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譯 者 作 品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我的小探險:70位旅行者,找回人生熱情的故事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假面的告白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
牛仔很忙: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精裝版)
托爾斯泰傳
金月蓮


美好永遠的背後(ZDK0035)
Behind the Beautiful Forevers: Life, Death, and Hope in a Mumbai Undercity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外版書
作者:凱瑟琳.布
       Katherine Boo
譯者:何佩樺
出版社:商周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4日
定價:330 元
售價:261 元(約79折)
開本:平裝/320頁
ISBN:978986272189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面對貧窮,你選擇關懷?遠離?還是視而不見?作者選擇了走向他、正視他、紀錄他。距離台灣千萬里遠的孟買,讀起來卻如此熟悉,驚覺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 地,不也上演著令人心疼的悲劇?作者不僅描繪他們的美德,也揭露他們的缺陷,使得本書更加真實動人。闔起書本,你將會看見不同的世界。」 --沈芯菱(少女慈善家)

「本書不僅讓我們認識光鮮印度的背後,帶領我們思考發展與生存的意義,也展示了台灣最需要的寫作典範:對城市或社會被遺忘的底層,進行報導文學的深刻書寫。」 --張鐵志(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從今日的孟買到里約,歷史上英國倫敦的Rookery到一九三○年代大蕭條時期的美國Hoovervilles,大型城市的貧民窟有如過渡的人工浮島,破敗與貧窮在衰老期的平地上形成汙泥淤積的淺水湖,在浮動不安的浮島上,我看到最美麗的生命滋長。」 --褚士瑩(公益旅行家)

「這是全球化玫瑰的慘烈暗面。作者以浸滲其中而不漫溢的細節描述,引領我們踉蹌走入貧民窟的裂牆碎磚之間,見證彷如曝光過度而幾近魔幻剪影的生存搏鬥、擠壓、夢想、恐懼、冤屈,微不足道的死亡,與奮不顧身的希望。」 --顧玉玲(社運工作者,《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作者)

「驚人之作!這本揭露安納瓦迪的作品並不流於殘酷的記述,而是用精微的筆法,敘寫經過作者深度訪查的人物生活。這種強大的文學力量,承襲了她過去優美冷靜的散文風格。」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經過深入研究與出色書寫的好書。凱瑟琳審慎的探訪與卓越的文采,讓我們對新印度背後這些人物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出版家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重點書評

「一本堅毅、勵志、無法抗拒的好書!作者不只呈現了極度艱困的環境中展現的人道情懷,同樣重要的是,她激起了讀者對此的關懷。」 --《人物雜誌》(People)

「本書深刻描述了在混戰、貪汙與經濟動盪的困境之中,貧民窟居民如何努力求生,用小說式的敘述呈現在安納瓦迪多年來的生活,栩栩如生地紀錄這個自給自足但不堪一擊的世界。」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形 塑角色、聆聽對話、感受空間……都是寫出好小說的關鍵元素,然而凱瑟琳竟然擁有了這一切,還寫出了一本技壓各類小說的非文學著作,叫我這個小說家情何以 堪?我多羨慕這本作品足以開啟一場駭人的旅程,帶我們進入都市貧民窟這個陌生的世界!這個貧民窟就在我的出生地孟買,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我對它所知甚少。」 --文學評論家優瑞加(Thrity Umrigar),《波士頓環球報》

「太吸引人了!驚人的非文學敘事佳作,不只報導世上某些最貧窮人民如何運用智慧、又如何陷入罪刑,也描述了他們人性的最深處。」 --《歐普拉雜誌》(O, The Oprah Magazine)

「有極受歡迎的導演、有極受歡迎的小說家,但凱瑟琳大概是這世上唯一極受歡迎的記者了。本書融合了作者四年來在孟買貧民窟--安納瓦迪精深入裡的觀察,既縝密又貼近真實。」 --Salon.com

「這本作品透過一個全知的敘事者,交織著悲痛與歡欣的每一個細節,讀起來就像蘊含了人道關懷精神的小說。」 --戈特(Jessica Gelt),《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這個故事很小,書裡的角色很小,整本書的格局設定也很小……但聚焦在這座迷你孟買貧民窟裡的每一個生命上,凱瑟琳精巧地描繪在這座現代印度大城中,小人物們的生與死。」 --穆希(Neil Munshi),《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部落格

「這本敘述印度貧民窟故事的書,每個細節都撰寫得相當精妙。透過這位頂尖記者之筆,我們的性靈獲得啟發,並融入當地生活之中。」 --吉格利契(Steve Giegerich),《The Daily Gazette》日報

「凱瑟琳用她自然且豐沛的同理心,寫出了這本毫不偏頗的作品,也是它最具吸引力的一點。」 --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印度《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

