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一起來做貓空人
上貓空喝茶

作 者 作 品

在基隆:城、海、山與未來
島嶼之野:吳書原與太研十年地景美學新時代
島嶼之野:吳書原與太研十年地景美學新時代(精裝)

台灣地理

【類別最新出版】
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
貓空人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悅讀版)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典藏版)
霹靂盛典--風起雲湧40年【限量典藏盒】


貓空人(WKA0301)
Maokongian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台灣地理
叢書系列:一頁文化
作者:VERSE編輯部
出版社:一頁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18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變形18開/平裝/168頁
ISBN:978626714481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一起來做貓空人上貓空喝茶



  上貓空喝茶

為何而起?又還有什麼可能?

提起貓空,「茶」絕對是許多人對此地的第一印象。貓空深厚的茶產業淵源,最早可溯及泉州安溪移民來台時,攜帶原鄉茶種在當地開墾維生。鐵觀音的出現,則是日治時期木柵茶葉株式會社的茶師張迺妙的悉心移植與研究,在今木柵國小對面的山坡上,繁殖鐵觀音茶苗,並分配給當地茶農,讓貓空從日本時代開始就是台灣最大的鐵觀音茶產地。

然而茶葉作為經濟作物,不易成為一個區域的穩定產業,加上茶樹蟲害等困境,很長一段時間,貓空上的茶園同時種植著稻米、相思樹、蕃薯、柑橘等多種作物,與今日的模樣截然不同。

觀光茶園的起點

1960 年代,木柵區農會邀請茶業改良場開設講習會,並先後於1971 年組織「茶葉研究班」、1980 年成立「木柵區觀光茶園」,期盼透過公部門的串連合作,將貓空打造成鐵觀音的特色茶區,同時吸引國內外遊客茗茶、造訪。

與此同時,貓空茶葉出現了自產自銷的契機,伴隨山上的道路改善,茶農無需再親自挑茶葉下山販售,而能直接在產業道路上立招牌販售茶葉,隨著第一間土雞城開張營業,「觀光茶園」的願景與輪廓,也愈加清晰。提及1970 至1980 年代的轉折,臺北市貓空休閒產業社區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張慶泉說明:「那時台灣經濟起飛,中小企業出口風起雲湧,民眾慢慢消費得起茶葉等經濟農產品,政府也推廣、補貼新的茶苗上山,對於先天條件腹地較小、坡度較陡的貓空來說,才終於有了重新栽植茶葉的動機。」

黃金年代的台北不夜城

「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在1985 年設立,透過現場泡茶,為遊客講解茶的服務,意外帶起人潮,也讓大家發現提供遊客泡茶品茗空間的商機。隨後茶藝館如春筍般出現,原本在外地工作、當學徒,甚或從事其他產業的貓空子弟陸續返鄉,開啟了1990 年代的高峰期,「到貓空泡茶」成了時下流行。

「原本不供餐的茶藝館開始供餐,不泡茶的土雞城開始賣茶。」張慶泉生動地描述,觀光客上山所帶來的用餐與泡茶需求越來越大,茶農逐漸擁有穩定的熟客,或者也經營起茶藝館。而專注製茶、賣茶的茶莊,也有了來自山上的穩定需求,貓空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產業鏈。

1990 年代的貓空是個不夜城,台北市區的人們下班後,呼朋引伴驅車上貓空,每個夜晚都有不間斷的上山車流,店家一路營業到午夜後,甚至天邊魚肚漸白,與台北盆地的夜景相映成趣。有車程較近的店家,也有在山坳谷地、稍微偏僻的店家,每間店都有獨家的風景與氣氛,同樣都高朋滿座。

從危機中尋找契機

還沒有貓纜之前,需走指南路上山,只要一遇到周末期間,就容易堵塞,1996年強烈颱風賀伯襲台,造成道路坍塌,直接影響了貓空山上的景氣。有鑑於此,發展替代道路的呼聲開始日漸增加。自2000 年開始,台北市政府開始進行興建貓空纜車的評估,期盼透過新的交通模式,尋找振興貓空觀光產業的路徑。

時隔七年,貓空纜車於2007 年正式開通營運,貓空的產業與商圈生態,卻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光景。到訪的遊客更多元了,不再僅限於自駕者;然而遊客們到訪貓空的時間與行程,也幾乎以纜車營運時段為規畫依據。

以往店家提供民眾看夜景、通宵的營業時間作息,逐漸提早至上午11 至12點營業,並在纜車晚上結束營運前後休息;白天有著來自各地的國內外旅客,登山、觀景、參拜……,店家的類型也隨之多樣了起來,當中尤其以咖啡店為最大宗。1980 年代返回貓空經營的壯年一輩,如今已屆退休之齡,下一代青農帶著自身的所學專業與技能,有的專注種茶、製茶,有的投入茶行或餐廳的管理行銷,有的則憑一己之長,專營或兼營咖啡、茶點,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經營模式,為產業注入了新的轉型可能。

獨具風情的貓空滋味

茶產業文化傳承與吸引多元客群的雙重考量,是所有人的共同課題,也是貓空商圈近年更具生命力、蓬勃多元開展的驅動力。張慶泉描述:「更早的前輩爭取了建設整合登山步道,農會推廣種茶與製茶,里長協調住民們的分工參與,商圈對外拓展尋找資源,與外界結合辦活動,政府也在各層面提供幫助與輔導,回應我們的需求。這時代無法單打獨鬥,一定要互相搭配、合作交流,才有可能共同創造更大的商機。」

特別是疫情之後,臺北市貓空休閒產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侑霖表示,大家開始重新思考貓空跟台北市民之間的關係。「以往貓空因為有很多觀光客,喜歡安靜的台北市民反而很少上來,貓空是台北的後花園,我們在做的正是喚醒他們對這座山城的記憶。」

從舉辦傳統封茶儀式、到一年一度的迎尪公巡田園活動,接下來更準備啟動綠色旅遊的計畫,一連串的推廣活動,張侑霖與商圈的夥伴期待吸引更多人造訪貓空。「來貓空不一定要特別安排,可以找一家店點一杯茶,將這個禮拜的忙碌好好釋放掉。」即便毫無計畫,整座山頭都有值得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