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引子

作 者 作 品

虛擬時光旅行

推理科幻

【類別最新出版】
萬相之王(第四十三卷):天命之子
萬相之王(第四十四卷):群雄戰魔
萬相之王(第四十二卷):高層議事
萬相之王(第四十一卷):奪龍之際
萬相之王(第四十卷):水龍牙劍


邯城之傾(WHA1478)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推理科幻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黃海峰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12日
定價:490 元
售價:387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464頁
ISBN:978988876318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引子



  引子

月球被一顆巨型小行星摧毀發生在2039年。從那時起,日曆上再無月的時間單位。

這顆巨型小行星預計軌道和星球軌道本來並不相交,而是擦肩而過,近地點約500千米。但預計軌道是有偏差值的,這個偏差值,恰好給了星球被毀一個低概率風險。要知道那顆小行星最寬處8.9千米,它的撞擊足以讓星球文明從蠻荒起點重來幾遍。針對這樣的低概率,但又是致命的風險,用不用給予反應,從來都是兩難,這叫低概率死亡反應,就像一個人拿著一把可裝1000發子彈的槍對著你的腦袋要扣動扳機,說裡面只有一顆子彈,給你造成的死亡危機感絕不是只有千分之一這麼少。人們在面對作為與不作為的兩難選擇時,作為,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永遠比不作為更有吸引力。當時的人們比之前任何時代都更傾向於作為,有高科技在手,就可以嘗試,不是嗎?於是,信心爆棚的人類發射了數十顆核彈頭精準擊中這顆叫「越獄」的巨型小行星,在新聞中製造了令人震撼而振奮的太空奇觀。本來事情就這樣結束了,誰知「越獄」形成的一系列碎片中最大的一枚—最長處達2840米,我們後來將其命名為「囚徒」—衝向了星球。而月球此時正處於星球和「囚徒」之間,它擋住了這枚足以引起星球巨震的行星碎片。這是極低概率事件,但它的確發生了,碎片擊中了月球背面。月球在後來幾個月的時間裡,以人類肉眼不可見的變化慢慢擴大、膨脹、分散,然後再靜靜地散開、拉長,最後形成一條光帶。這條由月球的碎片組成的銀色光帶,從此橫貫夜空,被稱為「月橋」,名字非常美麗!如今20年過去了,月橋因碎片逐漸墜入大氣,銀色已褪成灰白色。再過十幾年,月橋所有的碎片將被大氣吞噬殆盡,徹底消失。

這個天文事件所產生的後果可不是一個球體變成一條銀線這麼簡單,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變化,星球和月球所共有的質心消失了,星球的自轉變得純粹,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潮汐規律和板塊受力的改變。新的潮汐圖表花了兩年時間才繪製完成,但板塊受力的改變顯然沒有那麼容易被計算並證實,所以沒有公佈。還有一個明顯的地理變化,星球的自轉傾角由23.54度變成24.63度,多了那麼一點點。雖然科學家們聲稱這對地質和氣候的影響微不足道,人們仍把這稱為「大傾斜」。

月球被毀這個天文事件第二年便被記入了孩子們的一年級天文課本。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這件事的印象被反覆加深,無論後來講到史無前例的海嘯、摧毀島嶼的地震、淹沒城池的火山,這些一次比一次規模更大的星球災難,總免不了跟這件事扯上關係。

兩年後,也就是2041年,是個重要的年頭,在邯城歷史書上常被冠以「不平凡的一年」這樣的稱謂。「不平凡」這個詞顯得模糊,但人們難以找到一個更有涵蓋力的詞來形容那年發生的事和對今後的影響。