「凱瑟琳是個才華洋溢的說故事高手,一個擇善固執的記者,寫了這樣一個細膩的故事,讓人難以相信它是篇真實的報導文學。這個故事時而蠻橫、時而催淚,時而令人苦笑、時而帶點詼諧,但總是寫得深攫人心。」 --特里維迪(Ira Trivedi),《印度德幹紀事報》(Deccan Chronicle)

「所有對印度有興趣的立委、部長、政治人物與官員,都應該來讀這本書!它摧毀了我們過去許多的迷思,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 --印度德幹先鋒報(Deccan Herald)

「凱瑟琳最厲害之處就在於充滿同理心的想像力。本書擁有高水準小說與電影那種細密的觀察與巧妙的架構。」 --喬蒂納(Isaac Chotiner),《新共和雜誌》(The New Republic)

「本書直斥官方報導與全球貧困現況的調查數據,她不只見證了官方對於安納瓦迪居民的不當對待,還盡力救助他們脫離日常的困境。凱瑟琳是少數呈現這種真相的紀實者,她象徵了道德的力量,更是能引發迴響的藝術家。」 --《The American Prospect》

「令人驚豔的好書!它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用微觀之眼來敘寫大城市裡的底層故事;覺察那些常被主流排除在外的民眾的生命、希望與恐懼;講出一個從未被外國人說過的印度故事。但最突出的就是這本書本身的誕生!」 --塔魯爾(Shashi Tharoor),《丹佛郵報》(Denver Post)

「凱瑟琳揭開了髒亂之中的人性劇碼,用她營造的多元角色,逐步引人入勝。她不只要因勇敢地視察這些歷盡艱難的生命而獲得讚賞,更重要的是,她抓住了我們對這件事的關注。」 --湯姆.比爾(Tom Beer),《Newsday》

「凱瑟琳是喬治.歐威爾最棒的助手……不像大多數傾向報導弱勢團體的人那樣,她不是給予廉價的同情或無謂的義憤,也不是純粹的左派或右派分子,有的只是深深的同理心。」 --坡克拉(Richard Poplak),《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

「最好記住它的書名,因為它接下來一定會出現在各大重要文學獎項的名單裡。」 --《基督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凱瑟琳對細節的敏感度、微細的筆觸與強大的同理心,讓這本書成為一本無庸置疑的傑作。」 --菈樂蜜(Laila Lalami),《國家雜誌》(The Nation)

「凱瑟琳的運筆像詩人,說故事像小說家,報導則像最優秀的新聞記者。如果書能讓人死而復生,那麼一定就是這本。」 --湯普森(Nicholas Thompson),《紐約客》(The New Yorker)部落格

「非常出色的報導文學!本書揭露印度貧困的現況與居民的期望,並敘寫他們為了逃離窮困所做出的犧牲。」 --皮爾(Basharat Peer),《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

「令人訝異不已的震撼佳作!從這些家庭的幸與不幸之中,凱瑟琳超越了我們對於貧窮印度既有的陳腔濫調,轉而深究他們的內心、希望與承諾,讓你久久難以忘記。」--《Elle雜誌》

「令人振奮的閱讀之旅。」--《Redbook雜誌》

「本書有如一本情節豐富的小說,作者把極廣的議題(例如全球化帶來的傷害)賦予人性的一面。」 --《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即使痛苦、凌虐與汙穢,在作者優雅而低調的描寫中仍快要將我擊潰,我還是無法將這本書放下。這本書的背景發生在孟買國際機場邊的貧民窟,是我見過對經濟不平等最強烈的控訴之一。」 --《我在底層的生活》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這 本書有許多值得喜愛之處:故事奠基於龐大的研究之上,精鍊到我們幾乎無法察覺到我們吸收了多少知識;優雅又生動的散文,卻不會讓人迷失於字句之間;最重要 的是,孟買貧民窟的貧民們呈現出來的真實與動人。拾荒者、竊賊、非正義的受害者--作者牽引著我們進入他們的生活,不讓我們離開。這是一本絕棒的書!」 --《愛無國界》作者崔西.季德(Tracy Kidder)

「一部美妙的報導,透過真實世界的故事來敘說,包含了印度都市裡那些生活動盪、無權無勢的人民,他們的喜悅與悲傷、憂愁與韌性。這本傑作同時散播智識、掀起討論、燃起義憤、喚起同情,並將之整合在一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

◎聯合推薦
牙醫師作家/李偉文
知名文化評論家/南方朔
政治與文化評論家/張鐵志
台大社會系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


內 容 簡 介


◎亞馬遜網路書店當月最佳選書、邦諾書店2012年發現新人選書
◎攻佔亞馬遜網路書店、《出版家週刊》、《紐約時報》等非文學暢銷排行榜
◎尚未出版已售出11國版權
◎普立茲獎得主凱瑟琳‧布(Katherine Boo)一鳴驚人首作!

