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出版緣起
內文試閱

作 者 作 品

理想的讀本:國文1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台灣「烏克蘭計畫」
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首刷限量 馬尼尼為手繪印簽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理想的讀本:國文 1 (新版)(Z000135)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一爐香文化
作者:何淑貞、李玲珠、徐國能等
出版社:一爐香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05月20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400頁
ISBN:978986984844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出版緣起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桃花源記
                                          晉 陶淵明
一、    作者
陶淵明(從略)
二、    選文及注釋
(從略)
三、    可以這樣讀
陶淵明生活在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的東晉末期,傳統失落,在無力扭轉乾坤的無奈中,只有回歸真誠眷戀的自然,尋找心靈的寧靜與樂趣。於是借「避秦」為名,構築了他避魏、晉亂世的桃花源。<<桃花源詩并記>>以沖淡洗鍊的筆墨,描繪出一幅無世網羈絆的人間樂園圖景,寄託他理想的社會模式,是個人人嚮往的境界,歷來家傳戶曉,歷久彌新。
<記>文的開端,先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美好閑靜的桃花林,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單純靜好,沒有戰亂、沒有賦稅、沒有勾心鬥角、沒有沽名釣譽。居住環境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圍繞著「良田美池」,有桑樹翠竹迎風搖曳,「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是個豐衣足食的寶地。居民隨著自然的變化生長繁育,春去秋來,因時植穫,人人自由平等,無拘無束過著歡樂的生活。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
陶淵明只用了三百多個字,寫出一個充滿詩歌想像力的虛構故事,寫得逼真,讀來倍感親切,具有高度的說服力。
全文以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一下筆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肯定可信。接著透過漁人的觀感,說他如何踏上通往桃花源的路,如何發現山口進入桃花源,如何與桃源人互動,以及後來出山,沿途標誌等,寫得歷歷在目。桃源裏的情況是土地平曠、房舍整齊、有良田、美池、桑樹、竹子等基本資源,道路縱橫,時聞雞鳴犬吠之聲,是個生活機能很上軌道的人間樂土,男女老幼都生活得愉快融洽,作者把這個美好的社會寫得細膩而真實。與山外動亂黑暗的現實社會,成了強烈的對比,令人神往。與這些記實筆法巧妙運用的虛幻指點,如把漁人進入桃花源的故事定在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卻不明寫年月,無從考查,就有了傳說性質,實中就有了虛 ; 漁人籍貫只寫出郡縣,並無住址姓名,又是於事無考。漁人在歸途中雖「處處誌之」,再訪時終究「遂迷,不復得路」,呼應前述入桃源時「忘」路之遠近,入了不辨之境,可見桃花源是不存在的 ; 然後用一個與陶淵明同時代、實有其人的劉子驥「規往未果」,又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以「後遂無問津者」一語作結,對桃花源其地、其人、其事的有無,就不必再問了。

<桃花源記>遣詞用語精準簡練,毫無冗贅,且顯現高度的概括力,如桃源人問漁人「所從來」,作者只用「具答之」三字便概括了漁人的全部答話 ; 漁人向太守報告山裡的情狀,也只用了「如此」二字。敘述層層深入,條理井然,以樸素自然的筆墨,寫出如此幽美奇異的境界,就是陶文的藝術魅力。

<桃花源記>最後以「後遂無問津者」作結,不要等閒視之。除了暗示桃花源的不存在,還蘊含著陶淵明對時代的絕望和深沈的悲慨。

陶詩早年精麗雕琢,晚年質樸自然,表現得?藉雋永,富於超然物外之趣,被評為天籟之音。宋人認為他不僅詩歌冠絕古今,而且文章也雄於六代。誠然,他不但在傳、疏、記等行文都能樸素自然,採用單行散句,與當時流行的駢體不同,縱然是辭賦或祭文,也不拼湊對偶,或奇或偶,一任自然。完全不像南朝的辭賦那樣濃豔綺靡,既不藻飾逞才,也不矜奇炫博,敘事抒情,都能以平易親切獨樹一格。

論及淵明的散文,一般想到的是<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與子儼等疏>諸篇,其實他的辭賦和詩前的小序,都是詞、意俱佳的散文,凝練典雅、莊重含蓄,質直不文的語言藝術造詣,是難能可貴的樸素美。

四、    再做些補充
(一)閱讀陶淵明(節錄)
陶淵明其人其詩平易率真,單純樸拙,呈現出深廣博大的精神境界,留給後代讀者無限的闡釋空間,與任何時代的人都能展開對話與交流,只要用心傾聽,都可以找到共鳴。他的詩文展現出灑落悠然的生命境界,超脫任真的人生韻味,自有其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對存在的深情體驗、真誠透悟,引領世人走向澄明。

(二)陶淵明與酒
(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