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夏夏
內文摘錄

詩詞曲賦

【類別最新出版】
把夢,裝進行李
哀仔
我不知道夜
我不知道夜【限量作者親簽版】
虎牙


在家(AKP0317)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詩詞曲賦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何亭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26日
定價:360 元
售價:284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84頁
ISBN:978957138675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夏夏內文摘錄



  推薦序/夏夏

〔推薦序〕從生活雜質中打磨出的寶石     夏夏

三房,一廳一衛。二十五坪,有一點奢侈的寬敞,但不至於大到沒辦法負擔。至於屋齡,見仁見智,該從孩子出生那年算起,你們同時晉級到「雙親」這個傳說中的魔王關(這一關要打很久,而且生命值常常不夠用),圓滿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想像?還是要從新婚的第一天算起?或是從更早之前,你初來乍到這個世界上,你的母親成為母親的那一天?

當然,關鍵是低總價,雖然仍要揹上幾年的房貸,利息是不斷增生的白髮與皺紋。不過問題是你願意為心目中理想的「家」付出多少代價?

讀《在家》時,我忍不住聯想到預售屋展售時常見到的屋內配置平面圖,且看用方格標示出來的每個縮小空間,容納著無限的想像。何亭慧將《在家》全書巧妙地以空間來做區分,分別是門、臥室、小孩房、浴室、廚房.書房、客廳與後院。此處所言的「家」,絕不是暫時屈就的單身套房或與人共用衛浴的雅房,而是一個完整的家呈現在紙上。而這正是何亭慧自《形狀與音樂的抽屜》、《卡布納之灰》之後,時隔十三年所集結的成果,每一篇都像是熬煮已久的濃湯,醞釀多時的一罈佳釀。

首篇〈愛情〉彷彿是一則簡短的前情提要,使人聯想到何亭慧從前敏銳、質地澄澈清脆的詩,如「我的絕望/來自於/被吻/但,不被愛」(〈蠟〉)。接著,轉眼間便踏入可嗅聞到生活氣息的玄關,過往玻璃般的詩句被鍊成了溫潤的瓷器,在這裡愛情是「像晒棉被的好天氣」(〈家常〉),是會讓人吃光光的家常菜色。

而閱讀《在家》時,猶如一場紙上導覽,詩人的文字帶領讀者穿越門廳,進入到一個家庭最私密的所在,用無聲的文字重演每一個特別的時刻。而其中的重頭戲,就屬「廚房.書房」。

在「廚房.書房」這一輯中收錄了兩首以〈自己的廚房〉為題的詩。第一首致英國作家吳爾芙,首先以詩題呼應吳爾芙所提出關於女人的房間,詩人以幽默的語句指出在作為書房的廚房裡,家電與筆電並列,「甚至咖啡機/丈夫睡著後/我在餐桌上寫詩/(詩的發展永遠鮮嫩)」,寫作與做菜何其相仿,詩人料理三餐也料理生活的殘渣與「白日零碎的思想」。在吳爾芙道出其名句後,女人們經歷了約一世紀的奮鬥,何亭慧以全詩末段「吳爾芙我的朋友/妳坐在書桌前太久了/來碗麵暖胃吧」的輕鬆口吻,標誌出新的女性典範:坐鎮於家電與筆電之前,一手家務一手寫作,連男僕(或丈夫?)都不用,可說是家庭與事業都難不倒的新女性。此詩可作為全書的定錨,作為支撐一個理想家庭的鋼骨,卻不顯露霸道,而充滿女性特有的優雅與包容。第二首致英國小說家珍.奧斯汀,背景音效是爐子上噗噗滾著的熱湯,在沒有門的廚房裡,任何人隨時都可來去,連房間都算不上。然而在這樣克難的情況下,「角落的筆電/偶爾在餐桌上打開」輕描淡寫一句「偶爾」,有經驗之人才知道那絕非自動從天上掉下來的偶爾,而是將寫詩這件事時時掛在心上,因此即使不常派上用場,筆電仍備在一旁靜待突如而至的偶爾到來。然而詩人卻不以為苦,既無心當「女主角」,學會了對生活與自己妥協,且在詩的第三段這樣寫著,「兒子的造句作業:/「有空──媽媽有空的時候就會寫ㄕ。」實為神來一筆,生動描寫出做為母親與詩人雙重身分的生活樣貌,作為全書的基本色調。特別是「ㄕ」字留予人想像與猜測,何亭慧繼續寫道,「親愛的珍,為了老師打的紅色問號/妳一定會樂不可支」讀來令人莞爾一笑。兩首以〈自己的廚房〉的詩作像是兩道旋律鮮明的輕快旋律,彼此呼應,勾勒出專屬於這個時代女性的明快爽朗,溫厚中依然能保有剛強的自我。