寫著「美好永遠」的機場邊牆背後
正上演著眾多不美好的故事


在孟買的任何一個貧民窟
要活下去,就注定犯罪

在這座汙穢貧瘠的垃圾國境
人像垃圾一樣被嚴格分類,
正義像垃圾一樣彼此交易,
生命更像垃圾一樣不值一哂……


沒有清水的湖泊,沒有藥物的醫院,沒有真理的司法制度
這座貧民窟,遙望著華麗的孟買機場與飯店建築
宛如玫瑰叢中荒謬存在的糞坑

阿布杜不明白,為什麼他與世無爭地拾荒維生,
卻因為比鄰居稍微不貧窮一點,就必須被誣陷入獄?
阿莎不明白,為什麼國家的貪腐竊取許多人民的機會,
她卻不能利用貪腐,竊取其他窮人的機會?
蘇尼爾不明白,號稱破案率百分百的警方,
卻只幫他遭到謀殺的朋友,隨便安上一個因病過世的死因?……

普立茲得主凱瑟琳‧布深刻描述貧民窟中因嫉妒、競爭、絕望等情結,外加宗教、政治和印度社會階級等複雜因素,如何在寫著「美好永遠」的機場邊牆背後,釀造出一樁樁不美好的心碎故事。


作 者 簡 介


凱瑟琳.布 Katherine Boo
作者近十年來有一半的時間居住在美國,另一半時間則旅居印度,這裡也是她先生的家鄉。她曾 任《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記者和編輯,目前擔任《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的專職作家,過去二十年皆在報導貧困社區,思索社會如何分配機會,個人如何擺脫貧困等議題。歷年來,她對於底層社會真實生活的報導,為她贏 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Genius” grant)、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美國國家雜誌獎之專題寫作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Feature Writing)等殊榮。本書是她初試啼聲的第一本作品。


譯 者 簡 介


何佩樺
台大外文系學士,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旅居北美,專事翻譯。譯有《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另類的出口》、《西班牙星光之路》(2004年開卷年度十大好書翻譯類)、《游牧女 之歌》、《慢船到中國》、《夜航西飛》等書。聯絡信箱:pamelaho@yahoo.com


目 錄


00 玫瑰之間
卷一 劣等公民
幾星期前,阿布杜眼見一個男孩把塑膠放進粉碎機時,一隻手硬生 生被截斷。男孩眼裡含著淚水,卻沒有尖叫,只是站在那裡,任截斷的手流著血。他的謀生能力從此結束,於是向工廠老闆表示歉意。「沙巴,對不起,」他對穿白 衣的男人說:「我不會報告這件事,給你添麻煩。請你放心。」

01 安納瓦迪
02 幼稚園老師阿莎
03 拾荒者蘇尼爾
04 第一個女大學生曼竹

卷二 引火自焚
身障女人的遭遇細節,不是警察最關注的事。他們關注的,是從這起悲劇中獲利。「看來,你在安納瓦迪賺了大錢。」一名員警一再對卡拉姆說道。阿布杜如今了解到,印度刑事司法制度就像垃圾市場一樣--清白或有罪,就像一公斤塑膠袋一樣,可供買賣。

05 幽靈屋
06 她稱為窗戶的洞
07 崩潰
08 師父

卷三 幾許荒涼
   生氣蓬勃、攀爬圍牆的男孩,不會突然因肺結核暴斃;不僅病理學家,安納瓦迪居民也同樣知道,肺結核是會折磨人致死的慢性疾病。然而,卡魯的屍體證據,在 機場大道的帕希瓦達火葬場迅速化為骨灰,偽造的死亡原因登記在官方紀錄上,被一支擱著的香菸燒穿過去。而後,按警方規定所拍攝的屍體照片,從薩哈派出所的 檔案上銷聲匿跡。

09 變身
10 捉鸚鵡賣錢
11 一頓好眠

卷四 興起與墜落
這 些強悍、藐視傳統的印度新女性,處在米娜不知如何通往的國度。擁有大學文憑的曼竹,或許可能通往那個國度。米娜不能肯定,因為她不認識任何唸完大學的女 人。不過,觀看肥皂劇和「每年達」廣告,她有時覺得自己的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種種事情強加在她身上--定期的毆打、新訂的婚約,她哪裡自行決定過什 麼?

12 九夜舞
13 閃閃發亮的東西
14 審判
15 冰的裁決
16 黑與白
17 學校,醫院,板球場

後記
致謝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