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前言

作 者 作 品

提筆為時代:余紀忠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超級外交官李登輝和他的務實外交(BC0071)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張慧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1月1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04頁
ISBN:9571319147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前言

春天了,可是山間飄蕩著一股寒意。

我坐在車裡,車外有把槍來回逡巡,防止我打開車門。

那是個約旦士兵,腰邊配著手槍,肩上揹把自動步槍。士兵右手持槍,槍口向著地,但隨時可以瞄準目標開火。

不要誤會,我沒有犯罪,也不是開車肇事。當然,如果我開車的話,倒很有可能肇事。不過這是部計程車,坐在前座的約旦司機和我一樣,被押在車子裡不准出來。

我沒做什麼,除了來這個約旦皇家科學院採訪李總統參觀活動之外。

早上在機場,等了兩、三個小時,被約旦士兵端著槍趕來趕去,結果只看到了飛機屁股。這還是因為飛機屁股特別高,在機場的圍牆外面就看得到的緣故。攝影記者跟著李登輝的車隊去皇宮,在門外被攔下來,拍到的也只是車隊屁股進皇宮大門的鏡頭,沒見到李登輝本人。

來到皇家科學院採訪的我,被趕到角落的停車場上,一名士兵奉命看守,不准我的車離開。下令的長官腦滿腸肥,現在人也不知跑到那裡去了,說不定早已經忘了這邊車上還囚禁了台灣記者。

不過,至少我剛才看到李登輝一行人下車走進科學院的建築。因為距離太遠,遠遠只能從那頭白髮來辨識他,但這已經是今天我和我的採訪對象距離最近的一次了。因為約旦和我國沒有邦交,對方既想邀請李登輝來,以爭取更多援助,又不希望消息曝光,惹來中共的抗議。所以對前來採訪的台灣記者,厲行堅壁清野的政策。

李登輝在總統任內出國幾次,我就跟著採訪了幾次。類似約旦那種在車裡關禁閉的經驗,算來絕對不只一次。可是,在追逐新聞的空檔裡[例如枯坐車中不能開溜時],偶爾我也會想到:這些,和「務實外交」,到底意義在那裡?價值有多少?

對李登輝來說,自他就任總統以來,最引以為傲的政績,對內是憲政改革,對外是「務實外交」。

「務實外交」的取代「漢賊不兩立」,標示著我國外交政策走進「李登輝時代」。「務實外交」推動的這些年來,我國的國際處境是有了進步,但這是不是能完全歸功於「務實外交」或李登輝呢?

外界對「務實外交」的印象,往往等同於李登輝熱熱鬧鬧的幾次出國訪問。事實上,「務實外交」的理念及執行層面都很廣,李登輝的出訪活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為什麼,他的出國會讓人以為是「務實外交」的全部?這些訪問活動的意義及功能在那裡?是不是有必要如此頻繁地出國?

而且,到最後,為了李登輝如願赴美作私人訪問,中共破天荒地將軍事手段引進兩岸外交對峙中,企圖用飛彈的政治攻勢扳倒李登輝。中共這麼做,固然大傷台灣民眾的感情,但李登輝有沒有錯呢?

在擠滿了版面的新聞特稿之中,這些問題眾說紛紜,常常無法釐清出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而不同立場的人士,更難免站在各自的主觀角度,來提出自己的解答。

我是從我國外交陷入最谷底時,開始採訪外交新聞的。當時一天到晚注意的是那幾個國家邦交亮紅燈了,那個國家大概要和我們斷交了。在這種狀況下,我國外交政策的執行及調整,一直是我注意的重點。

李登輝就任總統之後,外交政策終於作了重大調整。奉行不渝了四十年的「漢賊不兩立」功成身退,讓位給「務實外交」。而外交工作策略上的轉變也立即顯現,我國馬上重新出席缺席抗議了兩年的亞銀年會,次年又突破「三不」禁忌,出席北京亞銀年會。

