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日本文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朱嘉漢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我的戀人

譯 者 作 品

大東京23區散步
人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橫尾忠則的快人快語
今天的轉念,決定明天的幸福:從生氣到消氣、放棄到放下、抱怨到接受,讓身心自在的29種人生智慧
夏的故事

日本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告別莫札特
舞伎家的料理人1【首刷限定舞伎家典藏卡組】

獅子座、A型、丙午 鈴木保奈美的首本散文集
羅生門(精裝版)


太陽.行星(AI00317)
太陽.惑星

類別: 日本文學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上田岳弘
       上田岳弘
譯者:陳嫻若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3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04頁
ISBN:978957139540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朱嘉漢內文摘錄



  導讀/朱嘉漢

導讀
思考全體人類的說故事者   朱嘉漢


上田岳弘猶如閃亮明星般迅速竄起,無論是獲得新潮新人賞的〈太陽〉,或是獲得三島由紀夫賞的《我的戀人》,或入圍多次而終於獲得芥川獎的作品《?????》,他的文學世界予人的印象,就像是某種「高度」。所謂的高度,不是令讀者仰望的意思。相反的,即便應該有強大的腦袋,他對於讀者,乃是誠心的邀請。事實上他小說裡的天才、高智慧的人類,讀起來仍有一種卑微感,確切來說,是作為一個生物個體的短暫、孤寂、虛無。

他在這本小說裡展現的「小說鍊金術」(或者說是某種「小說敘事科學?」),是透過敘事,讓讀者與敘事者一起在同樣的高度看著故事人物的移動、想法與關係,而不是讀者與小說人物一樣,傻傻地被敘事者操弄。以俯瞰的視角,猶如以顯微鏡觀察著細菌或微生物的形貌。作者的敘事聲音導引,巧妙地讓我們跟他站在一樣的高度觀看。

這當然不是特殊的敘事觀點,畢竟,儘管語調特殊,這大體上仍是小說的全知觀點與上帝視角。然而仔細閱讀下來,會發現並不是這麼簡單。這個高度,這個視角,本身就已經是小說「已經發生」的事件,且是核心的事件。我們以為只是全知觀點,然而在小說迅速擴張、展開及進行大幅度的時間與空間調度的同時,發現這全知觀點的敘事話語竟收攏在第一人稱。以此觀之,《太陽.行星》這一本末世小說,只有處在末世狀態才能如此言說。末世,不是一切的終結,而是終結的開始。或許說,這兩篇小說要展現的,是終結開始之前的故事。單純的故事總有結束之時,然而上田卻將我們引入一個必須極盡想像力才能企及的,乾淨得過頭的「真正開始」。

在接受「Book Shorts」專訪時,他針對提問者所謂的「第一人稱神視點(「一人稱.神視?」)」做了說明,原來自從他二○一一年左右寫起小說,便一直思考著要如何超越純文學裡的第一人稱的限制。想要超越第一人稱的限制的理由,乃是因為透過這種方式,他可以思考「當今社會」的課題。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透過小說思考「全體人類」。

總而言之,上田岳弘在作品形式技巧上的用心之處,不是單純為了美學層次與創新層次。他的敘事選擇,尤其是敘事人稱安排,是為了他想探討的「全體人類」的問題。或者說,全體人類的未來問題。

關注全體人類的未來,乍聽之下是個抽象的命題。實際上,他的小說(至少本書中)反覆聚焦的,其實是在個體上面。他以龐大的敘事調度,猶如衛星視角從高空迅速捕捉的個體的形貌。

在上田岳弘的小說裡看到的「人物」,不是角色,亦不是肉體或心靈。儘管這些人物都具備一般小說的特質,不過卻在小說家特殊的敘事與視角之下,以人物的「個體性」向讀者乍現。

乍現的方式耐人尋味。翻閱〈太陽〉一篇,會發現上田勾勒角色十分簡潔犀利,雖然可能暫時資訊量過大,但你終會在角色的多次出場後,感到印象深刻。每個人物的出場,他們的身世設定、生存型態、幸福與不幸的比例,皆用精確的語言描述出來。他甚至發明了「古吉拉特指數」來度量幸福度。尤其,人物出場時刻的身心狀態,不論是買春或賣春的當下心理是基於怎樣的需要與命運,或在巴黎治安較差的聖德尼斯跳蚤市集販賣盜版的 Hello Kitty,以及用自己的精子以「嬰兒工廠」創造無數流落於世界的子嗣,甚至是一群身處菁英學者位置卻各自為了學院裡的規範而進行無實質意義的調查等等,作者邀請著讀者,以俯瞰著地圖,掌握著這些光點的方式,看著光點之間的交集、偶遇,以及相互的影響。

在〈行星〉,以「最終結論」寫給「最強人類」的信裡,迅速定位當代社會的冰冷本質,在個體之中,古典人性的消散,以及呼應前篇〈太陽〉的那種人類大終局,迎向「人的第二形態」的補完計畫。

透過這種方式,我們看見在他的筆下,個體其實就是其限制、短暫,欲望與孤寂。他將人的存在狀態還原回自身。

喜歡大架構的讀者很容易因此入迷,他將可以展開成巨幅作品的格局,壓縮在中短的篇幅裡。某方面而言,他令我聯想到的作家,是考德懷納.史密斯(Cordwainer Smith),他的科幻小說敘事將一種巨大的時間斷裂,建立在在當今的人類覆滅的世界裡。不過上田的作品,無論最終或是最完美的人類,所關注的,仍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人們(〈行星〉一篇主要的舞台,甚至是二○二○年的東京奧運)。甚至他還是安排小說戲劇性高潮的高手,無論是〈太陽〉的克里尼昂古門跳蚤市場的眾人匯聚,或〈行星〉的奧運會場的交會點,皆是細心鋪陳、堆高,引爆衝突的完美小說技巧示範。

在〈太陽〉的最後,敘事者交代完了故事,告訴我們:「將所有型態都想透了、經驗過了,通過所有的查核點,終於結束的人生,則是第二形態人類的生命樣貌。人們還沒有經驗過的,只剩下終結。」

但這終結,其實是個開始,無論他預想的未來會不會到來,我們都會在閱讀完畢後,短暫或永久地,以不同的視角思索我們,我們全體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