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楔子

作 者 作 品

老子止笑譚
智慧之旅(2):稚春(1963~1973)
智慧之旅(3):炎夏(1973~1995)
智慧之旅(4):金秋(1995以後)
易經明道錄
易理探微

文學史

【類別最新出版】
幽靈的獨白故事集
西南聯大文學課
毛姆文學課:最會說故事的人,如何閱讀、創作與洞悉人性
魯迅作品十五講
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園詩鑑要


智慧之旅(1)(BC0064)──寒冬(1937~1963)

類別: 文學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朱邦復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9月10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72頁
ISBN:957131816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楔子



  楔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

人生在世不過百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成敗得失,全憑各人之自由心證。從表面上看,有人一生轟轟烈烈,也有人到死默默無聞。在人生舞台上,到底是真有其事,抑或只是南柯一夢,任人嗟嘆?

待人生近半,戲也看得多了,驀地回首,果真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認清了世事的因果,去盡了心頭塵埃,果然人間好時節。

可是,宋朝的蘇軾不愧為文豪詞仙,他在「念奴嬌」裡說得透徹: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拜出版業蓬勃之助,傳記文學大行其道,雖不過雪泥鴻爪,然他山之石亦可以攻錯。作者無德無能,雖不能效法河蚌吐珠,以與日月競輝。倒也甘於自我作踐,據實以道,曝百醜於陽光之下,一尊還酹江月。

蓋作者於三十六歲時,曾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自是「我心」頓泯,得證正果。反觀當今社會眾生,人心迷失,擾攘不止,為渡有緣,特此以身說法。本書之主題在於點破人人都有的私心,私心一破,雲去月來花弄影,智慧始生。

人生有五道關隘,無一不是私心的防護堡壘,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經歷這些關隘的考驗。不論聖智俗愚,也不分大道輪迴,任誰都必須親身歷險。視諸業障也罷,循此善緣也可,渡盡五關,得斬六將,乃見得康莊大道。

第一關是由出生起到少年時期,此時身心尚未定型,幼稚嫩弱,完全在環境操控之下,是為人之「災關」。災關若未應驗,或者因社會、親人的百般呵護,將各種災難以人為意志化除,則此人之成長已與現實脫節,等到身心成熟之後,再也不可能體認驚心動魄的慄悚。失去了比較的相對資料,人生之幸福、美妙將難以領略。

第二關則是青年時期的「情關」,此時正當性徵甫現,兩性間的自然誘因,導引個體趨向無可避免的落點。美滿的婚姻固是人生理想的終站,問題在於人人顧己,古今中外又曾有幾對無怨的佳偶?情之一關,宛如附骨之蛆,得之愈多,糾纏愈深。

第三關是獨立自主後的中年,謀生養家,追求地位,惟錢是問,是為「財關」。錢財本為無主之物,朝三暮四,得失不過轉瞬之間。錢少不足保證安全,錢多卻又危險倍增。待走到綱索中央,進退不得,求財者往往是人為財縛,不能自主。

隨著經驗的增進,財關之後,緊接著便是「權關」,這時人已至壯年,雄心勃勃,只知天上有天,卻不顧人下有人。但得大權到手,便自以為萬事由心,為所欲為。不幸權勢人人覬覦,易攻而難守,人生頓成修羅戰場。

最後一關為「貪關」,人所得愈多,愈是難捨。尤其到了黃昏夕陽之際,餘日無幾,抓之唯恐不緊,一方面要防人之圖己,一方面又駭大限之到臨,七情六慾,各味俱陳。人生至此,未悉所為何來?

過此五關,難於上青天。未過之人,業識積重,輪轉於生死之間,掙扎浮沉。待有覺有悟,修持精純,得以過關斬將,乃見敵首之真面目。蓋五關所守者,人生虛幻之所聚也,聚之成形,以假為真,人遂以為有「我」焉。

這員大敵就是「我」心,有人把「自我」視為宇宙中心,一切為「我」,「我」為一切。在外表上,人可戴上萬千種面具,然而每當白日的光輝消逝後,午夜夢迴,其內心的得失也就非他人所能得知的了。

人有兩重生命,一是以物質為本的生命體,於四度空時的架構中,藉著能量的組合變化,維持其生存的現象;一是生命體與環境的互動,其因、果凌越時空,在刺激、經驗認知下,又形成了動態的精神生命。

物質體的生命在感官的導引下,易知易覺;動態的精神生命,則唯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透悉了世事的表象,才得浴火重生。

人體宛若一個廬舍,精神是其主宰,物質不過是來往之過客。有人刻意裝飾得精美豪華,好似五星級的旅館,人客財物進進出出,生張熟魏送往迎來;也有人不過是「苔痕上階綠,草包入簾青」,卻也不乏「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

執著於追求刺激的人,在感官的麻痺下,陷溺日深,精神生命僅在虛無縹緲之間。一朝紅樓夢醒,不願為感官的奴隸,則可跳出物表,直探真如。人生果真是一夢乎?拂去心中積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利用理性認知,何妨略窺宇宙之玄妙?