那年在立法界發生了三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一是《基因法修正案》通過了可以對人類胚胎期基因進行改造的條款,給予人類對除大腦以外的基因進行修改的權利,從此人類可以在走向更優秀的道路上節約萬年進化時間。二是根據《數據信息法修正案》,邯城所有的分散數據信息庫合併成為統一的「城市信息和分析系統」,它就是城民們後來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米克」系統(MICC);法律又同時規定,米克具有儲存、分析並提出決定建議的功能,但不可擁有執行功能,執行功能仍歸於人,這就是著名的「契約」,即對於系統的決定,需由人來確認才可執行(相關執行條例有上千條)。三是《人工智能法修訂案》對人工智能體的信息來源進行限定,任何機器人,只可接入與其功能相關的指定的單一類知識庫,不能接入任何綜合型天量數據庫,比如米克,人工智能的信息來源被嚴格限定。

從此,《基因法》《數據信息法》和《人工智能法》將社會從外貌到結構都進行了改造,三部法典成為構建社會形態的三個主立柱。這三部法典對當今科技中最重要的三種技術進行管理:基因改造技術、信息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是的,它們三者都是被管制的科技。科技發展到當下,人類面對的問題不再是它怎麼才能發展,而是如何讓它不失控,在人類的掌控下發展。

三部基礎法典在後來的20年中不斷修訂、擴充,成為人人都記不住,只有系統和人工智能能全部記住的龐然大物。但有些條款深入城民的生活,無須記它,最著名的便是「性延遲」法案。2043年,《基因法》通過修訂條款,將每個城民的性發育年齡用基因科技推遲至25歲。科學研究明確證明,推遲性發育是在不修改大腦基因的條件下,延長大腦發育期,從而整體提高全人類智商的安全,也是唯一已知安全的途徑。那年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卻只吸引了城民們不太多的注意。在那個時代的諸多夢想裡,「成為宇航員」更多是個時代口號,就算所有城民都知道移民外星是早晚的事,但夢想太遙遠就失了魅力。那年邯城派出的第二艘載有102人的殖民太空船「遠征二號」發射升空,向太空中唯一發現可以移居的E星進發。那時,可把飛船從時空中隔離的曲率儀尚未被發明,人類需要花21年,也就是預計2062年到達E星。

在大事件面前,小事都不值一提。車輪來了,飛濺的泥水滴們騰空而起,每一顆都以為開始了一段自主飛翔的浪漫命運,只有歷史的旁觀者知道它們不過都是車輪的產物。41年,寒凌河岸的摩天大樓建築群像還未建成,平地上林立?一片纖細入雲的塔式起重機,其中有一座的吊柱中間被一雙巨鳥築了個巢。一位叫陳日羽的鳥學專家被找來,成功地挪走了鳥巢。這本來不是甚麼事,名氣卻在城裡小熱了一陣,因他當時拒絕了人們讓他坐電梯上去的建議,自己一點點爬上塔,在鳥巢周圍靜靜呆了幾天,又因他在記者們的拉近鏡頭裡長相極為俊美,身材修長,幾天內吸引了全城很多的長鏡頭的對焦觀察。他自己倒是不以為意。他19年出生,59年獨自在深山的崖壁上考察鳥類時遭遇不測。臨死前一生過往在腦海中掠過,只有5歲那年在老家的河裡游泳時差點溺水,20歲那年他拉著初戀的手觀看小行星和月球被毀,從20歲到40歲之間他談過的數任女友,他最後最記得的是其中最任性最讓他煩的一位,懷了他唯一的孩子卻跑了,他後來對自己發誓找到她就結婚,如果她留下了孩子的話。但在找到她之前就抱憾了,想起就是這麼幾件事。他和當時所有人一樣,對災難、變化甚麼的很無感,人就應當把自己的信息都交出去,好基因就應當大家共用,星球就應該是遍佈災難的,如果你質疑就是想太多,這不是牛頓的世界了,甚麼規律都被發現了,還有剩下的人工智能自然會發現,無需誰包括天才去多想。

42年有一天,他接到政府的通知,要貢獻出他的基因組,他甚麼也沒想立即去市中心的瀚海大廈某層,站在一列排隊的男人們中,他們都是被通知選中的需要貢獻基因的優秀人類。那天只是他的日常,早被他遺忘。他絕不會想到,他的孩子們會遍佈這座城,就像誰也不知道,在時間線上,哪件事會在多年後突然膨脹,變成大事件。

 
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