而接續其後,像是取自前兩首主旋律的變奏,終於來到〈自己的書房〉與〈食譜〉。在這兩首詩中,何亭慧分別闡述生活觀與詩觀,「沒有非得留在書架上的/心,不需展示/就讓食譜、樂譜打亂所有主義和流派/過一種活力充沛的現實」,「把廉價寫出富裕/平淡寫出驚喜/寫/放學後的廚房」在此延展出向內的力道,探查剖析自我的組成,而能隱約見到淡淡的疤痕/接縫,所接連的分別是Before和After兩種生命樣態。

Before是從前那個寫詩的女人,After是成為母親的詩人。兩者的差別看似只在於一道細細的接合處,然而這道縫隙卻深入骨與肉之中,漫散於詩集中。如〈夜遊〉作為一道鮮明的分野,寫新生兒誕生,亦是母親的誕生。稚嫩的嬰孩四個小時便須進食一次的生理時鐘牽連著母體,因此母親在脹奶之中痛醒,在夜裡將滿脹的乳房擠出乳汁,不禁聯想到從前不寐的夜晚,「我在夢的外頭/獨自遊走/像從前寫詩時那樣」。〈預測〉一詩中,則寫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初識萬物的奧祕,雖然此刻「音樂/被困在笨拙柔弱的手指裡」,然而未來將在其中窺見美好的詩意,「如我曾在詩裡/聽見的那首永恆的歌」。

而在Before與After之間的印記既是永不斷裂的接縫,也是永不癒合的裂口,自此處傳出的是對生命的驚嘆。一如在〈洗澡〉詩中所寫,「怎麼可能/我怎麼可能是母親/紗布巾下活生生的臉/我不認得」連續兩次「怎麼可能」的吶喊點出了對生命的敬畏與對未知的不安。

而這份來自於信仰的謙卑,廣見於何亭慧的詩作中。我特別喜歡她在〈鏡子〉中寫出不同層次的「看見」。從鏡中看見日漸衰敗的容貌,又從其中看懂了詩句般的缺陷,而最重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是一面鏡,為要「映出造物主的形象/不大成功但/汗水/閃亮」或許是有此體悟,何亭慧的詩經常在細微處拉處另一隱藏的高度,在繁盛至極時懂得止步退讓,容許更多的可能性,容許空白發聲。

最後一定要造訪的,是主人精心打造的「後院」。在此輯中,何亭慧的文字引領賓客穿過一道道走廊,迎上開闊的視野。有綴滿紅豔果實的桑葚、蒐集星星的楊桃樹,也有倒在自己的香氣裡的檸檬桉,何亭慧如同園藝高手,用文字栽種出旺盛的枝與葉,不著痕跡地修剪,且比任何人都格外珍惜著院裡的一枯一榮,細細地刻劃書寫。

這份珍惜也見於〈十年〉中,何亭慧藉院中象徵愛情的玫瑰花,揭開童話的面紗,寫出真實的家庭與婚姻中好似「院子裡的灌木/莖粗 尖刺多」甚至「幾經寒霜以為不會再開」。一趟家園的紙上導覽至此,讀來格外有巧妙的深意。
《在家》收錄三十六首詩作,這是從生活雜質中打磨出的寶石,從日常消耗中修煉出來的黃金,在何亭慧的筆下卻意外地貼近生活,因而每首詩讀來素樸、簡潔,其中收納了豐盛意象與情感,飽滿地裝載在其中,且井然有序地展示著。讀著讀著,我不禁幻想,詩人放在廚房角落多半呈現關機狀態的筆電,到底都在什麼樣的時候被開啟,鍵入字句?
「從來沒把游泳學會/我不知道怎樣在兩個平行卻相異的世界/順暢換氣」(〈游泳池〉)或許對何亭慧來說,詩就如同轉換於兩個世界中的換氣過程。《在家》,有女人、女兒、妻子、母親和詩人,穿梭於不同的角色間,能夠深刻感受到何亭慧在其中調整出獨到的平衡感,不疾不徐,詩句在平穩的吐納間流出,正是我們曾經嚮往的家的氣息。闔上書本,彷彿還能聽見風輕輕掀動著窗簾,細碎而熟悉的聲音從紙頁間傳出,正在等待著人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