Weber的理論脈絡來說的,不能做一般的理解。「impersonal」一般是可以引伸做「公平的」意思,但此處指的其實是Weber所說的現代理性化後的國家對於公職人才的選拔不以「親緣式的人身關係」為基準,而是客觀地以能力為基準。因此,這句應該翻譯成「國家多多少少是非人身關係的」,雖然翻譯成「公平的」一詞也不算離題太遠,但顯然無法凸顯Weber所要展現的「理性化國家」的意義。

此二點,還請參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