這些深具歷史意義的事件,因為我當時恰好採訪外交新聞,所以全都親身參與。目睹了兩岸官員如何在國際官方組織中,進行第一次接觸。

而漸漸地,我國的外交,因為國際大環境的轉變,以及我們自己在政策上的鬆綁,從谷底穩定地回昇。外交記者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我們會和什麼國家建交。

此時我改調採訪總統府新聞。但,沒想到還是和外交脫不了關係,因為「務實外交」是李登輝的招牌菜。

除了讓外交政策從「漢賊不兩立」走向「務實外交」,和積極推動參與聯合國外。「務實外交」的整體工作中,比較特別的,是李登輝喜歡「身體力行」,自己來扮演「超級外交官」的角色,三番兩次風塵僕僕地往外頭跑。

作為一個以總統府為新聞路線的記者,我也躬逢其盛,隨行採訪他的每次出國訪問。其實最早他去新加坡訪問時,當時身為外交記者的我已經隨行採訪過了。但他真正的出國高峰,是從民國八十三年春節起,到八十四年5月的訪美止。之後便因為中共反彈及國內選務繁忙,而暫緩出國的腳步。

跟著他走過那麼多國家,在繁重的新聞活動之外,常常也不斷地思索他的「務實外交」、他的出國,到底意義及功能如何?台灣想重回國際社會這個大家庭,到底有沒有希望?兩岸關係又會走向那裡?

李登輝提出的「務實外交」,以及自己來進行「務實外交」的李登輝,究竟在經過時代的淬後,會得到什麼樣的歷史評價?

我想在這本書裡,記錄一段歷史,思索一些答案。

外交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既陌生又遙遠的東西,可能還過份專業。而李登輝,卻又是個重要、具爭議性的新聞人物,可以挑起每人不同的好惡感受。因此要解析李登輝的「務實外交」,以及他多次的出國訪問,可能會在看門道與看熱鬧之間,找不到一個平衡立足點。

不過我還是認為,外交對我國的發展很重要,「務實外交」對外交的發展很重要,而李登輝對「務實外交」的發展很重要。因此站在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我想來完整地評估李登輝的「務實外交」,以及李登輝對「務實外交」的影響。

出國訪問是李登輝自己推動「務實外交」的重點工作,而我又因為隨行採訪,而親身目擊每次訪問的過程,其間許多種種,其實也相當有趣。因此本書以事件為主軸,記述了李登輝在總統任內以來的每次出國訪問,以及對「務實外交」而言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出席亞銀及參與聯合國等事件。除了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悉,在這裡一一留下記錄外,也談談我的感想與看法。為了減少和新聞報導的重覆,李登輝的致詞、談話及記者會的內容,就不再列入。

本書的開始,先概要說明我國外交政策的發展軌跡,以及李登輝所扮演的角色,好讓讀者有個完整的輪廓。接著便是李登輝推動「務實外交」的重要事件,以及我自己對前述問題的一些思索。

李登輝的個性強烈鮮明,是容易吸引正反毀譽的人。他的出國到底是為了國家還是好大喜功,也招致很多政治爭議。我認為,在主觀的認知上,他喜歡出國應該不是為了替自己的連任造勢,因為以他的極端自信,不會認為有必要用這種手段。不過,出國最明顯、最立即的獲益,是他的政治聲望,這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李登輝使命感極強,覺得自己風塵僕僕地奔波訪外道上,是拚了這把老骨頭為國家做點事,這是他的認知。但是他的自我也極強,確實過分放大了自己出國對「務實外交」的幫助。他的出國訪問活動,有些是值得去的,有些也不見得非去不可。

不過,個別的事件固然值得檢討,但是「務實外交」的推動與成果,卻需要以更長遠的眼光來評估。今天的熱鬧,也許在明天看來,只是時代洪流上的小水花。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的發展,可能是明天我們共同的命運。

李登輝的「務實外交」,亦當作如是觀。

 
前言