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台灣地理

【類別最新出版】
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
貓空人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悅讀版)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典藏版)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限量典藏盒】


典藏艋舺歲月(CE0049)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台灣地理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作者:張蒼松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23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菊12開/平裝/240頁
ISBN:957132399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書摘

中國時報──萬華的文化地標


1950 年 10 月 2 日,「中國時報系」董事長余紀忠在物資極端匱乏的條件下,秉持「以言論報國、以行動救國」的宏願創辦了「徵信新聞」,在當年,這只是一份手寫鋼板油印的單頁小型午報而已。


位於開封街 2 段一棟 30 多坪的日式平房及鐵皮搭建的辦公室兼車棚,構成草創期的克難報社。在克勤克儉的情境中,編輯部同仁身兼數職地發揮「編、採、校」三位一體的鬥志。


.在糖廠舊址發展報業文化

1953 年以後,原本佔外匯總收入百分之 80 的蔗糖,由於國際糖價低迷,台糖公司的經營日漸困難,糖廠數和產糖量驟減。桃園以北唯一一家位於艋舺大理街的糖廠停產後,舊糖廠及其腹地成為「徵信新聞」於 1955 年遷移到此發展報業文化的發源地。

設立自有印刷工廠,一部從香港購進機齡超過 30 年的日製輪轉機,以及向同業購進了兩部幾乎可淘汰的輪轉機,全部擠在簡陋的廠房,擔負著每天準時出報一大張半的繁重印務。和廠房毗鄰而居的創辦人余紀忠回憶往事說:「吵的時候表示機器正常運轉,反而可以安穩入睡。機器突然停止,安靜了,卻往往從夢中驚醒,不能入睡。」

報社同仁上下一心援手走過摹路藍縷的起步階段,1968 年,正式率先啟用遠東第一部最新型彩色輪轉機,開創中文報紙邁向彩色世紀的嶄新里程:同年 9 月並改名為「中國時報」,擴大國內外新聞通訊及發行網,迎向綜合性報紙的大道挺進,立足文化與經濟並重的國際社會,國人亦備感與有榮焉。

為迎接得來不易的果實,余創辦人惜福而剴切地撰文直陳:「我們過去從平地中起來,主因不在於有好的設備,而是由於我們沒有辱沒新聞的價值。我願在未來久長的年月中,我們的報紙的同仁,下筆落墨,都能循著一條路線──愛國家、愛真理,辨別人間是非善惡,為支持正義而發揚報人的人格與報紙的尊嚴。」


.結合在地生活,邁向電子報時代

「中國時報」始終以客觀的態度向政府提出諍言,把國民的意志與國家的利益統一起來,這樣一份善盡社會責任的民營報紙,畢竟最能通過試者群的考驗,因此,早在 1982 年 8 月即由世界性的報份審計局(ABC)宣佈,其「有費報」已
超過 100 萬份。

「中國時報」忠實紀錄了台灣一步一腳印的成長軌跡,而她本身的發展歷程正與大時代脈動相契合,不啻為許許多多國人成長過程的共同記憶。為結合在地生活,均衡區域發展,確立以地方為關注原點,中國時報從而在 84 年設立中部和南部編輯部,確實實踐平衡城鄉差距的理想,充分反映地方的心聲。

45 年來,中國時報由草創伊始,一到午夜截稿後,編輯必須帶著稿子奔波幾處協力廠之間進行排字、拼版、印報,茁壯為今日電腦全頁組版系統的採用,正因為編務自動化的完備,得以建構「中國時報系全球資訊網」。

1995 年 9 月 11 日這一天,中國時報系全球資訊網正式上線傳輸。透過網際網路的傳輸功能,開辦了「電子報」數位化媒體,突破空間的限制,不論在天涯海角,使得居住全球各地的華文讀者,坐在電腦終端機前,就能便捷地同步接收到多元的新聞。

在邁向 21 世紀傳播新境界的進程中,時報文化事業為台灣的報業跨出網路傳輸的第一步,再創傳播史新猷。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