物質載體不過是四大和合,隨生隨滅。精神載具則是源遠流長,當「我相」化盡,「同異」無殊,即得與宇宙同在。不過,物質、精神本屬一體之兩面,無所謂是非好壞。人生各有機緣,各具業力,究竟走上哪一條路,也不是個人可以主宰的。

作者只是在機緣湊合下,於一剎那間,連闖五關,得入將營,斬獲「自我」。「我」既不存,則餘生僅為一蠶蛻後之絲囊,織綢製衣,甘為眾生之奴隸。今將屆耳順之年,特此闡述平生所見,僅供讀者參考,使知人生得固可喜,然失者始為至上也。

本書劃分為四個時期,代表了作者內心經歷的過程及階段,四部雖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連續,讀者可以隨自己的喜好選擇閱讀。書中事跡無一不真,皆有人證物證,然亦經過濃縮剪輯,使之明顯易讀。若所言事件有損及個人形象者,書中概隱其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第一部定名為「寒冬」,代表了作者幼年時期的「災關」。行文力求輕鬆明快,突顯人性之愚昧,以致人間悲劇處處。無人能對人性是非負責,作者亦無意指責或怪罪他人。只緣日光之下各種故事不斷重演,世人若能以之為鏡,知「災」之所以為「災」,心中怦然有感,作者之目的達矣。

第二部定名為「稚春」,是由作者勘破「情關」起,到直殲「我執」的苦澀過程。這一段經歷雖云拜機緣所賜,卻與幼年之災關息息相繫,唯有在大旱之餘,方知雲霓之難期。作者以過來人之心境,逐步述及由迷而覺,由覺生悟,由悟而得道之過程。有心人士宜多多體會此一事件之前後因果,必能有所印證。

第三部為「炎夏」,是作者本著入世的願心,從事中文資訊的戰鬥過程。是非成敗本來是空,於我個人無所得失,但為承先啟後,唯望人類文明得以傳揚。我心既起,魔孽遂重,直到再度得識人世真實,返璞歸真,乃隱居都蘭山下。

最後以「金秋」作收,是以作者晚年心境,對人生之總結。文中闡釋「智慧」之精義,並剖析人生、社會、宗教的關係,也討論了宇宙層次的結構、生命進化的時空流程、概念認知與自然語言、《易經》的生機結構等等,尤其有關文化與人性的分析,恰是對人工智能的淺註,也是作者期之於後世的結語。

全書定名為《智慧之旅》,第一、二及第三部之一部分完成於1987年,當時中國大陸尚未開放。彼時作者正突破了人工智能之瓶頸——自然語言,擬選擇一適當的環境專心研發,心儀一種無私的社會制度,乃決定由美國返大陸。

然而當時文化大革命的陰霾猶在,人人皆謂作者此行必將陷於不拔之困境。個人成敗固可置之度外,自然語言卻係文化傳承之瑰寶,由於當今技術人員之觀念已受污染,不得不期諸後世,著書立說之心由此而生。

世代交替,正是新生事物更新的良機,而戲劇小說又恰是社會大眾的精神糧食。故此特以自傳形式,詳述作者對智慧認知之本末。讀者若有機緣,得以從字裡行間領悟到人生真諦,以之作為技術可以謀生,作為真知則不難超凡入聖。

由於用電腦寫作方便迅速,五十萬言之書僅耗時三個月,當時即定名為《智慧之旅》,用自行開發之排版系統列印成冊,並交由旅美之羅鴻進兄,以防不測。後來羅兄又複印了十餘冊,並在美註冊登記。

孰料數年之中,中國大陸全面開放,人人急功近利,向錢看齊。為擺脫貧窮,提昇國力,此舉實無可厚非,唯對人工智能而言,卻是大利之下,必有大害。所幸在1991年,台灣解嚴,作者乃兼程返台,潛居台東都蘭。鄉長葉隆雄先生素昧生平,竟慨然將其別墅借住,遂得以安心研究與寫作。

電腦技術不過雕蟲小技,以之圖溫飽則可,作為抱負則大謬矣,乃決定退出電腦界,專心著書立說。《智慧之旅》一書之構想,係將宇宙人生之大知,夾帶於小文體之中。今之認知又較當年進步甚多,再觀原書,嫌其粗糙草率,遂全部改寫,增至百萬多言。

本書內容原則上以時序為引,兼以事件為幹。因顧及可讀性,常採用戲劇的手法,將印象中的情景化為對話。若該事件之因果攸關智慧,則對事理略作分析,以期讀者能有所認知。唯第四集「金秋」絕大部分皆屬理論,然欲瞭解人生,此類理論不可不知。

本書共分四部,每部十二章,每章各有一主題。因四季與24個節氣有關,試將節氣名與各章內容比對,發現其中頗有暗合之處,遂間雜以為標題。

正是:

「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